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最深刻、最核心的元本质在于它内含的人文本质。它是真正以人类的生存质量和发展效益为根本出发点、归宿点和根本价值目标与价值尺度,它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实践运行效果都体现着一种深刻的人文本  相似文献   

2.
城市,作为人类一种聚居方式,包括有大型居住区、大规模公共建筑、以居住区为基础的社区组织等。它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组合成人类一种生存空间。同时,城市作为人类一种文化交往方式,在密集化的时空坐标上。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物的流动、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条件,从而扩大了人类在时间和空间上联系的范围。因此从大文化角度上说,城市是人类创造并依赖其生存发展的一个文化空间。按照马克思的论述“现代的历史是乡村城市化”,城市化是现代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一种走向。从城市文化空间来研究城市化特征,一是体现了整体性。文化本身具有整体性,城市文化空间内涵了一座城市的发展水平,包括经济、产业、社区、生态、环境、文化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等诸方面构  相似文献   

3.
詹艺虹  詹文军 《求索》2013,(4):135-137
从主体性哲学向主体间性哲学的转向是现代西方哲学发展的新的历史趋势。近现代哲学是一种主体性哲学,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暴露出了其自身的缺陷,表现出种种无法克服的悖论;主体间性哲学则是对主体性哲学范式的反思与超越。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是人类的生存方式的根本变革。音乐创作作为人的独特的生存方式之一,在基本创作层面,创作建构人的主体性,为人类表征世界提供资源。在功能创作层面,功能性创作标记又使主体间性成为可能。贝多芬创作思想中的自由性、人文关怀和自觉性凸显其独立和成熟的创作状态,使创作重新回到了人间,为人类生存提供意义与价值支撑。  相似文献   

4.
张江南 《思想战线》2003,29(4):7-12
从哲学存在论的角度看,网络具有深刻的存在论意义。网络与文本一样,有创作者,有解读者,正是在这种创作和解读的循环过程中,网络直接介入到我们最基本的存在层面,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和生存于这个时代的人存在的场所、样式和背景。我们应该关注网络的人文世界,因为具有科学外表的计算机科学术语—"网络",不仅具有人文意义,而且是人们居于特定生命理念和目的构造出来显示自身生命和存在的一种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5.
资源是潜在的价值,是大自然与人类先民留给后世的宝贵遗产,但资源转换为价值必须经过人类有计划的保护与开发,这已是当代人类的共识。资源一般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大部分:自然资源即是宇宙在产生和演变过程中所逐渐形成的物质体,诸如矿产、森林、水利、动植物等等;人文资源则是自有人类以来,为求其生存发展,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结果,诸如野生动植物的驯化,矿产资源的开采冶炼,对水的变害为益的利用,以及人类自身发展所产生的语言文字、婚姻家庭等等。上述人类活动,往往被载入口碑和文献古籍中,故人文资源又被称之为…  相似文献   

6.
自然和人文是马克思生态思想的两个维度。当前我国学界对马克思生态思想研究存在一个明显缺陷:学者们仅从自然维度考察了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理论根基、内容、当代价值以及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途径,忽视了马克思的人文生态思想。马克思的人文生态思想与自然生态思想的形成是同一过程。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相统一、资本本性是人文生态恶化的根源、以人为本和人的主体性思想是马克思人文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深入考察马克思的人文生态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关于全球性问题与全球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性问题是当代人类共同面临的、危及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全球性意识是人类对这些问题共同的基本认识,最实质和价值取向都一致的人类新意识形式,是人类解决问题的行动指导.目前人类的认识存在很大分岐,离形成实质统一的人类意识有很大差距,还需要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8.
现代社会的内在结构导致了城市共同体及其精神培育陷入困境,而近年来住房商品化加剧了这种困境。但基于人类生存的内在要求,走出这一困局的可能性依然是存在的。当前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是为城市共同体及其精神的培育寻找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有如自然生态一样 ,社会生态平衡与否同样关系到人类的生存状况和可持续发展。人的存在方式的个体关系、群体或集团关系、民族或国家关系 ,构成了与人类生存发展最直接的社会生态系统 ,它不仅影响人类现实的生存质量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而且还制约着人与自然关系的有效解决 ,关注社会生态平衡 ,是人类面临的迫切课题  相似文献   

10.
信息社会人的e化生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性知识经济的浪潮中,以数字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是信息化和知识经济发展的标志,它已经渗透至大到城市建设,小到居民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对现代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唯因如此,我们对数字化发展的关注不能仅仅局限在科学技术领域,它作为一种当代人独特的生存方式需要人文视野的观照。正像有的学者所指出的,互联网是自印刷术发明以来人类最伟大的媒体革命。人们形象地将其称之为“网络革命”,而由网络革命所引发的“网络文化”已经成为人类在20世纪末最为显著的…  相似文献   

11.
王铁 《政策》2003,(9):10-11,15-16
自美国在上世纪末提出“数字地球”的构想以来,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认识到,这是一场对21世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将产生深远影响的革命,而“数字城市”则必然成为“数字地球”的战略重点。因为,城市是地球表面人口、基础设施、经济技术和信息最密集的地区,因而,“数字城市”必然成为“数字地球”  相似文献   

12.
乡城迁移人员的城市适应,实质上就是其由农民转化为市民的过程,是否具备或者是在城市中发展了新的关系和生存技能是其中的关键。城市政府、城市社会在乡城迁移人员适应城市生活的过程中,应负有调动城市公共教育资源、帮助乡城迁移人员更好地适应并融入城市社会的责任,以消除城乡二元分割体制下,乡城迁移人员的公共教育目前仍然存在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3.
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人文生态建设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城市是现代社会谋求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有效模式。它所追求的是包括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与人文生态环境系统的和谐。建设生态城市不仅关系到社会、经济的生态化和环境的保护,也关系到人类生态价值现的建立和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的生态化转变。当前,中国正处于一个大规模城市投资建设和大规模改变自然与人类环境的关键时期。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应注重生态城市建设,尤其是城市人文生态建设。进步的、科学的人文生态系统是生态城市发展的引导力量。  相似文献   

14.
海南岛是我国自然环境条件最好和最适合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作为海南省主要城市的海口,将在提供理想的“第二居住地”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第二居住地”概念已被海口市认可,被认为这是海口城市发展的最重要途径。因此,海口市在其总体规划中明确提出海口市的城市发展目标是建设理想的第二居住地。海口“第二居住地”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落实在海口市最佳人居环境的建设上。最佳人居环境的建设毫无疑问是第二居住地发展战略实施的必经途径。当务之急,首先是最佳人居环境建设的目标体系的确立。而这个目标体系的确立是建立在对第二居住地的最…  相似文献   

15.
现代西方哲学的人文转向是建立在价值、理性、主体间性等基础上的,对传统哲学的批判和超越的同时,却陷入了实证理性的间隙中.西方近代哲学倡导人文精神,但由于在反对传统形而上学和二元论思维方式的同时却受此影响,哲学家们最终把人的存在抽象化了.现代哲学家对人的精神和人类前途命运的思考,使人的本真的存在及其活动的价值和意义重新得到恢复,把人看做是完整的人,使人成为整个哲学的核心,使哲学永远给人类生存以终极关怀,真正实现哲学的人文转向.  相似文献   

16.
许昕 《新东方》2006,(10):61-64
人类的存在和发展是解决其与自然(这里是绝对意义上的自然概念,在这个意义上,包括人在内的世界万物都属于自然)的关系,哲学的使命即是对这种关系的认识、反思、选择和改变。现代人类的环境问题是现代哲学转向通过关注现实来反思人类文化走向的直接原因。人类是文化的创造者和创造物,人类只有通过对自身文化的反思才能不断地从自为走向自觉。这一过程反映了人类智慧的成长和审美、道德的进步,哲学作为文化之根的地位和价值也得以彰显。马克思的生态和谐价值观体现了他试图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考察和哲学反思来找回人类失落的生存家园和…  相似文献   

17.
人类的协同创造与城市设计高冰松汪浩中从广义的角度而言,城市设计是人类对其生存的城市体型环境良好愿望的追求,是为了创造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良好环境。长期以来,肩负着城市设计任务的建筑师、规划师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他们不断地在探索设计城市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8.
经典和我们     
我的读书旨趣,第一是把人文经典当作主要读物,第二是用轻松的方式来阅读。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人类历史上产生了那样一些著作,它们直接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因而是人文性质的,同时其影响得到了世代的公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因而又是经典性质的。我们把这些著作称作人文经典。在人类精神探索的道路上,人文经典构成了一种伟大的传统,任何一个走在这条路上的人都无法忽视其存在。  相似文献   

19.
张尚仁 《思想战线》2013,39(1):79-83
中华传统文化积淀于"道"文化中,中国因"道"文化维系中华民族而成为是世界上惟一延续5000年的国家。"道"文化贯通于中华文化的百家之中,又是民众的普遍意识。"道"文化的基础是道家哲学。道家哲学认为,"道"是世界的本体和万物的本原,具有惟一、无限、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精神、信息等多重本质属性。"道"的哲学早已发出人类生存存在深沉危机的预警,这一危机深藏于人的自然本性与人为生存而"人为"的内在矛盾之中。这一矛盾的发展,使人类历史呈现"失道"过程,持续下去,甚至可能导致不可往回的灾难。"道"文化就是要人类正视生存危机,为人类建立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理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道"文化,使之走向世界,是拯救人类摆脱危机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智慧城市"的内涵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慧城市建设,是人类从传统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后工业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城市的形态和功能有了巨大的变化.从目前世界范围看,建设"智慧城市"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管理上都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建设"智慧城市",对于解决我们当前面临的一系列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