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公共选择理论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新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分支 ,公共选择理论是在对传统市场理论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批判的过程中逐步兴起和发展的。它以“经济人”假说为其基本行为假设并将之推广到政治市场上供求双方行为分析 ,最终得出“政府失败”的基本结论并提出了矫正“政府失败”的两大思路。应该说 ,其理论体系、前提假设、基本结论及改革举措还是具有相当启发和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房地产转让过程中,签定的书面转让合同,其性质究竟是债权行为还是物权行为?本文通过对这两种观点的评析,认为,此书面转让合同应为物权契约.  相似文献   

3.
<正>腐败的实质在于公权力的不正当使用以谋取私利,表面上看来是权力侧的问题,以致长期以来反腐败的理论聚焦于以权力为直接目标的制约和监督机制,但往往因“内部人陷阱”导致控权失灵,因为实际上腐败发生的根本在于运用权力的“人”。显然破解对策就是要以“人”为核心,建立“人”“权”并重的“正人治权”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通过“正人”来实现“治权”。以“人”为反腐败的出发点,是因为“人”是一切社会活动的最根本要素,在决定“人”现实行为的种种因素中内因才是决定性的。长期以来的反腐败实践中聚焦于“权”而忽视了“人”,使得围绕“权力”设计诸多精良的控权措施并没有发挥预期的效果,利益冲突无法根本消除。欧美国家的实践也说明了防范利益冲突的重点实际上并不是“权力”而是“人”,加拿大、美国、英国等国家都将管理利益冲突的制度制定为法律,强化利益冲突行为的惩戒机制、形成防止利益冲突的组织保障机制,他们防范利益冲突的重点实际上并不是权力运行中的“风险点”,而是官员的财产、经济行为等个人利益。  相似文献   

4.
青年期,作为人生的一个重要时期,具有它自己的许多独有的特征。这一时期的人,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由于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的不平衡,产生了所谓“心身矛盾”。所以,青年的一些行为不太容易被人理解。青年人的许多行为,常常使成年人生气和烦恼,很多成年人把青年的一些过失行为(或称搅乱性行为)归为有坏的动机,仅仅是站在对立面去指责,简单地喊出:“不许这样”!其实,有些青年的搅乱性行为,不过是因为智力上的不成熟而已。也有很多成年人,常常是  相似文献   

5.
行为功能分析是罪犯心理治疗的重要步骤,它的主要理论依据是行为治疗的基本理论假设,即适应性行为和非适应性行为都能够通过学习而获得。通过对罪犯问题行为的情境、动机、发展变化的因素、物理环境等的分析,确定对罪犯进行行为治疗的行为目标,能够达到罪犯心理矫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两性问题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影响着人类的身心健康,同时又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食色·性也”。中国古代哲人曾为我们形象地道出了性行为的生物属性。种族的繁衍、性的满足是人本能欲望的要求。但是,人是社会的人,他们的任何行为无不打上社会的烙印。人类的性行为也具有其重要的社会属性,性行为的自然属性总是通过社会属性表现出来。每一个社会都具有其经济基础之上特定的性伦理道德。一方面,性的本能欲望追求直接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管制理论和管制实践的不断发展,研究管制均衡的动态性变化和企业影响管制均衡的隐蔽性行为,对于提高政府管制政策的合理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这些隐蔽性行为处在合法性的边缘或是范围以内,在实践中也越来越多地被企业所运用.从管制过程中的三个利益相关者--消费者、企业和政府之间的现实关系、各自追求不同的目标和相互作用入手,运用Stigle-Peltzman的管制均衡模型研究了政府管制机制从初始设计到现实执行结果之间的演变轨迹,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该模型进一步的推理分析和案例研究得出结论,企业运用政治行为对管制动态均衡进行隐蔽性影响,使其向有利于自身的方向发生动态的偏离,从而获取超额利润的机制和作用方式.主要有:利用管制政策的相对静态性,通过隐蔽信息产生管制错位;削弱消费者的影响力,改变政府边际效用替代率.进一步阐述了管制错位和政府失灵的经济学机理,对现有的管制理论和企业政治行为理论进行了拓展,这对提高经济转型时期的我国政府管制政策的合理性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政府既是分配正义的责任主体也是廉政建设的责任主体。分配正义的实现离不开廉政建设,而廉政建设的取向是实现包含分配正义的公平正义,廉政建设与分配正义相互促进。而“应为”与“应得”既是分配正义的理论限度又是廉政建设的本质要求,承担“应为”之责,保障“应得”权益,构成了廉政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从分配正义视角考察廉政建设,厘清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次分配过程中的定位,才能更好地实现分配正义。  相似文献   

9.
"排除危害"一直被人们认为是环境民事责任或环境污染民事责任形式的一种.事实上,它应为环境侵害排除的一系列责任的总称,它既包括了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中民事责任的"排除危害",也包括了环境行政责任中的责令停业、关闭等.我国应将排除危害民事责任形式具体化,且在构成要件上应与环境行政责任一致,具备行为的违法性和主观方面有过错的要件.同时.应从立法上完善排除危害的救济,实现救济途径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0.
我国目前关于合同的成立和生效及其要件,仍没有统一的学术观点,这主要根源于对合同性质的认定存在偏差.目前学界普遍认为,合同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本质上属于合法行为.这与我国现行立法相左.根据现行立法,合同应当是一种民事行为,属中性行为.我国将来制定民法典时,应将我国现行立法中的民事法律行为制度回归至传统民事法律行为制度.同时,取消"民事行为"的表述;此时,合同的性质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属中性行为.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非法经营罪案件呈现频发、高发趋势,与此同时,关于非法经营罪为“口袋罪”的言论也日益增多,主要争议集中于对“违反国家规定”“非法经营行为”“情节严重”等的认定上。2182份判决书所反映的该罪的司法实践表明司法机关对非法经营罪适用谨慎,该罪并没有成为“口袋罪”。但司法实践中仍存在“国家规定”表述含糊、法益认定不足、“非法经营”行为标准不明、“情节严重”缺乏统一标准等问题。对“国家规定”应采用折中说。“非法经营行为”应符合“非法+经营行为”要件,结合九类具体行为类型进行分析。“情节严重”应坚持“数额+具体情节”判断模式。  相似文献   

12.
将道路监控设施称为“电子警察”是一种拟人化的称谓。准确地说,“电子警察”只是客观记录道路信息的一个载体,它本身并不可能直接、主动去制止甚至制裁道路违章行为,其功能的实现与发挥需要通过人的行为,也就是要通过人对其所记载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后并据之形成相应的法律行为。从法律上讲,“电子警察”只是据之形成的法律行为的证据。笔者所探究的  相似文献   

13.
刘小年 《理论探讨》2006,(5):134-138
模型建构是一种十分有用的理论发展工具。针对当前政策科学存在的范式危机,学术界纷纷建构替代主流政策过程理论的科学模型。目前这种建构政策科学模型的工程正在进行中。根据农民工的政策实践活动提出的烧水壶模型,认为在总体上政策过程是由人们的利益、认识、权力、制度及行为等五个因素互动的产物,具有社会、行为、功能等三种基本条件以及企业性、多极性与新生性等三种发展机制,在时空上展现出一种如烧水壶烧水的多环节、多结果的形态。  相似文献   

14.
学习障碍对于一个人来说就是挫折.它使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的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一般来说,当人受挫后的行为及反应表现为:攻击性行为、冷漠反应、幻想、退化反应、固着反应.  相似文献   

15.
政绩创造过程中庸俗化现象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国波 《理论探讨》2007,(1):120-123
领导干部在创造政绩时容易将好的经验庸俗化的五种现象及其危害,提醒考核者在对领导干部进行政绩考核时要予以重视。这五种现象是:滥用承诺制;滥用“一票否决”;滥用“一把手工程”;将政绩考核当只“框”;经验当“盆景”创造“软”政绩。并从公共选择理论和“比较利益人假设”两个理论视角对上述行为进行分析。要通过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加强政绩评价的理论研究,建立层次清晰、结构完整、有说服力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的指标体系来减少或避免这类庸俗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直播执法业已成为行政执法部门主动融入新媒体时代的重要举措。面对直播执法中屡次出现的“选择性执法”行为并由此导致不可估量的网络舆论风险,行政执法部门应当给予重点关注和研究。本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MOA模型的整合分析框架,考察当下直播执法中“选择性执法”行为的生成,发现“选择性执法”行为主观上受执法者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的影响,客观上受制度环境、法律环境和技术环境带来的机会驱使。直播执法中“选择性执法”的破解策略需遵循执法者行为的生成逻辑,据此提出了相应的破解之道。  相似文献   

17.
通过大样本追踪研究,探讨青少年适应行为从初一到初三期间的发展特点,以及个人和家庭因素对青少年适应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从初一到初二,青少年的内向性行为问题和外向性行为问题基本保持稳定,到了初三则稍有减少;每个阶段的内向性行为问题都显著多于外向性行为问题;男生表现出较多的外向性行为问题,女生表现出较多的内向性行为问题;学习成绩越好,青少年的适应行为越好;家庭功能发挥得越好,青少年的适应行为越好。研究表明,性别、学习成绩、家庭功能是影响青少年适应行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攻击行为指的是一种以引起伤害和痛楚的行为。“大学生”一般被人们认为是举止言谈文质彬彬,“动口不动手”的书生。实际不然,大学生中也存在着严重的攻击性行为,可以说每一所校园里打架现象都时有发生。因打架受处分的学生占相当的比例。打架原因直接涉及本人的有,不分青红皂白凭哥们义气界入的也有,有一般同学,也有团干部、班干部。打架的原因一般都极其简单,不外乎是买饭拥挤、洗澡拥挤、看电影抢座位等等生活小事的激发。  相似文献   

19.
企业财务运行机制是指企业在从事理财活动过程中所要遵守的一系列原则、程序、规章、方法等规范标准按特定方式结合所形成的有机体.它是企业经营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经营机制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的形成将使企业理财活动连续有序进行得到保证.科学的财务运行机制是以企业经营机制的健全有效为前提的,同时,企业财务运行机制的有效运转将通过规范财务行为、明确权责分工、合理划分利益、强化自我约束等进一步巩固提高企业经营机制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建立企业财务运行机制必须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下,以遵守国家的各种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为前提,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各项经济政策的不同、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的变化等最终都将影响到企业财务机制的运转方式.如,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企业实行“统收统支” 的财政政策,使得企业财务基本上受制于国家财政,企业财务运行机制毫无生命力可言.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对企业的财政政策逐步改为“企业基金”制、“利润留成”制、“利改税”制、承包制、税利分流制等,在这些不同政策的替换演变讨程中,企业理财活动也逐步活跃起来,企业财务运行机制逐步向一种科学有效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公共选择理论对规范政府官员行为的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公共选择理论用经济学关于“经济人”的假设来分析政府及其官员行为,指出政府官员政治行为的目的也是个人利益的最大化,阐明资本主义经济问题的根源不在于经济领域,而在于政府行为假设与现实政治过程的非一致性;必须改革资本主义制度,实现宪法民主。公共选择理论尽管有不合时宜之处,但对我国经济和政治理论的创新,特别是对于用“经济人”假设来研究我国反腐败的制度建设并以此规范我国政府官员行为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