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韶山的节日>是著名作家周立波写于1965年的一篇散文.此文篇幅不大,只4000来字,记叙了毛泽东1959年6月回故乡韶山的情形.它通过对一些情节的细致描述,显现了人民领袖的别样风采.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是党内最早重视调查研究的倡导者,他历来把调查研究摆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并一以贯之。对自己的家乡韶山,毛泽东一直充满了深厚的感情,他把那种热爱深深地融入到调查研究中。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体察乡情,他或亲自、或委托身边秘书到自己的家乡进行社会调查,掌握第一手的资料,从而以对家乡个案的研究作为佐证,找到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是1910年毛泽东离开韶山到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时,改写日本僧人月性的一首诗,以留赠父亲,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志向与理想。走出乡关,毛泽东离故乡越来越远。然而。骨子里那固有的乡情、亲情始终未曾从毛泽东心中抹去。所以,从那时起直到辞世。毛泽东曾十四次回到生他养他的故乡韶山。 相似文献
4.
5.
7.
毛泽东当年从乡关走出,去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求学,故乡离他越来越远。他明白,故乡已经不再是他的天堂,外面广阔的世界是他自由翱翔的天空。当然,骨子里的乡情却始终不曾在他的心中抹去。《建国前毛泽东八次回韶山》,证明对故乡的思念始终萦绕在毛泽东这位游子的心头……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996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将毛泽东与家乡亲友的通信编辑成《毛泽东致韶山亲友书信集》出版。该书信集是人们走进一代伟人毛泽东感情世界的重要依据,也是学者研究毛泽东家国情怀的重要资料。《毛泽东致韶山亲友书信集》收录了毛泽东于1915年至1958年与家乡亲友的来往信件。书信往来对象主要是文家、毛家、邻居以及幼年在老家求学时遇见的恩师和同学。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丛文滋 《党的生活(河南)》2009,(9):46-47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礼宾工作在毛泽东、周恩来的指导和关怀下,先后进行了多次改革,得以不断完善和提高,达到既简化繁琐的程序,又节省人力、时间和财力的目的。毛泽东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先后对礼宾改革作了3次重要指示……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于1966年6月来到故乡韶山的滴水洞便闭门不出,与世隔绝地住了11天。在这期间,他唯一的一次外出,仅走出洞口300米远,没有见过任何人。这11天,是毛主席思绪最复杂的11天,也是谜一般的11天。
曾在毛主席身边负责安全保卫工作40多年的张耀祠对毛主席在此的情况作了记述一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