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劳动教养地区范围限制,是指根据我国有关劳动教养的政策、法律规定,对违法犯罪人员适用劳动教养时所受特定的地区范围的限制,是收容劳动教养对象必须符合的附加限制性条件。简单地说,劳教适用范围具有地域上的限制,即收容教养对象除其要符合实质性条件(责任能力和违法事实)外,还必须符合外部条件即其户口或者违法行为地须在特定的地区范围内,否则就不能予以劳教。  相似文献   

2.
《人民政坛》2013,(2):44-45
姜明安在2013年1月3日《检察日报》撰文《劳教制度应朝司法或准司法方向改革》认为,对劳教制度进行改革、重构,应从劳教的目的与功能、劳教对象、劳教决定程序、劳教方式和劳教救济途径等方面着手。第一,应进一步明确劳教的基本目的与功能是“矫治”,可以考虑将“劳教”制度改名为“违法行为矫治”制度。第二,对劳教对象的范围应加以限制和缩减,劳教对象应主要限于违反治安管理,屡教不改,但又不能予以刑罚处罚的人。  相似文献   

3.
劳动教养作为我国涉及限制或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三大处罚 (治安处罚、刑罚、劳动教养 )体系之一 ,法律法规对其适用的对象和地域范围有着明确而严格的规定。它不同于其他处罚的重要区别是有其对象和地域范围的限制 ,即行为人尽管实施了法律法规所禁止的行为 ,但如不符合一定的对象和地域条件 ,就不能适用劳动教养。本文仅就目前劳教法规的有关规定 ,对当前办理劳教案件适用的对象和地域范围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 ,并对这一制度在此方面的缺陷与完善提出了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立法思考  相似文献   

4.
非法劳教案绝不是孤零零的偶发个案,相反它们的存在却折射出我国劳动教养制度存在的程序价值缺位问题。劳教制度不仅局部违背了权力分工与制约的设计理念,也违背了程序协商和程序参与的基本要求。此外,劳教对象的范围具有相对不确定性,并且劳教决定时间的秋后算账色彩强烈。最后,还存在"重复劳教"以及"非法劳教"的认定难和救济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正式废除了劳教制度,打破了我国三级法律制裁体系并存的局面,造成了现有制裁体系结构性缺位的状态。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应将原有依靠劳教制度调整的"中度违法行为"纳入刑法的调整范围。但现有的刑法制裁措施或者过重,或者过轻,并不适合于处罚这类行为人。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介于监禁刑和非监禁刑之间、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中间制裁措施,即管理相对宽松的监禁刑或者半监禁刑,以弥补劳教制度废除之后所造成的处罚措施的空档。  相似文献   

6.
50年来,劳教制度一直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一个机关、一张处罚决定可以较长时间地限制一个人的人身自由,使陈述权、复议权.申辩权均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7.
刑事案件作案人员逮捕劳教率(以下简称捕教率)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以一年计)公安部门破获刑事案件后,作逮捕劳教处理的案犯与抓获的作案案犯之比。劳教与逮捕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处理手段,劳教从属于行政处罚范畴,逮捕从属于刑罚范畴,本文之所以将两者放在一起,主要是考虑到近年来我市在同刑事  相似文献   

8.
限制法在侦查实践中用来确定侦查范围,一个概念经过一次或若干次限制后,它适用的范围就将明显地缩小,于是适用这个新概念的对象也就自然减少了。在侦查工作中,侦查范围越小越好,查证对象越少越好,而概念的限制方法,正好满足侦查工作这一要求。  相似文献   

9.
应当坚持"劳动教养"的名称,重新认识劳教教育改造的属性,强调在劳教制度中注入现代人权观念,完善其理念和程序劳动教养制度的变革势在必行。最近,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宣布,已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今年将停止使用劳教制度。但是,对于在中国已存续半个多世纪的劳教制度来说,不应当也不能够用静止的、单一的视角和标准来进行评判,而应当用动态的、历史的、发展的  相似文献   

10.
戒毒是世界性难题,劳教戒毒在我国当前戒毒体系中成效最高,与其它两种戒毒机制相比,其有着特殊的优势,包括制度优势、环境优势、工作机制优势、时间优势等,但其仍面临着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如劳教戒毒的性质、劳教戒毒机制、劳教戒毒的经费保障等,如何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应从立法、体制、保障制度等加以改革和完善,切实发挥劳教戒毒在戒毒体系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位满腔热情的管教干部,30多年来,他以真挚的感情,不知“教育、感化、挽救”了多少批劳教人员。他就是全国二级英模、衢州市五届人大代表、浙江省十里坪劳教所所长薛永兴。以情感感化劳教人员的“铁石心肠”,时刻注意劳教人员的细微变化,及时掌握他们的实际想法,勤做细致的教育转化工作——这就是薛永兴“情、细、实、勤”的工作理念。他亲自包教劳教人员,为有效指导全所的教育转化工作作出示范。他说:只要我们怀着真诚的情感去做教育工作,就一定能化开劳教人员心中的“顽石”。劳教人员陈某,是一名邪教类劳教人员,思想顽固,以绝食对抗管教…  相似文献   

12.
昊夫 《人大建设》2005,(4):17-19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八条规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只能由法律规定。现行的行政强制措施劳动教养可以剥夺公民人身自由长达3年之久,且劳教决定不经复议不能起诉至法院。河南省漯河市小学教师陈全发的遭遇,揭示了劳教制度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关于劳动教养的性质,各方至今争论不一,未有定论。从“已然”和“实然”两个层面,对现行劳动教养制度的性质进行辨析和再认识,在劳教制度的立法和制度重构时,应将其性质定位介于行政制裁和刑法制裁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准司法强制措施,是隶属保安处分体系中的限制人身自由的保安措施种类。  相似文献   

14.
《人民论坛》2013,(1):29
1、唐慧被劳教案:应彻底废弃劳教制度@于建嵘:为什么要彻底改变甚至废弃劳教制度?一,劳教制度违反宪法和立法法,以行政法规为依据,剥夺公民的人身自由;二,劳教制度赋予行政部门单方面可以长时间剥夺人身自由的处罚权,缺乏制衡;三,劳教制度成为了地方党政随意滥用、打击迫害上访民众、制造冤假错案的工具;四,劳教制度导致国家合法性快速流失。2、王立军事件:权力必须关进笼子@贺卫方:王立军在党委会上说,"我告诉你们,我能在一天之内就把党委领导给撤了,甚至拿下。"在民警大会  相似文献   

15.
《现代人事》2000,(6):25-25
地区间市场封锁,从本质上说是指一国范围内的各个地区,以地方政府为主体,以过度追求地方经济利益为目的,以在商品流通过程中保护本地产品、限制外地产品为中心内容,以行政或经济、法律等措施为手段,实行政策和行为的袒护性倾斜,限制和干扰商品按经济规律和自然流向进出本地区市场的一种经济现象。由于自然、历史和经济的种种原因,  相似文献   

16.
劳动教养就是劳动、教育和培养,简称劳教。劳动教养制度是一项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制度。从法律上讲,劳动教养并非《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刑罚,而是法律及行政法规规定的一种行政处罚。自2012年10月,中央释放劳教制度改革的信号以来,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并由此引发了有关劳教制度的新一轮讨论。新年伊始,本刊特别针对这场讨论中的相关问题组织文章,澄清讨论中相对混乱和模糊的概念,希望对推进我国相关的司法体制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辉南县积极开展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并不断加以完善,为建立健全城乡医疗救助体系提供了有益的新模式。 一是做好基本救助。资助农村低保对象、五保户、重点优抚对象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助城镇低保对象全部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此基础上,对还存在困难的救助对象,再实施医疗二次救助。将《救助办法》中的病种范围扩大为无病种限制,  相似文献   

18.
《公民导刊》2013,(3):4-4
云南省政法委书记孟苏铁日前宣布,从现在起,云南省对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缠访闹访、丑化领导人形象等三种行为的劳教审批统一停止,对其他违法情形的劳教审批全部暂停,依据相关法律进行处理,不再采用劳教手段。  相似文献   

19.
科学的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开放、可持续的发展观.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劳教经济的发展,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体论,坚持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和系统论观点,就是要重视人的价值,激发人的潜能,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管理教育等工作的关系,依托自身优势和条件,走加工产业集群发展之路,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劳教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0.
张京  苗欣兰 《人民公安》2010,(22):46-48
<正>既重实体又重程序,既重结果,又重过程,重视人权、人格,改变随意性,用一部成熟的法律作为工作的依据,这是劳教制度改进的必然趋势。中国的劳教制度自1957年实施以来,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预防、减少犯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劳教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