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省直管县改革形式上表现为纵向层级体制变革,但实质上是省市县府际关系的调整与优化.基于府际关系视角,运用文本分析和比较分析方法,对2002-2016年22个省出台的129份省直管县改革相关政策文本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各省文本总体上都能涉及府际关系中的财政关系、权限下放关系、公共行政关系,但存在趋同性和省域特色不明显问题,且府际管理缺失,府际治理理念鲜见.作为导引、规范和推进省直管县改革的蓝图规划,政策文本的完善,亟待拓宽府际关系主体、关系内容,优化关系管理;而文本内容的未来设计,应在加强中央导引下,结合省域特色及地方治理趋势,注重府际治理并提供细化的配套支持.  相似文献   

2.
刘佳  马亮  吴建南 《公共管理学报》2011,8(3):33-43,124,125
在全国各地普遍试点并推广的省直管县改革被认为是实现县域经济盘活和县级政府财政解困的重要手段,但关于该问题的大样本实证证据却尚未发现。基于6省2004-2009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基于自然实验的倍差法模型估计,本文实证分析了省直管县改革对县级政府财政自给能力的实际影响。研究发现省直管县改革的财政政策效应明显,显著提高了县级政府的财政自给率,但其政策效应呈现出边际效益递减的趋势。研究还发现省直管县改革对县级市、富裕县和规模较大的县的政策效应最明显。本文对上述发现进行了讨论,并据此提出省直管县改革通过提高财政自给率而对县级政府财政解困产生积极作用,但在稳步推进省直管县改革的同时需要采取配套措施;省直管县改革在不同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和行政单位性质的县产生的政策效应不尽相同,各地在推行省直管县改革时应因地制宜,结合县域经济和财力情况,制定适宜的政策并采取合适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县与县之间的竞争是我国经济出现奇迹的重要原因之一。省直管县财体制改革激发了县域经济更多的活力,进一步促进了县城经济的发展。湖南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过程中面临的诸多矛盾与问题,要完善和深化湖南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要对湖南省财政“省直管县”改革重新定位;二是明确各级地方政府职能,逐步厘清各级政府间事权;三是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四是推进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配套进行。  相似文献   

4.
5.
赵艳 《学理论》2013,(12):15-16
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是我国对基层政府改革的一种尝试,也是适应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一种更为有效的扁平化管理模式。在省直管县这一改革背景下,通过对义乌市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现状的考察,深入剖析省直管县改革背景下义乌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四个纬度全面系统地探讨了提升县级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对策建议,以期能够为我国推行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各地区县级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国内学者在研究推进省直管县体制阻碍因素时,主要归结于结构性障碍和功能性障碍两个方面。从国际比较的视野出发,面积、人口、市县数量等结构性因素并非阻碍省直管县体制的首要因素,政府职能定位和政府职能纵向划分等功能性因素才是最主要的阻碍因素。为保证省直管县体制顺利推进,应围绕功能性因素设计配套措施,即重新划分各级政府职能,在财政、人事与职能等领域同时推进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发展基层民主,适度发展社会中介组织。  相似文献   

7.
“省直管县”改革的冷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省直管县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推行.这一改革既有浙江省的成功经验作范例,又得到了中央的肯定,并且得到了广大基层政府的大力支持,似乎势在必行.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非所有的省份都具备改革的条件,如果一味照搬其他省份的经验,将会违背行政法上的比例原则和行政管理学的一般原理,造成不必要的改革代价.从行政法学和行政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在划小省区的基础上进行省直管县改革应该是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8.
省直管县是我国地方行政层级改革的愿景.市管县体制具有局限性,这是催生愿景的因素.省直管县具有优越性与可行性,这是开启愿景的依据.改革需要理件,因而在型塑愿景的过程中,必须认清省直管县可能衍生的问题,即省级政府的管理问题、地级政府的裁撤问题、县级政府的发展问题和乡级政府的去留问题;并通过缩省并县、市县分治、强县扩权和逐步撤乡等,谨慎地渐进地实行省直管县体制,实现愿景.  相似文献   

9.
省直管县是以“强县扩权”为特征的地方行政体制改革。这项改革的积极意义和必要性学界已有共识。但要更好地推进这项改革,则不仅要看到它的积极意义,还要注重研究由此可能带来的风险和问题。县级政府因扩权带来的政绩冲动、权力变质、监督减弱等权力风险,应通过依法界定事权范围、加强监管、实行政务公开、推进民主建设等对策予以监控和堵防。  相似文献   

10.
"省直管县"改革是在对"市领导县"体制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的,其主要内容包括财政体制改革、事权下放、人事改革等。虽然"省直管县"改革试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着层级与幅度动态匹配问题、区域增长点选择问题、职责权协调问题、放权与监管平衡问题以及与现行体制配套等问题。所以,"省直管县"改革只能采取积极稳妥的措施,有计划分步骤地适时推进。  相似文献   

11.
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制度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已经在全国23个省区进行了尝试,但仍未出台完整、系统的指导性政策,对于其整体制度设计的研究则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只有以改革的设计原则为指引,以改革的制度框架为支撑,以改革的制度内容为内涵,以改革的各项配套措施为保障,才能够确保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健康有序地开展,并取得预期的改革成效,才能使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成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有力推进器.  相似文献   

12.
省直管县已经成为行政体制改革的大趋势,但是我们并不主张全国范围内统一实施省直管县。中国与西方国家有很大的区别,西方国家的体制并不一定适应中国的具体情况,不应一切西化。政府层级变化是一个自然的发育过程,只可顺势而为,不可强力推行。在省直管县改革过程中各省可因地制宜,自主选择;应该注意把握改革的方式、节奏和速度,切忌操之过急,搞一刀切。  相似文献   

13.
从理论上讲,政府间转移支付可以作为稳定政策工具发挥作用。尤其自1994年以来,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已成为地方各级政府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然而,对于转移支付在财政收入稳定性方面发挥的作用,无论是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研究者均没有注意到。为此,本文利用1993-2005年中国7个省861个县(区)的财政面板数据,把偏离趋势值变动的比率作为因变量,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Prais-Winsten模型或者Cochrane-Oreutt模型,实证分析了转移支付对省、市、县(区)财政收入稳定效应。实证结果表明转移支付对省、市、县(区)财政收入有较大的拉动作用,而且当财政收入处于下降阶段时,转移支付的稳定效应更加明显。所以,有必要重新反思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目标,将其稳定作用纳入政策制订目标和实施效果的考虑范围,并考虑把转移支付作为稳定地方财政的一种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4.
实践证明,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减少了财政层级,赋予县域更多的资金、资源和发展自主权,有力地推动了县域经济发展、服务型政府建设、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实现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协调发展.如何利用政策优势,积极推进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实现2012年全面的省直管县目标,对于加这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推进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多源流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政策变迁理论,为我们探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住房政策变迁的动力提供了一种比较有效的分析视角和分析工具.问题之窗与政治之窗的打开都能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住房政策的变迁提供机会,但有些住房政策变迁情形也可能是起因于方案可行性程度的提高.另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住房政策的变迁有赖于问题源流、政策源流和政治源流的交汇,即问题、政策方案与政治形势三者的有机结合.在运用多源流理论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住房政策变迁的动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可以构建出一个政策变迁动力模式,这一模式包含五种政策变迁动力因素:问题的变化、方案可行性的增强、政治形势的变化、外部事件的冲击、正面政策效果的积累.这五种因素从不同的方面启示了政府应如何更好地推进我国住房政策的变迁.  相似文献   

16.
"省管县"改革的维度与进度:基于政策文本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省管县"改革是当前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战略,具体可分为财权维度的改革、事权维度(包括经济管理权限和社会管理权限)的改革和人事权维度的改革.我国已有22个省(区)开展了各种实践形态的"省管县"改革.根据各省的改革政策文本分析,当前的"省管县"改革具有一定的地域差异性.从三个维度来看,当前的"省管县"改革呈现出明显的非同步性.进一步深化和推进"省管县"改革,应着重推进人事权维度的省直管改革.  相似文献   

17.
在对国家、省级政府出台的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政策全面收集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基于顾客导向的政策执行评估模型,围绕受灾群众最需要但不太满意的政策(包括住房、就业、保障等)进行梳理、归纳,设计相关问卷,并通过对千余户受灾家庭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收集数据,研究灾后重建政策的执行情况、各类群体的评价差异.研究表明,基本生活保障政策、农房修改重建政策落实得较好,城镇住房修复重建政策、就业援助政策落实得较差;受灾程度越大的群体对有关政策执行情况的评价越差.结合以上研究结果,提出改善非常态环境下地方政府政策执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省域流域治理的有效性依赖各级政府间的相互协同.基于政策工具视角,对1999—2021年59份与九龙江流域治理相关的政策文本进行内容分析,利用Nvivo 12挖掘出1608个参考点,构建出管制型、市场型、技术促进型、多元参与型、协同型等五种政策工具,并建立起基于时期变迁、工具结构、府际协同、治理效能四要素的分析框架.研究发现:九龙江流域治理的府际协同历经议题启动、政策创新、制度创新、法治构建四个阶段;在初期,地方政府均偏好选择管制型工具;随着治理制度和机制的不断丰富和完善,对协同型政策工具的使用频率逐渐增加,府际协同得以深入推进和不断增强.基于此,省域流域治理需要综合考量政策过程阶段性和政府结构层次性所带来的差异化政策工具选择问题,精准采纳政策工具,以进一步加强府际协同和提升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9.
In recent years, many state legislatures have proposed, considered, and adopted legislation intended to thwart fuel tax evasion. Despite the recent political activity of state legislatures to increase fuel tax compliance, there is relatively little research examining the evasion of excise taxes in general or the motor‐fuel tax in particular.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issues of fuel tax evasion from a policy perspective. We discuss the vulnerability of the fuel tax to evasion and examine how state legislatures in the southern region have responded to the tax evasion issue. We focus the examination on four major initiatives implemented at the federal level in four broad policy areas: tax administration, penalties and punishments, liability, and visibility and enforcement. These findings provide important insight for developing new strategies to enhance compliance to the fuel tax in particular and excise taxes in general. Furthermore, we discuss how issues of fuel tax compliance can be extended to other compliance issues such as Medicare frau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