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善政,是指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实际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善政强调的是为民执政的本事、能力。面对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必须转变执政理念、明确执政方略、完善执政体制、创新执政方式、统筹执政资源、优化执政环境、强化执政基础、提高执政能力;而这一切又必须充分体现在“善政”两字上。  相似文献   

2.
董健 《同舟共进》2009,(2):16-16
在论及"政"与"教"的差别时,孟子有个说法:"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现在的教育,似乎已背弃了这则古训。主其事者并不怎么措意于"得民心"的事,而是千方百计地忙着去"得民财",乱收费、"搞创收"成为当代中国教育的一大特色。孔子痛斥"苛政猛于虎",没想到本该是叫人爱的教育,却成了"苛教",如猛虎一般地叫人畏起来了。听说沪上民谣有"人民教师黑社会"之讥,北京则有百姓在民意调查中表示最恨两种人:教师和医生。  相似文献   

3.
《人民论坛》2015,(8):6-7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简政放权时说,要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总理一句"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在这个春天迅速传播开来,这既是推动改革落地生根的箴言,更是严格约束权力的诫令。束权谋善政,用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用权力瘦身为廉政强身。通过约束权力构建善政,从而给全面深化改革清障开路。"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道出了权力在  相似文献   

4.
段忠贤 《电子政务》2012,(10):89-93
随着互联网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普及,网民规模的迅速扩大和网络舆论的此起彼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网络社会作为一种新型社会形态的兴起。与现实社会形态相比,网络社会具有显著的虚拟性、隐匿性、广泛性和开放性。以善政的结构要素作为分析维度,网络社会的兴起给善政带来了难得的机会和严峻的挑战。面对机会和挑战,善政必然面临着治理模式的选择,其中参与型、放松式、弹性化和服务型的网络社会治理模式将受到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改革,是改革开放的中国与全球化进程互动的结果。这一改革只有确立"善政"和"善治"双重变革的基本原则,才能实现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由革命向建设的范式转变,从而适应建设时期执政党长期执政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文化建设新局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总纲领。全面贯彻这一《决定》,既是政府的神圣职责,更是善政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7.
徐震 《今日浙江》2011,(19):48-49
环境公共管理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大的民生善政。环境问题的公共性、广泛性和长远性特征,决定了环境保护是政府的主要职责,是现代政府实施公共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这要求我们必须根据社会管理的基本规律,加强和创新环境公共管理。  相似文献   

8.
互动平台     
《观察与思考》2008,(14):4-4
没必要谈“裸”色变;“变更单双号”的善政意义;“博士头衔”的骗局。  相似文献   

9.
遗嘱自由是继承法的一个重要原则,并为现代各国私法立法所普遍采用。在坚持遗嘱自由原则的同时,加强对这一原则的监督和限制,以完善继承法体系。建立专门机构管理有关继承和遗嘱事项,同时学习外国先进的特留份制度,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特留份制度。对破坏家庭和谐且违反社会公共道德和公共秩序的人,禁止遗嘱人遗赠财产给这些人。从而使遗嘱自由原则在限制中发展。做到遗嘱自由与限制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
董石桃 《前沿》2009,(8):32-36
自由和民主之间的张力和平衡问题一直是政治哲学的重要问题之一。最早对自由与民主之间张力和平衡的艰难探索,是十九世纪的三位杰出的思想家:贡斯当、托克维尔和密尔。贡斯当主要区分了两种类型的自由和民主;托克维尔试图寻求民主的平等和个人自由的和谐;密尔则探求个人自由和社会控制之间的界限,提供一种具体的解决方案。他们的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思想资源,对我们的实践也有启示的效用。  相似文献   

11.
盛励 《群众》2013,(12):18-18
古人云:善政必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殊作用。简政放权,核心在“简”关键在“放”。简,就是要最大限度简化行政审批环节;放,就是要把该放的权力放下去、放到位。通过简政放权打开政府职能转变这扇“大门”,  相似文献   

12.
<正>在灾害应对过程中,法律凭借"以不变应万变"的方式实现各种目标——公正与效率,秩序与自由之间的平衡。但是,非常规性灾害(巨灾)的冲击,使这一切重新面临考验。  相似文献   

13.
在灾害应对过程中,法律凭借“以不变应万变”的方式实现各种目标——公正与效率,秩序与自由之间的平衡。但是,非常规性灾害(巨灾)的冲击,使这一切重新面临考验。  相似文献   

14.
贝尔的公众家庭理论, 对于我们妥善协调各方面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所启迪:公众与私人的平衡原则; 社会阶层权益的平衡原则; 正义与自由的平衡原则; 社会福利的公正法则; 平等前移。  相似文献   

15.
张深远 《前沿》2005,(3):163-164
贝尔的公众家庭理论,对于我们妥善协调各方面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所启迪公众与私人的平衡原则;社会阶层权益的平衡原则;正义与自由的平衡原则;社会福利的公正法则;平等前移.  相似文献   

16.
张茹婷 《传承》2009,(18):124-125
合理使用是版权法中为平衡版权人的个人利益与言论及信息自由的公共利益而创设的一种权利限制制度。"法定""客体""程度""性质"是合理使用构成条件。传统知识产权法主要分为专利、商标和版权三大部分,合理使用制度所体现的平衡思想贯穿这三个部分。综合法律精神和相关规定,讨论在专利法和商标法中是否存在"合理使用"及相关情形。  相似文献   

17.
目前学界将"舆论审判"与"媒体审判"分别加以讨论并无必要,从舆论学和法理学的视角看,二者并没有根本性的差别."媒体审判"背后实际上是两种理念的冲突:表达自由与司法独立.在中国现实语境中,这两种价值都有保护的必要,因此应当采取有效手段对表达自由和司法独立之间的紧张关系进行平衡,从而建构司法和传媒间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8.
王勃 《长江论坛》2016,(1):91-96
以赛亚·伯林(Isaiah Berlin)是二十世纪西方最杰出的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家之一,他对两种自由概念的划分标志着战后自由主义的复兴。伯林偏爱消极自由,但并不否认积极自由的意义。伯林主张两种自由的价值不可通约,也无法替代。他强调两种自由分别因"过度政治化"和"过度私人化"而强制个人走向不自由。因此,寻求两种自由之间一种动态的平衡是一个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合理使用是版权法中为平衡版权人的个人利益与言论及信息自由的公共利益而创设的一种权利限制制度."法定""客体""程度""性质"是合理使用构成条件.传统知识产权法主要分为专利、商标和版权三大部分,合理使用制度所体现的平衡思想贯穿这三个部分.综合法律精神和相关规定,讨论在专利法和商标法中是否存在"合理使用"及相关情形.  相似文献   

20.
这种"温情拆迁"闪烁着一种人性之辉,彰显着政府的一种善政风范。随着天气转凉,长春市的拆迁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长春市拆迁办近日要求各拆迁单位要文明拆迁,严禁采取涉黑和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