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记者:张教授,您好!从《中国震撼》到《中国触动》再到《中国超越》,每一本作品问世,都深受读者欢迎。您最初创作"中国模式三部曲"的初衷是什么?张维为:中国的崛起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这三本书,是我走访百国,思考中国崛起、中国模式和中国话语的心路历程。我想把各种相关的问题思考得尽量全面一点、透彻一点,使自己呈现给读者的东西能真正对得起读者,对得起这个国家,对得起这个民族,对得起这个时代。中国崛起到今天这样,绝不能再被  相似文献   

2.
党刊视点     
《当代贵州》2012,(29):10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2年第09期教育公平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政绩观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教育既不应当以规模、速度、升学率为本,不能以拉动经济、提高城镇化率为本,也不能以少数尖子生为本,而应当办好每一所学校,面向每一个学生,对得起每一个孩子,以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幸福为本。为此,需要建立新的教育政绩评价标准。评价地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效,不应  相似文献   

3.
良心     
什么叫良心呢?就是要做好事,要做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别人的事情,要有和别人分享的姿态,要有愿意为别人服务的精神。有一个企业家和我讲起他大学时候的一个故事。他们班有一个同学,家庭比较富有,每个星期都会带6个苹果到学校来。宿舍里的同学以为是一人一个,结果他是自己一天吃一个:  相似文献   

4.
2003年12月5日,我把《广东支部生活》杂志的终结期——第276期《告别读者》的清样交到杂志社临时、负责人手上.从这一天开始,我为之奉献了15年激情与热血的《广东支部生活》杂志将彻底消失.我和我的同事们不得不离开它拥有的近150万名读者.对于我这个已经视刊物为生命的耕耘者来说,这真是最悲壮、最心痛的一刀.  相似文献   

5.
良心     
什么叫良心呢?就是要做好事,要做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别人的事情,要有和别人分享的姿态,要有愿意为别人服务的精神。有一个企业家和我讲的一个故事。他们班有一个同学,家庭起他大比较富有,每个星期都会带6个苹果到  相似文献   

6.
正我是一名来自饶河县的基层读者,提起《奋斗》杂志,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朴实无华的,封面上毛主席题写的"奋斗"两字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饶河地处祖国的最东方,以前交通不便,地广人稀,订阅的报刊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收到,所  相似文献   

7.
《奋斗》2015,(5)
<正>1991年,刚刚19岁的我进入中航工业哈尔滨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工作,有幸成为数控加工车间的一名数控铣工。在那个年代,刚上班就能操作数控机床,是一件让人羡慕的事儿。看着轰鸣的数控机床,在欣喜之余,我感觉肩头的责任很重,我默默地告诉自己:要把负责的事情认真干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组织的信任、对得起这份工作。时间过的飞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一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名党员,也是一名军人,我的成长离不开党的教育、部队的培养,无论我到哪个岗位,我都要对得起国家,对得起人民,都应该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党的事业。”这是王荣贵出任射洪县工商局局长就职演说中的一段话。 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1993年8月,王荣贵由团职干部转业回地方正式就  相似文献   

9.
父亲作为一名老党员,终生勤奋,且为人正直,用他自己的话说,为人处世,既要对得起别人,更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我经常会想起故乡的那座小木桥,尽管岁月已蹉跎了些许年头,可它却带不走刻在我心灵深处曾经最爱的那座小木桥。当然,这不仅仅因为它是作为一名普通农村党员的父亲架的,我也曾经为它流过汗流过血的缘故。  相似文献   

10.
抗战胜利前后,作为陪都的重庆,曾有两本杂志风行一时,了解它们的渊源颇有助于了解当时的某些政治脉搏,值得一记。 一本杂志是《人物杂志》。这是本表面上不带任何色彩,似乎只以刊登各种人物的轶闻趣事为宗旨的条十六开本的杂志。它的态度仿佛是中性的,只客观冷静地对读者讲各种各样的人物故事,而不作任何褒贬,让读者自作判断。细心的读者也会发现:原来作者的观点隐藏在故事的选择和叙述的角度之中。由于它的内容有益有趣,  相似文献   

11.
党刊的力量     
我是永州市零陵区委宣传部一名职工。《新湘评论》杂志在2013年第13期刊发了记者夏听采写的通讯《平生但求“三个对得起”》,对我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守土尽责、淡泊名利的情况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12.
“做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觉得就要让大家过上好日子。只有不断为大家做好事、做实事,让大家满意,才能对得起组织,对得起全村群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称号。”这是张掖市甘州区安阳乡王阜庄村党支部书记杨翰林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的一段话。这段话中透着杨翰林的党性责任和为民谋利的情怀,也是他十五年如一日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真实写照。安阳乡地处甘州区南部边缘,三面靠滩,王阜庄村又在安阳乡的最东端。全村有耕地2967亩,人口1389人。90年代初,王阜庄是一个靠天吃饭,种植结构单一,吃水靠涝池的贫困村。全村惟一通往区乡…  相似文献   

13.
巨龙腾飞辞旧岁,金蛇狂舞贺新春。在伟大的21世纪的第一个春天到来之际,我以一个普通读者的名义,向《党建》杂志全体编辑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美好的祝愿。感谢你们的辛勤工作,为广大读者奉献了一份好的精神食粮。从过去一年我阅读、学习《党建》杂志中体会到,这本杂志作为中宣部主办的国家一级期刊,办出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唱响了主旋律,体现了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精神。杂志的《要文要论》、《宣传工作》、《党的建设》、《精神文明》、《读者园地》等五大板块,蕴含了20多个不同栏目,内容丰富多彩,读者看…  相似文献   

14.
新年新希望     
转眼之间,江淮杂志已经两周岁了。我是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是江淮杂志的忠实读者,24期杂志装订成两大本,放在我书厨最显眼的位置。在众多的党刊中,质朴中蕴藏大气、通俗中饱含匠心的江淮杂志,独树一帜,令人耳目一新;两易寒暑,时间虽然不算长,但沉甸甸的24期刊物也标志着编辑们一步一个脚印的奋斗历程。新的一年,对一个刊物来说也是一个新的起点。新年伊始,作为一位对贵刊有感情的老读者,我有三点希望。一是希望继续成为探讨党建理论的重要阵地。两年来,江淮杂志深入宣传省委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部署和决策,着力探讨党建工作的理论和实际…  相似文献   

15.
岁月流逝,时光荏苒,我最喜爱的杂志《兵团工运》创刊300期了,作为曾经的工会工作者,我对《兵团工运》的感情更是深厚:它不仅是我喜爱阅读的一本杂志,是我生活中的精神食粮,更是我工作上的导师和我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舞台。  相似文献   

16.
一本杂志,就是一种文化,读一本杂志,就是读一种文化。从读者的角度讲,是欣赏、接受一种文化,从杂志的角度讲,是介绍、宣传一种文化。《前线》恢复刊名10年,作为读者,我看《前线》、读《前线》也有10年,从中,我看到、读到的是:《前线》矢志不渝地弘扬先进文化,励精图治地打造先进文化的品牌。我们说,《前线》无愧于党刊的称誉,无愧于先进文化品牌的称誉。《前线》是如何弘扬先进文化、又是如何精心打造先进文化品牌的?我谈三点看法:一是善于引领作者的思维。每个刊物都会有自己的作者,这是自不待言的;但作者和刊物的关系却并不尽然。有的刊物…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 每当我收到<党的生活>这本刊物,就像又见到了自己的恩师,心情总是无比激动.每一期刊物,每一篇文章,我都要细细地研读、细细地品味,受益匪浅. 说起与贵刊结缘,还得从我参加工作那年说起.那时,我正在绥芬河市建设公社一所最偏僻的农村小学里做代课教师.一天,我去校长那儿,看到桌上有一本杂志,封面上写着<党的生活>,32开本.这是我第一次知道世界上还有一本这样的杂志.读书是我的最爱,我就跟校长借了杂志,回到办公室看了起来.很快,我就被刊物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  相似文献   

18.
在浙江杭州下沙大学城的很多学生宿舍,读者都能看到一本名为《尚大学》的免费杂志。它不但印刷精美,而且内容丰富,里面不仅有企业家创业故事、明星学生专访,还有学生资讯等等。该杂志靠各类广告赚钱。  相似文献   

19.
程义秋 《奋斗》2014,(4):40-40
正我是一名多年从事组织工作的干部,不仅是《奋斗》杂志的忠实读者,也是为《奋斗》杂志撰稿的作者,能见证《奋斗》杂志出刊500期十分荣幸。我格外关注《奋斗》杂志上刊登的理论解读文章和经验交流文章,通过剖析理论问题,汲取兄弟县市的经验,让我在  相似文献   

20.
《军队党的生活》2008,(1):91-91
一本杂志的成功与否,基层读者最有发言权。要把"面向基层.服务基层"的办刊宗旨落实到刊物的内容和形式上,在准确把握当前军队党建工作大局的前提下,还必须准确把握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掌握基层党建工作特有的规律、思维习惯甚至是语言表达方式……为此,我们建立了一支来自基层的活力四射的评刊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