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循规蹈矩”在中国近现代文化中一直视为“保守”、“僵化”的代名词。这种贬义不应带入我们正致力建设的法治社会。在法治社会,“规”、“矩”就是法律,我们唯恐人们不“循”不“蹈”。对于现存的法律秩序,我们决不能提倡官吏在修法程序之外“大胆创新”、“打破常规”、“冲破束缚”。在法治社会,“规矩”即法律有着特别的涵义,官吏“循规蹈矩”因而有着特别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关于更新若干基础性法观念的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童之伟 《法学评论》2007,25(2):3-12
“人民内部矛盾”、“政法”、“政法干警”、“群众”等基础性法律话语已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不了法治时代的要求或脱离了社会的实际,应该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逐步更新。“人民内部矛盾”的提法在当代中国已失去逻辑合理性,最好代之以“常见社会纠纷”。“政治”和“法律”这两个指代不同社会现象或对象的词组合在一起成为“政法”一词,是人为的偶然的因素造成的,它过去不是一个合格的概念,现在也没有作为一个概念存在的现实基础。为了避免因为使用“政法”、“政法工作”等话语而可能会产生的负面的社会后果和不良影响,宜用“法务”、“法务工作”的提法取代“政法”、“政法工作”。“政法机关”、“政法干警”宜改称“法务机关”、“法务人员”。在“人民大众”意义上使用的“群众”、“群众意见”等话语与法治原则和法的精神相冲突。建议用“一部分民众”、“一部分公民”、“一部分人”的提法来代替在“人民大众”意义上使用的“群众”一词。基础性法律话语的更新是法治或法制进步的记录,它反过来也会有助于巩固已经取得的法治成果和促进法治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的副词“在”指表进行或持续意义的,不涉及“正”和“正在”。“在”要跟动词性词语或形容词性词语构成一个结构体,例如“在哭”、“在大起来”。为行文方便,们把V、VP、A、AP叫做X,“在 X”结构体叫做“在X”。一“在X”的构成1.1 对V/A的选择1.1.1 对V的选择由于“在”表示动作的进行或状态的持续,因此;V必须本身具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内关于“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然而,学界在对“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概念混淆和滥用现象.本文对“市管县”、“省管县”、“财政省直管县”、“行政省直管县”、“强县扩权”、“扩权强县”等相关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模式及其演进逻辑.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创造”教育观的“核心观”、“全员观”、“人才观”、“自主观”、“参与、协同 观”、“学生指导观”、“变革观”,对在知识社会如何建立、发展成人教育培养适应知识经济的优秀群体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美国南加州的中英文报刊、电话簿或其它宣传资料上,很容易看到这样一些广告:“免考托福、免考GRE“、“专科直攻硕士”、“缩短修课时间”、“夜间、周末上课或函授在家自修上课”、“快速取得硕士、博士学位”、“硕士、博士及荣誉博士学位咨询服务”……这些令人心动的广告让人误以为在洛杉矶可以很容易地“买到”或者是“混到”学历。甚至有人夸张地形容,洛杉矶是“假文凭之都”,使得在此地某些大学院校苦读的中国留学生饱受池鱼之殃,  相似文献   

7.
理念之变: 从“中国法治”迈向“法治中国” 理念之变,首先体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法治”一词共出现了18次,“依法”一词出现了21次,位居历次党代会报告之首.在十八大的论述中,“法治”建设的目标更高,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变成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从强调“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依法必严、违法必究”到提出“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来保证;“法治”的定位悄然前进,从“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变成了“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也是在党代会报告中的首次出现,“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农村不少地方有着许多形形色色的“小分队”,诸如:“社会治安联防小分队”、“计划生育工作小分队”、“市场管理小分队”、“清款兑现小分队”,由于一些地方“小分队”的组建、管  相似文献   

9.
在西方法学中,有几个与“法”相关的概念,这就是“规律”、“规范”、“规则”和“原则”。一些法学家在对法的论述中,往往把这些概念与法联系起来,他们或者把法说成就是一种“规律”、“规范”、“规则”和“原则”;或者把它们说成是法的本质或构成要素。对这些概念与“法”的关系进行辨析,有助于深化对此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由于共产党历来信奉“公”字,提倡“一心为公”、“大公无私”,因而使有一些共产党干部甚至是相当级别的领导干部把“公”字顶在头上,往往打着“因公”的金字招牌,大肆吃喝玩乐,例如:“因公吃饭”、“因公穿衣”、“因公理发”、“因公洗澡”、“因公游玩”、“因公跳舞”,等等.既然是“因公”,于是这些吃喝玩乐的费用就“理”所当然地该归公家报销了。 或许读者要问:这不是个人正常的生活消费和吃喝玩乐费用吗?怎么变成“因公报销”了呢? 请听这些“因公吃喝玩乐”者的荒谬“逻辑”: ——从“身体是革命的本线”演绎出“因公吃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集体”一直是一个令人们崇尚、信赖的字眼。无论是“集体经济”、“集体利益”,还是“集体所有制”、“集体主义思想”,都在人民群众中留下了美好的形象。以“一切从集体出发,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为基  相似文献   

12.
中篇海灯: 打“少林牌”发迹的骗子一、伪造少林寺“敦请书”,冒充少林寺“武术教授”海灯的出名,一靠1979年那个弄虚作假的“二指禅”,二靠1982年11月以后亦即电影《少林寺》在海内外掀起“少林热”时他忽然成了“少林寺方丈”,还在各种书刊媒体上被说成“少林寺住持”、“少林寺副住持”、“少林寺武术教授”、“少林  相似文献   

13.
俞荣根 《现代法学》2006,28(6):66-75
中国古代法是儒家之法。仁学“中道”思想是儒家学说之“道统”,亦是儒家之法的“法统”。仁学“中道”的法思想主要体现在“中正”、“中和”、“时中与权”三个方面,原始儒家在论析与处理德与刑、父子相隐与不隐于亲、人与法、讼与无讼等问题上都很好地运用了“中道”的思想与方法。在当今“全球性的战国时代”,儒家仁学“中道”思想仍有其普世价值,必将随中华民族的复兴而走向世界,在处理国际关系和制定国际法则中显示其积极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消除混乱状态在我国立法理论研究和立法实践中,经常出现一系列与“立法”尤其是“法的制定”容易混淆的名词,如“法的制订”、“法的拟订”、“法的订定”、“法的订立”、“法的拟定”等。就法学著述看,这些名词有的出现在中国学者自己的著述中。如有的著述中有许多诸如此类的文字:“日本明治维新时代修订法律”、“清末修订法律”、“清末制订民律草案”、“国民党政府陆续制订民法”。有的出现在移译为中文本的外国学者的著述中。如商务印书馆1983年重新印行的中文版亚里土多德的《政治学》,  相似文献   

15.
2012年以来,山西省吕梁市按照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工作理念,扎实开展“大排查”、“大接访”、“大化解”三大活动。在推进引申“三大活动”的过程中,岚县县委、县政府针对县情特点,广泛调查研究,以先行先试的果断勇气,不断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三地”确权、“三违’整治、“三资”清理、“三务”公开、“三税”征收、“三基”,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进一步加强了对“春节”、“五一”、“十一”等节假日里,容易反弹的“公款吃喝风”、“公款送礼风”、“公车迎娶风”等“节日病”的治理力度,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一些地方和部门在治理“节日病”时,仍习惯于在节假日来临之际,采取下发通知、重申禁令、突击  相似文献   

17.
何志 《中国审判》2010,(9):85-87
法谚云:“法爱衡平”,“法官心中应常有衡平”。作为法官,在裁判过程中尤其是民事案件裁判中要将利益衡量贯彻始终,在“审”、“调”、“判”过程中,对涉及权利冲突的协调,应充分体现“法”的“公理”精神、“审”的“公正”原则、“调”的“公心”理念、“判”的“公平”结果和“利”的“平衡”保护,最大限度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8.
伊恩·P·瓦特在《小说的兴起》一书中谈到“original (独创性)”一词在18世纪的转义。从中世纪开始,“original”意指“从最初就已存在的”,至18 世纪,才转变为“无来源的、独立的、第一手的”。这种含义的转变是天翻地覆的,“从最初就已存在的”,强调“有来源”,与“无来源”之意截然相反。“novel(小说)”一词在18 世纪后期才广为使用,“novel”含有“新颖”之义,这也折射出人们对“求新”的独创性标准的认可。正因为18世纪之前的独创性标准重视“言出有据”,乔叟、弥尔顿、莎士比亚等人的作品或取材于历史,或取材于《圣经》。波斯纳在  相似文献   

19.
读友 《政府法制》2012,(8):28-28
现实生活中,“小三”、瘪三、张三,都不是好称谓。而在成语中,“三”也倒了霉了,凡“三”和“四”搭配在一起的成语.多是贬义,如“朝三暮四”、“丢三落四”、“三妻四妾”、“推三阻四”等等。  相似文献   

20.
“政党法治化”即党的各方面都应法治化,包括执政前和执政后,在执政方面和非执政方面,而“依法执政”仅针对政党在执政后、执政方面.“党政分开”应主要指党的政策与国家法律要分开,而不是在人事上把“党”和“政”完全分开,党政不是上下、平行而应是“渗透”关系.在我国,“党政分开”包括党与人大、政府、司法都要适度分开,但分开的“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