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强化金融监管手段,增强监管信息透明度并接受社会监督"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金融监管方面的发展思路,本文就亚洲金融危机后新加坡在金融监管体制上的成功改革经验进行分析研究,以求在加入WTO后金融市场逐步开放的条件下,为我国金融体系改革,规避诸如金融风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新加坡是世界上和东南亚的一个独特国家.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进行的一项关于对全世界国家,特别是对东盟国家的看法的调查,显示了一种关于新加坡独特性的意识.尽管回答调查的人对东盟作为-个区域性集团的看法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把新加坡视为基本上有别于东南亚,而不是属于东南亚的一部分.本文参照在其它4个东盟成员国进行的类似调查来研究从新加坡得出的调查结果.关于新加坡独特性的独特意识归因于新加坡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与民族特性作斗争和高于一切且关乎国家存亡的经济规律.这种独特性意识是对东盟一体化的挑战,这不仅关系到新加坡,而且还关系到整个地区.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加坡经济走廊的公路线路基本实现全线贯通,但铁路还存在许多缺失路段。随着中国政府"一带一路"倡议的务实推进,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2+7合作框架"等一系列中国—东盟合作新战略的逐步实施,中国—新加坡经济走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面临诸多有利条件,通过中国与东盟相关国家的共同努力,中国—新加坡经济走廊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不断完善,并逐步成为中国—东盟陆路交通大动脉和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4.
2022年3月2日,联合国大会就谴责俄罗斯在乌克兰采取军事行动决议草案进行了投票表决。结果,东盟内部出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立场:一种立场是赞同对俄罗斯进行谴责,因而投了赞成票;另一种立场则以弃权的方式对此表示中立。其中,新加坡明确表示要在武器管制和金融领域这两个方面对俄罗斯实施制裁,这是新加坡罕见对一国发起制裁。新加坡的做法导致东盟内部再次在重大问题上产生严重的分歧,这是继在缅甸问题上出现分歧之后,东盟内部再一次出现裂缝。作为一个人口仅有500多万的国家来说,新加坡此举是基于“安全困境”和自身国家利益的考虑。这样的立场差异对东盟的内部团结、地区影响力及东盟的“中心地位”等都将产生不小的冲击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隆德新 《东南亚》2010,(2):36-38
新加坡在东盟发展过程中的身份定位,经历了一个与东盟关系的长期互动过程。在东盟成立之初,由于新加坡担心东盟成为印尼在地区谋求霸权的工具,担心过多地参与地区政治事务会威胁到其自身的独立与生存,因此,新加坡更多地是充当着谨慎参与者的角色。随着东盟内部关系的稳定,政治、经济合作慢慢走上正轨,新加坡开始重新审视东盟并修正其地区身份定位。新加坡在与东盟的长期互动过程中慢慢形成了其在东盟中的身份定位:即东盟发展过程中的低调领导者。  相似文献   

6.
东盟的经济发展与日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盟与日本于2002年11月签订了“关于日本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构想的首脑联合宣言”,双方同意在10年以内实现包括设立FTA(自由贸易区)在内的经济合作。目前,双方正在探讨要实现什么样的协定?其结果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地区经济?为了打好进行这些讨论的基础,本文拟以经济方面为中心对迄今为止的东盟与日本的关系加以整理和归纳。 东盟于1967年由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这5个国家组成,其后,1984年文莱、1995年越南、1997年老挝和缅甸、1999年柬埔寨也相继加盟。这时所谓的东盟10国体制已经建成,但此后东帝汶又脱离了印尼,于2002年取…  相似文献   

7.
前言 柬埔寨终于加入了东盟。东盟多年的课题——东南亚10国体制终于建立起来了。东盟自1967年成立以来,一直在促进地区合作的深化和扩大,例如促进政治合作和经济合作等。加盟国也从1967年成立时的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等5国增加到了10国,1984年文莱、1995年越南、1997年缅甸、老挝都先后加入了东盟,从而使东盟的领域扩大到东南亚整个地区。  相似文献   

8.
东盟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特别是印尼、马来西亚和泰国在最近四、五年中主要由于放宽政府管制、以出口为导向和外资的流入而取得了创纪录的增长率。不久前它们又商定了将加快这一增长进程的国家间体制安排。其中的一项安排是,1992年1月在新加坡举行的东盟首脑会议一致同意在今后15年内建立一个东盟自由贸易区。另外一项安排是建立亚区域经济圈,即东盟国家通称的“增长三角区”。  相似文献   

9.
日本与东盟的关系的发展经过根据“曼谷宣言”(1967年8月),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等五个国家(1984年文莱加入了东盟,目前东盟的成员国有六个国家)所成立的东盟在本文动笔时迎来了它的成立23周年。本文的目的拟概述东盟过去的经历,特别是与日本的关系通过对比日本与东盟的经济谈判实力,分析两者经济关系的变化,对日本的对策也一并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东南亚国家联盟(以下简称东盟)是发展中国家的区域性合作组织之一。这个组织联合了拥有305万平方公里陆地面积和27000万以上人口的五个东南亚国家: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东盟自1967年8月8日成立以来,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比较迅速,区域经济合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经济领域里的成就使东盟在国际上赢得了普遍的重视和赞赏。1967—1980年东盟五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接近于8%,1980年东盟五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为1720亿美元。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新加坡高达4218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东盟国家摆脱20世纪90年代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正逐步迈向经济恢复和迅速增长的阶段.2002~2007年间,东盟经济达到了年均15%的增长率,东盟从而成为世界上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同时,东盟各国也在加快推进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建设进程,各项合作内容和机制安排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相似文献   

12.
The financial crisis of 1997/1998 in Southeast Asia triggered institutional developments inside 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SEAN) and beyond. They deepened intra-regional cooperation in the economic area and laid down the foundations for the ambition of creating an ASEAN Economic Community that would allow easier exchanges of productive factors. Concurrently, ASEAN also widened its response in the financial domain by initiating various “ASEAN plus” arrangements to pool risks and address volatility in financial markets. The European Union (EU) was hit by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in 2008 and subsequently by the sovereign debt crisis. The EU response to this has been a deepening of legally binding macro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regulatory framework. On top of this, and contrary to the ASEAN case, the EU 27-Minus initiatives go further towards closer political coordination. In parallel, the legally binding scheme has been adopted to strengthen the stability of the Euro Area.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policy responses in both regions to their respective crises. It aims at understanding the driving forces behind the different policy responses, looking at both the region-specific and the more generic institutional and regulatory responses to the crises.  相似文献   

13.
金融危机对东盟各国的影响及其走出困局浅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7年夏天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已演变成一场席卷全球的严重的金融风暴.这次金融危机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冲击强度之大,为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所罕见.当前,受美国、欧元区经济衰退的影响,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东盟各国也正面临多年来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在世界经济整体低迷、世界金融市场堪忧的严峻背景下,金融安全的新特征、境外危机的传导机制、境外危机对国家金融安全的影响以及如何构建东盟金融安全网,确保东盟金融经济在全球金融经济动荡中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早已转变为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由于东盟四国的银行业正处在改革与调整时期,其银行业发展轨迹明显不同于其他国家和地区。东盟四国银行业系统的基本面良好,甚至在危机期间还逆势而行,主要得益于东盟四国在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所采取的一系列有效的改革措施及此次金融危机东盟四国政府所采取的积极应对举措。  相似文献   

16.
2009年,新加坡政府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政治社会稳定;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新加坡经济陷入衰退,2009年经济萎缩2%,但全年经济表现比预期要好;外交上,新加坡成功主办亚太经合组织(APEC)系列会议,积极参与东盟事务和区域经济合作,中新关系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7.
中小企业在新加坡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以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新加坡政府中小企业政策为主线,通过新加坡政府中小企业政策来透视1997~2008年期间中小企业变化和发展状况。尽管1997年金融危机对新加坡中小企业冲击较大,但由于新加坡政府多举措的大力支持,新加坡中小企业在这10年中都得到较快的恢复并迅速发展,尤其是新加坡中小企业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对中国中小企业走出去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加坡是东南亚各国中华族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华人经济在新加坡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以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新加坡华人企业集团变化发展为主线,对1997~2008年期间新加坡华人企业集团变化和发展状况及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薄扬 《东南亚纵横》2009,(12):103-106
本次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动荡。其原因有很多,其中金融监管不利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本文从金融监管的概念和模式入手,从金融监管角度来透析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同时对金融监管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与东盟开展金融机构合作不仅是中国国家整体外交的需要,也是中国金融业可持续发展、金融业发展壮大的必然要求。本文在分析中国与东盟金融机构合作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与东盟金融机构合作基本框架和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