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先生之风     
鲁楠 《法律与生活》2011,(14):52-52
在哈佛,有两位先生对我影响最大。一位是法学院的格伦顿教授,另一位是历史系的前教授陆惠风先生。格伦顿教授是我“在朝”的老师,陆惠风先生是我“在野”的师傅。格伦顿教授是比较法学家,专治西方法律传统;陆惠风先生则是历史学家,研究中国思想史。两位先生一西一中,各擅胜场,各有千秋,却同样对各自的文化传统有着深厚的感情。  相似文献   

2.
吴志攀 《中国法律》2008,(5):27-28,92-93
一、百年发展的见证人 先生是一位着名学者。也是一位桃李满天下的教授。在我为先生庆祝百年华诞之时,我深刻感到。先生他本身,就是一本十分厚重的大书。在这本大书中。先生用亲身经历,纪录着晚清的历史,民国的历史,旧中国的历史,新中国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书讯三则     
鲁迅先生曾说过,得到一本好书,是值得庆贺的事。最近两年来.我的案头至少有三部好书,这就更令人庆幸了。 ——由高卢麟主编。沈尧曾、汤家舜副主编的,经专利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专利教程》丛书已于1994年3月出版发行,这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颁布十周年的献礼。为了庆祝,为了适应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以及国  相似文献   

4.
陈光中教授年过七旬,精力仍然充沛,执教、笔耕不辍.有一年恰逢陈光中教授生日,几位门生环坐,同先生小酌.先生兴致很高,话题自然转到人生经历,席间禁不住感慨平生,令在座的弟子为之动容.笔者置身其间,忽然想起过去读过的两句联语,道是:"心事数茎白发,生涯一片青山."当时便觉得这两个质朴的短句,也许可以用来为陈光中教授的法学生涯做个描述,以概括陈光中教授的情怀、事业和成就.  相似文献   

5.
陈兴 《法制与社会》2010,(29):250-250
程汉大先生的《英国法制史》一书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研究英国法制的发展历史方面的好书。英国作为近现代法治思想的"试验田"对今天的各个国家的法治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通过程汉大先生对英国法制历史的平实的叙述,我们无不感受着隐含在其间的法治精神的崛起。  相似文献   

6.
《法学》1989,(5)
德先生和赛先生是我国人民70年前请来的“客人”,民主和科学是“五四”运动的旗帜。可是,70年来,国人中总有那么一些人并不真正认识这两位先生,不欢迎这两位先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民主,连同自由、平等、博爱、人权,被当作资本主义的专利品;科学,被代之以忠于一个人、“一句顶一万句”的现代迷信。在“史无前例”的10年中,这两位先生更被恶语相向,拳脚相加,轰出门去。就是到了80年代,我们也不能说这两位先生的脚跟  相似文献   

7.
肖凤 《中国监察》2011,(21):61-61
齐越先生是一位老革命。他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位男播音员,也是我国第一位播音学教授。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去宿州出差,吕士民先生送我一本好书——《依法维权面对面》。全书共列举了103个维权方面的问题。绝大部分是具体微观  相似文献   

9.
蒋蕾 《法人》2006,(7):108-109
好书就像是沉坛的醇香美酒,酒未到, 香先至——这是图书人对于好书的诠释。而每一本好书的背后都凝结着作者和出版人的辛劳和汗水。回想起自已半年前颇费周折取得《专业主义》版权的过程,欣劳之余又觉  相似文献   

10.
林崇德 《政法学刊》2005,22(1):44-44
罗大华、何为民教授(以下简称作者)合著的《犯罪心理学》由台湾东华书局1999年出版繁体字本,再由浙江教育出版社于2002年出版简体字本,到2004年已是第三次印刷本学术专著,何以在短短的两、三年内三次印刷,拥有如此众多的读者群和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我们读后的印象是:该书叙述流畅,可读性强,不仅心理学工作者能够使用,即便是一般心理学爱好者也能读懂;但该书又不是科普读物,而是一本有浓厚学术氛围的专著。该书不仅有作者自己独到的学术见解,而且具有包容性,  相似文献   

11.
作者箩筐因为遭遇经济危机,不得不全负荷工作,写作时间减少,本刊又特邀作者王晶与箩筐一起主持本栏目。王晶也是一名旅居美国十五年的华人,居住在新泽西。同一个美国,不同的视角,两位作者将向读者呈现更缤纷的美国生活。  相似文献   

12.
蔡枢衡与杨兆龙两位教授是中国著名的法学家。两人同受民国时期教育之熏陶,故国学功底扎实;又曾留洋国外,受新式教育,并师从当时法学大家,故深谙西洋法学。融中西教育之背景,学识广博,见解高远。两位先生虽已作古,但其著文、其观点,于当世法学研究而言,仍具启发与教示意义。本期《研究生法学》特设“名家重读”栏目,择摘两位先生旧作,既是为重温我国老一辈法学家之治学风格,也希冀为吾等后生晚辈之治学态度提供一种负责任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在有关《证券法》修改的讨论如火如荼之际,我们看到了一本好书——《美国证券法》。 马克思曾经指出,发达国家给发展中国家指出的是他们未来的前景。那么,成熟市场的证券法经验,无疑也给我们提供了某种重建未来的框架。美国无疑是目前世界上证券市场、证券立法最为发达、成熟、完善的国家。证券市场要不要监管,在美国学界还有不同的观点,法学界争论最多的是监管实质性问题。本书的作者索德奎斯特坚定地认为,证券市场必须要有实质性管制。  相似文献   

14.
一本被高校学子视如掌中宝的红皮《民法》教程,如今已经出版到第五版.这本开启法学学生民法之旅的教程主编是北京大学法学家魏振瀛. 民事责任独立成章 83岁的魏振瀛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世纪60年代,他开始在北京大学法律系担任民法教师,长期从事民法教学研究,并参与了第二次民法典起草工作.两本在1983年出版的、非常具有影响力的教材,都有魏振瀛的身影:一本是魏振瀛主编的、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民法》教程;另一本是法律出版社出版的、佟柔教授主编的《民法原理》,魏振瀛是该书作者之一.  相似文献   

15.
俺闯大祸啦     
作者箩筐因为遭遇经济危机,不得不全负荷工作,写作时间减少,本刊又特邀作者王晶与箩筐一起主持本栏目。王晶也是一名旅居美国十五年的华人,居住在新泽西。同一个美国,不同的视角,两位作者将向读者呈现更缤纷的美国生活。  相似文献   

16.
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与传统著作权之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网络传播权与传输权本不相同 ;信息网络传播权与传统著作权及邻接权也有较多差别 ,应该廓清其间的界限 ,并甄别其保护措施 ,以期正确认识信息网络传播权 ,并加以法律规范 ,平衡作者、传播者和公众的利益  相似文献   

17.
读书学习,是个人提升能力,增长见识的重要途径。但是,作为"精神食粮"的书籍,却是良莠不齐。因此,领导干部读书要有所选择。"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读好书可以使人提升素质、陶冶情操、增长才干;读错了书,也可以使人变得庸俗低级、腐化堕落、能力低下。事实正是如此,书籍从来有精华,也有糟粕。读书既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当今社会纷繁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对党员干部也就不断提出新考验和新要求。党员干部唯有多读  相似文献   

18.
一本精美厚实的法学新书——《儒家法思想通论》(以下简称《通论》)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这是“第一部全面系统论述儒家法思想的新著”(《通论·匡亚明序》)。它的问世,是儒学界、法史学界的一件幸事。作者俞荣根先生是一位年富力强的中年教授,他在儒家法思想这块荒域中开垦了十余年之久。长期以来,他遵师从教,“解放思想,锲而不舍,有的放矢,执着始终”,终于打通古今,集其大成,用自己的心血浇灌出了这一朵学术奇葩,给儒学研  相似文献   

19.
侵权责任、损害赔偿责任与知识产权保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 从一部侵权赔偿责任的书谈起张新宝教授翻译的德国冯·巴尔所著《欧洲比较侵权行为法》① 一书 ,是了解与研究外国这一领域法学的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书。其作者是西欧侵权法的权威之一 ;其译者 ,则是中国侵权法领域的权威之一。该书几乎覆盖了西欧所有重要国家的侵权损害赔偿法律及欧盟这一领域法律一体化的进程。十多年前 ,另一部由B .S .Matkesinis著的《德国比较侵权损害赔偿法》 ,② 纵然也是同领域的一部优秀著作 ,但其一是没有中文译本 ,二是主要只对法、德两国的侵权损害赔偿作了比较研究 ,所涉及面要小得多了。不过把这部权威之…  相似文献   

20.
一 人常说,一本好书大体是因提出了一个有意义的问题而具有价值。江山先生大作《法的自然精神导论》(以下简称《导论》),就是这样一本好书。这本法哲学著作,旨在向我们展示一个困扰此时代的重大问题,即:人正处于严重的局限性之中。这种局限性带来了人类整体的生存危机,却为已有的文化解释所忽视。很显然,这个问题具有不得不解决而又缺乏资源的特点。由于人类是从中间插队进入到这个世界过程中的,我们的意识自觉存在着严重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