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治理网络化是治理模式的创新形式,是多元化治理主体所进行的联合行动。网络化的治理模式为我们的社会治理带来了新的生机,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推进治理体制改革、吸引更多参与主体;推进网络化社会治理管理方式创新等途径可以更加有效的整合资源,提高治理决策执行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公共行政模式,正经历由单向管理模式向参与治理模式的创新转变:社会治理主体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社会治理的手段由平面化向网络化转变,社会治理的目的由工具化向价值化转变。在我国目前的行政生态下,构建这一模式,必须以政府职能的合理定位、社会公共治理机制的建立、基层社区的健全发展作为支撑条件。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公共行政模式,正经历由单向管理模式向参与治理模式的创新转变:社会治理主体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社会治理的手段由平面化向网络化转变,社会治理的目的由工具化向价值化转变.在我国目前的行政生态下,构建这一模式,必须以政府职能的合理定位、社会公共治理机制的建立、基层社区的健全发展作为支撑条件.  相似文献   

4.
治理是指对传统官僚统治和精英政治的超越,强调多方力量合作共治。治理是社会管理的理念创新:以一套涵盖政府与非政府力量的规则体系和制度安排,重建管理过程和网络,实现社会团结。治理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结构网络化、治理方式合作化、权力运作协商化。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社会治理模式从最早的统治型发展为管理型,到现在的向网络化治理模式发展。进入社会转型期之后,我国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社会治理趋于复杂化,原本的社会治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新情况。因此,我国应积极探索网络化社会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公共服务供给网络化治理是提高公共服务共享水平和共建能力的关键路径,可以促进公共服务供给侧转型创新和再造。公共服务供给网络化治理以参与主体协同合作、纵横互通价值网络管理、生产生活公共服务需求为主要对象,通过网络治理模式提供快速敏捷、精准高效、高质量适配性的公共服务,具有治理主体多元化和治理责任分散化、组织边界柔性化和需求响应弹性化、合作关系伙伴化和资源优势互补化等特征。公共服务供给网络化治理直接目标是公共服务的精准适配性供给,终极目标是公共服务供给满意度,根本目标是公共服务整体价值创造;伴随网络化发展进程,公共服务供给网络化治理呈现出目标的阶段性特征。公共服务供给网络化治理责任管理实质上是所有权的管理,涉及联动联治责任、分层分类精细化管理、网络平台综合服务以及公信力维护。公共服务供给网络化治理机制由形成和维护机制、互动和整合机制以及共享和共担机制构成。  相似文献   

7.
进城务工女性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严重,其跨界性和独特性呼唤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对该问题的治理。从网络化治理视角审视进城务工女性心理问题的治理现状,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存在着治理不足和孤岛化治理的困境,应从倡导公共价值目标,明确各主体责任分工,加强网络沟通协商,健全监督机制四个方面构建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联动的进城务工女性心理健康治理网络。  相似文献   

8.
中国都市群网络化治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主义、新区域主义的兴起,使都市群治理问题成为全球化和区域化发展潮流中的焦点问题。实践证明,政府主导的集权化都市群治理模式过于强化政府的权力本位主义,无法保障公共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市场化主导的分权化都市群治理模式容易导致恶性竞争、资源浪费等问题,也未能弥补政府集权化治理中的缺陷。本文认为,在网络化时代,网络化治理模式不仅对政府和市场为主导的都市群治理模式提出了质疑和反思,还为治理中国都市群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管理体制问题、城市政府之间关系问题提供了新视角。因此,构建网络化治理模式本身也是当代中国都市群发展的重要内容,对都市群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9.
经大忠 《中国民政》2014,(12):45-46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创新社会治理。推动社会管理网格化,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实施网络化的社会服务是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的总体要求。在贯彻落实中,认真实践总结,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和思考十分必要,尤其是过分强调通过网格化的社会管理强化社会服务并推动社会治理的做法值得进一步探讨。一、社会管理和服务是社会治理的两个方面网格化的社会管理和网络化的社会服务是社会治理的两个不同的方面。  相似文献   

10.
开放性、流动性不断增强的社会中,大量存在的封闭小区加剧了城市交通拥堵、增加了住区安全隐患、造成了公共资源浪费、影响到城市居民融合。基于此,国家出台政策要求打开封闭小区推行街区制。这不仅意味着城市居住空间集聚规模的重组、规划设计的转变、公共资源的共享以及边界区隔的消解,也要求开放社会的治理思路从分割走向整体、治理格局从单位化走向网络化、治理机制从单一走向复合,并由此促进作为微型生活共同体的社区的复兴,从而推动社会治理的深刻转型。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经济、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食品贸易的扩大化、国际化,人们日益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在双重变迁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既面临全球化带来的食品消费与安全的新技术新观念的冲击,也面临着国内体制改革带来的经济政治社会领域重构引起的食品安全风险。因此本文以社会调查统计的方法进行解释分析并给出政府网络化治理、行业道德重建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2.
社会治理具有对象复杂性、主体多元性、目标明确性、结构网络化等特点。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更契合社会治理需求的特点。创新社会治理宣传教育工作机制、创新社会治理参与机制、构建社会治理信息机制、完善网络舆情管理机制、严厉打击新媒体犯罪是新媒体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章立足网络化治理理论对安徽省无为市的社会救助发展进行分析。通过描述安徽省无为市社会救助服务发展的现状,提出社会救助存在救助标准低、社会救助内容结构不合理、多元主体合作力度不够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基于网络化治理理论提出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渠道、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加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会救助的信息平台建设、改善社会救助内容结构、提高被救助者自身能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一、村民自治背景下村级政治结构的变迁在传统中国社会,乡村治理一直存在国家行政权与社会自治权两个方面力量的交互作用。中国传统乡村的治理结构呈现出高度的网络化特征,即乡村公共权力的合法性镶嵌于"权力文化网络"之中。近代以来,随着国家权力的扩张,中国乡村治理的这种独特的网络化结构遭到破坏,乡村治理不得不依赖自上而下强制性的国家行政权。1949年以后,最初曾在村一级设立了政权组织,即村人民代表  相似文献   

15.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社会治理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这表明社会治理应是扁平化、网络化、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式的协同治理模式,是柔性管理,而不是强力管制。这一社会治理模式所体现出的一些理念即多元主体、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社会化服务、激发社会活力等等,也是统一战线历来就存在的思维理念和工作职能。因此,统一战线服务社会治理有着历史和现实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6.
问题数据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已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个环节,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如何发挥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作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城市社会管理工作变得日益复杂。当前深圳社会治理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应探索研究社会网络化治理的一般运行机理和方法,研究解决深圳如何有效应对信息化时代下的新挑战,进一步提升其公共管理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8.
政府网络化治理中社会组织的参与和监督有助于创造一个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传承》2015,(4)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步入转型期和高校开放度的提高,社会治安事件频发,高校也不例外。加上恐怖主义活动盛行,教职员工和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面临威胁,亟待采取措施加以治理。应以网络化治理理论为指导,加强高校治安综合治理网络化,实现治理主体多元化、各方协同治理,提高三防水平,完善网络布局和达成点线面相结合,做到前端防控与末端处理、校内与校外并举,保障校园安全稳定,增加高校师生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0.
吴月 《长白学刊》2012,(2):71-75
从古典组织理论到扁平化组织理论的发展,体现在政府机构的治理模式上主要是官僚制、大部门体制以及网络化政府,这三者反映了现代政府组织在治理目标和手段方面发生的深远变化。但是,由于单一可控的简单情景在复杂社会中已经不复存在,使得扁平化组织的治理结构还不够成熟,缺乏一个明确的实践前景,而以此理论为基石的网络化政府的基本框架也有待进一步的践行和论证。不论网络化政府的生命力持久与否,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在目前政府机构改革的实践中,借鉴网络化政府的治理框架,强调跨部门、跨组织协同的发展理念已经成为我国各级政府机构推进变革创新的一项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