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对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这一思想至少应包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确定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一要务;顺应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要求,不断改革,不断创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需求等多方面内容。这一思想具有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坚定性、社会主义建设任务的全面性、目的的人民性、依靠力量的广泛性、领导力量的一元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在考察全球化的内涵、特征及其发展历程的基础上 ,初步分析了全球化按自身的轨迹向前发展的规律、在全球化时代我们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 ,以及这两个规律之间的关系 ,从规律性的视角提出了应对全球化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3.
列宁晚年在没有任何历史先例可循的条件下为找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正确道路而苦苦求索,虽几经失败却始终初心不改,并最终摸索出了一条适应当时苏俄政治经济发展需要的社会主义过渡之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上第一次对社会主义建设与商品经济之间的关系问题形成了比较正确的认识。列宁的这场不断从失败中自我反思、自我批判、自我扬弃的思想之旅,不仅代表了马克思主义者在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方面迈出的历史性一步,而且也为我们今天进一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提供了极为深刻的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4.
中南政法财经大学刘文浩副教授在来稿《谈经济周期波动规律》中就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周期波动时指出 :在资本主义国家 ,资产阶级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不可能挽救资本主义灭亡的命运 ,但是 ,资本主义国家所采取的一些反危机措施 ,的确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造成的灾难。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经验 ,我们是可以借鉴的。过去 ,人们总是把经济周期波动看作一件坏事 ,这种看法是片面的。经济周期波动是一客观规律 ,社会主义国家在认识到自身经济周期波动的规律后 ,只要按规律办事 ,就可因势利导 ,减少损失 ,促进生产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与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有区别也有联系。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是总结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验教训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需要,也是促进科学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迟成勇 《桂海论丛》2014,(4):111-115
从道德与价值的关系看,社会主义道德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支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社会主义道德的价值提升;从文化视角看,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源力量;从实践维度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须以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着力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引领。社会主义道德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建构"一主多元"的伦理文化格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客观需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道德基础;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文化的发展规律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龚爱林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要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必须建立与自己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文化形态。深刻地认识到这点,对于我们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搞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站在关系社会主...  相似文献   

8.
加入WTO,融入经济全球化大潮,既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又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出了十分严峻的挑战。我们要提高驾驭经济全球化的能力和水平,就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全面推进我国政治发展的民主化、法制化和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蓝蔚 《前沿》2009,(2):113-115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功能决定和谐社会要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思想基础,和谐社会构建又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出新要求。要科学把握和谐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在规律,完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体系,构筑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拓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协调和谐社会多元利益。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全世界的迅速发展,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正向我们走来。信息网络的出现和运用已经成为现实。网络在迅猛发展,但对其不良信息起初并未引起足够重视,故形成了这方面工作滞后的状态,使得网络中还有一块尚未开垦的处女地,对这种状况必须给予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正面引导,在网络中唱响主旋律。一、必须认识到网络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迄今人类历史最发达、最高尚、最进步的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文明成果表现为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发达和人们思想、政治和道德水平的极大提高…  相似文献   

11.
黄伟明 《湖湘论坛》2008,21(5):96-97
农民是我国国民体系中的主体,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深化农村普法教育,无疑将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培育,进而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普法教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农村普法教育遇到一些机遇和问题,要积极寻找并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加强普法教育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发展强调人类发展的局部与整体、眼前与长远利益的关系,这恰恰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题中之义.在我国,以集体主义、共产主义为核心的思想道德建设必然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伦理保证;而教育科学文化的发展,可以解决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科学技术难关,使可持续发展得到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满足更多更合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一 )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必须依靠法治。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确实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市场并非万能 ,其本身也存在缺陷。如市场上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会导致垄断 ,而垄断反过来又会破坏市场机制 ,排斥竞争 ,从而导致效率的损失。而且市场调节也有一定的盲目性。因而政府必须进行宏观调控 ,对市场进行管理和监督 ,维持秩序。政府应通过经济立法和执法来规范各类经济主体的行为 ,限制不正当竞争行为 ,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所有搞市场经济的国家都没有放弃宏观调控的 ,都通过制定法律法规 ,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 ,维护市场秩序 ,保证统…  相似文献   

14.
当前 ,我国社会发展正处在转折时期 ,许多适应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思想、新观念不断涌现 ,极大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但与此同时 ,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思想 ,反科学的东西 ,也在翻新花样 ,沉渣泛起。封建迷信盛行 ,在有些地方还相当猖獗 ,劳民伤财 ,李洪志的《法轮大法》就是典型的表现。当前 ,在全党和全国开展的揭批李洪志及其《法轮大法》的这场斗争 ,关系到我们共产党人的信仰 ,关系到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根本思想基础 ,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这场斗争的实践 ,更加进一步证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改革越是深入…  相似文献   

15.
编者按: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纪念日。5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于1950年10月25日打响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之战,击退了汹涌扑来的美国侵略军。本刊特发表《论抗美援朝与经济建设卜文,以示纪念。论文有理有据,续密严谨,足以驳斥某些人对我国人民“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非议,特别是驳斥某些人指责抗美援朝战争“阻滞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进步”这样的奇谈怪论n一、在抗美援朝的环境下,我们原定的经济计划和社会变革都如期完成。朝鲜战争的爆发,打乱了中国财政经济工作的部署,原先设…  相似文献   

16.
在整个人类社会最终取代资本主义、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之前,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将长期存在,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由社会主义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社会意识结构综合构成的完整的有机体、我们必须像抓物质文明建设、政权建设那样,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只有树立长期不懈的建设意识,才能促使社会主义社会朝着进步的方向,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 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速胜论”是违背事物发展规律的,一旦过高的“期望值”无法实现,“速胜论”极易演变为悲观的“失败论”。社会主义在我国已有40多年的历史,国内外主客观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只能是稳扎稳打的“持久”过程。一、社会主义建设持久论的立论根据  相似文献   

18.
我们党十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上通过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这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事关全局、事关党和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问题。邓小平同志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高瞻远瞩地指出:“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开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  相似文献   

19.
于彩霞 《前沿》2007,(3):214-216
本文阐述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意义及其与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的关系,指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点是强化中华文化影响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大力培育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0.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届四中会提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这是新时期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