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下水因为水资源的日益紧张而愈受关注。地下水水权作为水权的一种特殊类型而在理论上存在。地下水水权伴随着地下水在现实生活和法律理念的变迁而表现出不同的行使规范形态,当前地下水水权的行使更多地受到公权力的制约,地下水权人因地下水的特性而承担着较多的法律义务,以维持地下水作为一种公共产品的社会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2.
王莉 《法学杂志》2016,(7):61-69
如果地下水是地表水的支流,健全的经营模式则要求把支流地下水和地表水作为整体进行一体化运营.一体化利用的目的是通过综合利用影响或强制干预水资源的利用,拥有地表水或地下水使用权的用水者需要调整每一权利主体的用水以便达到整体最优利用.为此,美国的地下水一体化管理理念及其法律制度值得借鉴.我国的地下水管理,应当创新地下水资源管理的基本法理并建立起配套的一体化法律制度,如统一管理机关及其法定职权、明确地下水利用者的水权权源及权利限制、完备取水许可证制度、制定水量统一调配使用的法律规范及技术标准、配套相关的经济激励措施.  相似文献   

3.
跨国地下水利用与保护的法律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郝少英 《河北法学》2011,29(5):76-83
跨国地下水是国际水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跨国地下水本身的特点需要制定适合其特性的专门法规。从20世纪20年代到现在,逐渐形成了一系列跨国地下水开发利用的条约和规则,这些条约和规则对跨国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由于在确定地下水的法律制度方面,有一系列理论问题尚未受到重视,因此,关于跨国地下水现有的立法存在一定缺陷。制定公平和合理利用跨国地下水资源的双边和多边条约、重视跨国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整体性、建立专门的跨国地下水管理组织规范等是完善跨国地下水立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抗击非典是一场硬仗。打赢这场硬仗,关键是要坚持依法防治。5月12日,卫生部发布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这标志着非典防治工作进一步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下称《传染病防治法》)、《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下称《条例》)是非典防治工作的基本法律依据,为非典防治工作奠  相似文献   

5.
《法治与社会》2016,(1):28-30
进一步加强地下水资源的监督管理 朱静芝副主任说:条例第二稿进步很大,针对性、可操作性进一步增强.建议:在条例中增加相关内容,将应用、防治、监测都覆盖到.在条例中增加有关生物措施治理水污染的内容,并征求有关专家意见.对经检测符合标准可以排入地下的应允许渗入地下不能一概而论,充分利用土壤的净化能力,涵养本地水源.政府应将无利可图的公共事业责任承担起来.对于重金属污染、医疗污染等严重污染地下水的行为应予严厉处罚.在条例中增加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的内容,用好这一行之有效的监督武器.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市地下水环境保护的法律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地下水在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平衡等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城市地下水环境存在着严重污染、严重超采和生态恶化的状况。而城市地下水环境的有效保护有赖于相关法律机制的健全。因此从城市地下水环境规划,到具体制度的设计,再到法律责任的落实,以及最终环境法治的实现,是城市地下水环境保护的法律机制的不断完善和实现其功能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中国卫生法制》2013,(2):51-51
为预防控制性病的传播流行,保护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艾滋病防治条例》有关规定,卫生部对1991年实施的《性病防治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新的《性病防治管理办法》于2013年1月1日起实施。修订后的《办法》将进一步规范和指导我国今后一段时期的性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8.
曹天健 《法人》2013,(6):25-27
随着水危机不断加剧,黄河以北相当一部分地区农村和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已陷入了靠挤占生态环境用水和大量超采地下水来维持的困境。而一些造纸企业和化工企业仍在毫无顾忌的生产,污水直接排入坑渠内  相似文献   

9.
十几年来,我局在北京市的地方卫生立法的起草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先后参与起草制定了《北京市职业病防治卫生监督条例》、《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办法》、《北京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管理办法》、《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办法》、《北京市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条例》、《北京市动员组织公民献血条例》等八部地方法规。其中《职业病防治卫生监督条例》、《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条例》不仅填补了我市卫生立法的空白,也为兄弟省市在立法工作中所借鉴。  相似文献   

10.
经国务院批准,1998年11月28日以国务院第254号令发布的《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1999年3月1日起施行。我代表卫生部就《条例》的宣传、贯彻讲几点意见。一、《条例》是《传染病防治法》的配套法规,《条例》的颁布实施对于依法管理检疫传染病,防止因交通工具造成检疫传染病传播、扩散将起到重要的法律保障作用。(一)制定《条例》的必要性。《传染病防治法》颁布实施后,我国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传染病对社会、对人民群众的危害依然存在,防治任务十分艰  相似文献   

11.
2003年5月12日,国务院颁布实施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下简称《应急条例》),进一步深化了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法制化管理,也标志着我国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进一步完善,为依法防治“非典”等突发事件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武器。目前,全国各地都在贯彻实施《应急条例》和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笔者结合学习《应急条例》和参与起草本市(上海市)的《上海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实施  相似文献   

12.
《公民与法治》2010,(4):19-19
1月21日上午结束的江苏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了《江苏省慈善事业促进条例》、《江苏省广告条例》2件地方性法规,批准了《南京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南京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和《无锡市公路条例》3件较大的市报批的地方性法规。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雾霾污染问题是近年来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自2014年3月《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颁布以来,北京市雾霾污染问题进一步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雾霾污染防治立法有利于北京市雾霾污染治理举措的系统化、具体化,对北京市雾霾治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立法过程中,我们在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的同时,也可以以《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为依托,以《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的实施和修改为中心,对北京市雾霾污染防治立法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4.
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以下简称《防治条例》)的规定,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会产生行政治理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但《防治条例》对此仅作了原则性规定,人民法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如何认定相关责任,受害人如何寻求法律救济,尚付阙如,实践操作也不统一。本案是人为活动地质灾害引发的民事损害赔偿案件,其争议焦点是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作出的《地质灾害处置意见书》能否证明是被告的行为引发了地  相似文献   

15.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较多,先后制定了《气象法》《防洪法》等法律,也制字了《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防旱条例》等行政法规,制定《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则直对不同气象灾害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一场针对非典型肺炎的人疫大战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2003年4月中旬,国家卫生部把“非典”列入法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至此,已颁布14年之久(1989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浮出水面,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该法共7章41条,内容分为总则、预防、疫情的报告和公布、控制、监督、法律责任、附则等七个方面,从法律上对各种传染病的分类和防治作出了详细规定,并明确规定了政府、医疗卫生机构和一般公民在传染病防治中的职责权利,是保护人民健康的一部重要法律。据悉,在“非典”之前,被纳入传染病防治法管理范畴的传染病共有34种,其中甲类2种,包括鼠疫、霍乱,乙类22种,包括艾滋病、炭疽、淋病、梅毒、病毒性肝炎等,丙类10种,包括肺结核、流感等。与《传染病防治法》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传染病防治实施办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刑法》、《药品管理法》、《献血法》、《母婴保健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价格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  相似文献   

17.
卫生监督涉及主要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尘肺病防治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等(下称"二法五条例")。在"二法五条例"的"法律责任"或"罚则"中都有管理相对人申请行政救济的具体规定,加上1991年1月1日实施的《行政复议条例》和1990年10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在卫生监督执法这个领域,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行政救济制度.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于1999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并于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卫生监督领域的行政救济制度更加完善,行政救济的期限等内容则进一步明确."二法五条例’规定的行政救济的期限与《行政复议法》有抵触的,则应服从《行政复议法》的规定。根据"二法五条例"和《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等规定。笔者拟对卫生监督有关行政救济的期限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8.
放射性安全事关环境安全、事关公众利益,陕西省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的《陕西省放射性污染防治条例》标志着我省放射性污染防治进入了一个严格依法开展的全新阶段,全省各级环保部门要以《条例》颁布为契机,迅速抓好宣传贯彻和落实,积极履行职责,依法推进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9.
正《陕西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颁布实施是我省环境法制建设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是全面改善全省大气环境质量的强大法制保障。各级环保执法工作者要以《条例》颁布为契机,迅速抓好宣传贯彻和落实,积极履行职责,依法推进治污降霾。宣传开路,舆论先行。要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平台,多层次、多样化、全方位开展《条例》的解读和宣传,使《条例》宣传深入城乡、深入企业、深入社区、深入家庭,使社会各  相似文献   

2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公 布施行,标志着我国进一步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对解决目前防治非典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和今后及时有效地处理相关问题提供了法律制度。当前,我们要 按照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认真学习、贯彻《传染病 防治法》和这一《条例》,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增强法律 意识,夺取防治非典斗争的全面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