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律师》2003,(8):46-46
从事法制新闻工作18年的刘桂明,以其充满激情和笔触灵动的写作赢得了一批坚实的读者。由于他既勤于笔耕,撒豆成兵;又未结集出书,其200余万文字散见于各类报刊,致使读者们苦于搜索。现在,他终于出书了,而且一出就是80余万字:即两卷本作品集《法治天下———叩响法律之门的追问和记录》(上卷)和《法治天下———叩响法律之门的思考与发现》(下卷)。法律家到底是怎样思考的呢?从本书中你会得到意料之中和意想不到的答案。这里既有思者的创见,也有行者的记录,还有观者的发现,更有作者本人作为记者的描述。《法治天下》(上卷)———叩响法律之门…  相似文献   

2.
从事法制新闻工作18年的刘桂明,以其充满激情和笔触灵动的写作赢得了一批坚实的读者。由于他既勤于笔耕,撒豆成兵;又未结集出书,其200余万文字散见于各类报刊,致使读者们苦于搜索,拾遗补缺。现在,他终于出书了,而且一发不可收拾,一出就是70万字。继他的首部自选集《叩响法律之门———从记者到总编的观察与思考》后,第二部自选集《法治天下———点滴记录法律家的思考与发现》也将同时面世。跟大多数人一样,刘桂明不是法律家。不过,他却让已有15年历史的《中国律师》杂志改头换面,打造成为法律杂志的一流品牌。在提倡“依法治国”的中国,在…  相似文献   

3.
从事法制新闻工作18年的刘桂明,以其充满激情和笔触灵动的写作赢得了一批坚实的读者。由于他既勤于笔耕,撒豆成兵;又未结集出书,其200余万文字散见于各类报刊,致使读者们苦于搜索,拾遗补缺。现在,他终于出书了,而且一发不可收拾,一出就是70万字。继他的首部自选集《叩响法律之门———从记者到总编的观察与思考》后,第二部自选集《法治天下———点滴记录法律家的思考与发现》也将同时面世。跟大多数人一样,刘桂明不是法律家。不过,他却让已有15年历史的《中国律师》杂志改头换面,打造成为法律杂志的一流品牌。在提倡…  相似文献   

4.
从事法制新闻工作的刘桂明18年磨 一剑,其80万字的自选集《法治天下》于 近日出版了。自选集分上、下两卷,上卷为 《叩响法律之门的追问和记录》,下卷为 《叩响法律之门的思考与发现》,最高人民 法院院长肖扬破例为其题写了书名。  相似文献   

5.
从事法制新闻工作18年的刘桂明,以其充满激情和笔触灵动的写作赢得了一批坚实的读者。由于他既勤于笔耕,撒豆成兵;又未结集出书,其200余万文字散见于各类报刊,致使读者们苦于搜索。现在,他终于出书了,而且一出就是80余万字:即两卷本作品集《法治天下——叩  相似文献   

6.
《天津律师》2007,(3):64-64
跟大多数人—样。刘桂明并不是职业法律家,但这一点也不影响他像法律家—样思考.并将其思考外化为《法治天下》一书出版。同样地。跟大多数法律人一样,刘桂明也不是执业律师,但却丝毫无碍于他先律师之忧而忧.同时将自己对这个行业的深情款款、忧思绻绻全部倾注到其新作《律师中国》。  相似文献   

7.
西北政法学院法学教授、《法律科学》杂志主编刘作翔博士撰著的《迈向民主与法治的国度》一书,即将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此书系山东人民出版社“法理文库”之一种。全书30余万字。集中反映了作者近些年来关于民主、法治、法学等问题的系列性思考和研究成果。全书分上、中、下三篇。其中上篇为“法律的思想”。此篇中作者用6章的内容系统地表达了关于建立一个理想的法律模式的宏观思考;中篇为“法治的理念”。共有11章,主要内容有:中国现代化与法制的关系;法制现代化及中国的道路;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关于民主与法治思想的异同与…  相似文献   

8.
(本目录按中图法分类 ,采用DF分类 ,作者姓名后的数字为期号 ,括号中数字为篇目页码)一、法的理论 (法学 )DFO关于中国法制史研究的几点省思徐忠明 1 ( 3)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研究范式 ———以先秦儒家礼法思想为例任 强 1 ( 2 0 )三种法治观辨析冉井富 1 ( 2 8)法律本土化 :一种法社会学的视角谭岳奇 1 ( 83)见义勇为保护立法的法理思考赵肖筠 沈国琴 1 ( 87)中国第一部近代宪法 -《鄂州约法》费 春 1 ( 99)中国古代主流信仰的演变与相关法律思想吕艳利 1 ( 1 0 2 )哲学解释与法律解释学 ———《真理与方法》对法学的启示陈金钊…  相似文献   

9.
复仇与法律———以《赵氏孤儿》为例………………苏力(1·53)寻访法学的问题立场———兼谈“论题学法学”的思考方式………………………………………舒国滢(3·3)自我救济的权利…………………………贺海仁(4·63)NGO的民间治理与转型期的法治秩序………………………………………马长山(4·75)国家转型与治理的法律多元主义分析———中、俄转轨秩序的比较法律经济学………………………………………张建伟(5·96)法的发现与证立…………………………焦宝乾(5·149)法学关于法律是什么的分岐……………李琦(6·116)什么是良法………………  相似文献   

10.
正为扎实落实"六五"普法规划,切实增强青少年学生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海南省司法厅积极创新法治宣传教育载体,在全省开展"为了明天——海南省法治文艺进校园"巡回演出活动,通过艺术感染,寓教于乐,普及法律知识,传播法治理念,培植法治信念,弘扬法治精神。巡演活动自2013年11月启动至2014年11月结束,历时一年,先后深入海南省18市县、洋浦开发区和18所省属中等学校开展,共计巡演160余场,35万余名学生观看了演出.演出的《家访》、《迷失》、《梦幻网吧》、《阿海和他的哥们》、《力度教育》等8部情景剧,取材于海口  相似文献   

11.
余定于先生在《寻找法律的印记》中通过一个个西方历史上法治故事,清晰展现了西方法律原则和理念的图景。读法律故事有助于我们了解法律的过去,更有助于我们理解法律的今天。笔者在对本书认真阅读和理解之上,反观中国的百年法治之路,追随着余先生的思绪,对法治过去、现在和未来做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2.
笔者有幸在《中外法学》上看到强世功先生的《法律共同体宣言》一文 (以下称强文 ) ,深为文章所饱含的理想主义激情和批判精神所打动 ,抑制不住为中国的法治理想而兴奋。然而 ,兴奋之余 ,又似乎若有所思 ,回到了切切实实的中国社会中 ,特别是其文中所涉有关法律与道德关系以及对道德的批判 ,更引起了笔者对中国法学、伦理学 (因为道德是伦理学的基本内容 )研究及中国法治之路的思考。一、法与伦理一致 :中国与西方历史发展的共同结论西方的法治观念源远流长 ,这与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对伦理和法律进行了理性思考有密切的关系。那时的伦理贤哲们…  相似文献   

13.
法治社会最重要的标志,是法律成为公民的信仰。而宪法知识、基本法律原则和法律常识等内容,是公民拥有信仰法律的基础。从本期开始,由法律与生活杂志社社长兼总编李秀平为读者开讲系列法律启蒙课,带领读者一起寻找并紧握开启法律之门的钥匙。  相似文献   

14.
卡多佐的司法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法律学者艾丁·W·帕特森(EdwinW.Patterson)在他1947年的作品中认为,卡多佐在“非职务作品中更加清楚地解释了自己的法律哲学,这些作品可能比他作为法官的法律意见书更加有生命力”。〔1〕迄今为止,这一预言是错误的。这并不是有意贬低这些作品:其中最好的作品———《司法过程的本质》———自它出版以来一直是一部引证率很高的法理学作品。根据索引杂志的统计,1966年(有社会科学索引的第一年)到1988年之间,该书的年平均引证率是28.4次。这可以和同一时期的霍姆斯(Holmes)的《普通法》的年平均引证率41.6次进行一下比较———它被认…  相似文献   

15.
法治、良法与民主——兼评拉兹的法治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侯健 《中外法学》1999,(4):22-28
<正> 在法学界对法治(the rule of law)的各种解说中,英国法学家约瑟夫·拉兹(Joseph Raz)的观点代表了一种倾向。他在其代表作《法律的权威——法律与道德论文集》(The Authorityof law——Essays on Law and Morality)的第十一章中较全面地阐述了他对法治的看法,并在该章前言中集中地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如果法治是良法之治,那么解释它的性质就是提出一套完整的社会哲学。但是若是那样,这一术语也就失去了任何用途。仅仅为了去发现信奉法治就是相信良善应当获胜,是不必求助于法治的。法治是一个政治理想,一个法律制度或者缺乏、或者多多少少地拥有这一理想。此乃共识。同时可以认为,法治只是一个法律制度可能拥有以及据以评判该制度的优点之一。它不应与民主、正义、平等(法律或其他事物面前的)、种  相似文献   

16.
编读往来     
读者诤言编辑同志:我是2005年接触到《江淮法治》的,并认为办的不错,以后便成了其忠实的读者。不过我也想对扩版后的《江淮法治》提一点看法。我个人认为一个国家的法治水平的高低不是体现在制定和颁布了多少部法律,而是体现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民众知法、懂法和依法办事的程度。如果一个国家的人都能通过法律手段和司法途径去解决问题,那么这个国家就是高度法治的国家。故《江淮法治》(法制版)的办刊宗旨应定位于普及法律知识,提高民众灵活熟练地运用法律武器来解决自身的问题上。因此,建议刊物多精选一些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典型案例,进…  相似文献   

17.
周文 《中国司法》2005,(3):75-76
文化是一种人类社会现象,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社会两方面。文化思考包涵着理念、心理、规律、形式、效果、品位以及思辩性理论等等。关于法制宣传工作的文化思考,涉及到以下三个方面。(一)从法治文化的角度认识法制宣传工作在法制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1、法律的历史并不等于法治的历史。据史书《左传》记载,中国法律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四千年前的夏朝。但是,法制并不等同于法治。普法,掀开了共和国民主与法制建设史上新的一页。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法律是《婚姻法》,普法也是从《婚姻法》开始的。经过近20年的普法教育,中国人的法制观念确…  相似文献   

18.
堪称 2 0世纪我国最大规模译介欧陆法学理论和法律制度的翻译项目———“当代德国法学名著”已于近期推出了首批四本译著 :考夫曼《后现代法哲学》(米健译 )、梅迪库斯《德国民法总论》(邵建东译 )、凯斯勒《马克思·韦伯的生平、著述影响》(郭锋译 )、毛雷尔《行政法学总论》(高家伟译 )。预计 2 0 0 1年第一季度将出版另外三部译著 :克茨《欧洲合同法》(上卷 ,周忠海等译 )、G·雅科布斯《规范、人格体、社会》(冯军译 )、H·H·雅科布斯《十九世纪德国民法科学与立法》(王娜译 )。此外 ,到 2 0 0 1年底 ,将有考无曼《当代法哲学和法…  相似文献   

19.
王德成 《山东审判》2015,(1):119-120
在认真读过郑永流教授的《法治四章》和苏力教授的《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之后,我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感悟。两本书涉及到了一些共同的话题,在某些方面有共鸣之处,在其他一些或许更为重要的方面,又有相互商榷之感。我感悟最深的是两本书都展开论证且相互联系的两点:法律(指国家的制定法)的实效问题和对法治建设方案的思考。在《法治四章》一书中,对中国法治建设的关注集中于第四章,且这种关注是置于一个严密的理论体系中层层展开的:先是在学理上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律师》2011,(2):22-27
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人们对于新一年的憧憬与祈盼再一次让我们兴奋不已。回首刚刚逝去的2010年,我们发现,竞有着如此多的新闻事件,其中的法律事件与法治新闻更是可圈可点。正是有了这些事件与新闻,我们的媒体才会在一年中如此地活跃。才会带给读者以更多的思考。也更是由于新闻的效应,其中的律师人物才会成为社会媒体关注的对象。《中国律师》杂志社、中国律师网首度推出以下律师,作为2010年度中国律师界新闻人物,希望通过这样一种形式记录一段曾经的岁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