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声明2003年1月15日,日本京都地方法院对中国劳工诉日本国及日本冶金工业株式会社损害赔偿一案,作出驳回原告诉讼请求的一审判决,我们对此深表愤慨。众所周知,当年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强掳中国人作为苦役,是日本在侵华战争中实施的反人类罪行中的一部分。近千万中国人被强行掳掠作苦役,其中部分人被押至日本国。非人的虐待致多人惨死于非命。日本军国主义者与相关日本企业用残酷的手段榨取中国劳工的血汗和生命,维持战争机器,谋取巨额不义之财。那场战争已结束多年,亲自制定强掳中国劳…  相似文献   

2.
康健 《中国律师》2007,(7):16-18
日本国最高法院于2007年4月27日分别对中国劳工诉日本西松建设公司损害赔偿案,中国国民(原"慰安妇")郭喜翠、侯巧莲诉日本政府损害赔偿案作出终审判决,驳回了中国劳工及原"慰安妇"郭喜翠、侯巧莲要求加害者给予赔礼道歉及赔偿的诉讼请求。该法院在同日还以电话通知的形式驳回刘面换、李秀梅等4位原"慰安妇"诉日本政府损害赔偿案,中国劳工刘连仁诉日本政府损害赔偿案,张宝恒等15名中国劳工诉日本政府和三井矿山株式会社损害赔偿案的中国战争受害者一方当事人的上诉。日本最高法院在判决中以旧金山和约为基础,认定《中日联合声明》没有违背旧金山和约的框架,从而,中国政府放弃了因战争产生的包括个人在内的所有请求权。该判决驳回中国战争受害者诉讼请求的唯一理由,就是认为中国国民已因《中日联合声明》第5条的规定而丧失了请求权。该法院对放弃"请求权"解释为丧失了诉权。日本最高法院作出的这一带有司法解释性质的判决,明显违背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3.
花赪  张铮 《中国公证》2006,(1):67-68
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侵华战争。随着侵略不断扩大.日本国内劳动力日益匮乏.日本决定强制押送中国劳工到日本做工。据日本《外务省报告书》的保守统计,1943年4月至1945年5月间,日本共强征中国劳工38935人。这些劳工主要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河南、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直到日本投降,这些中国劳工才陆续被送回国,但已有6830人长眠异国他乡。今天,一些战争中幸存的受害者已拿起法律武器欲讨回公道。  相似文献   

4.
康健 《中国律师》2002,(8):69-69
强掳劳工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所犯罪行之一。1942年11月为了解决日本国内劳力短缺,应日本财阀的要求,日本政府内阁做出决议将由中国向日本输入劳工定为一项国策。三井矿业株式会社是日本三井财阀发迹的创始企业,也是三井集团的核心公司,该公司在战时使用了5000多名中国劳工。本次福冈地方法院提诉的15名原告是当年在福冈煤矿劳动过的幸存者。2000年5月10日,张宝恒等15名中国劳工以日本国及三井矿山株式会社为被告向日本福冈地方法院  相似文献   

5.
1938年7月,日本军方下达了一份绝密令:“为能有效地降低日本驻海外士兵强奸事件的发生率,以减少被占领国人民对日军巡逻队的报复行劝,各部队应迅速建立一个能使日本兵在作战空暇时,在性方面可以得到充分满足的机构。”这个机构就是臭名昭著的慰安所。在这个“机构”里仅中国就有数十万被称为“随军妓女”或“慰安妇”的姐妹饱受屈辱。 她们的血泪写就这样一页惨痛的历史:中国是日本军国主义这一反人性制度的最大受害国;和来自日本本土和殖民地的妇女相比,作为占领地的敌国的女性,她们受到的伤害最大也最惨烈。  相似文献   

6.
自甲午战争始,日本军国主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二战中日军的暴行更是罄竹难书。中国政府不念旧恶,以德报怨,宣布放弃国家战争赔偿。然而,日本右翼势力却不思悔过,屡屡翻案。在沉默了半个世纪后,中国受害者终于挺身而出,掀起了波澜壮阔的索赔大潮。  相似文献   

7.
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出兵侵占中国东北三省,拉开了侵华战争的序幕。1937年7月7日,日本在卢沟桥挑起事端,全面发动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据不完全统计,日本侵华战争造成3500万中国人死伤,仅在南京大屠杀中就有30多万人死于日军的屠刀下。按1937年的比价计算,日本侵略者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8.
日本右翼团体1月23日,在大阪国际和平中心举行所谓“彻底验证20世纪最大谎言‘南京大屠杀’”为主题的集会,妄图推翻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铁案。日本右翼势力的倒行逆施激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也遭到日本正义力量的谴责。我们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代表全国 11万名律师对这种挑衅性的行为提出强烈地抗议。 此次集会决非偶然,它是近年来日本国内否认侵略、美化侵略的逆流恶性膨胀的结果。半个世纪前,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了侵华战争,肆意践踏中国的大好河山,杀戮无辜的中国民众。在那场浩劫中,南京大屠杀更是举世惊骇。穷凶极恶的侵华…  相似文献   

9.
日本文部省在审定教科书中篡改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美化日本军国主义的事件,从国际法上来看,日本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侵略战争是反人类的滔天罪行,反对侵略战争是国际法上的一项基本原则.日本文部省在审定教科书中否认日本对华发动侵略战争的历史,是对国际法基本原则的践踏.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原则,侵略战争是指一国为侵犯另一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而发动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1927年国际联盟第八届会议上通过了《关于侵略战争的决议》,宣布侵略战争是一种国际罪行.1928年签订的《巴黎非战公约》也确定了侵略战争  相似文献   

10.
北方 《政府法制》2012,(36):48-48
《清波杂志》记载:“倭国(日本)一舟飘泊在(宋)境上,一行凡三二十人。(日本)妇女悉被发,遇中州(中国)人至,择端丽者以荐寝,名‘度种’。”这则记载说日本妇女来到宋代中国,遇到宋朝美男子就要主动献身,目的是生下后代,来给日本改良人种。  相似文献   

11.
以中国人为原告,以日本政府及日本企业为被告、对因侵华战争中的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行为所造成的被害请求赔偿的诉讼——战后民间索赔诉讼,如今不仅在日本法院,在美国及被害者的中国本土法院都被相继提起。在中国人民法院提起的战后民间索赔诉讼,已有以日本企业为被告的2000年12月27日的强掳劳工·强制劳动案件,在向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后,目前还没有得到正式受理。此后的2002年,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的强掳劳工·强制劳动诉讼案件,直到2003年7月尚没有得到正式受理的消息。中国人民法院对战后民间索赔诉讼所持的态度,可以说除了…  相似文献   

12.
令人感到意味深长的是,“中国人战争受害者诉讼案”中日学者研讨会,于1999年7月27日在位于北京卢沟桥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召开。自80年代以来,随着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的日益突出,在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中的中国受害者及家属在中日两国群众及团体的支持下,纷纷向日本政府或企业提出讨回历史公道和赔偿的要求。由于日本政府从未正式向中国受害者道歉,所以,中国受害者向日本地方法院提出诉讼,要求日本法院作出公正的裁决。但是,日本法院却以索赔权已失时效,国家在战争中的行为不负责任等为由,在多个诉讼案中判定中国原告败…  相似文献   

13.
蒋欣 《中国律师》2005,(8):57-61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在过去的一甲子年中,中华民族从未忘记那场惨绝人寰的灾难。“南京大屠杀”、“三光政策”、慰安妇、细菌试验、强掳虐待劳工等等,让四万万中国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中华民族付出了惨烈的代价。60年过去了,日本政府不仅从未对当年给中国人民造成的灾难做出过正式道歉和经济赔偿,日本的右翼反动势力还以种种诡辩歪曲真相,抹杀历史事实。本刊发表的这篇文章,是记者通过亲身采访集纳而成,目的是告诉人们历史不能忘记。现在,这些受到当年非人待遇的劳工选择了诉讼,就是要通过法律审判还历史真相,迫使日本政府向中国的受害者道歉并做出经济赔偿。中国律师做为他们的委托人,与具有正义感的日本律师已共同努力了多年,尽管困难重重,但他们为了正义与永久的和平,将努力前行。  相似文献   

14.
吴意 《中国律师》2001,(12):90-90
为了加强中日两国法律工作者的沟通,了解最近时期中日两国学者对日本战争罪责问题认识的最新进展,2001年10月29日-30日,中日两国八团体代表和专家、学者、律师共50多名在北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了研讨会,就“日本历史教科书篡改日本侵华罪行及战争责任和中国战争受害者在日本的起诉”进行研讨。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于宁在发言中说,今天讨论的日本国历史教科书问题,不仅中日双方关注,亚洲其他国家也很关注,它的修订关系到如何认识日本侵略战争历史的问题。这不仅是日本国内的事情,也涉及到日本国和亚洲其…  相似文献   

15.
陈正卿 《检察风云》2005,(14):66-68
1945年7月28日,中、苏、美、英四国首脑在波斯坦举行会议,通过了《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公告》。规定日本投降的条件之一,就是惩处日军战犯。10月25日,继日本天皇无条件投降,中国境内各地日军也投降缴械,南京司法行政部就下达了调查日战犯罪行并逮捕审判令。为此,司法行政部颁布了关于日军战犯战罪种类、时限、取证等规定。战罪种类包括"计划和发动、从事侵略战争”、“谋害与屠杀”、“对平民施酷刑”、“强奸劫持妇女”等33种行为。追究时限,也明确自1931年“9·18”至1945年日军投降的14年内。罪行取证,分为人证和物证两种,除枪械、遗…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前的半个多世纪里,日本长期实施军国主义教育。军国主义教育,是天皇军国主义制度的产物,是日本向外扩张和侵略的工具之一。翻开日本的近百年史,人们不难发现,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同它对邻国的侵略联系在一起的。日本帝国奠堂的基地上,有被掠夺的殖民地的资源,有勒索到的战争赔款,有外国劳工的血汗。正是这个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探讨天皇制度对近代日本宪政转型的作用。在历史上,天皇作为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象征,对日本宪政发挥过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天皇的精神权威贯穿着日本的全部历史,并在立宪过程中统合了具有不同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各派力量,使得明治宪法的制定和实施成为可能。然而,如果天皇的精神权威和实际政治权力相结合,他又可能成为军国主义势力用来破坏宪政的工具,并把日本带入战争的灾难。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美国影响下制定的和平宪法剥夺了天皇实质性政治权力,并使国家主权从天皇转移到全体人民。天皇又一次借助其精神权威发挥了促进宪政、稳定社会的作用,且其真正的政治超越性使日本成功避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悲剧的重演。  相似文献   

18.
一、在日本提起的中国战后民间索赔诉讼1.在日本提起的中国战后民间索赔诉讼在日本提起的以中国人为原告、以日本政府及企业为被告的请求战后赔偿的诉讼———亦即被称之为中国战后民间索赔诉讼,从提起诉讼的时间来看,虽较之其他国家提起的请求战后赔偿诉讼来得比较晚,但现在却可以说在此类诉讼案件中居于重要地位。从2001年到2002年,几起诉讼案先后由法院做出了第一审判决。中国战后民间索赔诉讼主要是以日本在侵华战争中的大屠杀事件(包括南京大屠杀、平顶山事件)、“慰安妇”及战时性暴力被害事件、强掳劳工、强制劳动事…  相似文献   

19.
《中国律师》2005,(9):7-7
日本侵华战争中的受害劳工今天终于可以在中国法律援助基金的支持下到日本进行诉讼,讨回正义与公道了。2005年8月22日,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和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在全国律协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向中国律师从事的民间对日索赔诉讼捐助30万元人民币,支持中国律师和侵华战争中的受害者到日本进行诉讼。在日本群岛县法院起诉日本鹿岛公司的中国劳工张智有、袁吉寿等人得到首批法律援助资金6万元,以支付去日本诉讼的交通费。这是中国民间对日索赔开展多年来,受害者第一次得到法律援助基金的支持。于宁会长说,中国律师从事的民间对日索…  相似文献   

20.
《中国律师》2004,(6):37-37
2004年5月24日福冈高级法院民事1部(田孝行审判长)就张宝恒等15名诉日本国与三井矿业公司损害赔偿案上诉审作出了二审判决,以“除斥期间消失”驳回了原告的上诉。对于这份极不负责任的判决,我们表示强烈抗议。1942年日本侵略中国期间,日本政府同日本的某些大企业根据日本内阁会议决定,强掳近四万名中国人到日本各矿山、港口达135处惨无人道地强迫其服苦役,从事奴隶劳动。1995年始,原中国劳工的幸存者以日本政府和相关企业为被告在日本各地法院提起损害赔偿请求的诉讼,即中国劳工对日索赔案。福冈中国劳工诉讼案是当年在日本福冈的田川和三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