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律师为委托人提供法律服务是有偿的,律师的利益是通过法律服务从委托人的利益中获取,这种服务很容易使公众对律师的道德产生偏见。这种道德偏见既可因律师的诚信服务得到纠正,也可能会因少数律师的不良行为而加深。因此,律师道德问题的解决取决于律师职业行为的价值取向,律师道德的困境仍需通过律师自身来救赎。  相似文献   

2.
程滔 《中国司法》2005,(4):37-41
一、律师职业秘密与律师职业秘密特权所谓律师的职业秘密,是指律师因其职务活动中所知悉的与其委托人有关且为其委托人不愿透露的事项。律师的职业秘密具有以下特征:1、律师职业秘密的主体是律师。这里的律师包括律师、曾经担任过律师的人、实习律师、律师助理等知悉秘密的人员  相似文献   

3.
法律思维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考察,从律师职业者的角度,法律思维即按照法律的逻辑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律师职业法律思维须以委托人的利益为目标.以扎实的专业知识为前提,以解决问题的思维和预防问题的思维为内容.前者多见诸于诉讼业务,后者多见诸于非诉业务。法律思维虽然抽象,但是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培养习得或完善.思维的培养应结合律师职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  相似文献   

4.
前言律师是独立、自由的法律人,是一个高度职业化、专业化、行业化,倍受社会关注的群体。律师职业产生于法治社会对法律服务的需求,其定位可以诠释为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在法律赋予的独立、自由的执业权利范围内,为维护委托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维护司法公正而  相似文献   

5.
一、服务与执法证券律师在工作中要处理好服务与执法的关系。服务者,为委托人提供法律服务也,这是律师(当然也包括说券律师)的天职。作为证券市场的中n机构之一,律师事务所及律师应当依斯与委托人的合同约定,规范、圆满、优s地提供法律服务。但是,律师(特别是证券律师)又不纯粹是一个市场中介机构,也不仅仅是发行人或承销商的代理人,他同时还须以一个市场秩序维护者的身份出现,也就是说,他同时兼有执法的义务。我国律师法说得好:律师,是指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因此,律师首先是一个职业人员…  相似文献   

6.
律师为委托人提供法律服务是有偿的,律师的利益是通过法律服务从委托人的利益中获取,这种服务很容易使公众对律师的道德产生偏见。这种道德偏见既可因律师的诚信服务得到纠正,也可能会因少数律师的不良行为而加深。因此,律师道德问题的解决取决于律师职业行为的价值取向,律师道德的困境仍需通过律师自身来救赎。  相似文献   

7.
引言 律师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在律师事务所工作的律师,以及为企业、政府部门、军队所雇佣的律师。前者可以称为外部律师或者社会律师,后者则可以称为内部律师。内部律师也是法律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内部律师包括公司律师、公职律师和军队律师。社会律师、公职律师和公司律师等的分类,是按照他们所处的执业背景、隶属关系来划分,而不是按照服务对象来划分。  相似文献   

8.
《法学杂志》2012,33(1)
我国律师参与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尚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存在着律师与当事人对ADR的控制权争夺、职业行为规范不健全、利用率不高等诸多难题。需要引入合作式参与的模式对律师与委托人的关系进行调整,确立科学的职业行为规范以维护ADR的程序正义,建立相关机制以进一步发挥律师在化解社会矛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传统与转型:坚守正义、守护良知和维护荣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律师是法律职业共同体中的一员,既要代表和维护委托人的利益,又要看重正义和司法公正。律师应当成为社会的一个阶层,构成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构成公民社会一个最成熟的层面,成为反对专制和建设民主的重要社会力量。新世纪初,中国律师随社会政治转型再次面临新的转型,律师将从传统职业角色中走出来.部分地转向社会公共事务和政治生活。律师职业转型应当适度保持传统本色,以实现社会正义为根本使命,以守护社会良知为职业本分,以维护共同体的荣誉为最高利益。  相似文献   

10.
律师职业的鲜明特点在于律师执业行为参与了法在利益冲突的平衡中实现分配的过程。也正因如此,律师执业行为对于法的公正性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律师职业的社会责任。然而.律师职业的性质从根本上讲毕竟是服务性质。律师是基于委托人的授权,以向委托人提供法律帮助的方式,介入到社会现实的利益分配过程中,并获取报酬的。在这里,律师职业服务对象的确定性,导致了律师职业内在责任的产生,即律师执业行为在利益取向上的确定性。因此,律师执业行为受到律师职业的社会责任和内在责任的双重要求。但是,律师职业是有其内在矛盾的。法…  相似文献   

11.
张曙 《法学杂志》2012,(1):137-141
我国律师参与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尚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存在着律师与当事人对ADR的控制权争夺、职业行为规范不健全、利用率不高等诸多难题。需要引入合作式参与的模式对律师与委托人的关系进行调整,确立科学的职业行为规范以维护ADR的程序正义,建立相关机制以进一步发挥律师在化解社会矛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谢佑平 《中国司法》2008,3(1):52-55
律师职业,是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职业,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律师在协助社会主体认识法律权利、正确行使法律权利和救治被侵害的法律权利,促进社会法律秩序的建构中,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当我们用法哲学的眼光来审视与律师职业相关的若干社会条件时,我们不难发现,无论过去或现在,社会条件不同,律师职业的外在样式和内在机制表现便存在差异。因此,研究律师职业与不同社会条件的关系,揭示其内在规律,对于推动我国社会环境的改造,促进我国律师职业的改革和完善,使其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周晓霞 《法治研究》2012,(12):127-131
律师职业群体作为政府与公众利益之间的调和者,在促进社会平等、实现行为规制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一直是社会—法律研究中颇受关注的问题。通过对我国律师职业制度变迁与公益法律服务律师出现的社会背景分析,揭示出公益法律服务律师在职业伦理构建中的倡导价值与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14.
律师的职业价值,是指律师职业对社会的有用性,是由律师的职业定位、律师的性质决定的。律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职业价值特征。  相似文献   

15.
代理诉讼是律师的主要业务之一,无论是刑事诉讼、民事诉讼或者行政诉讼,律师(一至二名)均可受委托为诉讼代理人,参加诉讼活动。代理诉讼的律师,不但享有委托人授予的诉讼权利,而且还享有法律赋予的诉讼权利。通常称前者为继受的权利,后者  相似文献   

16.
陈宜 《中国律师》2008,(1):75-77
一名律师打赢了官司.欣喜地给自己的委托人发了一封电报,曰“正义已经取胜”.委托人十万火急地回了一封电报——“马上上诉!”这个流传已久的古老法律故事告诉人们委托人在乎的是胜诉的结果而非社会所期望的正义,也提示了律师基于代理关系而产生的对委托人的忠诚义务与律师对法律忠诚义务、律师职责与社会伦理的矛盾与冲突。  相似文献   

17.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律师是依法取得执业资格和律师执业证书,为委托人提供法律服务的专业人员。律师的执业权利源于法律的规定和委托人的授权。律师执业应当遵循法律的规定和律师执业规范的要求,按照委托人授权的范围和权限,为委托人提供法律服务。第二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和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律师协会章程》制定《律师执业行为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第三条 本规范是指导律师执业行为的准则,是评判律师执业行为是否符合律师职业要求的标准,是对违规律师、律师事务所进行处分的依据。第四条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全国律师…  相似文献   

18.
黄长江 《法治研究》2009,(11):78-81
学界对律师社会责任的理解和表述,不能从理论上给律师社会责任一个正确的定位.从而给广大律师实践社会责任一个理论上的指导。因此.有必要从基础理论上对律师的社会责任问题给予一个再审视。以衡平委托人与委托人之外的社会公共利益冲突为视角.借用“在确保股东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实现企业非股东利益相关者福利最大化”这一“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为向导。提出律师社会责任应当是一种“建立在以‘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为基础.以衡平委托人与委托人之外的社会公共利益冲突为延伸和有机组成”的责任的观点。意图从理论上给律师社会责任寻找一个正确定位,并求教于对律师社会责任有关注和研究的同仁。  相似文献   

19.
律师应该是一个手握法律宝剑的战士,随时准备着伸张正义。律师这个身份意味着一种角色和责任的担当.律师要对当事人负责.为社会对这个职业的期望负责,对自我心中的公正负责。从维护当事人的基本权利到保证当事人利益的最大化到社会公益活动,不管社会对律师职业的认识如何,律师的身影应该出现在我们这个社会的各个角落,这是这个职业本身的应有之义,也是这个职业需要承担的一种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20.
律师是社会政治经济需求的产物,是一定社会关系的反映。改革开放后,中国律师队伍不断壮大,行业管理逐步完善,律师的职能作用不断增强。作为以专业技能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律师,我认为其具有多重社会角色和多层次的社会功能。律师的基本职能是维护委托人的合法权益,在此基础上实现保障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正常秩序、传播与完善法律等职业功能。随着民主与法治的进一步发展,律师的社会功能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