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社会理想教育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时期大学生的理想状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表现出个人理想不断得到加强,社会理想日渐弱化的趋势。本文通过阐述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大学生理想现状的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社会理想教育的必然性及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大学生的理想状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表现出个人理想不断得到加强,社会理想日渐弱化的趋势.本文通过阐述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大学生理想现状的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社会理想教育的必然性及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不仅改变了人们原有的思想观念 ,而且也打破了理想教育的固有模式。理想教育出现了一种不符合现实要求的现象 ,但是我们又需要理想教育对人们的理想追求起到导向的作用。笔者认为 ,要解决好市场经济下的理想教育存在的问题就必须切实处理好共同社会理想与最高社会理想、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理想与现实三大关系 ,以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要求及人们自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实现社会和谐,构建大同社会,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美好梦想与追求,这种理想与追求积淀在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之中。中国共产党所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传统大同理想的继承与超越。如果说大同理想、和谐社会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壮丽乌托邦”,那么,中国共产党则不仅有实现大同社会的理想,而且也找到了实现理想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路,实现了对传统社会理想的创造性转换。  相似文献   

5.
共产主义和大同社会是两种来自不同文化体系的社会理想,二者既有本质性差异又有特殊共通性,它们在特殊的历史际遇下共时态地出现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同时受到两种社会理想熏陶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理想建构的过程中,把两种社会理想创造性地结合起来,既坚持了共产主义理想的核心要义,又融进了大同社会理想的文化元素,开辟了一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差异融合的具体路径和特殊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根源和逻辑依据就是共产主义理想,同时它又深深地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差异融合的当代体现。  相似文献   

6.
第一,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精神源泉 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身是共产党人的本质特征。任何社会理想都是对于理想的未来社会应当如何的一种超前建构,它以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性为前提,表达着人们对未来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相似文献   

7.
《传承》2016,(5)
社会理想就是指社会主体对于未来社会美好前景的一种构想与展望,在不同的社会或是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社会主体具有不同的社会理想。在当代中国,我们的社会理想就是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目标的中国梦,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一致,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8.
理想在社会生活和人们的认识、实践活动中,具有特定的功能,在现代社会条件下,这种特定的功能又有新发展。正确认识并发挥理想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是我们研究理想及理想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理想的一般功能 理想的一般功能,主要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凝聚功能。 所谓导向功能,是指理想在指导或引导人们思想、行为方向上的作用。理想之所以可以导向,是由理想所具有的确信性,目的性特点决定的。人们总是根据自己所确信的观念对事物进行  相似文献   

9.
正确理解人格和理想人格是思考大学生理想人格构建问题的前提和出发点;当代理想人格的合理性在于满足人的个体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同时,符合社会历史条件;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是一个在日常生活中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和家庭教育于一体的系统教育过程。  相似文献   

10.
理想、信仰是人生奋斗的目标,是一种主义,是对未来的设计,是人对自己生命的再创造。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是围绕着一个人的理想、信仰展开的。作为社会的个人应该有自己的理想、信仰,作为社会的集体亦应该有自己的理想、信仰。若理想、信仰出了大问题,就会使一个社会、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威胁。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社会与坚持统筹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堆相 《前进》2005,(9):26-28
这一段时间,我认真研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讲话,学习总书记视察山西的重要讲话,学习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自己也结合实际作了一些思考。这里,我谈几点体会认识。一、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共产党人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要不断加深对这一重大战略指导思想的认识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从墨子的“兼相爱”、“爱无差等”的理想社会方案,到康有为的“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都反映了不同时代的…  相似文献   

12.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13.
社会理想是人类对更美好社会制度的向往。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美好社会理想就一直伴随着人类历史。社会主义理想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以后,人类设想的超越、替代资本主义的美好未来社会。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创造性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首次成功把社会主义理想变为现实,开启了人类历史社会主义的新纪元。列宁的探索破解了理想与现实的一般张力,更破解了先进社会理想与俄罗斯落后现实的特殊张力,这不仅开辟了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更是人类历史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探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苏联模式的失败,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也不是列宁社会主义探索的失败,而是背离了社会主义原则、背离了列宁探索的正确道路的恶果。  相似文献   

14.
汤勤 《求索》2008,(2):59-61
先秦诸子生逢乱世.他们从各自的立场构思了一幅幅理想社会图景,历经数百年寻找至善至关的社会终极,描绘了一幅理想社会图景,在论述完善大同理想的思想历程中,先秦思想家们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两难境地,理论体系的内在矛盾逐步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大同小康的理想社会作为古代思想家所推崇和向往的美好的理想社会模式以及人们对殷实、宽裕的理想生活的追求 ,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但这种理想的社会模式从未实现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小康”社会不仅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而且被确认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蓝图的最为重要和关键的阶段。一 大同小康的理想社会思想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选择的深厚历史文化渊源  现代化作为近代以来世界文明发展的主潮流 ,也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历史的主旋律和…  相似文献   

16.
骆美瑛 《群众》2007,(3):46-46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我们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因此,  相似文献   

17.
社会理想是人类社会得以前行的价值坐标。本文主要从社会认识论的角度 ,阐述了邓小平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思路 ,并就这一理想社会形态的性质和特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儒家的"君子"理想作为一种人格典范历来备受推崇。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人格典范并不完全契合现代社会的要求。儒家"君子"理想过于偏重"德"的完善,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德才兼备"。儒家的"君子"理想与现代社会要求的不合说明了儒家思想观念仅仅是时代的反映,难免带有时代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林孝暸 《求索》2008,(6):94-95
冯契在继承中国近代马克思主义注重理想的传统基础上,将自由与理想、价值相联系,提出“自由是理想的实现”,“价值体系就是理想体系”等主张。并对自由王国作为理想社会、自由人格作为理想人格进行了深入、系统的考察。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的:(略)教学重点:崇高的社会理想对社会、对人生有巨大作用教学难点:理想属于社会意识课型:新课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上节课学习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也了解了在社会中哪些现象属于社会意识。下面思考一个问题:理想属于社会存在还是属于社会意识?生:属于社会意识。讲授研课二、理想属于社会意识(板书)师:谈到理想,我曾私下问过许多同学,他们都有自己对理想的看法。如:有的同学认为,理想能使人精神振奋,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力量;也有的同学认为,有理想也生活,没理想也生活,有没有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