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崔国柱 《实践》2005,(11):28-30
“十五“期间,兴安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项建设都进入了历史上的最好时期,展现了良好的发展前景.一是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产业结构发生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2.
崔国柱 《实践》2005,(12):28-30
“十五“期间,兴安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项建设都进入了历史上的最好时期,展现了良好的发展前景.一是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产业结构发生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3.
肆虐的洪水,以百年不遇的攻势向内蒙古党、政、军、民发出挑战。危难之时见精神。党心、军心、民心,在洪魔面前万众一心。特别是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在抗洪抢险中的模范先锋作用,更增强了各族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1998年迎战特大洪水的战斗中,全区各族人民在上级支持和自治区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的颂歌。洪水肆虐大战在即1998年汛情异常,从5月下旬出现第一次大范围、高强度降雨过程开始,主汛期比常年提前40天左右。进入7月份以后,全区防汛形势更加严峻,特别是地处东部地区的呼伦贝尔盟、兴安盟、哲里木盟、…  相似文献   

4.
2005年10月2日,“龙王“台风袭击,洪水肆虐.福州电信员工扑上第一线,紧密团结、奋勇拼搏,在抗洪抢险中展示了电信人崭新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5.
疾风知劲草,危难见英雄,殷殷爱民心,党员一片情。─—作者题记今年7月下旬,兴安盟扎赉特旗境内嫩江最大支流绰尔河流域连降暴雨,山洪暴发,河水猛涨。绰尔河一改平时的温驯,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洪峰迭起。到7月26日,洪峰流量每秒达5700立方米,为二百年一遇,远远超过绰尔河沿岸防洪工程二十年一遇的设计标准。顷刻间,绰尔河两岸一片汪洋。无情的洪水疯狂地吞噬着沿岸的房屋、牲畜、庄稼……绰尔河两岸13个苏木乡镇、67个嘎查村屯被洪水围困,受灾人口达8.5万人。危难之时,扎赉特旗的广大党员干部在旗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像兴安盟这样的欠发达地区怎么办?怎样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完成十六大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以大开放求大发展,牢固树立“四个第一”观念和强化四个意识。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观念,强化以开放促发展的中心意识改革开放以来,兴安盟纵向比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横向比与先进地区的差距有逐渐拉大的趋势。究其原因,除了盟复建晚、基础差、国家投入少,且十年九春旱等客观因素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外开放的力度不够。就兴安盟而言,如果不…  相似文献   

7.
沈阳市电业局局长李洪基向指挥部告急:担负沈阳市1/3供电任务的浑河变电站一旦进水,后果不堪设想……千钧一发,800名官兵即刻赶到,两层护堤4小时完成,变电站在洪水中安然无恙。 被视为沈阳人民“生命线”的输水管线出现严重险情,直径2米多的钢制输水管,有1300多米被托出水面,随时有扭曲与折断的危险……刻不容缓,雷锋团700名官兵奉命急赴现场,参加抢救,奋战一整天,输水管被牢牢“钉”在河滩上,“生命线”畅通无阻。 7月29日,浑河河道内沙场13名外地民工身陷“孤岛”,面对汹涌洪水,他们绝望了。此时,灰色的天空中传来了直升飞机的轰鸣…… 在这次抗洪救灾中,沈阳军区共出动兵力3万多,车辆千余台,舟艇几百只,飞机几十架次,解救被洪水围困群众34万多人……为抗洪抢险的彻底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2003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灾难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侵袭着人们的正常生活,人人谈“典”色变。在内蒙古大地,草原儿女为了与SARS抗争,展开了一场抗击“非典”的歼灾战。而在没有疫情或疫情较轻的乌海、兴安盟、阿拉善盟、鄂尔多斯等七盟市,一场“防非”战扯起了大旗……幸运的乌海、兴安在这次非典的侵袭中乌海和兴安盟是幸运的。两地拒绝非典病魔的“拜访”,均保持了零纪录,成为塞北大地的一片净土。然而,为了这份幸运,他们付出了许多许多。乌海市位于内蒙古的西南边陲,与宁夏、陕西接壤,又与我区重疫区巴盟相邻,交通四通八达,可…  相似文献   

9.
杜浩 《党的建设》2014,(8):51-52
出天水市区,沿一条山路往西北方向而去,绕几道弯、过一道梁,3小时后,宋建荣终于来到自己工作的“第一站”:天水市农科所中梁试验站.几间土坯房、沟壑间的百余亩试验田,是试验站的全部“家当”。看着眼前的景象,宋建荣不由倒吸一口凉气……1984年8月,第一次来到中梁时的情景,宋建荣仍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10.
乌兰浩特市第六中学是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惟一的一所完全中学,地处市郊。在32年的风雨历程中,学校曾几起几落,今天已经成为区盟两级“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兴安盟名校”。这些成绩的取得,源于学校带班人——党支部书记、校长焦友平,具有较高的教育智慧、大刀阔斧的干劲、依法治校的理念、科学管理的方法;源于一个勤政务实的领导班子集体及它所带出的敬业爱生的教师队伍;源于学校党支部把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2003年7月27日,兴安盟科右中旗坤都冷苏木地宫化嘎查,凄厉的哭喊声在小山村中回荡。全村的男女老少,排成了几百米的长队,为他们心中的大好人送行。他们无法相信,那个永远都只会为他人着想、年仅37岁的海柱、他们的民兵连长真的就这样永远地走了吗?撇开妻儿奉献壮丽人生17日那天一大早,老羊倌恩和扎布赶着地宫化嘎查300多只羊上山放牧。7点多钟,骤降大雨,山洪暴发,年近七旬的恩和扎布脚下一滑,瞬间卷入泥流中。正在包米地里忙活的嘎查民兵连长、蒙古族青年车海柱蹬掉水靴,不顾妻子阻拦,只喊了一声“救人要紧!”就纵身跳入看不见底的洪水中。…  相似文献   

12.
李光荣是千千万万个最可爱的人的杰出代表,他把扶贫工作当作自己的神圣使命,谱写了一曲新时期拥政爱民的奉献之歌。走进白音塔拉白音塔拉是兴安盟扎赉特旗“北八乡”之一的巴达尔胡镇德发嘎查(村)的一个艾里(屯),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70%。白音塔拉,蒙语意思为“富饶的草原”。然而,几十载的风风雨雨,几十年的时代变迁,这里的人们眼望着金山银山却愈过愈穷。尽管白音塔拉几代人也曾付出过不懈的努力,洒下过艰辛的汗水,但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和闭塞的自然环境,使白音塔拉一直没有摆脱贫穷。2001年2月,刚刚调任内蒙古兴安盟军分区副政委的李光荣,…  相似文献   

13.
还记得1991年安徽那场特大洪涝灾害吗?还记得江淮大地上滚滚洪水所吞没的万顷田园吗?还记得一片汪洋中风雨飘摇的寿县古城吗?……可以说,除了“农业大包干”以外,很多人对安徽最熟悉、印象最深的,就该数那场洪水了。  相似文献   

14.
《实践》2016,(8)
正因为感动,泪水在眼中打转;因为幸福,笑容在脸上绽放。在兴安盟的农村牧区,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听到与"十个全覆盖"息息相关的幸福故事。安居万间起、喝上甘甜水、走上水泥路、电讯通到家、生活更便捷、生活有保障……"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深入推进,让兴安盟农牧民的好日子一再"刷新",幸福指数一路攀升。幸福变化的背后,是兴安盟盟委、行  相似文献   

15.
兴安盟是革命老区、内蒙古自治政府的诞生地.2006年以来,兴安盟委强化中心组学习,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坚持理性推动,积极主导新一轮发展,全力做好启动工作,努力探索符合兴安实际、具有兴安特色的又好又快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实践》2015,(9)
<正>编者按今年初,我刊于第一期推出了题为"红色沃土上奏响民族团结进步新乐章"的"特别策划",全面展示了兴安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工作。一年来,兴安盟始终牢记总书记"守望相助"的亲切嘱托,不断赋予民族团结进步新的时代内涵,在先行先试中积累了宝贵经验,迈出了新的步伐,取得了新的成效。在我区第32个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到来之际,我刊再次聚焦兴安盟的创建工作。  相似文献   

17.
难忘的1998年夏季,长江、嫩江、松花江发生了超历史记录的特大洪水,严重威胁着沿江城市和农村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及全国人民紧急动员起来,同洪水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搏斗,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个胜利,既给了我们以巨大的鼓舞,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启迪.江湖干堤是抵御洪魔的第一道坚强防线,是一条生命线,也是我们的主阵地.可以说,如果我们保住了江湖干堤,就能保护我们沿江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几十年为之奋斗的劳动成果,所以要严防死守,不可有丝毫的  相似文献   

18.
一次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群众实践活动兴安盟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一九九四年,兴安盟在全盟范围内广泛开展了以爱祖国、颂家乡、唱改革、赞英模为主题的“兴安儿女多风采”群众演唱竞赛活动。这次活动,自四月初拉开序幕后,截止十一月底,全盟城乡各地共举办“风采”专场演...  相似文献   

19.
又见“张鸣岐”张良,牟丰京,夏海龙1995年夏季,一场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几乎同时降;临在辽宁九座城市。苍天为鉴,山河作证,抗洪抢险最危急、最艰苦的地方,处处可见“张鸣歧”的身影……每个防汛指挥部都建在受洪水威胁的堤坝前、抢救被困灾民的现场上7月的最...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场全民上阵保卫家园的抗洪战役——8月15日,持续上涨了45个小时的洪水以迅猛的速度上升着,浑浊、冒着泡沫的洪水“哗哗”地拍击着堤岸,农三师五○团夏河营近千户农工和棉田、数不清的房屋和牲畜处在洪水的威胁之下,情况万分危急!能阻挡洪水的只有最后一道近40公里长的大堤,这条生命线外是五○团夏河营(集体所有制7个连队),大提与地面落差近3米,无情的洪水魔鬼般地逼近万物生灵……这是一次百年不遇的洪水灾难。洪水牵动着众人的心,正在外地考察的五○团党委副书记、团长宋向东闻讯后,日夜兼程赶回团场,立即投入到防洪渡汛工作中……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