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李宪堂 《人民论坛》2023,(11):110-112
以儒、法、道三家互补为特征的传统政治就如何治理腐败和“微腐败”留下了大量切实而有效的经验和鉴戒。中国历代统治者都把“散朋党”作为治国治吏的要务,为了惩贪防腐建立并完善了一套富有成效的监察制度。在官吏的选拔上,诸子百家都主张举贤任能,把任用贤才看作国家治理的前提条件。我国古代官吏考核制度渊源深远,历代沿袭形成了一个极为严密细致的体系,把节欲俭身看作仕者廉政的充分必要条件,并设有考察民意、征集舆情的制度和设施。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监狱职官制度是中国古代监狱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发展和完善标志着中国古代监狱制度与刑罚制度逐渐走向文明。中国古代监狱职官制度奠基于奴隶制时期,发展和完善于封建制时期。中央和地方行政官吏统辖司法、狱政大权,此乃中国古代监狱官员制度一大特点,这对后世之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
法官错案追究制度古已有之,历史久远。中国古代诉讼法中关于法官责任制度的规定可谓是中华法系的一大特色。从西周起至明清,司法官吏的责任制度内容不断丰富。古代司法官吏责任制度的建立旨在利于封建社会君主的统治,其对中国古代法官运用审判权有很大的限制。"法官出入人罪"制度是古代法官责任制度的核心。  相似文献   

4.
张丽 《创造》2002,(8):46-47
我们党执政50多年来的历史经验教训表明,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必须从改革、建立和健全制度方面解决问题。这当中,关键的又是用人、用权和理财制度。结合国有企业的情况,应当如何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是一个值得特别关注和探讨的重要问题。一、建立公正、公平、公开的用人制度,从入口处预防腐败“官吏之贤否,民生之休戚相关”。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绵延数千年的古代官吏制度,形成了极其丰富的用人思想。其中对我们今天仍有重要启示的,一是“国之兴亡,务在得人”。这是人们经过了无数次社会…  相似文献   

5.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人事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历史经验表明,重视官吏培养有助于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从而提高综合国力。当前在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中重新审视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对于完善我国的公务员考录制度、提高我们党和政府执政能力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与演变  相似文献   

6.
《群众》2018,(16)
正治国必先治吏,治吏务必从严。官吏是国家治理的具体实施者,其履职状况直接决定国家治理的效果。如何充分发挥官吏的治国理政才能,确保其清正廉明、严格履职,一直是当政者关心的问题,也是历代思想家论著中经常关注的焦点。在古代中国,"官"主要是指各级政府的官员;而"不为"不仅是指不为"应为"之事,而且还包括"乱作为",即现代法律所指"有义务而不积极实施"和"积极实施法律禁止的行为"两种形态。我国古代在激励官  相似文献   

7.
教育与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黄维中在中国古代官僚管理体制中,官吏的选拔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作为培养政府官吏的场所,很早就成为官吏选拔的途径之一。特别是教育与科举密切配合,相互协作,使学校教育不仅成为科举取土的辅助者,而且也成为直接供应政府官吏的机构。...  相似文献   

8.
岳海鹰  杨瑞梅 《长江论坛》2006,(1):59-62,95
官吏考核,是对官吏职位升降、奖优罚劣的基础,是我国历代官吏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通过纵向比较自原始社会末期到清代前期各朝代的官吏考核制度,力图从中发现我国古代官吏考核制度的发展规律,以期对我国当今公务员制度改革以及公务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设计提出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9.
靳友成 《中国人大》2009,(15):50-50
“告老还乡”,又称“告老还家”,“告”是请求,“老还乡”是年老回到家乡,“告老还乡”是指古代官吏以年老多病为理由向皇帝请求辞去官职,回到家乡,是古代官吏提前退休的一种制度。  相似文献   

10.
张溪 《前沿》2010,(24):135-138
吏治是中国古代政治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对官吏的管理和对权力的控制,采取严厉的惩贪肃吏措施。探求古代法律思想中吏治的思想精华,总结吏治的规律,分析历代吏治成败的经验,为当今社会管理,实现权力规制提供法律史学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惩处和预防贪腐职务犯罪的法律制度比较丰富,监察制度比较发达,注重权力对权力的制约,严惩官吏"受财枉法"和"监守自盗"的职务犯罪。研究古代贪腐职务犯罪的预防和惩处,对我国预防职务犯罪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2.
浅谈古代人事档案的产生及其发展张云红我到了唐代,中央集权制有些加强。出现了长期统一的局面。在官吏任用方面,彻底改变了以前那种以血缘定亲疏的选吏制度,开始实行开科考试,择优入仕,以及严格的官吏铨选制度,先后从中小地主阶层中选拔了一大批有才能的知识分子参...  相似文献   

13.
包家新 《人民论坛》2014,(9):180-182
我国古代惩处和预防贪腐职务犯罪的法律制度比较丰富,监察制度比较发达,注重权力对权力的制约,严惩官吏“受财枉法”和“监守自盗”的职务犯罪。研究古代贪腐职务犯罪的预防和惩处,对我国预防职务犯罪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4.
焦利 《中国人大》2013,(3):52-53
韩非子有句名言,叫作“明主治吏不治民”,意思就是说,英明的君主只管治理官吏,而不去直接治理百姓。把官员管好了,百姓自然就好了。这句话被中国历代君王奉为千古不变的治国之道。所以,中国的皇帝一直非常重视对官吏的管理。  相似文献   

15.
选官制度是古代的选人用人制度,对于国家或政权正常运行是重要的支撑。从我国的历史变迁看,在不同的时期对选用官吏的原则和方式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实践,留下的遗产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考核制度是整个公务员制度链条中的关键环节 ,要使考核取得成效 ,结果令人满意和信服 ,关键又是考核内容及标准问题。包括考核什么和以什么为依据进行考核。一、关于考核内容和标准的历史沿革1、古代官吏考核制度。我国古代很早就有了考核制度的雏形 ,那时称为考课、考功等。唐代是我国考核制度比较完备的发展阶段 ,在考核内容和标准方面对后代有深远影响 ,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四善二十七最”的规定。“四善”是对官员道德水平的基本要求 ,分解为“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恪勤匪懈”四个方面 ,这使对官吏德的考核有了较…  相似文献   

17.
中国封建社会行政监察制度的特点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证官僚机构的正常运转和各级官吏在职勤政、严格执法,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十分重视行政监察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这一制度具有依附于皇权、行政监察权自成体系、监察官员的任用管理制度严密、以规范的监察制度规制官吏等特点。当然,中国封建社会的行政监察制度为皇权而存在决定了这一制度的根本局限性,但当今中国中央集权前提下的行政监察制度仍可以吸纳中国封建社会行政监察制度的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18.
明初,朱元璋一手建立了老人理讼制度,该制度是明代乃至整个中国古代一项非常具有特色的基层司法制度.文章把它置于中国古代乡村治理传统及明代乡里权力结构之下,利用法经济学相关理论对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两造及其乡邻、老人等各方在这一制度下的成本收益进行分析,从一个新鲜的视角探究该制度建立和崩溃的原因,以期加深人们对明代老人理讼制度的认识,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人们研究中国古代法律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传统中国在官吏治理的过程中形成了诸多行之有效的制度并积淀了丰富多元的治吏经验。长期的政治实践使得统治者充分地认识到建构完善监察体系的重要性,因此传统中国监察制度作为一种以权制权、纠举不法的约束制衡机制,不断获得了统治者的青睐并日趋完善。这些经验既有合理性又有局限性。如果祛除价值,仅从技术层面分析,这些治吏实践的确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从总体上说,中国古代反腐实践是失败的,其之所以难以从根本上发挥作用,在于反腐仅仅停留在官僚阶层内部,不能向社会公开,不能让民众有效参与。中国古代腐败频发且难以根治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无法正确划分公私界限,在恩报的影响下,当在私人领域发生馈赠而需以公共资源加以回报时,制度便会异化,腐败便随之发生。面对古代廉政经验,我们要采取一种开放的姿态,持一种谨慎的立场,既不能全盘接收,也不能全部否定,而是要站在现代的立场上进行抽象继承,具体批判,局部继承,总体批判,在党管干部的原则下坚持与时俱进,勇于吸收一切文明中的有益成分,通过制度设计实现干部管理、监督的科学化。摒弃古代廉政经验中人治的内涵,克服局限性,与此同时赋予其新的价值,使之在现代民主法治的框架内实现传统的现代性转化,进而为当下中国的廉政法治建设提供有益的资源。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不仅有行政法,而且一些制度在当时比较先进."以官统事,以事律官"的国家机关组织法,严格选任、控制编制的官吏管理法,垂直独立无一疏漏的监察法,都是我国古代行政法的真实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