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自治县迤那镇五星村水平组,35岁的单身汉罗永乖终于告别了两辈人居住了60多年的土墙房。多年来,罗永乖和老母亲_直居住在低矮潮湿的危房里,每逢打雷下雨,堂屋里总是灌满了水。  相似文献   

2.
从公共政策视角探讨政治信任,对于提升政治信任具有重要意义。在公共政策视角下,政治信任主要包括政策问题建构信任、政策规划信任、政策执行信任、政策评估信任以及政策终结信任五个方面。政治信任主要来源于公共政策动态运行的各个环节中。建立和完善政策利益诉求表达回应机制;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政策决策机制;厘清府际关系和完善执行监督机制;培育和发展第三方评估等,是提升政治信任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一、利益共享现状分析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上策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原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经济基础宏观上由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微观上由个人利益占有状况决定。和谐社会的利益分配机制必然是共同富裕的共享利益机制,国家繁荣富强是其实现的必然前提。改革开放以来,我党采取了积极措施和步骤为共同富裕奠定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人大代表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核心行动体,是官民政治沟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建构积极政治信任的重要制度资源。因此,非常有必要尝试探讨:如何通过人大代表的身份建构来实现积极政治信任机制的达成。中国政治和社会转型过程中,个人权利意识勃发、社会利益多元化、权威主体多元化的现实意味着民众对具体的政府、政党行为、政策、制度设计有着更加明确直接的期待。转型过程中,一种持续的动态理性的制度化的积极政治信任的建构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上再次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社会主义本质论中蕴含着共享发展理念,与共享发展理念有着内在一致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共享发展的首要前提;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共享发展的途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共同富裕是共享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正公租房是指由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各种社会主体通过新建或者其他方式筹集房源、专门面向中低收入群体出租的保障性住房。随着公租房居民的大量入住,社区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社区公共服务的质量提升和社区秩序的不断优化都直接影响着社会群体对公租房政策的满意程度。公租房较传统的城市社区有其特殊之处,由于公租房社区居民由具有不同背景、职业和收入的人群组成,导致居委会在实行传统的社区治理时治理效能难以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7.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的题中之义,以共享发展理念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各级政府的职责所在。近年来,我国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财政投入明显增加,均等化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然而,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性转变。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理念创新不够、管理体制不顺和运行机制不活等。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各级政府必须进一步强化对共享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管理体制,创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8.
张笑扬 《前沿》2011,(19):65-69
当后现代性多元利益诉求遭遇传统约束性的致思模式,往往导致世界观的现实裂变和道德断层。面临改革开放以来物质文化生产力提升与价值观危机的悖论困境,我们必须在和谐视阈下加强政党软实力建设、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完善社会分配方式、发展和谐文化,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政治价值观、经济价值观、社会价值观和核心价值观的时代重构,建设有序、包容、共享的和谐社会,努力实现社会平等和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9.
10.
11.
发展成果共享视域下土地流转的约束条件与政府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流转机制的建立健全是当下中国提升农民群体共享改革发展和现代化成果的重要举措。促进土地合理流转是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必然要求、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客观需要,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重要条件和缩小城乡差距的有效途径。国家对于土地流转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日益明显,但在实际推行过程中还应该清醒认识土地流转必须以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为基础、不能危及国家粮食安全、与城镇化过程对农村人口的吸纳能力相适应,并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形成权利明晰、服务到位、流转顺畅、管理严格的土地流转机制。在此过程中政府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切实承担起相应的责任,通过土地确权培育和发展土地流转市场,建立综合性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科学的土地价格形成机制、合理的土地流转收益分配机制、严密的土地流转动态监控机制。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包容,“包容”正在成为时代的强音.正确理解包容的内涵,树立正确的包容观就显得十分必要.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任何事物超出度的规定性,事物就会发生质变.包容不是静态的,对于任何一种现象,能否包容、包容到什么程度,要“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在现实社会中,就是要以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是否顺应时代的潮流和是否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为界限.  相似文献   

13.
信任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就监管改造工作而言,罪犯的信任问题将影响到监管安全和教育改造质量。通过对FJ省部分监狱罪犯问卷调查和访谈资料的分析,可以了解当前罪犯信任的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进而为有效提升罪犯信任度提供有参考价值的资料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北京的包容     
于丹 《北京观察》2012,(1):11-12
作为城市意识的最高形式,包容是北京最具异质性特征的城市精神之一。《史记·儒林列传》称:“建首善自京师始”,包容既是北京市民海纳百川、雍容大度的胸襟和气度,也是市政建设博采众长、兼容并包的思维方式,更是北京作为首都尊重差异、和谐共生的文化特质和独特品格。  相似文献   

15.
按照班尼特形象修复理论的基本要求考察中国红会处理"郭美美事件"策略,其采取的否认、规避责任、减少敌意等方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没有完全获得社会公众认可,暴露出中国红会在危机处理上的经验欠缺。总结这一事件处理的经验教训,对于所有类似的公益慈善组织而言,确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诸彦含  彭艳 《求索》2013,(8):220-222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共享是组织管理实践与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基于社会交换的分析视角,本研究探析了组织信任与知识共享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组织信任与心理契约及其子维度(交易型、关系型和发展型)均呈现出正向相关关系:组织信任对知识共享及其子维度(知识贡献与知识获取)均存在正向相关关系;同时,心理契约在组织信任对知识共享的动态影响中起着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生态修复视域下吕梁发展路径探讨——以兴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红琴 《前进》2015,(4):29-31
<正>省委书记王儒林在吕梁市调研考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吕梁是国家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之一,推进吕梁扶贫攻坚责任重大,要把老区人民利益放在心中的第一位,千方百计帮助老区人民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生态脆弱、人民生活不富裕,是山西老区面临的普遍问题,调研组结合吕梁实际,参照有关省市、相邻地县的实践经验,对其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植树造林优化生态是吕梁发展的前提发展定位对一个地区起着决定性作用。吕梁资源丰富,蕴藏着煤、铁、铝等40多种矿产资源。54%的国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非正式控制力的减弱和社会成员权利意识的增强,社会治安矛盾纠纷不断增多,给人们带来心理压力的同时,也产生了更多社会安全隐患。如果不能有效解决社会成员对治安保障的需求和期待,自力救济就会成为其解决纠纷的首选项。以自力救济现象为切入点,从道德和法律层面阐释分析治安与信任之间的联系,可以发现自力救济者与治安信任的动态转变影响着社会成员能否克服社会文化属性的焦虑并参与到社会治安的正向循环中来,进而协助政府排除社会治安风险,实现由和谐治安秩序的维护到治安信任的转变。对此,可从营造邻里文化氛围,夯实治安信任基础;完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建立警民和谐信任关系;整合社会治安信任资源,深化政务制度信任等方面探究符合我国治安现状的信任机制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正Speech to British Think Tanks在英国智库的演讲London,June 18,20142014年6月18日英国伦敦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和国际战略研究所两大智库在世界上都久负盛名,今天联合起来举办这次活动.表明对中国的高度重视,体现r-种包容的精神。包容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中国先秦思想家提出"和而不同"、"和为贵"的理念,这与欧洲先哲"和谐产生正义与善"的思想不谋而合。回望人类发展的w程,虽然东西方文明源头不同,但我们都馑得和I皆相处.包容互鉴的贵。进人21世纪,世界更需要相互包容、共同发展。我们不仅要在一国之内实现就业增加、平衡协调.公平正义的发展,还要推动国  相似文献   

20.
<正>改革者需要认识到:意图良好的改革方案也可能招致失败,区分"改革者"、"被改革者"与"旁观者"很重要,允许公开论辩提供了一种宝贵的匡正机制中国已进入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为提高成功概率、降低失败风险,清晰识别并妥善应对三个关键挑战非常重要:设计良好的改革方案、凝聚广泛的共识以及培育驱动力量。改革方案应覆盖顶层设计与基础建构两个基本维度,以保障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