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永军 《党的文献》2012,(4):122-124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曾有幸在胡乔木身边工作了一段时日。那时,乔木同志已经退居二线,但是他仍然学习不止、思考不息、笔耕不辍。学习、思考、写作是他每天必做的三件事。  相似文献   

2.
北京地铁是我国第一条地下铁道.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和关心修建北京地铁。党的改革开放方针使北京地铁建设、运营发展增强了生机和活力.“新奥运、新北京、新地铁”给北京地铁建设、运营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北京地铁.上个世纪50年代筹划.60年代兴建,70年代通车运营;改革后的80年代得以发展.90年代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在迎奥运,服务奥运的21世纪以来.北京地铁建设运营突飞猛进.进入了北京地铁建设、运营发展的“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3.
周珺 《广东党史》2011,(5):15-19
工震在战争年代是一名革命猛将,在和平时期又是一名建设闯将。他勇于并善于开创工作新局面,是我们党内名符其实的“实干家”。上世纪50年代中期,在他的有力指挥下,黎湛、鹰厦两条铁路线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开创了中外铁路建发史上的奇迹。  相似文献   

4.
《当代党员》2011,(1):12-16
每座国际大都市都要经历大项目时代。 巴黎的大项目时代是20世纪50年代,芝加哥的大项目时代是20世纪60年代,上海的大项目时代是20世纪90年代……  相似文献   

5.
吴若增 《党课》2011,(20):118-120
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有那么几年,我对野人、外星人以及百慕大三角、尼斯湖怪兽一类,简直就算是入了迷,举凡能够找到的资料,都读得津津有味。至于是否相信那些说法,老实说,我倒是从没有完全彻底地相信过,但好奇之外,也确有一种极其强烈的愿望——希望它们都是真的,或至少部分是真的。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个蒙古族家庭,男主人名叫夏热勒津,女主人名叫达热克,他们的九个孩子分别出生在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现在均有各自的小家庭。将夏热勒津和达热克作为第一代算起,1980年,《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以下简称《公开信》)的发表,对这个多子女家庭三代人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呢?  相似文献   

7.
永利村追记     
杨剑涛 《湘潮》2008,(3):45-46
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株洲贺家土江边有一个居民村。它处于城市边缘,是由码头工、搬运工自建住房形成的自然村。  相似文献   

8.
衡洁 《廉政瞭望》2010,(23):12-15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干部遴选观。 60年代注重政治出身,80年代注重年轻化,90年代注重知识学历……时至2010,干部的选拔标准发生了哪些变化?展望未来,干部选拔又有哪些可以预见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影响一个人、一座城市、一个地区,最大障碍是思想。 因为坚信“当第二名会饿死”,迪拜这个毫无资源的荒漠小邦,采用兼收并蓄、大胆开放的战略,20世纪70年代开运河、80年代做贸易、90年代推观光,到21世纪,这里已经是中东地区的转运中心、观光购物城、科技网络城,甚至被誉为“新纽约”的机会之城,全球超过7000亿美元热钱流进,  相似文献   

10.
1、上世纪50年代兵站部建成甘肃柳园经格尔木至拉萨全长1823公里的青藏公路运输线,填补了祖国西部公路建设史上的一个空白。2、上世纪60年代兵站部官兵爬冰卧雪,攻坚克难,架设了从柴达木盆地腹地大柴旦镇至拉萨全长1329杆公里的国防通信架空明线。3、上世纪70年代兵站部官兵经过4年多的浴血奋战,铺设了由格尔木至拉萨全长1080公里的输油管线。4、上世纪90年代后期兵站部官兵参与修建了全长2300公里的兰西拉光缆通信线。  相似文献   

11.
沈阳 《廉政瞭望》2013,(13):42-43
80年代“市场经济”是个敏感词,到了1992年“脱敏”了;90年代初期“法治”和“人权”是敏感词,到21世纪初期这个词语也“脱敏”了。“脱敏”词语的扩大,体现了国家的进步。  相似文献   

12.
夕阳西沉.为大地洒下一片金辉。徐某远望窗外的晚霞,许多往事都涌现在他那发胀的脑子里:上世纪60年代染织专业的高材生,70年代国家某部委的干部,80年代至今天津某集团公司的董事长,单单为了那十几万元的贿金,如今却身陷囹圄。他的心在忏悔……  相似文献   

13.
丁明 《北京党史》2009,(5):25-26
时光荏苒,风云变幻,新中国外交走过了60年辉煌的道路。当我们回顾这个波澜壮阔的历程时,可以看到,外交战略的演变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建国初期的“一边倒”.到20世纪60年代的“两面开弓“、再到70年代的”一条线,一大片”,直至80年代“全方位”.  相似文献   

14.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这20余年的时间里,中华大地上共贴出了多少张大字报,恐怕是永远无法统计出来了。遥想当年,稍微能识文断字的人,没写过大字报者,或许不会很多;没看过大字报者,更是寥若晨星。大字报成了那时候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5.
世声     
《党课》2010,(23):122-122
战争年代国家是枪本位,老百姓是金本位;和平年代国家是金本位,老百姓是房本位。  相似文献   

16.
汤雄 《世纪风采》2012,(8):40-43
尚金生是一个普通的苏州花匠,从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曾断断续续地在国家外交部下属的钓鱼台和中国驻日本、希腊、土耳其、苏联及瑞士等大使馆工作了将近半辈子,为此,他不但近距离地接触了众多的中共中央首长,还经历了许多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留下了许多美好又珍贵的回忆。近日,笔者专程采访了他。  相似文献   

17.
南斯拉夫曾是社会主义大国,但是中国和南斯拉夫两国领导人在对斯大林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的认识上出现过分歧。结果,在20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毛泽东曾四次批判了铁托,最终认为铁托在南斯拉夫复辟了“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的开国将帅们最后的岁月,个人命运依然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本刊将连载的开国元帅和大将,他们先后故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和70年代、80年代、90年代。不论这些巨星陨落在哪一段历史时期,其光辉业绩都将永存史册……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我的青春年代正赶上改革开放,于是,原本就躁动不安的心对外面的世界更多了几分好奇。万水千山随意行去,不管星辰指引的是什么地方,就是我当时的内心写照。  相似文献   

20.
刘华清 《世纪桥》2009,(12):15-18
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末,出现过三次引进高潮:第一次在50年代,以苏联援建的“一五六项工程”为标志;第二次在70年代初,以“四三方案”为标志;第三次在70年代末,以1978年签订的22个大型项目为标志。陈云与这三次引进有着重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