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医养结合体系建设存在制度碎片化、服务组织体系运转尚未规范衔接、养老机构医保报销未落实等问题。对此,建议完善法律法规,推进医疗养老联合体建设,利用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构建完善的医养结合配套机制。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江苏省灌云县将"医养融合"作为构建养老服务新格局的切入点,探索"医养一体、两院融合"养老服务新模式,实现了养老资源和医疗资源的最大化,真正让老有所养实至名归。为医养融合开政策绿灯针对庞大的老年群体在养老、医疗等方面需求的压力越来越大,灌云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将医养融合作为未来的养老方向,对"医养结合"进行制度设计。一方面,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医"与"养"的资源衔接不足、相关服务机构目标定位偏离、缺乏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相关人才短缺、服务供需失衡是当前"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面临的困境。基于此,要促进"医""养"资源有效衔接,鼓励发展多样化"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建立健全老年人护理险制度,增加养老专业人才储备,实现"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青岛福山老年公寓是青岛市规模较大、功能较全、设施较完善的"医养康"三结合的中高端养老机构,现已入住816名以失能和半失能为主的老人。经过几年的不懈探索与努力实践,在"医养结合"方面初步形成"医养一体、立足需求、专业筑基、无缝对接"的特色。医养一体,实现养老服务资源与医疗服务资源的优势互补。在硬件建设上,实现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设施  相似文献   

5.
"医养结合"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社会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新举措。目前"医养结合"在执行上存在体制、资本投入、效应上诸多不足,需要政府依据时代特征制定"医养结合"规划、鼓励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利用科技平台整合"医养结合"资源,加强人才培养培训,从而完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促使"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剧,如何破解养老难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而"医养结合"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模式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和群众不断提高的养老需求。目前,"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中存在着医疗养老融合难、医养结合筹资难、人才队伍建设难等问题,亟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7.
正《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将保定市定位于京津养老功能疏解的重要承接地,要充分整合医疗和养老资源,大力推广"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一、"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多赢之举吸引京津医养资源,增加地方财税收入。吸引更多医疗、养老机构入驻保定,推动养老产业的发展壮大,拉动地方建设、消费等多方  相似文献   

8.
当前,如何使老年人"老有所养"和"病有所医"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焦点问题,怎样协调好"养老"和"就医"之间的关系,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安徽省滁州市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医养结合"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对滁州"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进行简要分析并针对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难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为发展养老服务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会议首提的"医养康养相结合",在既往"医养结合"的基础上增加"康养",赋予养老服务更加丰富的内涵,是更加贴合老年人实际需求、更好优化养老服务供给的重要部署。近年来,国家层面密集发布一系列医养结合发展政策,民政、卫生健康等职能部门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动医养结合服务供给水平不断提高,"养中带医、医中带养"的融合发展趋势亦初步呈现。下一步,如何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工作统筹和资源整合,形  相似文献   

10.
探索"医养结合"模式,是积极应对老龄化问题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举措。由武汉市中心医院与江岸区社会福利院两单位合作建立的"医养结合"新模式,对武汉市进一步探索建设科学合理的养老服务供给机制,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地区传真     
正南宁市西乡塘区立足社区开创医养结合养老2020年以来,南宁市西乡塘区立足社区,积极探索"精神慰藉、生活照料、医养照护"全方位养老新模式,打造养老新亮点。通过充分整合城区医疗卫生、养老服务资源,以南铁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中心、唐山城市养老服务中心、大学西路社区农机院医养结合服务中心3个机构为试点,打造集"医、养、居、乐"于一体的一站式社区医养结合试点单位,促进医疗卫生资源与养老服务的有效对接。如南铁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中心为辖区老年人提供机构养老、  相似文献   

12.
推进医养结合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背景下的一项重要任务,“十四五”期间医养结合由扩面转向重视质量提升。本文采用实证方法,从扩面和提质两个维度,考察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参与医养结合的特征。以某大型城市的全部171家乡镇基层医疗机构为样本,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在扩面方面,当前医养结合参与受到政策引导,医疗市场竞争所导致的“被动”扩面也存在。在提质方面,医疗机构的公立属性是提升融合深度的显著因素;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诊疗开展不足,以门诊为重心的业务结构有推动作用;康复、老年病、中医等基层专科建设与医养结合相辅相成,但具体作用程度不一。结果提示:需要改变引导基层医疗机构参与医养结合的重点,从简单参与转向机构转型;需要关注民营医疗机构参与医养结合的深度;需要扩大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诊疗,并将其与互联网诊疗等医疗机构数字化建设结合起来;同时,设立面向基层医疗机构的养老专科建设支持措施。  相似文献   

13.
医养结合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但其运行状况参差不齐。为剖析我国医养结合运行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本文对5则医养结合案例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主动嵌入型”医养结合运行状况优于“吸纳嵌入型”。基于双层嵌入理论视角构建分析框架,对差异原因及机制进行分析发现:医疗机构对医养结合收益存在误判,导致其经济动机无法得到满足,同时非经济动机也未得到政府和社会的正向回馈,进而影响了医疗机构服务提供内生动力;基层医疗机构缺乏纵向资源整合导致嵌入程度不足,无法满足老人多样化需求。只有端正对医养结合收益的认知,筛选适宜的医疗服务主体,优化制度环境,才能优化医疗和养老资源整合,放大医养结合在应对老龄化和降低社会综合成本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深度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更加全面、精准、细致。提供温馨周到的养老服务已经成为各级地方政府的重点任务之一,"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应对深度老龄化的有效路径之一。应从完善政策保障、强化监督考核、注重差异化发展等方面,优化"医养结合"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5.
"医养结合"的难题在于"合",循证社会工作作为一股新力量加入"医养结合",不但能打破医疗和养老服务之间的壁垒,而且能为有效整合有限资源提供思路,促进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融合,从而不断提升我国"医养结合"的服务水平,构建健康老龄化的良性格局。  相似文献   

16.
<正>当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之后,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必然成为民之所想、所需、所盼。"医养结合"作为一种新业态,适应了社会面临的新挑战和人民群众的新需求。近三年来,我们围绕"医养结合",从群众需求和有效供给两个方面入手,结合本地实际,分别到重庆、上海、北京和江苏的盐城,黑龙江的哈尔滨、大庆等  相似文献   

17.
《江苏政协》2022,(8):12-14
<正>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程度不断加深,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不断上升,全社会对医养结合需求持续增加,推动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已势在必行,但医养结合政策体系、医养结合基础、部门联动推进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弱项,医养结合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效需要进一步加强。为此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医养结合"是指医疗资源与养老养生资源相结合,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贺州有着优越的生态自然资源禀赋、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和濒临珠三角的地域优势。2016年6月12日,国家卫计委、民政部将贺州市确定为首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城市;2016年10月19日,贺州获评"世界长寿市";2016年11月,贺州入选国家旅游局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名单。这些为进一步推进"健康贺州"建设,  相似文献   

19.
正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直面的关键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十九届四中全会按照"坚持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方向,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尽快形成新时代健康养老新格局,让所有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相似文献   

20.
正医养社联动服务和复合型社工人才机制将在我国养老服务事业中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当前,县级多数地区三级医养社结合仍面临较大的阻力和诸多困难,受经济和社会发展滞后影响,政府支持养老社工人才建设和购买医养社服务认识和重视程度以及国企、民企等社会力量参与医养社结合的积极性和力度远远不够。加快研究医养社联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