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攻击性行为是聋生身上一种不受欢迎但却经常发生的不良行为。它是一种“伤害他人的身体行为或语言行为”。聋生之间因矛盾而互相辱骂、恶意中伤、打架斗殴,乃至动用武器的事件在校园中时有发生,着实让人忧虑。聋生的攻击性行为不仅对其身心健康、人格发展与学业进步等都具有极其消极的影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工作的正常实施,因此对聋生攻击性行为的研究具有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在互联网上的攻击行为的表现与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图对青少年在互联网上的攻击行为研究作一个简要的概述。首先对互联网上的攻击行为的概念做出界定,并概括互联网上攻击行为的主要形式。然后介绍有关青少年在互联网上攻击行为与实际攻击性关系的研究。最后对这一新的攻击行为从现实与互联网两方面提出一些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温艳红 《前沿》2007,(9):110-112
大学生攻击性行为是造成大学生伤害事件的重要原因,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大学生的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是多因一果;对大学生攻击性行为的防治,也应当是多位一体,应从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4.
国外研究者对亲密关系暴力中男女的攻击性差异持两种不同的观点并由此产生了持续的争论。以女权主义研究者为代表的观点认为男性比女性更具攻击性;以家庭冲突研究者为代表的观点认为女性的攻击性与男性一样甚至比男性的更强。本文分析了争论产生的原因:样本类型和对攻击概念的界定不同,测量工具的局限性以及两性对暴力攻击存在的知觉差异和报告差异。相信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我国对两性与暴力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家庭暴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家庭暴力的定义: 家庭暴力是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造成其中一方生理或心理上的伤害,所谓暴力行为,指的是会引起害怕,恐惧,不安全感,冲突等后果的行为。 (2)家庭暴力的类型: 家庭暴力从形式上来看,可分为: a.身体暴力:包括所有对身体的攻击行为,如:殴打,推操,打耳光,脚踢,使用工具攻击等。 b.语言暴力:以语言威胁恐吓,恶意诽谤,辱骂,使用伤害自尊的言语,从而引起他人情绪难受的言语。 c.性暴力:故意攻击性器官,强迫发生性行为,性接触等。 从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来看,可分为: a.虐待配偶:…  相似文献   

6.
运用内隐联想测验和外显攻击性问卷测量不同攻击类型的暴力犯的内隐暴力态度和外显攻击性,可分析不同攻击类型暴力犯内隐暴力态度的差异以及内隐暴力态度和外显攻击性与暴力犯犯罪的暴力程度的关系。研究发现:(1)工具性攻击的暴力犯在"自我-暴力"IAT上显著大于敌意性攻击的暴力犯在"自我-暴力"IAT的IAT效应,;(2)两种类型的暴力犯在"暴力-积极"IAT上IAT效应都显著,但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3)暴力犯的内隐暴力态度和外显攻击性相关不显著,但回归分析发现"暴力-积极"型内隐暴力态度和敌意能有效预测暴力犯犯罪的暴力程度。  相似文献   

7.
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是指故意用金钱或其他财物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的行为。刑法之所以将这种行为规定为犯罪,是基于以下理由:首先,收买行为严重侵犯了被害妇女、儿童的人身自由与身体安全,主要表现在将妇女、儿童当作商品置于自己的非法支配范围内。其次,收买行为在客观上助长了拐卖妇女、儿童的犯罪活动。有的犯罪分子之所以大胆进行拐卖妇女、儿童的活动,就是因为有人收买。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依据社会化理论,用单变量统计方法描述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适应情况,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适应情况并不理想。其中,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适应水平较低;留守儿童的行为适应中,社交-领导行为比较差,攻击-破坏行为情况一般,并不象已有的对留守儿童行为问题的报道那样令人忧虑;留守儿童的情绪适应水平很低,易出现焦虑、孤独感,自我效能感差。  相似文献   

9.
联手     
《小康》2017,(26)
<正>全国网民联合起来,用我们的力量反对儿童性侵者。儿童性侵害是指以性刺激、性满足等等为目的,对不满十八周岁的儿童从事性活动的违法犯罪行为。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对340个案件统计分析,结果发现:熟人作案比例占到68%。研究表明,超过60%的性侵害案件发生在农村地区。同时,超过70%的性侵害案件发生在校园里。儿童时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和心理发育的一个特殊阶段,由于行为  相似文献   

10.
白冰 《人民论坛》2010,(5):170-171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儿童攻击行为一直是心理学界最为广泛研究的课题之一,但传统的学术研究没有将女孩实施的攻击行为考虑在内。关系攻击有利于矫正在儿童期攻击行为研究中的性别不平衡现象,增加对于女孩行为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一、女学员常见的行为特征 管理女学员必须了解女学员。一般地讲,女学员在生理心理方面具有许多特殊性,而与管理工作关系密切的行为特征则主要地表现为以下10个方面: ①柔弱。女学员天生具有文静、温柔、脆弱的秉性。这一方面构成了女学员的特殊行为方式,另一方面也常常成为遭受攻击和伤害的自身根源。  相似文献   

12.
论刑法修正案(六)新增设的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6年6月29日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六)第17条新增设了"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新罪的构成特征是:客体是复杂客体;客观表现为以暴力、胁迫手段组织残疾人或者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乞讨的行为;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必须出于直接故意。在司法实践中应注意:划清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与一般违法行为的界限;正确认定共同犯罪和罪数形态;依法适用两种不同的量刑幅度。  相似文献   

13.
攻击行为是一种有意伤害他人身心健康的行为,是暴力犯罪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现代心理学界的一个热门课题。许多实验研究表明,攻击行为的发生与青少年攻击行为的结果价值倾向,即犯罪青少年对于攻击行为赋予的重要性和关注程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犯罪青少年业已形成的攻击行为结果价值倾向,极易使之形成敌意性意图知觉和攻击行为决策,从而导致犯罪青少年攻击行为的频繁发生。因此,矫正犯罪青少年攻击行为的结果价值倾向,削弱其攻击性,并帮助他们建立亲社会性人格模式必然是抑制当前犯罪青少年攻击行为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非法搜查罪     
非法搜查罪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一种,指非法搜查他人身体成住宅的行为。本罪的主体包括一般主体和特殊主体中的司法工作人员。其主观方面是故意。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身自由权利和住宅安全。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搜查他人身体或住宅的行为这种行为既可以是无权搜查的机关或人员擅自对他人身体或住宅进行的搜查,也可以是有权搜查的机关或人员违反法定程序对他人身体或住宅进行的搜查,如滥用职权、擅自决定非法对他人的人身或住宅进行搜查等。《刑法》第245条第1款规定:“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  相似文献   

15.
警察行使武力的行为是特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遭遇严重危险的情况下,运用警械、武器或其他合法暴力给违法犯罪人造成相应损害,需要排除犯罪性的行为,主要是职务上的防卫和制止违法犯罪活动、执行抓捕,在形式上既包括使用枪支警械也包括使用身体动作以及其他方式如汽车撞击、一般刀具等对违法犯罪人造成损害。警察行使武力行为与正当防卫行为有明显区别,我国刑法典应当对警察行使武力行为作出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6.
孙悦含  边霞 《理论月刊》2023,(5):154-160
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成人创设具有同质化特点的理想儿童身体模板,并以此为标准生产和形塑现实生活中具体又多样的儿童。理想儿童身体产生于抽象化的身体评价、符号化的身体消费和同质化的身体展演,其产生引发了儿童自我客体化现象,使儿童经历从存在主体到认识客体、从充满个性到齐整如一、从游戏伙伴到竞争对手的转变。为此,亟须走出儿童自我客体化困境,即引入价值理性思维,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儿童,打破消费主义束缚,尊重儿童的内在体验与需求,提供健康的媒介环境,保障儿童身体审美多元性。  相似文献   

17.
康复学者通过对孤独症者的行为研究发现,大部分孤独症儿童都会对某种感官信息出现依恋或逃避的情况,而这些情况往往便是我们所见的孤独症者的特殊行为。在国内,通常称这些行为是感觉统合失谰行为。在康复水平先进的国家或地区。已将这些行为改称为感觉讯息处理失调,而非感觉统合失调。因为这些特殊行为是单一的感觉讯息处理失调,并非源自感觉统合创始人艾尔丝博士所指的多种感觉统合处理失调。处理感觉信息失调的儿童,我们一般从两方而着手调整: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的权力场塑造了国民“柔软的强硬”的精神气质,也注定了下层阶级攻击性的内隐。一起有悖常理的杀人案显示了艰难的生活境遇时常会使有些人体验到挫折和屈辱,但较低的经济社会地位和老实的性格使他们只能压抑种种不满,而缺乏自主性又使他们缺乏解决问题(包括心理紧张)的经验和技巧。长此以往,攻击驱力被积累起来并受到外在环境和自我要求的严格压抑而在内心深处潜伏下来,一旦受到激发便不可控制。  相似文献   

19.
集群闹事行为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社会危害行为。往往犯罪行为和一般违法行为、越轨行为交织在一起,容易诱发各类刑事案件,对此我们必须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众多研究数据为基础,对当代中国男孩面临的四大危机:学业危机、体质危机、心理危机和社会危机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从小学到大学,男孩学业成绩全面落后于女孩;男孩体质持续下降,与日本男孩的差距在不断拉大;男孩有更高的心理问题发生率、成瘾行为发生率和常见心理疾病发生率;男孩的责任感欠缺,攻击性更高、问题行为更多,更容易违法犯罪.男孩危机对男孩、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