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行政体制改革要按照法治的要求积极推进政府转型。第一,从全能型政府转变为有限型政府。政府要充分认识到提供公共服务才是自己的职责。要为各种市场主体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与平等竞争的条件;为社会提供安全和公共产品;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服务。政府要认识到市场的功能,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才需要政府及时补位。  相似文献   

2.
《行政论坛》2017,(6):19-23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法治建设的新征程。法治政府的建设与法治政府伦理观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二者的良性互动,当促成政府法治水平与社会伦理及治政伦理水平的提高,从而为新时期法治建设的全面推进提供了新的动力;而二者的非良性互动,则会对双方的存在、变迁,产生恶劣的影响,乃至造成有害的后果。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政府进程中,必须特别提出伦理思想的创新发展问题,即,进一步大力弘扬、落实宣传已久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进一步大力弘扬、落实业已宣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以指导、考察法治政府的建设。立德与立法同行、法治与德治并举,是法治政府伦理抉择的重要创新。  相似文献   

3.
论市场经济与法治的深层联系张正德,李成芬一、市场机制靠法律启动市场经济由市场主体(含企业法人、公民个人与其它经济组织)、政府、市场和规则组成。这四大要素对于市场机制的启动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市场经济的活力首先来源于市场主体的活跃,而活跃的市场主体...  相似文献   

4.
政商关系问题已成为现代化国家治理的一大难题。构建健康的现代政商关系必须在对传统政商关系全面审视和对当今政商关系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重新定位权力与资本、政府与市场、官员与商人之间的关系,循着"系统-环境"下的政治生态治理、"权利-义务"下的政商主体实践、"法治-规则"下的制度设计、"工具-目的"下的政商价值重构路径,厘清权力与资本的关系,优化政商关系运作模式,使其处于良性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5.
政商关系问题已成为现代化国家治理的一大难题。构建健康的现代政商关系必须在对传统政商关系全面审视和对当今政商关系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重新定位权力与资本、政府与市场、官员与商人之间的关系,循着"系统-环境"下的政治生态治理、"权利-义务"下的政商主体实践、"法治-规则"下的制度设计、"工具-目的"下的政商价值重构路径,厘清权力与资本的关系,优化政商关系运作模式,使其处于良性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转型时期,公法建设迫切需要法治形象的良性导向作用。我国对法治形象的塑造经历了"非法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法治中国"的演进,并且在多种语境中展现出多样化的"面孔"。我国各种行政法理论也曾描绘出一定的国家法治形象,但与法治实践中所倡导的法治形象并不完全一致。未来行政法的理论创新应当回应建设"法治中国"的需要,加强"善治政府"的制度供给。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3,(31)
当前,我国法治进程是由政府、法律人、民众、媒体等多方力量推动的。政府成为推进法治的主体;法律人在治国理政、社会管理等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民众是法治改革的新兴推动力量;媒体在推动法治进程方面也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政府、法律人、民众、媒体等不同立场、视角交织在一起,有利于各方达成共识,推动我国法治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规范地方政府行为优化投资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投资环境建设中,一些地方政府存在着诸多不合理行为,严重地挫伤了投资者的积极性.决策不科学、职能错位、行政执行不规范、监督制约软化,是政府行为不合理的主要原因.规范政府行为的基本思路是正确把握政府角色定位;加快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平台;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创新优化环境运行机制;建立投资环境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9.
从"政府管理"转变为"政府治理",是新时期政府在法治的框架内,与多元市场主体协同治理社会,处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新模式。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政府治理文化,是以整合权力、保障权利为规范的治理准则,以崇尚法治、协商合作为沟通的治理理念,以政府主导、多元主体为有限的治理范围,以运作透明、信息公开为开放的治理范式构成的有机整体。构建政府治理文化对于国家法治建设而言,是建设法治文化的突破口、建设法治政府的支撑力,更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助推器。现阶段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在此背景下,通过实施权力清单制度,健全协商沟通机制,支持发展社会组织,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有助于全面构建政府治理文化,以政府治理文化引领现代政府治理体系的建设,促进和保障法治国家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是其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所涉及的体制机制性因素和条件。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近年来我国在营商环境的便利化、法治化、国际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我国仍需在市场主体保护、市场环境、政务服务、监管执法、法治保障等方面持续提升,以进一步营造全域性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  相似文献   

11.
营商环境作为政府与市场关系调整状态的新概括进入国家视野,并深深嵌入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场景与进程中,呈现目标国际化、工具多样化、方法规范化等特征,受到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秉持“应试心态”与“赶超思维”的技术逻辑引领,通过聚焦考核指标、嵌入信息技术、缩短办事时间、降低办事成本等终端改革,实现短期内提升绩效的预期目标。这种“工具型”营商环境治理面临指标适配程度低、信息共享效率低、主体参与有限、服务选择偏好等问题,亟须通过完善公平公正的市场主体保护制度、良性稳定的市场环境制度、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制度和规范有序的市场监管制度,寻求中国营商环境治理的逻辑平衡,营造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生态。  相似文献   

12.
诚信型政府之宪政理论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是现代政府良性运行的阿基米德支点,是关乎政府形象的重要因素,是建立社会诚信体系的核心。全面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建构全新的诚信型政府是中国政府行政发展的必然方向。要建设诚信型政府,必须以正确把握诚信型政府的内涵为前提。诚信政府蕴含着丰富的宪政元素,具体来讲诚信政府是"阳光政府",是有限政府,是责任政府,也是服务政府和法治政府。社会契约理论、政治合法性理论、权力制衡理论构成了诚信政府理论的核心。建构诚信政府可以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为实现法治提供价值基础和道德前提。  相似文献   

13.
法治政府绩效评价:可量化的正义和不可量化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行政论坛》2017,(3):86-92
法治政府绩效评价以结果和公众满意度为导向,体现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是关键性指标的评价。由于法治不易测量的属性,为了在追求公信力与可操作性之间取得平衡,法治政府绩效评价关注功能定位、评价主体与指标体系的耦合性,要求构建主客观指标互补互证的评价体系。一方面,量化政府法治职能的实现程度,形成"正义"指数,成为观察法治水平的窗口及营商环境的参数;另一方面,通过剖析典型的法治因素,体现不可量化的价值,实现定量评价与定性分析的有机结合。推进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目标,发挥"以评促建"的功能,法治政府绩效评价的量化工具性和非量化的价值性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4.
制度—能力:优化营商环境的治理框架及其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论坛》2020,(2):106-111
优化营商环境的实质就是推进营商环境治理现代化,因而"制度—能力"治理框架对于优化营商环境具有可适性。通过对《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文本分析,建构了一个包括市场主体保护制度、优化市场环境工作制度、政务服务制度、市场监管执法体系、营商环境法治保障等五个方面的制度安排与政务服务能力、市场监管执法能力两个方面的能力要求的治理框架体系,并运用该框架对当前我国各地优化营商环境实践效果进行诊断。研究发现:优化营商环境中仍存在诸如政策法规不完善、生产要素供给不足、乱收费、"融资难融资贵"、"新任不理旧任的账"、政府承诺不兑现、"不作为乱作为"、政商关系扭曲、任性执法、政策落实"中梗阻"、法治化思维欠缺等制度障碍,以及"新衙门作风"、信用监管效能不佳、执法协调联动不畅等能力问题。研究结论表明:"制度—能力"治理框架对优化营商环境极具解释力,是评价营商环境治理绩效,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的有效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5.
在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法治社会的现代化范式下,政府如何通过行政法理念的重塑及其模式的转换,获得有效的制度资源和广泛的机会认同,已逻辑地演绎为行政法学界的时代性命题.现代行政法的理念应在"控权"和"服务"的基础上,构筑行政权与公民权良性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6.
法治政府中的政府和政府官员没有"权力"而只有"职责",政府和政府官员不是"领导"而是"公仆";"服务政府"与"法治政府"同义,是社会学的表述;"有限政府"与"法治政府"同义,是政治学的表述。基于"职责"和"公仆"身份的法治政府体制必须建立在"为社会服务"的八个方面,同时必须职责分明,健全完善政府工作绩效评价制度;基于"职责"和"公仆"身份的法治政府必须建立依法行政、行政行为规范化、高度负责、高度透明的政府工作机制。高超的行政技术也是法治政府的基本属性之一,新时期的法治政府必须注重高科技、高效率、精细化行政能力的建构。  相似文献   

17.
政府应当采用法律对微观经济进行消极管理,防止市场主体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保障市场经济的活跃有序;政府应当采用公共政策对宏观经济进行积极管理,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消除市场调节的副作用,使经济健康而持续地发展,并且使经济发展有利于公平正义,有利于共同富裕。在微观经济领域政府要处于消极地位,采取"你不违法我就不管你"的方式,把主动权让给市场主体;在宏观经济领域政府要积极主动,追求经济稳定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目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反映了决策层对于采用法律形式管理市场经济方面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8.
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是我国确立竞争政策基础性地位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从源头上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规范政府行为,防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顶层设计。为确保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推进,应当将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写入《反垄断法》。  相似文献   

19.
我国转型期城市社区建设的目标是要不断增强以社区为微观架构的社会自理能力,减缓现代化进程中经济、政治、文化诸领域快速变迁产生的巨大震荡,重组市场、政府、社会三者关系,构造"大市场、强政府、有序社会"三方相互关联、良性互动的新模式。在这种形势下,城市社区建设必须突破单一的传统思维定势,确立服务、共治、民主、法治、整合等多雏理念。  相似文献   

20.
《行政论坛》2017,(4):76-81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大数据的产生,公众对于政府各类数据开放共享的要求日趋强烈,同时政府也可以通过数据开放共享推动公共治理创新。研究表明,政府通过环境数据开放可以让公众更好地参与环境治理,从而推动环境治理创新;环境数据开放使公众能够获得更多的环境信息,与政府进行有效沟通并形成良性互动,从而提升环境治理效果。针对数据开放与环境治理创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改革政府环境数据管理体制,加强政府与市场的合作;加强环境数据开放平台建设,打造"一站式"环境数据服务;加大宣传力度,调动公众利用开放环境数据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