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少年问题大致分为反社会问题行为和非社会问题行为。所谓反社会问题行为,指的是诸如犯罪行为及不良行为之类的、对法律及社会习惯等社会规范的越规行为;所谓非社会问题行为,指的是闷居家中、无生活活力、拒绝上学、自杀之类的不能适应周围环境及社会生活的现象。区分反社会问题行为和非社会问题行为主要是看行为的表现方法:对外部采取反抗的形式便成为反社会问题行为;如果这些行为是对自己本身,则是非社会  相似文献   

2.
试论当代中国青年文化的反哺意义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青年文化,是青年这一特定社会群体所共有的行为方式,从中体现了年轻一代同年长一代迥然相异的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和行为规范。作为和社会传统的主流文化明显有别的非主流文化或曰亚文化,青年文化是现代社会剧烈的文化变迁的直接产儿;同时,形成了的青年文化又参与、影响、推动着整个社会的文化变迁,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规定着变迁的方向。考察自产业革命,即现代意义上的青年产生以  相似文献   

3.
青年文化     
①指流行于青年人社会群体中的文化,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文化,是青年人社会群体共同参与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特殊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为青年人社会群体所共享。②指一个国家或民族文化类型,即“年轻的文化”。费孝通教授认为:“文化有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扩张的,一种是生了壳,停止了生长的,我所谓‘年轻的文化’就是第一种。美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20,(2)
新时代大学生担负新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人民的幸福都需要当代青年大学生自觉履行应尽的社会义务,勇做时代的弄潮儿,成为学会负责、懂得负责和敢于负责的新时代青年。新时代提出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新诉求。厘清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困境并据此树立培育理念,以构建意识话语、继承传统文化、宣传榜样人物、开展实践活动为手段,力求达到引导责任认知、提升责任情感、锤炼责任意志、强化责任行为效果,促成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对策,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内涵。  相似文献   

5.
知识分子是指文化程度比同时代社会劳动者一般水平超出许多的,主要以创造、传播、应用、管理科学文化知识为谋生手段的脑力劳动者。目前在我国知识分子泛指:具有中专毕业以上学历(包括同等学历)的脑力劳动者;具有专业技术职称(职务)的人员;按国家教委规定,学历合格或虽无合格学历但经考试考核合格的中小学教师。青年知识分子则是指这几部分人中年龄在35岁以下者。厦门地区现有知识分子总数为40000多人,其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青年知识分子有近19000人,占总数的45%。他们作为相对独立的社会群体,正以崭新的风姿在特区舞台上迅速崛起,并日益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社会力量。这支队伍是特区的宝贵财富,是特区未来建设的中坚。为了更客观全面地认识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前不久,团市委对我市青年知识分子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并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以期对我市青年知识分子队伍的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青年,这些既不再是儿童又不算成年的人们的动向,近些年来受到社会的关注,他们中的一部分甚至成为社会问题。青年现象作为突出的社会现象,是以结成不良行为集团,抗议愤世,公开的反抗行为,以及颓废、文化虚主无义,倾向保守,对物质生活感到厌足等缓慢的社会倾向表现出来。把这些青年现象作为现代社会中的一种社会现象,把青年作为现代社会的一个特定领域来把握,于是出现了关于青年的各种研究,包括青年心理学、青年社会学等。  相似文献   

7.
关于青年偶集群体及其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年偶集群体更大范围、更大规模地涌现出来了。青年偶集群行为问题愈来愈严重地困扰着整个社会,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与思考。青年偶集群体的定义青年群体是社会群体中的一种。以群体的规范程度为标准,它可以分为三种:青年正式群体、青年非正式群体和青年偶集群体。这三种群体既有区别,又有许多相似之处。所谓青年偶集群休是指由于某一“重大”事件或者社会问题,激发了青年的“兴趣”,在他们心中产生了特殊反应,因而自动地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松散的、暂时的青年群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5,(30)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智慧,它不但是全体中国人的梦想,而且还是一种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激励功能,它可以让敢于追梦的当代青年大学生敢于创新、追求进步。因此。当代青年大学生在实现个人理想的过程中,应自觉地将个人成长、成才和民族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地把实现个人价值和实现"中国梦"摆在同样的位置,用"青春梦"托起"中国梦",不仅能推动自己实现人生理想和社会价值,而且还能为"中国梦"的实现增添原动力和正能量。  相似文献   

9.
论“角色培养”──加快年轻干部成长规律探讨万厦一、"角色培养"的含义在组织人事工作中,角色与社会学和政治学领域中的定义基本相同,指由人们所处的特定社会地位、身份所决定的一整套规范和行为模式,是人们对具有特定地位的人的行为的一种期望,是社会群体(或政治...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青年的集体行为(即所谓“青年闹事”)问题,引起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是非曲直,众说纷纭。有人对这种现象感到困惑不解,有人认为这是纯粹的情绪发泄,也有人把它看作是青年自身力量的一种显示方式,还有不少人对此持全盘否定态度,并且任意把青年某些正当的聚会或活动指责为“闹事”……这些说法反映了人们对青年集体行为的特点和社会心理意义缺乏最起码的了解。而实际上,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青年的集体行为是一种缺乏明确目的的、非组织性的、不受正常社会规范的约束的自发的狂热  相似文献   

11.
青年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不仅在社会结构中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对社会的延续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之所在。但是青年时代又是一个人的世界观逐步形成并趋于成熟的重要阶段,也是一个人社会化的最关键的时刻。因而青年的教育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近年来各国的社会学家、教育学家在研究青年问题时,都摒弃了过去那种孤立地就青年问题研究青年问题的方法,而是把研究社会生活条件、生活方式、文化生  相似文献   

12.
关于青年,各学科的学者各有所论。如今,我们能够在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生理学等许多学科中发现各个有别的理论。然而,很少有人把青年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同时又作为一个重要的人生阶段放到历史的进程中来加以考察,加以认识。在我国,青年历史的研究被局限在青年运动史一隅,而且,这种研究因为忽视对青年的社会活动的广泛性和复杂性的考察而显得十分偏狭。一个社会群体尤其象青年这样一个本身  相似文献   

13.
对青年开展科学研究的意义,已经谈了很多。但是其中的一些基本认识,只有在研究的实践中,在研究成果的社会作用中逐步加深。我们过去多次讨论过青年研究的方法论,今后还应该继续讨论。这里就青年研究的一些基本认识提出求与同志们探讨。产业革命促使青年问题成为社会问题青年问题的发生和发展有一个历史的过程。传统的封建社会有没有青年问题?有的。但大多表现为个人的反抗行为,如追求婚姻自由、追求爱情、反对家长制,然而毕竟没有成为社会问题。只有当青年构成群体,而且与社会的矛盾不断发生,引起社会的关注才成为社会问题。这种情形,是在产业革命以后,才开始出现的。日本学者高田昭彦的观点反映了国际  相似文献   

14.
文化作为一种行为模式,它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历史背景都会造就出不同形态的文化模式来。大学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系统的组成部分,其主体学校的师生员工是活动在大学校园内的比较独特的社会群体,由于其所掌握的知识和所接受的训练及其职业活动的特点,使他们形成了比较独特的思维习惯、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从而使他们成为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特殊文化群体。而校园文化正是这个特殊文化群体在对个体或群体主体价值的思考认识过程中兴起的。大学校园文化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决定于特定条件下的社会存在,并受…  相似文献   

15.
文化自觉,主要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觉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是对文明进步的强烈向往和不懈追求,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政党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自觉的程度。可以说,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振兴和繁荣,而且决定着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  相似文献   

16.
中国青年参与:历史与现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年参与是指青年个体或群体表达其利益需求并藉此获得特定利益的行为。就表达和争取的利益性质来看,我们可以把青年的参与分为政治参与、经济参与和文化参与三种。所有具体内容的参与都可以归属到三者之一或之二或之三中去。 就我国来看,青年参与的出现始于五四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一批激进民主主义者,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对封建主义展开了急风暴雨般的进攻,唤醒了一代青年知识者和青年学生。一支生气勃勃的文化革命大军同腐朽、愚昧的封建势力展开了一场新、旧思潮的大激战”.“五四新文化运动使青年们通过共同的生活、劳动、学  相似文献   

17.
“青年文化”,作为具有与“成人文化”不同性质和独立地位的文化存在于现代社会里,这是战后时期才开始被逐渐认识到的。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人类学家都对青年文化开展研究,想搞清它的含义和内容,现在他们的分析探讨主要沿着下面四个方面进行:(1)作为反文化的青年文化;(2)对工业社会里的社会化问题持抱怨态度的青年文化;(3)作为成人文化变形的模仿的青年文化;(4)作为遮掩与自主的统一体的青年文化。一、作为反文化的青年文化反文化性质的赞成者认为,青年文化是青年对成人文化及围绕社会的“规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研究领导科学,首先必须对领导的概念作出科学的规定。我们在吸收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并根据领导概念的基本属性和基本特征,便可对领导概念的定义作一个较全面的规定:领导,就是在一定条件下以一定的意志和权力,对组织起来的集体为实现目标所进行的活动施加影响的过程。显然,这个定义较全面地反映了领导概念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特征。首先,领导是一种组织行为。领导是一种行为和活动,是一种为实现组织目标而执行群体活动职能的组织行为,即“对组织起来的集体……施加影响”的活动。人类活动的本质特征是它的社会性。因而人们总是生活在按照一定的社会目的组织起来的社会群体之中,并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进行活动。社会群体组织为了协调各个个体的活动,从而使总体运动朝着一定目标自觉地进  相似文献   

19.
自古以来 ,人们都期望统治者能够拥有仁爱的德性。但是 ,在以往的社会治理活动中 ,由于社会治理活动主要是统治和管理活动 ,社会治理的性质决定了社会治理者无法在社会治理活动中做到仁爱。 2 0世纪后期 ,随着一种新型的社会治理模式的出现 ,对社会治理者提出了道德要求 ,即要求他们在社会治理活动中把原先伦理学规定的社会治理者的德性作为责任和义务承担起来。虽然仁爱作为道德责任义务 ,来源于现代社会治理者的自觉 ,是他自觉了的责任义务 ,但当这种责任义务发生在现代社会治理活动之中的时候 ,则是一种必要的承当 ,而不是取决于现代社会治理者的主观意愿 ,他必须承当这种责任义务 ,如果他逃避承当这种责任义务 ,他就会失去了作为现代社会治理者的资格  相似文献   

20.
制度化环境与制度文明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度化环境"是指制度变迁和制度发挥其功能的社会环境,包含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社会群体四大要素。我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存在着许多阻碍制度化建设的因素,这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加强制度化环境建设要改造人情关系经济、监督产权、政治文化传统、社会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