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育活动和著作福泽谕吉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1835年1 月10日生于大贩的一个下级武士家庭。父亲本是中津藩士,因受藩主之命到大贩货栈长期值勤而率全家迁居大贩。父亲酷爱汉学,是位很有才能的人,但受封建等级身分制度的限制,终生怀才不遇,在福泽谕吉出生的第二年,便抑郁而死。父亲去世后,福泽谕吉只好跟随母亲回到故里中津。由于家境贫寒,福泽谕吉到十四、五岁时才得入村  相似文献   

2.
福泽谕吉(1834—1901)作为日本明治时代的杰出启蒙思想家,被誉为“日本文明之父”和“日本的伏尔泰”。在日本明治维新之后,他的思想得到极其广泛的传播,不仅影响了日本的国民和政府,而且在中国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20世纪初期被梁启超、陈独秀、杨贤江等人介绍和传播,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也有许多学者对其分类介绍和研究。如从其哲学思想、教育思想、道德思想、实学思想、文明史观、资本主义现代化思  相似文献   

3.
福泽谕吉(1834-1901)是日本近代最著名的启蒙思想家,被誉为“日本的伏尔泰”。“日本之所以能够奇迹般地通过明治维新、借助西方文明迅速发展成为举世瞩目的资本主义先进国家,与福泽启蒙思想的巨大促进作用密切相关”犤1犦。“文明史观”犤2犦作为其启蒙思想的主要方面,有其一定的进步性,但特定的历史环境决定了其“文明史观”具有民族主义因素的主要基础。(一)福泽谕吉出身于德川幕府末期中津一个下级武士的家庭,深受封建领主的压迫,深刻体会到了封建制度的反动腐朽,同时又目击日本在西方列强的欺凌压迫下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受到的严重损害…  相似文献   

4.
日本农协的组织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农协 ,即日本农业协同组合 ,成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 194 7年 ,农协的前身是 194 3年成立的战时统治时期的农业会。而农业会的前身是由分别于 1897年和 190 0年成立的农会和产业合作社。农会是明治政府为了实现日本封建农业的现代化而设立的团体。它是在各地以地主阶级为中心的农业技术研究组织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其会长大部分由市、町、村长兼任 ,会员加入方式具有强制性 ,国家鼓励农会聘请农业技师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 ,并对此发放补助金。产业合作社则是在报德社 (明治初期自发组织起来的相互融资的金融团体 )、茶叶、生丝统一加…  相似文献   

5.
明治初期日本对欧美教育思想的摄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为了迅速摆脱民族危机,实现富国强兵的建国目标,制定了“破旧来之陋习”、“求知识于世界”的文明开化教育方针,并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开始了全面学习欧美教育的过程。明治初期对欧美教育的学习涉及了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实践的方方面面,其中对欧美教育思想的学习和摄取启蒙了日本民众的思想,对明治初期日本学习欧美教育的其他方面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拟对明治初期日本所学习和摄取的教育思想进行研究,探讨明治初期日本摄取了欧美哪些教育思想家的思想并分析其主要特征。1872年学制改革是日本…  相似文献   

6.
刘洋 《日本问题研究》2006,(3):52-55,64
明治维新时代开始后,日本政府通过一系列措施,将强大的特权阶层通过改造纳入到近代化的新体制中。日本在相对稳定的国内环境中完成了对整个社会结构的革命性改组,是其所以能在19世纪的东亚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在这次颇具现代革命性的社会结构重整中,由于明治政府的施政过程中的一些保守色彩,在政治思想、制度的方面,仍然保留了大量的封建因素,这为日本近代的畸形发展提供了温床。一、特权体系与明治政府的矛盾当“王政复古”政变成功后,日本将走什么道路的问题便突现出来。是继续幕藩之治,还是面对亘古未有之变局走一条不同道路?明治…  相似文献   

7.
有关日本启蒙运动,日本和我国学者研究的都比较充分。明六社是明治初期的一个重要启蒙团体,在日本的启蒙运动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研究启蒙思想的著作和文章中,大多都提到明六社,但没有专门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8.
"脱亚入欧"是被称为日本近代之父的福泽谕吉为近代日本设计的国家道路。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正是在这条道路的指引下,快速成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但这条道路同时也给亚洲人民带来不可磨灭的伤痛。文章通过福泽谕吉早年的经历和各个时期的相关作品及言论,解读其当时的亚洲观和西洋观以及两者的内在逻辑关系,并结合当时日本国内外形势分析福泽谕吉"脱亚入欧"思想的形成轨迹。  相似文献   

9.
自1603年德川家康在江户(今东京)建立幕府,至1868年明治政府成立,日本在长达两个半世纪的时期里一直处于德川家族的统治之下,这就是日本历史上的江户时代,也称德川时代。由于这一时代上承封建主义的镰仓室町时代,下启资本主义的明治时代,因此作为统治阶级的武士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所受的教育也呈现出承上启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明治时期是日本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此时的日本知识分子醉心于学习先进的西洋文明,因而形成新的外来思想和旧的传统思想的对立.在新旧文化的激烈碰撞中,曾深受中国儒家文化影响的日本传统文化转变成为一种既混杂中西两种文化因素又保留有本国传统的独特文化形态.为适应西方新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思想的引进,日本自古使用的文字也随之变化,日本大批启蒙思想家纷纷对日本文字提出改革意见.西周也在众多的著作中也提出了改革日本文字的主张,体现出其顺应时代潮流、勇于改革创新的鲜明的语言观.  相似文献   

11.
日本近代外交体制是在幕末改革和明治维新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在与西方的接触、交涉、学习中建立起来的。它既有西方外交体制的形式,又有日本传统政治文化的传承。日本外交的近代化不是在明治维新中一蹴而就的,幕末近代外交意识的形成,外交机构的初建,外交经验的积累,以及外交人才的培养,都为明治政府的外交近代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明治政府的重视和强力推动,使得日本近代外交体制在很短时间内得以形成。  相似文献   

12.
改历是日本明治初期"文明开化"的标志性事件之一。在此之前,旧历在日本使用了近一千三百年,分为使用汉历与使用和历两个阶段,体现了中国传统历法对日本的深远影响。明治改历是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欲尽快融入西方世界的大背景下,为摆脱财政困境而孤注一掷的冒险。其结果,既节省了政府的财政支出,也收获了文明开化的好名声。而"粗暴的改历"完全无视千百年来的旧历传统,让日本民众为历法突然间的"脱亚入欧"付出了代价。考察145年前明治改历的过程,对于评价明治维新的得失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中叶的明治维新运动,是日本历史上重要事件.当时明治政府的掌权者主要是西南各藩中积极要求打倒幕府的武士阶层知识分子.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民族生存、国家兴亡问题.因而尽快地“富国强兵”是迫在眉睫的历史任务.而要完成这样的任务,就必须“殖产兴业”,特别是要尽快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舍此别无选择.这种选择恰与幕末以后的一批眼界开阔、积极要求走西方现代化道路启蒙学者的宣传鼓动不谋而合,从而在明治  相似文献   

14.
1889年,日本政府以天皇亲授的形式发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即明治宪法,为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开始的资本主义文化进程树起了一块重要的里程碑。自那时起到1945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时为止,半个多世纪里,日本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经历了极其复杂和剧烈的动荡。其间既出现过官僚政治横行,行政机构高居于立法机构之上的所谓超然内阁时期,也出现过政党势力迅猛发展,直至影响组阁的所谓政党政治时期,还出现过把官僚、政党统统打入另册,而由军方统治的法西斯专政时期。值得深思的是,尽管统治形式出现如此大起大落的变化,但是构成明治国家政治体制基石的明治宪法却始终没有作过任何更动。或者说,在同一个宪法体制的框架内,竞能够容纳下如此截然相反的政治趋向,这一历史事实说明,明治宪法体制本身具有极大的伸缩性,它的内涵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它的宗旨不是专项的,而是兼容的。明治宪法体制的这一特点,是同其时代背景和形成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5.
纵观日本现代化历史 ,我们可以看出日本对大国地位的强烈诉求是一脉相承的 ,其现代化进程实际上就是实施大国战略的过程 ,并且 ,这两次历程有着惊人的相似性。了解日本的过去 ,无疑将对于我们分析新世纪日本的外交走向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一、现代化的第一次历程 :从崛起到崩溃日本第一次现代化历程大致从明治维新始到第二次大战结束止、约百年时间。在这一时期 ,“脱亚入欧”是日本现代化取向的第一特征。“不言而喻 ,1 885年福泽谕吉在《时来新报》发表的‘脱亚论’ ,决定了日本现代化的方向。”① 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化时期最重要的一…  相似文献   

16.
德川幕府自1603年建立起,较为稳固地统治了日本二百多年。但在进入19世纪的时候已经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在国外,船坚炮利的欧美资本主义大国急于敲开日本锁国的大门;在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则造就了以商人资本家、下级武士和农民为骨干的幕府反对派。在这种情况之下,德川幕府所采取的一些改良和补求措施已无济于事,终于在1868年1月寿终正寝,取而代之的是以天皇亲政为旗号的明治政府。 一般认为,1872年8月,颁布的《学制》令是明治政府进行教育改革的开始,也是日本近代史上第一次大的教育改革的开端。众多的研究者对于这一法令给予了充分的评价,这是无可非议的。然而,我们必须注意到,1872年8月颁布《学制》已经是明治政府成立的五年多以后(即明治5年),那么,在此之前的明治时代的最初几年中,日本教育的情况如何?当时的情况与1872 年制定《学制》令、建立近代日本国家教育制度有何联系?这类问题至今没有给予充分的注意,显然不利于进一步深入地理解《学制》令的出现,也不利地对日本近代教育改革的研究。本文试图对《学制》颁布之前的明治初年的教育做出简单的分析评介,以求教于史界同仁。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在日本的传播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诞生于西欧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在日本的传播经历了艰难曲折的道路。日本无产阶级对马克思主义从不了解到逐步了解,进而朦胧向往,直至最终接受马克思主义,并把马克思主义同日本革命运动相结合的这一过程经历了多次反复的比较、探求和斗争。 一、“社会主义”思潮在日本的早期传播 由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后进性,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在日本的早期传播极具特色。在日本,社会主义思潮首先是由维护天皇专制的明治维新的启蒙思想家,官僚学者和传教人士传入国内的。 众所周知,日本是通过1868年的明治维新才逐步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之时。正是西欧自由资本主义走向成熟时期。这时期,在西欧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已完全暴露出来,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有了新的发展。资本主义的  相似文献   

18.
日本工业化时期农业政策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本工业化过程中的农业政策是明治新政府产业政策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农业政策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能否健康发展。不过,我国学术界对之研究甚少,因此加强对日本工业化时期的农业政策的研究仍有必要,也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明治时期的日本教育经历了一个由欧化主义到传统主义再到国家主义,各种教育理念相互冲突、相互交融的发展演变过程。1890年《教育敕语》的颁布,标志着日本以"忠孝"为核心的教育理念的基本确立。教育思想转变的过程也是国内政治思潮发展变化的真实写照。通过分析日本明治时期各个阶段教育理念及其在不同教育理念下所制定的教育政策,进一步剖析了日本由传统国家向近代国家转变过程中传统与近代、东方与西方思想文化冲突及其融合的过程,以及各种思想与政治力量相互结合对日本近代走向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明治前期日本教育中儒教主义的展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879年明治天皇下达的《教学大旨》标志着儒教主义的复活。《教学大旨》下达之初虽遭遇来自以伊藤博文为主导的政府的抵制,但以明治天皇和元田永孚为代表的宫廷势力仍通过各种渠道和措施积极致力于儒教主义教育理念的具体化。明治十四年政变以后,明治政府也开始转到儒教主义路线来。儒教主义不仅作为一场德育运动成为明治日本教育上的独立阶段,而且形成了日本的教育政策主体或教育领导权的宫府二元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