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搞活全民所有制企业,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要确立国家与全民所有制企业(以下简称企业)之间的正确关系。社会主义国家由于既是全民财产的所有者,又是行政权的行使者,具有双重身份,它在与全民企业发生相互联系时,在不同身份下所处的法律地位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2.
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或者其他经手管理公共财物的人员,受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盗窃、骗取或者其他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在当前司法实践中,如何运用贪污罪概念、特征认定承包经营企业中贪污罪主体范围存在“三论”。一是“唯承包者身份论”。就是主张以承包经营人员是否是国家工作人员或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的身份,作为认定受委托从事公务人员的依据,局限于过去刑法典狭小规范,而忽视新的扩大主体新特征;二是“唯企业性质论”。就是主张以承包经营企业是否是全民或集体所有制性质,作为认定贪污罪主体的范围,局限  相似文献   

3.
论投资于企业的国有资产上的财产权马卓檀,马立业,刘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明晰企业产权关系,规范国有资产的所有者与经营者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首要内容。本文试就国家与企业对投资于企业的国有资产所享有的...  相似文献   

4.
<正> 股份制企业厂长的法律地位,随着股份制试点的扩大和股份制企业的增多而日趋突出。股份制企业是否适用厂长负责制?如何确定厂长的身份?厂长享有哪些权利,承担什么义务?怎样处理好厂长与企业内部机构的关系?都是需要认真探讨的现实问题。 (一) 在我国,多种经济成份和多种经营形式并存的商品经济体制,决定了厂长法律地位的特殊性。确切地说厂长法律地位,是与厂长所在企业的法律地位密切相关的,厂长作为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其行使职权的行为,是以企业名义实施的,因此,企业的性质和  相似文献   

5.
关于全民所有制企业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后厂长(经理)的地位问题,理论界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国家是企业的所有者,厂长受国家指派,代表国家对企业实行管理,即厂长只代表国家的观点。第二种观点,厂长受国家委托,对本企业的生产指挥和经营管理工作统一领导,全权负责;同时,企业又是法人,厂长是法人代表,即厂长既代表国家又代表企业的观点。第一种观点,实际上是从苏联一长制那儿延续下来的,其最大缺点就是把全民所有制企业当作国家机关的附属机构来对待,未能正确反映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经济地位和法律地位。与第一种观点相比较,第二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作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和法人组织的客观要求,是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6.
周祖成  张印 《现代法学》2015,(1):184-193
奥斯丁用"主权者的命令"来解释法律,在学界引发很多争论和误解。其实,这只是一种认识方法,以证成法律的存在方式与作用,并不排斥法律与其他社会要素的联系。事实上,奥斯丁为解决法律与一般功利之间的张力,阐释了主权者与臣民之间的制衡关系,为主权者设定了必要的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其法律概念的社会张力。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梅因和哈特对法律的思考有了进一步的延伸与拓展。所以,在谈到奥斯丁的法律概念时,不能只强调其作为主权者命令的一面,还要看到其为化解法律概念的内在张力而为法律概念所开放的空间。片面强调法律中的单一要素,就会使法律与社会脱节,对法律的这种僵化解释将成为社会实践的阻碍。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后的法律形态何德平,胡保华法律形态亦称法律形式。企业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须以某种法律形态即某种“商业身份”出现在经济舞会上。一个国家的法律对各种不同“商业身份”的企业,在企业组织机构、企业内部决策程序、企业自有资金来源和组成、企业...  相似文献   

8.
传统公司治理是以企业股东为核心的治理,它忽视了企业员工在公司经营与决策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企业资本及劳动力所有权的分析可以得出,企业股东和企业员工与企业的关系有着诸多结构上的相似性;企业员工不仅具有一定程度的企业控制权,同时还具有不同于股东的特殊权利。企业员工也可能以企业所有者身份参与企业的治理,员工利益促使其在现代企业中发挥极其重要的治理职能。  相似文献   

9.
法国的“法治国家论”与宪法法院———路易·法布奥罗与多米尼克·卢梭的理论[日]中村义孝莫纪宏译全理其校一前言在法国,在“立法中心主义”或者是“法律中心主义”的传统下,是否定司法对体现主权者的一般意志的法律的审查权限的。在第三共和国时期,阿得马尔·埃...  相似文献   

10.
<正> 当前,在企业实行厂长负责制,企业管理机构、领导制度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深入探讨企业厂长意志与企业法人意志的关系问题,对于确定厂长的法律地位,确定厂长的法人代表权范围,确定企业法人的权利义务,从而正确地处理企业间发生的各种经济纠纷,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企业法人是一种社会组织,其活动只能表现为自然人的活动。而自然人活动的后果之所以最终能归属于法人,原因就在于自然人的活动体现法人的意志。反过来说,如果自然人的活动没有体现法人意志,则其活动结果便不能由法人承担。企业厂长作为企业的法人代表,无须任何人的委托,即可以企业名义参加各种民事活动,因而厂长的活动通常被视为企业法人自身的活动。然而,厂长以法人代表身份所为行为表现的意志究  相似文献   

11.
李昆 《法制与社会》2015,(9):295-296
我国法律对贿赂型犯罪主体一直沿用“身份论”,即以国家工作人员为标准来判别嫌疑人是否属于贿赂型犯罪.针对在城市拆迁过程中非国有公司拆迁人员收受财物的行为如何定性,理论界及实务界莫衷一是.在本文中,笔者通过辨析“公务”与“劳务”,各主体间关系论证应以“公务论”判别非国有公司拆迁人员收受财物的行为是否以受贿罪论处.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企业债务问题的特殊性 从表面形态上看,我国企业的债务关系与西方国 家情况并无二致,即呈复杂的网状结构。对此,我们曾 在有关专业期刊上提出“等价树理论”进行描述,后又 有学者提起“债群理论”,大家在应用网络分析后对以 下问题形成了共识:(1)我国企业债务关系具有复杂 性,企业在通常情况下都具有债务人和债权人的双重 身份;(2)利用网络可以方便直观地表述企业债务走向 并计算流量;(3)由于大量存在着重复的债务关系,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由于企业监督的乏力,不仅导致了企业内部“穷庙富方丈”现象的增多,也诱发了党政机关许多腐败问题。在企业改革的攻坚阶段,强化企业监督,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已成为当前惩治腐败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企业监督的重点是强化对厂长、经理的监督 厂长、经理是企业领导班子的核心。办好一个企业的关键在于厂长、经理,毁了一个企业同样也在于厂长、经理。近年来,由于对厂长、经理监督的乏力,导致了有些厂长、经理为所欲为。他们集决策权、经营权于一身,以“老板”自居,独断专行,财务上是“一支笔”,决策时是“一…  相似文献   

14.
江平等同志在《法学研究》一九八○第四期上,发表了题为《国家与国营企业之间的财产关系应是所有者和占有者的关系》一文(以下简称“江文”),对经济学界“最流行的一种意见是企业对国家财产享有管理权或经营管理权这种意见”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江文认为,“‘经营管理权’作为一个概念是值得商榷的。”接着作者从四个方面阐明述了“经营管理权”不县一个科学概念的理由。  相似文献   

15.
郑拓 《内蒙古检察》2004,(6):32-33,20
渎职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如何确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范围,在刑法解释论上有“身份论”和“职权论”之争,立法解释和大量的司法解释支持了“职权论”的说法。但在分析一些特殊的渎职犯罪时,本文作者认为——  相似文献   

16.
国家工作人员也可以成为本罪主体;“近亲属”含义应以《刑事诉讼法》第82条第(六)项规定为准;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中的“关系密切人”范围大于“特定关系人”范围,判断是否是关系密切人不应限于平时双方交往是否密切,而在于行为人所具有的影响力能否使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为请托人牟取不正当利益;“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指原系国家工作人员并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要求国家工作人员为请托人谋利时已不再行使国家工作人员职能的人。  相似文献   

17.
一定“位”举证。“位”即被告人犯罪时的身份。定“位”就是将被告人犯罪时的身份,通过证据材料框定为符合贪贿犯罪的犯罪主体资格。从司法实践看,涉及到贪污贿赂罪案主体问题十分复杂,因而出庭公诉人员举证时必须围绕被告人身份的演变,依照刑法或司法解释对犯罪主体身份的规定,逐一举证,以突出被告人实施犯罪行为时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 二定“权”举证。“权”是被告人实施犯罪利用的职权。在查明被告人身份的前提下,他的职权一般也就明了。但实践中,人浮于事、职责不分的现象亦大有存在,因而出现隐形利用职权实施贪污贿赂犯罪的不乏  相似文献   

18.
<正> 职工民主管理企业是社会主义企业的一个本质特征,是我国的一项宪法原则和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也是经济体制改革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拟就在厂长负责制下如何保证职工民主管理问题谈点看法。目前,我国正在进行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赵紫阳总理在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国营企业中逐步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企业的生产指挥、经营管理由国家委托厂长(经理)全权负责。”这是我国企业领导体  相似文献   

19.
李杰 《公民与法治》2006,(10):24-25
1987年31岁的机关干部王金铎受上级党委委派,担任河北省涞水县一家集体小企业“碳素厂”的厂长。当王金铎以厂长的身份踏进工厂时,他知道从此他将走上一条充满艰辛和坎坷的路。这条路他义无反顾的一走就是十八年。  相似文献   

20.
学校双重主体身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在司法审判实践中,学生将学校作为被告告上法庭的案件日渐增多。由此产生了这类案件诉讼程序的适用问题。而要解决此问题,首先必须对学校的法律主体身份做出界定。作者认为,学校相对于学生具有双重主体身份,即民事主体身份和一定范围内的行政主体身份。本文分两部分进行论述。在“学校的民事主体身份”部分,作者着重讨论了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教育合同关系和学校的保护义务;在“学校的行政主体资格”部分,作者分别以大陆法系国家的公务法人理论和我国传统行政授权理论两种思路,分析了学校的行政主体资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