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7,(2)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扩大就业的重要手段,是推动人才成长的时代需要。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关系到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大学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我国未来人才体系构建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如何发挥文科专业学生优势,培养其创新精神、创业能力,是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高校文科专业创新创业拔尖人才的培养,应该建立"五位一体"的培养机制,实现意识觉醒、导师引领、团队培育、社会孵化、反馈课堂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创业团队普遍的出现与存在使其成为创业研究的焦点之一.创业团队的研究初始大多开始于情感因素,理性的转向资源整合能力问题上,对创业绩效加以评价来判断新创企业是否创业成功.通过对现有创业团队文献的整理,可以寻求创业团队研究的未来方向,以推动对创业团队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5,(15)
大连舰院多年来注重培养学员科技创新素质,逐步形成了以院校管理为推动、以创新项目为牵引、以科研团队为主体、以部队需求为归宿的"四位一体"培养模式,为军队院校培养学员创新能力提供了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7,(11)
自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方向以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已经成为实现我国经济腾飞的有效途径。由于高校学生是创新创业实践的生力军,高校对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只有发挥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主导作用,全面提升高校学生实践能力,推动学生提升创新意识、自主解决问题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长远目标。  相似文献   

5.
2009年12月25日,在第十二届广州留学生交流会期间举行的"第三届海外华侨华人专业协会会长联席会暨国务院侨办重点华侨华人创业团队授牌仪式"上,中国-加拿大生态农业和环境科学技术创新中心、沈阳中加寒带高科技研发中心主任刘博伟代表他的团队接受了由国务院侨办颁发的"重点华人华侨创业团队项目"牌匾,这也是辽宁唯一获此项目的团队.  相似文献   

6.
创业教育内涵的解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学者对"创业"及"创业教育"的内涵有着不同的解读,这是缘于对创业教育起源的不同看法。创业教育的内涵已经从商业领域的追求财富扩展到促进人的发展的本质价值。创业教育就是一种旨在培养教育对象现在或者未来开拓事业所需素质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7.
对于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攻势人们谈得已经比较多了,然而还有一种来自我们自身内部的"和平演变",人们则重视不够.其实这后一种"和平演变"也同样是非常危险的.宋平同志说:"腐败与'和平演变'是有联系的,腐败也是'和平演变'的一种表现."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对此作了更全面的论述,他说:"少数人以权谋私、行贿受贿、  相似文献   

8.
云南铁路少、路网稀、布局偏,根本出路在于提高整体运输能力。"对于'尽头局'、偏远局、小局来说,通过大量投人从根本上解决运能和运量需求之间  相似文献   

9.
在上海市第九次党代会上,习近平书记作的《坚定走科学发展之路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努力开创"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提出:"未来五年,对实现上海'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宏伟蓝图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乡村创新创业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力量,它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推进乡村创新创业有助于缓解乡村人口流出的不利影响、为解决"谁来种地"提供经营主体、开辟农民就业增收新渠道、满足居民食品消费升级需求、加速城乡融合发展以及促进共同富裕。在乡村创新创业人数不断增加、新模式不断涌现和制度环境不断优化的背景下,推进乡村创新创业要重点解决人、地、资金和公共服务供给等问题。即:要提高乡村创新创业主体的人力资本水平,实现人才引得来;完善乡村创新创业用地政策,实现经营有保障;深化农村乡村创新创业的金融系统性改革,实现资金能满足;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实现人才留得住。  相似文献   

11.
男孩危机:一个危言耸听的伪命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社会上流行的中国男孩"陷入全面危机"、需要被"拯救"的专家观点和传媒误导,本文对"高考状元女生多是‘男孩学业危机'的主要标志"、"应试教育是‘男孩危机'最凶猛的杀手"、"‘父亲榜样缺失'导致‘男孩阳衰'"以及"‘因性施教'、‘限招女性'是‘拯救男孩'的妙方"等观点提出质疑,并以相关的研究结果和统计资料论证了"男孩危机"并非是一个振聋发聩的警言,而是一个危言耸听的伪命题。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通过对世界银行贷款四川城市发展项目(SUDP)中的开发区发展的持续调研认为,世行作为独立第三方,提出"以人为核心、以产业为支撑,以多位一体和谐发展为宗旨"的开发区发展理念,推动了项目所在地政府,在开发中进行次级和诱致性制度变迁。七个环节互扣的前期审核、经审核和培训的团队、完善的管理机制、多方独立监测等创新举措,实现了产业、城市和人的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13.
家庭农场的经营和服务双重主体地位研究:农机服务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三五"时期,我国要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发展质量和水平。培育新型农业服务主体与培育新型经营(生产)主体具有同等重要性。家庭农场作为当前和未来中国农业生产中主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其在充分发挥生产功能、强化生产主体地位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在发挥服务功能,日益成为重要的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家庭农场服务功能的发挥和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地位的确立,对于我国构建主体多元、竞争充分、分工协作的新型农业服务供给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促进家庭农场快速、可持续发展,要积极鼓励、引导和支持家庭农场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完善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4.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高等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从G大学某学院近5年来的创新创业课题着手分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发展现状。同时也从学生的就业以及学校等角度对于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上的创新创业改进措施进行了思考。创新创业改进措施必须是全面、科学、有效、和谐的机制。利用好这个机制,将使大学生不仅能顺利就业,而且能从求职者转变为职业的创造者,真正成为国家的栋梁。  相似文献   

15.
在十三大精神的感召下,我们确实看到了,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一批批中国人,首先是共产党人,已经并正在警醒起来,以不断改革、开放的姿态,为中国的振兴而拼搏.在这样的形势下,处于开放前沿地带的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之一上海怎么办?"先天下之'放'而'放'",率先发展外向型经济,走国际大循环经济发展之路,这应该是上海的正确选择.鉴于这一问题的重要,所以这一期本刊评论员《先天下之'放'而'放'》一文首先对上海的开放问题"放"了几句.当然,上海如何发展外向型经济,需要研究选择正确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5,(29)
以广西科技师范学院2014年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为例,对如何确保国培计划项目实施的有效性进行积极探索,认为认真调研、科学设计,训前培训、顶岗到位,精细管理、用心服务,优化团队、师徒结对是提高国培计划项目实施有效性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7.
"五一"就要到了,朋友的孩子要爸爸带他到海南旅游,理由是"好多同学都出去玩,谁谁谁还去欧洲呢",并且搬出"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广告语。事实上,这句宣传农村儿童入学的广告,在一些大城市乃至富裕地区正在被异化为子女高消费的挡箭牌,为此教育界人士不得不呼吁:"为了孩子的未来,再富也要'穷'孩子!"上周发生在身边的一件事也让人颇多感慨:一个朋友送儿子返校,临行前,不仅在超市给孩子买了很多零食,还给儿子留下1000元零花钱。我说"也就一周的时间,有这个必要吗?他还是中学生!"朋友说"反正有的是钱。"朋友不知,这样一句随便的话,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创业团队绩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大学生创业团队是我国高校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形式。大学生创业团队是由不同高校或同一高校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组成的、以创业经营项目为载体,激发创业潜能、培养创业精神、提高创业技能的团队。在诠释大学生创业团队内涵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创业团队绩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以期能够对我国大学生创业团队绩效管理的实践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耿建祥 《学理论》2012,(26):156-157
高职院校实用英语教师团队由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师组成,团队建设以培养实用英语教师的集体观念、大局意识、协作精神为基本要求。团队建设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同步进行,可采用情感鼓励的方法,激励每个成员积极参与团队建设。积极依托社会力量设计一些实际项目,组织中青年教师志愿者,探索英语教学主题项目、专业基础融合项目、科普应用宣传项目等思路,提高团队实用英语教学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20.
市井人语     
《侨园》2013,(12):79-79
<正>发展家庭农场应注意"隐形冲动"据9月4日《宿迁日报》报道,江苏省泗洪县已经发展家庭农场853家,在宿迁市名列第一。泗洪县发展家庭农场已迈出了可喜一步,不少农户获得了较好收益。但笔者认为也要注意"隐形冲动"。发展家庭农场,思想要冷静,头脑莫发热。虽然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的思路,但家庭农场该怎么认定、如何管理,国家的政策法规还没有统一界定,也没有明确家庭农场的认定标准、登记办法和制定专门的财政、税收、用地、金融、保险等扶持政策。笔者以为,发展家庭农场应循序渐进,稳步推进,成熟一户,发展一户,为周边农户提供示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