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内涵上坚持以"中国特色"为理论方法,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道路指引,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精神内核,系统地概括和总结了新世纪以来中国崭新的发展实践和治国理念。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在于引领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现代化并实现"中国梦",提升中国话语在全球体系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为全球发展理念和治理模式提供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3.
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蕴含了特定的时代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和价值逻辑。21世纪马克思主义积极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在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中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人类共同进步。21世纪马克思主义直面时代发展的现实问题和实践需要,剖析困扰当今国际社会的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文明赤字、制度霸权等问题,在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中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形态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标志性成果,其他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也对其作出了有益探索。21世纪马克思主义致力于化解当下各种矛盾分歧,凝聚人类价值共识,为世界和平、发展、治理、文明和制度提供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理论逻辑是指理论在实践推动下内在的演进过程,是理论自身发展进程的逻辑呈现。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到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从经典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三条路径形成了从马克思主义到21世纪马克思主义演进的理论逻辑。  相似文献   

5.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习近平秉持回应时代、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的基本思路,坚持问题驱动的原则、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和开放创新的原则,努力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改革开放新的伟大实践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种基础资源的有机统一,在回应中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创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进入一个艰难的重新探索时期,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其蓬勃生机成为社会主义的旗帜和走向不同特色社会主义的标志。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者只能提出适应客观条件的政治主张,按照其既定历史条件走出自己的发展道路。这将构成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景观,是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在21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延伸。就社会主义实践在未来发展的走向来看,个性比共性更重要,各别的经验比某种理论的东西更重要,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比社会主义原则和教条更重要。丰富的实践才能为辉煌的理论创新带来未尽源泉。这是我们关于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研究的出发点,是马克思主义者看待21社会主义前景的自觉和自信。  相似文献   

7.
80多年来,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从实践层面讲,第一次飞跃找到了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第二次飞跃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找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从理论层面言,就是在不断向前推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的十七大,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比较视阈中的“马克思主义俄国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俄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这两个过程在主体自觉性和核心理论命题的内在逻辑关联方面存在着重要的差异,对自身历史上"左"的错误、对马克思主义与各自传统文化关系的不同认识是形成这种差异最主要的两个诱因.这导致"马克思主义俄国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完全不同的历史结果.  相似文献   

9.
21世纪的俄罗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因其价值导向多元化而面临边缘化、重新关注、重新反思的三重境遇。"边缘化"即在获得自由开放的新研究空间中,加深了对它的质疑、批判和解构。"重新关注"即重新探讨它的价值、前途、命运等问题,以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为主题的学术会议增多、出版物增长、高校继续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机构增加。"重新反思",包括反思深化,即在将反思与苏联和俄罗斯的社会现实、历史传统、思维模式相结合中,分析和评价马克思主义哲学;反思拓展,主要有对修正主义的评价、对十月革命的再认识、对苏联解体的深度分析、对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在科学总结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百年经验的基础上,习近平创造性地提出“两个结合”重大理论命题,创立了新时代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思想方法。习近平“两个结合”思想方法的原创性价值主要体现在:创立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新范式,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话语表述和创新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性高度重视和多维解析,建构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完整的动力机制;坚持系统思维,规定了在科学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在科学回答“四个之问”中,通过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双创”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公共精神:我国政府人力资源开发的根本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精神实质上是一种关心公共利益的精神,针对理论上的需求与现实的不足,将公共精神作为我国政府人力资源开发的根本价值取向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通过公务员“一心为民”和“公正公平”等意识的培养,以及法的力量、社会团体与公民的力量、社会舆论的力量的制约,即由内生机制与外生机制的相互作用,必将使公共精神作为指引政府人力资源开发的根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20,(9)
在消费主义、享乐主义蔓延的当今社会,树立正确的物质价值取向对个人价值选择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以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为视角,通过恩格斯对物质主义价值取向的批判,探讨马克思主义物质价值取向。并通过解构当今社会存在的物质主义现象,为树立正确的物质价值取向,处理好物质需要与精神追求的关系提出建议。新时代的青年需要正确认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严格要求自我,实现全面发展;注重构建精神世界,践行社会主义新风尚。  相似文献   

13.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时代赋予全党、全社会的一个重大课题.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要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走进群众、深入群众,就要回答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就要不断探索最有效的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的20多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20多年,也是邓小平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创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新时期。邓小平的发展观系统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和经验,回答了社会主义发展中一系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城市、地理、空间为落脚点,融合女性主义、生态主义以及其他少数和多元立场,西方马克思主义空间社会理论呈现出多样性发展势态,呈现了晚期马克思主义、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和后马克思思潮等多种风格.这些思潮虽然与马克思的逻辑关系并没有相同,甚至提出了对马克思的批判,但它们都说明了马克思仍然是资本主义批判不可超越的地平.西方马克思主义在空间理论上的发展,为我们发展自己的都市马克思主义话语提供了许多值得认真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6.
许淑萍 《行政论坛》2002,6(3):11-13
二十世纪中国行政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行政学无论是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理论体系等方面都将进一步创新。行政学的研究内容将向着”行政与政治相融合”的方向发展;行政学的研究方法将趋向实证研究、动态研究;行政学的学科基础将更加宽泛。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中国共产党人崭新的发展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生产力,推动中国社会全面进步,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全部活动的主旋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观是对中国二十一世纪发展问题瞻望和思考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新世纪中国共产党人崭新的发展观。它在继承先贤发展观的基础上,对中国的发展问题,包括发展定位、发展机遇、发展目标、发展动力、发展环境、发展主体和发展速度等进行了拓展和升华。以十六大报告为标志,中国共产党人的发展观达到了更加成熟的程度,它集中展现了二十一世纪中国共产党人发展观的民族情结、世界眼光、时代理念、国情意识、深谋远虑等全新的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debates around development have seen the growing prominence of post-developmentalist proposals, which are driving the anti-capitalist discourse and at the same time serving as a springboard for non-capitalist development proposals. However, the search for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to development can disrupt the construction of viable action strategies and dilute important elements of the contributions advanced by the heterodox tradition, mainly Marxist.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systematize the limitations of post-developmentalism and articulate a heterodox paradigm that can be measured in tandem with conventional and hegemonic approaches in development studies, such as approaches stressing human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