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WTOLitigation-《WTO诉讼》,共935页,定价为310法郎,折合1750元人民币,在瑞士日内瓦WTO总部的书店被一次买走了7本。这是一本关于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法律、程序和案例研究专著。售书的老太太见一次买走这么多价格昂贵的书,惊讶地问:Whereareyoufrom?Japan?她听到的答复却是China。买书者是中国派往日内瓦参加美国201钢铁保障措施案专家组首次听证会的中国代表团的代表们。这是中国入世之后,第一次派出代表团到WTO打官司。诉讼的起因是2000年3月20日美国根据其1974年《贸易法》第201条款对全球输入美国的10种钢铁产品采取了保障措施,损害了很多WTO成员的利益,包括中国在内。  相似文献   

2.
白明  苏方鹏 《河北法学》2002,20(Z1):170-173
“201钢铁保障措施案”是中国加入WTO后面对的第一次贸易大战,这是对中国政府以及企业一次直接考验。从实质要件与适用效力两个方面比较美国“201条款”与WTO保障措施之间的关系,分析两者的联系与差异,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采取措施应对此次挑战。  相似文献   

3.
WTO保障措施的法律实践——兼评美国201条款的违法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2年3月5日,美国总统布什决定根据美国201保障条款,对进口钢铁实行最终救济方案.根据该方案,美国将对板坯、板材、长板等进口的主要钢铁品种实施为期3年的关税配额或高达8%-30%不等的关税,这一措施涉及日本、欧盟、韩国、中国、俄罗斯、乌克兰、巴西等钢铁产品对美出口的国家和地区.这一决定做出后,立即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强烈反对,目前已经有中国、欧盟、日本、韩国、瑞士、挪威六方就美国"201保障措施"在日内瓦提出与美磋商,这一争端很可能成为涉及成员国最多、涉及金额最大的贸易争端.而且美国的这一逆行很可能会引起新一轮的贸易保护主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律师》2002,(8):29-29
继美国和欧盟之后,我国外经贸部于2002年5月20日正式立案对部分钢铁产品开展保障措施调查,随后国家经贸委发出了关于对部分钢铁产品进行保障措施产业损害调查的通知。这次部分钢铁产品保障措施案是我国第一起保障措施调查案件,也是中国加入WTO之后第一次利用WTO规则对国内产业实施保护的法律措施。律师参与保障措施调查,这对中国律师来说,也是新业务。为了保证这次部分钢铁产品保障措施调查的顺利进行,北京金平律师事务所举办了“WTO与保障措施”法律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君合、金杜、金诚、格文、天地合等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和金平所的律师共同就保障措施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讨。大家一  相似文献   

5.
新书推荐     
《法人》2004,(8):123-123
《中国入世第一案》作者:杨国华定价:$28.00出版日期:2004-5-9内容简介:这是中国加入WTO之后遭遇的第一案——美国钢铁保障措施案,也是WTO有史以来最大、最复杂的案件。这是中国首次运用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维护了本国合法的贸易利益。  相似文献   

6.
2001年6月,在钢铁界和国会议员的强大压力下,美国总统布什最终做出了在“201条款”下对外国钢铁进行全面调查的决定,以确定大量增加的钢铁产品进口是否对美国相关产业构成实质性损害或损害威胁。该举动波及包括中国在内的20多个国家的钢铁出口。2002年3月5日,布什宣布,依据美国贸易法201条款决定正式对主要钢产品实施临时保障措施,对大多数进口钢材征收最高达30%的进口关税,并对厚钢板实行进口限额。限制外国钢材进口,以对美国钢铁产业提供适当的援助。该保障措施的期限为3年。  相似文献   

7.
美国自2006年11月开始多次对中国产品同时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并在多起调查中最终同时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2009年和2010年中国和美国部分企业针对《新型充气非公路用胎案》中两反税重复计算等问题在美法院提起诉讼,并两次获胜,即美国国际贸易法庭两次裁定美商务部在该案中未能明确避免两税重复计算构成违法。中国政府同时于2009年在WTO争议解决程序中指控美国同时适用两反的行为违反WTO规定。该项指控也包括对《新型充气非公路用胎案》中美政府措施的指控。中国政府的指控使用了重复救济一词,而没有使用美国法的重复计算概念。2010年10月WTO专家组报告公布,拒绝支持中国的多项主张,也否定了对重复救济违法的指控。本论文以美国国内法中对重复计算违法的认定和专家组报告对重复救济违法指控的否定为基础分析该案所折射的WTO和美国法的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认为重复救济违法性的认定应当以《关贸总协定》第6条第5款为基础。  相似文献   

8.
2008年注定是汽车行业不平静的一年。就在欧美各国政府就是否对本国汽车生产厂家进行救援以帮助它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避免被兼并甚至破产厄运的时候,WTO上诉机构于2008年12月15日在日内瓦公布了自2006年3月开始至今的美国、欧盟和加拿大诉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措施案的终审裁决,  相似文献   

9.
李小明 《时代法学》2004,2(2):19-28
2 0 0 1年美国依据其 2 0 1条款决定对进口的部分钢铁产品采取为期 3年的保障措施 ,欧盟、日本、韩国、中国、俄罗斯、巴西等国家纷纷因此受到限制和损害 ,该案为中国加入WTO后的第一案。日本在根据WTO的规则提出同美国的磋商要求未有结果后 ,向DSB提出了成立专家组的要求 ,专家组成立后向其提交了申斥材料。本文对该材料进行了认真的研究 ,归纳和总结了日本在本案中的观点和应对策略和措施及对我国产生的启示 ,旨在为提高我国今后在参与和解决国际贸易争端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12年9月17日美国在世界贸易组织WTO正式向中国起诉,指出中国政府为汽车业提供补贴,违反了WTO反补贴的相关规定,该案编号DS450.欧盟随后加入此案,但截至2015年4月该案还在磋商阶段.本文试对涉及的《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和中国国内相关文件进行分析,并初步判断涉案文件是否认定为“法律上”补贴,提出应对.  相似文献   

11.
黄志雄 《法学评论》2006,24(2):122-128
2005年4月,WTO上诉机构对安提瓜和巴布达投诉美国禁止通过因特网提供赌博服务的贸易争端作出审理,裁定美国的禁止措施违反了其在《服务贸易总协定》下承担的有关义务。这起WTO最新的争端解决案例之一,首次涉及主权国家基于公共道德或公共秩序的理由,禁止通过因特网提供赌博服务这一重要而敏感的事项,它将对WTO体制内自由贸易与公共道德之关系等问题的走向以及未来的服务贸易争端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法律与生活》2010,(2):64-64
201O年1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行政许可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这一司法解释规定,行政许可依法须经上级行政机关批准,当事人对批准或不批准不服提起诉讼的,以上级行政机关为共同被告;行政许可须经下级行政机关或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初步审查并上报,当事人不服提起诉讼,以下级行政机关或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为被告。  相似文献   

13.
2001年7月24日,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构(DSB)公布一项上诉机构报告(案号:WT/DS184/AB/R),对美日热轧钢产品反倾销争端案作出裁决①,裁定美国在该案中的反倾销措施及其相关法律、法规违反了WTO《反倾销协议》和WTO协定。本案是WTO成立和争端解决机构运行以来国际贸易争端的又一典型。中国"入世"在即,笔者选择介绍这一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案例加以评述,相信对于吸取经验以应对入世后我国与其他成员方之间可能出现的争端,以及进一步熟悉和理解相关协议都将有所裨益。一、案 情 简 介   1998年9月30日,美洲联合炼钢厂(Un…  相似文献   

14.
我国入世对保障措施法律承诺的缺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过艰苦而曲折的谈判,中国于2001年12月11日成为WTO正式成员。中国入世的具体承诺集中体现在《中国入世议定书》和《中国入世工作组报告》两个法律文件中。从广义上说,这些条款包括两大类;一是通过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削减,提供了更大的市场准入。二是通过承诺建立与WTO相符的法律法规,确立了同国际经济接轨的贸易体系。我国同意接受WTO规则,然而,在保障措施方面,我国也接受了某种歧视规定。一、WTO对保障措施的法律规定WTO禁止数量限制等扭曲贸易的措施,但是为了防止自由贸易对国家经济的破坏,在GATT第19条规…  相似文献   

15.
陈儒丹  黄韬 《法人》2007,(12):92-93
在中国成为WTO的成员国之后,这一多边国际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将成为解决中美知识产权纠纷的"主战场"2007年8月13日和9月25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先后两次请求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构就中国未能充分保护知识产权一案成立专家组。根据WTO相关程序的规定,美国关于设立专家组的提议获得自动通过。  相似文献   

16.
沈四宝  马其家 《中国法律》2004,(2):10-15,58-65
1994年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至今将近十年了。在这十年中,中国对久贸易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在两年前加入WTO以来,中国外贸法的部分内容已不适应对外贸易的实际需要,也不过符合WTO的相关规定。因此,适时修改外贸法,已经是中国外贸体制改革和外贸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7.
集团诉讼原本是为了保障经济上处于弱势的公民的利益而设立的制度,在美国,实行集团诉讼可以取得律师与受害方当事人双赢的结果——既可以让小额诉讼当事人积极地提起诉讼,避免讼累,维护广大消费者的权利,又可以使律师通过诉讼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集团诉讼现在已成为律师业的一项最富刺激的业务,是一个如同挖“金矿”的业务。然而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中国律师却认为集团诉讼是“一条死胡同”。为何一项保障弱者寻求司法救济的“好制度”会在中国步履蹒跚呢?就此问题,《法律与生活》杂志与一些做集团诉讼的律师以及研究集团诉讼的学者进行了一场对话。  相似文献   

18.
韩秀丽 《河北法学》2005,23(1):103-107
针对我国新修订的外贸法第44条有关保障措施的条款中增加了"可以对产业提供支持"的规定,联系《WTO保障措施协议》及《美国外贸法》中产业调整援助的内容,指出在采取保障措施时进行产业调整是WTO成员方的义务,而产业调整援助是成员方的权利,为了更好地保护国内产业,我国应该尽早完善产业调整援助立法。  相似文献   

19.
继美国、欧盟和加拿大等国家对部分钢铁产品采取保障措施后,2002年11月19日原外经贸部发布公告决定,自2002年11月20日起,对热轧普薄板、冷轧普薄板(带)、彩涂板、无取向硅电钢、冷轧不锈薄板(带)等5类进口钢铁产品实施最终保障措施。最终保障措施采取“关税配额、先来先办”的方式。在规定数量内进口产品仍执行现行适用关税税率,规定数量外进口产品在执行现行适用关税税率的基础上加征特别关税。此次最终保障措施的实施期限为3年,即自2002年5月24日至2005年5月23日。这是我国加入世贸  相似文献   

20.
王岩 《中国法律》2003,(4):20-22
《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称条例)已经2003年4月16日国务院第五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由国务院第375号令发布颁行了,这是中国社会保障立法中继《失业保险条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等立法后的又一重要立法,也是中国加入WTO后,适应劳动力市场国际化、法制化要求,进一步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