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一词开始提出时是含糊不清的。尽管曾有人提出过各种有关这一词的由来,但最初使用这一词的是法国人;在法国,社会主义者一词是用来描述圣西门的门徒。英国人自称以创造社会主义一词而感到光荣,因为“社会主义者”一词确是在1826年出现在《伦敦合作杂志》上。若干年后,欧文的信徒开始自称是社会主义者。但是,关于社会主义这一词的概念显然还未确定下来。1835年勒鲁(Leroux)在《新百科全书》上发表第一篇有关“社会主义”的文章,其观点是反对“个人主义”。  相似文献   

2.
对于圣西门和圣西门主义学说的研究,一般人只强调前者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杰出贡献,人们普遍认为圣西门晚年的著作——《新基督教》是其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的顶峰,而他的后继者们的思想却没有多少值成熟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不仅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而且揭露和批判了当时各种社会主义的流派,提出了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意义是同历史发展成反比的科学论断。怎样理解这一论断?学习这一论断有什么意义?下面谈些个人看法。一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是指十九世纪初在英、法等国出现的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三大空想家的社会主义学说。他们继承了前辈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成果,吸取了十八世  相似文献   

4.
追溯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来源,须着眼于整个社会主义发展史。在早期社会主义思潮兴起的时代,空想社会主义者已经阐发了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必然是现代化社会的理论观点,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源头。莫尔、康帕内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卡贝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分别论述了未来的社会主义要成为科技发达、工业发达和农业发达的社会,从科技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等三个最主要的方面,展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一词,是近代十九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由法、英两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带头使用并流行起来的。后来,马克思、恩格斯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从空想成为科学。马克思最早使用这个词,是在一八四二年的《共产主义和奥格斯堡〈总汇报〉》一文中。马克思、恩格斯为了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相区别,在“社会主义”前面冠以“科学”两字,科学社会主义一词即由此而来。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西欧,当社会主义流行的时候,它和共产主义是不同的。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一八八八年英文版序宫中曾指出,在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有区别的,因而在改组正义者同盟时,采用了“共产主义者同  相似文献   

6.
现有的科社和国际共运史教材在论述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时,往往只偏重十九世纪初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而很少提及其他社会主义思想家的思想。因此,给人这样一种印象,似乎科学社会主义主要继承了英法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而实际上,科学社会主义在很多方面都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中“暴力革命派”的思想。1 空想社会主义中的“温和派”或“和平过渡派”,无论是早期的莫尔、康帕内拉,还是十九世纪的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在如何实现他们所向往的“理性社会”的问题上,完全陷入了“宣传、教育和典型示范”的三部曲中。相反,空想社会主义中主张用暴力推翻旧世界、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暴力革命派”较“和平过渡派”则胜过  相似文献   

7.
“科学社会主义”这一概念,是卡尔·格律恩在1845年首先使用的。格律恩在谈到圣西门的时候说:圣西门象一个种子荚……它包括……民主主义的社会主义……感性主义的社会主义……宗教的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最后是科学的社会主义因为圣西门一生都在探求新的科学!”  相似文献   

8.
《社会科学报》2月22日第193期刊登赵春明同志的《谁先提出劳动竞赛主张》,发表了与恩格斯不同的看法,引人注目。恩格斯于1844年说过:迄今“只有傅立叶一人”对劳动竞赛“作过一些说明”。作者却指出:在傅立叶之前,“早在18世纪中叶”,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马布利就已经提出了未来社会实行劳动竞赛的主张,并且引用他于1789年(这该算18世纪后期,而不是中叶--笔者注)出版的《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一书中关于要把劳动竞赛的奖品授予优异的农夫、牧人、工人等七种人的一段话为证。  相似文献   

9.
余文烈研究员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国外社会主义流派研究”的最终成果《当代国外社会主义流派》(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38万字)是一部“如何正确认识国外社会主义”的力作。它对20世纪产生的国外众多社会主义流派和思潮进行了系统深入的评介,着重研究了市场社会主义、生态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12个流派。这些流派虽不属于科学社会主义主流,但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研究这些派别对于阐明科学社会主义与其他社会主义派别的联系与区别,拓宽杜会主义思想史和运动史的研究领域,批判地吸…  相似文献   

10.
“科学社会主义”一词在中国出现,是由“科学的社会主义”一词逐渐演变而来的。 1903年9月,中国留日学生组织的“中国达识译社”译出日本幸德秋水著的《社会主义神髓》一书,由浙江潮编辑所1903年10月5日在日本东京出版发行。此后,该书又有两种译本出版:一是1906年蜀魂遥(生)译,由中国留学生会馆社会主义研究社出版;一是1907年3月创生译,由东京奎文馆书局出版。从当时的译文来看,《社会主义神髓》第二章和第四章中都使用了“科学的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批判,是与他们创立自己的革命理论同时开始的。1844年4—8月,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已经开始批判“真正的”社会主义,只是这篇著作当时没有发表。1845年秋天,恩格斯在《“傅立叶论商业的片断”的前言和结束语》中第一次公开批判了“真正的”社会主义。接着,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二卷、《“真正的社会主义者”》、《反克利盖的通告》、《驳卡尔·格律恩》、《德国的制宪问题》、《诗歌和散文中的社会主义》、《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对“真正的”社会主义进行了全面的尖锐的批判。  相似文献   

12.
深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和谐”的新社会,在社会主义思想先驱们那里就一直是一种美好的理想。如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大家傅立叶写了《全世界和谐》(1803)一书。他预言,不合理不公正的现存制度,将被新的“和谐制度”或称“和谐社会”所代替。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提出“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对于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史的研究,过去很长一个时期是把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三大家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看作是空想社会主义的顶峰。这就向人们提出一个问题: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是否就是到“三大家”为止呢?从历史实际来看,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恩格斯在回顾一八四七年的情况时就曾经指出,当时“已在工人阶级当中强大到足以形成法国卡贝和德国魏特林的空想共产主义。”①本文就魏特林及其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关于马克思社会主义学说史上的若干重大分歧问题》(山东人民出版社2020年7月出版),书名似乎过长,但的确表明了此书的主旨,即在马克思以来世界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一系列有歧见的理论与政治问题上,阐明自己的观点。此书共二十章,其论述范围包括:马恩著作中的方法论和若干重要观点、  相似文献   

15.
一社会主义社会究竟应该是一个怎样的社会?闭关自守、拒绝交流的封闭社会还是走向世界、欢迎交流的开放社会?在“四人帮”彻底垮台以前,这个问题似乎早已解决,即为了防止“变修”、“变色”、保持“纯洁性”,贯彻“以阶级斗争为纲”,执行的是一条“关门搞建设”的政策;而且有些人还以为这样搞很不错,开始自称“中心”或“大王”,以为社会主义社会就应该是一个封闭得严严实实、越不通风越革命的社会。这些人自命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但却连《共产党宣言》中这一段极其重要的话都没有看到,或者看到了,却又视而不见:  相似文献   

16.
一恩格斯为把工人运动纳入科学社会主义的轨道,付出了毕生的心血。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各种空想的社会主义,都称为社会主义。为了同以往的社会主义学说相区别,马克思恩格斯把自己的学说称为共产主义或“革命的社会主义”。在当时的工人运动中起支配作用的并非马克思主义,而是其他社会主义的各种流派,如蒲鲁东主义、巴枯宁主义、拉萨尔主义等。经过1848年革命和巴黎公社的洗礼,欧洲工人阶级的觉悟有了很大提高,在革命实践中开始摆脱非科学社会主义各种流派的束缚,马克思主义得到了进一步传播。但是在理论上,这些流派的影响并没有消除。资本主义进入相对的和平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7.
历史的回顾中国人开始接触空想社会主义是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这个时期,有些进步的知识分子在向西方探求新思想过程中,接触到包括空想社会主义在内的各派社会主义思想,并把它们介绍到中国来。此时的西方各派社会主义学说基本上是通过日本传入中国的。1903年3月上海广智书局出版的由赵必振翻译的日本人福井准造著的《近代社会主义》,首次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巴贝夫、圣西门、卡贝、蒲鲁东、路易·勃朗的生平、著作和学说。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们对空想社会主义的研究,主要是做些介绍性的工作,而且从总体看还是比较零碎的。当然,也有一些人在介绍西方各派社会主义学说的同时,对空想社会主义作过一些  相似文献   

18.
学术界流行这样一种观点: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即“一国胜利说”,斯大林捍卫了列宁这一学说,并系统发展到了“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因而,“一国胜利说”是列宁的功绩;“一国建成社会主义”则是斯大林的贡献。其实,这种说法是不符合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史的。考察一下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史就会发现:列宁不仅提出了“一国胜利说”,而且还提出了“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斯大林也曾论述过“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但那只是对列宁这一学说的  相似文献   

19.
谈起西方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人们自然会提到较早介绍社会主义学说的梁启超。国内外的一些学者都曾指出:“梁启超作为一个比较了解欧美思潮的知识分子,本来是最早在文章中提到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的人”;“1899年梁启超在《清议报》上的那篇文章,是中国第一篇论述社会主义的文章”。但是,以往的一些文章大都偏重于介绍,而对梁启超为什么会较早地注意并介绍社会主义学说,他是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学说的,对社会主义学说的态度到底如何等问题,则很少探讨。本文拟从以上几个方面,谈一点个人的浅见。  相似文献   

20.
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是抓好社会主义学习、教育和宣传的核心问题.为使人们牢固确立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首先必须从理论与现实的结合上正确理解和科学把握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优越性、规定性和过程性,以打好坚实的理论根基. 一、社会主义的必然性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即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种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一系列著作中,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