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平民笔记     
1、李二狗 李二狗喝多了就骂他的领导,这是他多年的习惯,他认为他有足够的实力和任何一任领导对抗。他不骂别人,除了历任的领导们。众人都公认他识字多,读书多,学问高,有见地。  相似文献   

2.
他5岁的时候,左臂被脱粒机轧掉,从此开始整日把自己关在屋里涂鸦;他卖血学画,去北京求学时口袋里仅有的400元钱又被偷走;为观摩荷花,他坐在船上一整天一动不动,手机掉在水里也不知道。付出总有回报,专业人士看了他的作品后断言,目前他是沧州乃至河北省美术界最年轻最有潜力的画家。  相似文献   

3.
有这么一位男孩,他5岁时因伤截去了双臂,在妈妈无微不至的关怀、教导下,他挺过了人生最黑暗的日子,6岁起开始写文章。迄今为止,他写下了50万字。这些文章不是用手写的,而是用脚写的。他有一个很响亮的名字——雷勇。  相似文献   

4.
《农村青年》2008,(5):54-55
问:因继承遗产一事,我大哥要与我打官司。我手中有父亲留下的公证遗嘱,遗嘱的内容是父亲将他名下的一套房产留给我一个人。对这份遗嘱,我大哥有异议,他说遗嘱有假,还说他有证据。请问,如果我大哥的证据真的能站住脚的话,我还用举证吗?  相似文献   

5.
柳歌 《农村青年》2006,(5):30-32
在上海,曾经有这样一个做水果生意的商人,他的水果一度垄断了上海市精品水果批发市场,成为上海滩的水果大王,身价超过千万。然而,在一次投资失误后,他又沦为了一贫如洗的穷光蛋。此时,偏偏又碰上他身患重病,曾经围绕在他身边的亲人朋友都弃他而去。绝望中,他想到了自杀……  相似文献   

6.
陈鲁民 《工友》2011,(6):48-48
我有一个陕北农村亲戚进城打工,他的日子过得其实不宽裕,家里老人有病,两个娃正上学,欠了不少债,属于标准的弱势群体,可是问他过得咋样?他却既未哭穷,也未示弱,反倒颇为满足地说:不赖。住上砖窑了,用上沼气了,吃上细粮了,看上电视了,还三天两头有荤腥。  相似文献   

7.
佚名 《工友》2009,(11):61-61
有一个智者,他的身边有一大群慕名而来向他拜师学艺的学生。一天凌晨,天还未亮,四周一片漆黑,智者问了他的学生一个问题:“你们谁能告诉我,什么时候才能谓黑夜的结束,白天的开始?”  相似文献   

8.
《农村青年》2008,(7):59-59
茫茫人海他找不到边,出来有十来天了,瘦小的他寻工作处处碰壁。今天再找不到活儿就回乡了。他这么想,也是因为他的袋子里就只有二十元了。  相似文献   

9.
他是本年应届高三的高才生,却三番两次擅自辍学打工,决意要放弃高考,迫于父母乡亲的压力,他参加了本年高考,却又使出绝招,故意答错考题,让自己败考。让他没有料到的是,他自以为聪明的行为,给他家和他家所在的小村庄,带来了一场大地震。他为什么要孤注一掷不上大学?他不上大学对这个小村庄为什么有如此强烈的震动?  相似文献   

10.
聆听花语     
十年前,陪关键东老师和他的学生在大坡赏万寿菊。在花地里,大家欢欣雀跃,争相帮花农采花。关老师是音乐才子,他的学生有进中央民族乐团、上海轻音乐团的。他双手跳舞一般有节奏地摘花,口里还饶有趣味地“嗒……嗒嗒”打节拍,他侧着头,对学生说:“你听,花儿的声音!”我们都屏息静听,夏目的旷野,无边寂静,连一丝风都没有,然后关老师有节奏摘花的声音那样清脆明皙,  相似文献   

11.
茫茫人海他找不到边,出来有十来天了,瘦小的他寻工作处处碰壁。今天再找不到活儿就回乡了。他这么想,也是因为他的袋子里就只有二十元了。  相似文献   

12.
刘晓 《农村青年》2006,(2):37-37
你好!我和男朋友相处已经半年了,虽然也有争吵,但总的采说还比较满意。但人无完人,他也有缺点。性格暴躁。爱发脾气,偶尔还赌博。好友知道这些后,担心我将来不幸福。劝我与他分手。可我想与他结婚后再慢慢改变他。我这样想对吗?  相似文献   

13.
12002-72002年1月23日,海明威短篇小说《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原型──富恩特斯去世,享年104岁。第二天,世界上有27家网站出现了这么一张问卷。“有一个人,他几乎什么都有。论地位,他是享誉世界的大师级人物;论荣誉,他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论金钱,他的版税在他成名之前就已使他成了富翁;论爱情,几乎每一个女人都喜欢他,都愿意给他奉献一切。在他的国家他享有充分的自由,他爱到哪儿旅游就到哪儿旅游,哪怕是敌对的国家,总之,他是一个令世人非常羡慕的人,可是,在他获奖后不久,却用猎枪结束了自己62岁的生命。而他的一位朋友—…  相似文献   

14.
高士杰 《农村青年》2006,(10):24-26
他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却对读书有着无比坚定的梦想。 5次高考。11次考研,尽管“屡战屡败”,但他毫不气馁,不言放弃。 终于。2006年,他的梦想实现了,成为云南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硕博连读的研究生。 是什么支撑着他的信念? 他有怎样的过去?  相似文献   

15.
刘书平 《工友》2013,(12):59-59
一个人才的成长,或者一个名人的诞生,必须是有条件的,这种条件就是:深厚的学养,宽阔的胸怀,深沉的情感,别样的天赋,这些方面有多少容量,就能走到多大高度。于扬在书道上行走,应该处于健步状态,因为他家道文风甚浓,爷辈父辈崇文尚礼,常常对他耳提面命,灌输学养,加上他个人自幼喜文弄墨,先仿长者字形,再摹名人墨迹,这种深厚的根基,影响着他的追求和走向。有不少行家里手观赏他的字,给予相当好的评价,认为他的字收放自如,缓以仿古,急似出奇,笔笔见精神,字字露刚魂。  相似文献   

16.
陆艺 《时代风采》2009,(16):7-8
岳雁文自小便对书画艺术有着近于痴迷的爱好。还在上初中一年级的时候,班上有位同学把苏东坡的《寒食帖》拿给他看,他翻看之后爱不释手,好说歹说同学答应借给他一天,他捧回家中不眠不休临摹了一天一夜。  相似文献   

17.
郑云华 《时代风采》2014,(12):11-11
提起昆明发电公司的倪杰,不管是领导,还是普通员工,大家都异口同声,赞不绝口。领导表扬他吃苦耐劳,为企业赢得效益功不可没。职工夸他是个率真、耿直、身先士卒的拼命三郎。他方方正正的脸、中等个子,其貌不扬,每天身着一身满是油灰的工作服,穿梭在粉尘飞扬的煤场上。20年的历练,他从一个普普通通的电力工人成长为劳动模范,到处都有他闪光的足迹。  相似文献   

18.
《工友》2012,(2):1-1
刘老先生现已85了,干了一辈子的新闻工作,他有一个良好的习惯,那就是读书。他至今还会取出微薄的退休金到书店淘上几本书,书买的多了,屋子的书柜放不下了,他便把书堆在了阳台上。他视书为财富,说是今后给孙女留的,孙女现已上大学,对他的那些书却是“熟视无睹”,没有时间去阅读,也不愿去继承他的这一财富。  相似文献   

19.
瓜瓜 《时代风采》2010,(2):11-12
16年前,还是少年的钟兴云从东川背着简单的行李来到昆钢技校学艺。16年后,他早已衣食无忧,有房有车,担任昆钢炼钢厂生产甲班主任。虎年之际,他最大的愿望仍是学习。  相似文献   

20.
省城一家媒体有位摄影师,与同事相比,他的工作量是比较少的。而且一年四季,总会有一段时间在外面采风,日子过得从从容容。而他的同事们,每天起早摸黑,为编排版面、赶写稿子忙得不亦乐乎。后来,这位摄影师的一张照片得了“荷赛”国际大奖,这可是全世界最顶级的新闻摄影奖项了,他的名字风行全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