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动十年     
贾红 《中国残疾人》2006,(10):32-33
《感动十年》《美丽七载》是两篇一组文章。“人道人物”栏目这一期选择了两位女人,将她们特殊的故事讲给读者们听。两位女人一南一北都身有残疾,也都有着相同身份——广播电台主持人。和所有女性朋友们一样,她们有着温柔浪漫的天性、对美丽容颜以及美好感情生活的无限渴望,她们其实如此柔弱——疼痛袭来她们会泪水链链、即便是响雷和闪电也会吓到她们:但她们又是如此坚强——身体的残疾、行动的不便、生活的困境……都压不垮她们,迎着明天的太阳,依然美丽、依然微笑……  相似文献   

2.
作为女性作家,方方一直关注着女性在现代社会的角色与命运,从她早先的《何处是我家园》、《在我的开始是我的结束》开始,到最近的《奔跑的火光》、《水随天去》,都是对女性情感命运的思考与关注。这些女性,她们的年龄、地位、文化都各不相同,但是方方透过这些表面的不同,看到了现代女性在现代社会的尴尬与困境。这种尴尬与困境无疑是由于她们的性别身份决定的,正如“你将格外不幸,因为你是女人”的命题一样,这成为每个女性想要摆脱却无法摆脱的紧箍咒,时时刻刻镌刻在她们的灵魂深处。《树树皆秋色》是方方思考现代知识女性的情感命运的一部…  相似文献   

3.
韩松落 《中国减灾》2012,(9X):59-59
<正>玛丽·恩迪亚耶的小说《三个折不断的女人》,让我想起西班牙导演佩德罗·阿莫多瓦的电影《回归》,在那部片子里,几个女人生活在重重灾难中,飓风、大水、火灾频繁地出现在她们的生活里,和亘古以来的任何一个时代一样。男性几乎不能给她们以任何帮助和慰藉,她们只有"在苏醒后的余痛中成长",等待着"回归"。《三个折不断的女人》由三个略有关联、实则独立的故事组成,这有点类似电影《巴别塔》、《撞车》,不过,三个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女性。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诺拉是混血儿,父亲是从塞内加尔来到法国的黑人移民,在她还年幼时,父亲丢下她的母亲和  相似文献   

4.
徐春曼和徐心曼是《中国残疾人》杂志2009年第8期报道过的人物。她们患有"婴儿型进行性肌萎缩症",这种病会造成四肢残疾,生活无法自理,吞咽困难,病情也会随着时间的发展越来越严重。尽管如此,她们始终没有放弃追求梦想。2008年,她们开始了"北漂"生活。  相似文献   

5.
《苔丝》和《边城》分别是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和中国著名作家沈从文的代表作,都是关于纯真、善良的乡村姑娘的爱情悲剧。《苔丝》中的女主人公是苔丝,《边城》中的女主人公是翠翠,她们都纯洁美丽、爱憎分明,都拥有一颗无私的爱人的心,但是命运的捉弄、无情的现实阻碍了她们爱情美梦的实现。在两部作品中,苔丝和翠翠都是作家寄托理想的人物,都是美与爱的化身,都体现出和谐的自然美、淳朴的人性美和凄清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有一批专门创作独幅漫画的人,但其中女性只是凤毛麟角。或许因为漫画思维很要些硬朗和宽阔吧,而女性毕竟阴柔、细腻。 这里的几位女漫画家可谓女中豪杰,看看《胜利》和《独裁者》这样的作品读者就会有感觉。其中李建华、夏丽川、徐霄是时下最活跃的时事漫画家,她们分别供职于《中国日报》、《财经月刊》、中国新闻图片网络中心。而李青艾是农民漫画家,河北邱县青蛙漫画组陈跛子先生的老伴儿──她们的画各有性格,无疑是中国漫画艺坛一道独特的风景  相似文献   

7.
扩版新感觉     
《中国女性》第4期一出刊,就有很多读者朋友打电话给编辑说:“哦,杂志加厚了.感觉不错啊!”接着翻阅下去的时候,她们有了更惊喜的发现,到底是什么样的惊喜呢?看看她们的来信:  相似文献   

8.
王玲 《求索》2012,(12):137-139
学界对《左传》中的女性多有述及,但对《左传》中的鲁国女性却尚未有人研究。《左传》中的二十七位鲁国女性几乎无一例外地陷入悲剧命运,究其悲剧根源,则在于鲁国封建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对女性的束缚和压抑,在于她们对宗法伦理观念的自我认同。  相似文献   

9.
《劳动保障世界》2007,(4):62-62
《红楼梦》里的女孩子,一个个活泼好动,招待刘姥姥。给了她们一个吃喝玩乐的借口,爱作弄人的王熙凤和鸳鸯,设计了一场以鸽子蛋为道具的恶作刷,而我们也可以从中发现她们保养身体的秘密。  相似文献   

10.
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培养新的一代仪表美、品位高、气质佳、能力强的新女性,使她们的内在文化修养与外在仪表风度达到完美统一。我们九三学社无锡市委与无锡教育学院、总工会联合举办了家政礼仪讲习班。家政礼仪班开设14门课程,有《女性风采》、《美容美发》、《服饰仪表》、《生理、心理保健》、《伦理道  相似文献   

11.
编读往来     
贵刊成了小朋友们的安全教科书自从贵刊开设“安全试验场”栏目以来,上一年级的小侄女和她的小朋友们就成了它的忠实“读者”。新的一期《公安月刊》发下来后,小侄女总是组织起小朋友们让我给她们讲里面的故事,并且模仿故事编出了“大灰狼敲门不要开”、“坏巫婆骗我不理睬”等游戏。她们的安全意识有了很大提高,贵刊简直成了她们的安全教科书。真心希望贵刊的这个栏目越办越活,越办越好。河南省通许县公安局刑警队海静[安全教育,确实应当从娃娃抓起。]读贵刊《副县长之母死在街头》有感最近读了贵刊第六期刊登的《副县长之母死在街…  相似文献   

12.
徐春曼、徐心曼生下来就患有罕见的遗传病"婴儿型进行性脊髓肌萎缩症",医生曾断言她们至多有30岁的生命。姐妹二人身患重疾却始终对生命充满热忱,她们开通的"曼曼公益心灵热线"11年来接听了全球各地打来的7万多个热线电话,并先后完成《生命从明天开始》(自传)、《如果我能站起来吻你》(小说)、《爱的救赎》(实录)三本书,接受了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日报、南方周末报、NHK、CNN等全球500多家媒体采访。2011年荣获周大观文教基金会"全球热爱生命奖章"。  相似文献   

13.
首都各界妇女就《中国妇女的状况》座谈张利英6月4日上午,全国妇联的会议室里聚集了首都各界妇女的代表,她们纷纷就《中国妇女的状况》的发表畅谈自己的感想。会议的主持者黄启首先就《中国妇女的状况》谈了自己的感受,她指出《中国妇女的状况》忠实地记录了40年来...  相似文献   

14.
女人和树     
女人爱树。牛玉琴的《一棵树》,王芝兰的一沙树,尹志琴的一山树……还有无数的女人和她们的树。  相似文献   

15.
赵秀林 《青年论坛》2008,(2):144-146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的一部重要的志人小说,反映了魏晋时期士人的生活和思想习俗,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魏晋时期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她们追求自由,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她们追求平等,敢于打破男权一统的局面。无论在才智上、胆识上,还是在人格上、思想上,她们都体现出了人性的觉醒,体现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6.
有一些女人的自传是我们不能够忘记的。她们的生命像炫目的流星,划破夜空的黑暗。这光芒消失后,记录着她们生命和智慧的文字依然保留下来,留给后人无尽的启迪和思索。海伦·凯勒。这位伟大的女性从1岁开始就陷入了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沉默的世界,她用触觉和心灵写下了《假如给我三天的光明》;西蒙·波伏娃,人类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女哲学家,写作了女权主义运动的“圣经”《第二性》;伊里莎白·邓肯,现代舞创始人,用震撼人心的爱与自由,书写了《我的爱,我的自由》。  相似文献   

17.
沈维维  顾力行 《求索》2015,(3):125-129
著名华裔作家聂华苓的《桑青与桃红》和印裔作家巴拉迪·穆克吉的《茉莉》中的女性离散叙述和寻找家园经历如此相似和凝重,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两部小说的寓意和离散女性的生存困境。两位边缘女性在流放旅途中不断变换自我,以适应周遭环境,并寻找她们的新家园。在"真实与想象"之间的第三空间为她们提供了第三种选择。第三空间是一个融合点,杂糅之地,是边缘群体在逃离旧的家园建立新关系的开放空间。小说中的离散女性在流放中的错位记忆,杂糅身份选择以及孕育新生命等行为,都是她们在第三空间重建自己家园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从《乔家大院》中的江雪瑛,到《酒巷深深》中的古雨,再到《月牙儿与阳光》中的张小月, 回顾马伊俐近期在荧屏上扮演的一系列女性角色,似乎她们在面对感情时都有自己的执著与无奈。然而,生活中的马伊俐却近乎是一个爱情完美主义者,喜欢一个人可以义无返顾,离开一个人也决不拖泥带水……  相似文献   

19.
应冬梅 《传承》2011,(31):66-67
《平凡的世界》不仅是一部男人们的奋斗史,也记载着众多血肉丰满、形象逼真的新时代女性。在城乡交叉的地带生存着这样一群女性,她们勤劳、善良、质朴、美丽,为这个平凡的世界添注了更多的活力。着重分析这转型时期青年女性的形象及其她们或悲剧或跌宕起伏的人生命运。  相似文献   

20.
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前夕,《北京晚报》陆续刊登了对本届大运会几位女文化使者的访谈。现将她们精彩而充满哲理的谈话摘录如下,以期与广大读者朋友共同感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