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主要观点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拉美一些国家的传统政党或衰落,或力量下降,一些新的政党和政治力量异军突起,许多国家的传统政党体系发生了变化.无论是传统政党制度的崩溃、政党制度的重建、国家权力机构之间的冲突,还是民众对现存政治体制的不满或政府面临的可治理性危机,都加剧了拉美国家政治的动荡,一些拉美国家的政治制度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以来,拉美国家在民主体制框架下运行。21世纪以来,拉美国家推动政治上长期受排斥群体整体融入国家政治体系,形成日益激烈的政党竞争和全新的政党格局,通过制宪或修宪调整和发展政治体制,积极探索和实践参与式民主。这些新的成就有助于拉美国家维持民主体制的稳定运转和保障政治稳定,推动各国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应对社会发展问题,促进民族和解进程和重大国内冲突的解决,开展更为有力的司法反腐斗争。21世纪以来的政治发展成就意味着拉美国家的民主体制已经具有更高的适应性和内生性,与这个地区特有的历史、理念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形成更加紧密的结合。但是,这些成就仍然属于阶段性发展成就,拉美国家民主体制的脆弱性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诸多根深蒂固的积弊难以在短期内消除。与此同时,新的政治发展进程带给拉美国家新的挑战:自由民主和激进民主之争引发政治理念分歧,政党的制度化水平仍然滞后,政治"极化"可能随着党争加剧而再度放大。如何应对新兴中间阶层的政治经济需求将是拉美国家民主体制所要面对的下一个重大考验。  相似文献   

3.
1983年结束独裁统治后的阿根廷重新走上了民主政治的道路,政党再度成为阿根廷政治生活的主体。但民主宪政的回归并没有相应地促成政党政治的制度化,先后上台执政的激进党和正义党均不同程度地陷入治理危机的泥潭。究其根源,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阿根廷两大传统政党内部的治理缺陷(如政党的运动主义倾向、独立性差、缺乏党内共识、支持基础薄弱、联邦制度带来的不利影响,等等)。内部治理的失败使阿根廷政党没有真正发挥政府和社会之间的媒介作用,丧失了政党的基本职能——表达民众的利益,其结果迫使民众常常诉诸于体制外的社会动员或街头抗议等形式来表达自身的利益要求,造成社会政治动荡频发。  相似文献   

4.
2008年拉美地区有利于稳定的因素增多,政治稳定的局面进一步巩固,但政治动荡的风险依然存在;竞争性政党制度有所发展,两党或多党竞争趋势进一步加强;左翼政府进一步稳固,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明显增多;不断加剧的世界金融危机加大了政府的执政难度,增加了拉美国家的政治社会风险.基本稳定的趋势在2009年可以继续保持,但一些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拉美政治现代化进程新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较系统地总结了拉美三次现代化浪潮中政治发展的历史经验 ,回答了政治学研究中关于“西方民主普世论”是否有道理的问题。作者认为 ,拉美现代化进程中反复出现“民主—专制”周期性交替的现象以及近年来不断发生政治危机的事实都证明 ,西方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并不符合拉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拉美国家政治现代化的目标不应该是“移植”或“嫁接”西方的民主制度 ,而是要发扬战后拉美人民的制度创新精神 ,创造出符合本国国情的、有足够政治优势来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新的民主制度。  相似文献   

6.
2021年是俄罗斯社会转型30周年,从时间长度和内容充实度来讲,都足以提供回顾和反思的素材.从政治参与角度来看,可以相对清晰地探寻到俄罗斯社会运行的一条重要脉络,即处理政治参与问题几乎是影响其政治稳定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解决不好有效政治参与的时期,社会矛盾和发展困境同频共振;相对较好提供了有效政治参与环境的时期,全社会得到普惠,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从叶利钦时期的动荡到普京1.0时代的中兴,再到普京2.0时代的回落,从政治参与这个主线可以看到,如何处理好对参与需求的有效吸纳,如何设计安排好参与需求的次序与秩序,一直都是关乎当局掌握和提高国家治理效能的关键.从俄罗斯转型30年的历程和经验来看,处置好有效的政治参与不仅可以实现政权树立合法性的目的 ,同时更是政权需要赖以提高治理能力的核心手段.  相似文献   

7.
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以来,拉美政治进程的最显著现象之一就是"局外人"总统候选人的持续活跃。本文辨析和界定了"局外人"的概念,对拉美国家总统候选人进行归类,分析了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与影响,讨论了"局外人"与民粹主义者的关系。本文认为,"局外人"总统候选人的崛起源于拉美国家民主体制的巩固、选举制度设计的影响、政党体系的开放、政党格局的变动以及"局外人"候选人自身的比较优势。"局外人"总统候选人带给拉美国家民主体制的影响是相当微妙的:一方面,他们敢于指出政治体制中长期存在的弊病,批判了建制政党对选民的辜负;另一方面,对拉美国家民主体制的运行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对拉美国家而言,"局外人"当选总统并非偶然、孤立的事件,而将是政治发展进程中一个反复出现的现象。拉美国家需要构建强有力的政党和制度化的政党体系,从而减少导致政治"局外人"产生和崛起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8.
"世纪疫情"与"百年变局"叠加,对拉美形成全方位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近年来,拉美政治生态加速演变,呈现一系列新的发展动向和趋势:民众对既有政治秩序和经济社会体制的不满增加,不信任危机蔓延,反建制和民粹主义情绪上升,新兴政治力量、边缘政治人物乃至少数政治"素人"趁势崛起,传统政党和政治人物影响力不断下滑,原有政治格局受到冲击。在此背景下,新旧矛盾、朝野冲突、发展模式之争更加复杂激烈,尤其是左右之争在呈现左进右退的新动向同时,其长期对峙博弈的走势更加凸显。拉美政治生态变化背后,既有全球同频"共振"、负面效应传导的外因,更有自身新旧矛盾集中发酵、相互激荡的内因,而突然暴发的新冠疫情无疑成为冲击地区发展的最大因素,加速了地区"乱""变"交织的进程。当前,地区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地区困难局面短期难以改善,全面改革势在必行。拉美国家亟须加强民主治理,推动政党良性竞争,增强民众政治参与信心,尤其要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以创造稳定发展环境,增加内生性发展动力,推动国家重回发展快车道。  相似文献   

9.
日本自民党是一个特殊的复合政治结构,其对政治资金的需求不仅数量巨大,而且划分为党的正式组织、派阀和党属议员三个方面。在资本主义竞争型代议制民主政治体制下,政治资金的来源有国家供给和政党或政治家自行筹措两种基本模式,但两种模式都无法保证所谓的“公正”。在1994年《政党助成法》通过之前,日本政治资金筹措制度不仅不能保证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公正”,还引发出政治体制的生存、执政党的组织整合以及统治效能方面的问题。日本统治集团对政治资金管理法制进行改革主要是为了维护保守政治统治,提高其效能。  相似文献   

10.
杨建民 《拉丁美洲研究》2012,34(3):3-9,79,80
公民社会在拉美国家的政治转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圣保罗论坛和世界社会论坛已成为拉美政治左转的思想高地;天主教会仍是最能影响和控制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公民社会组织,其在历次政治转型中发挥的作用不可低估,尤其在"还政于民"过程中的推动作用不可忽视;土著人组织通过其政治参与使国家政权更具包容性,民主参与机制更为广泛,是拉美政治转型的直接推动力之一;社会运动、妇女、学生等其他弱势群体也是拉美政治改革和转型的积极推动者。此外,公民社会还包括个人和家庭等社会细胞,其经济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为拉美国家的政治转型提供了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新加坡是一个颇具特色的国家.它是第一个进入发达行列的发展中国家,现在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达3万美元.政治上虽实行西式代议制民主和多党制,但却由人民行动党一党长期执政.在人民行动党的治理下,新加坡保持了政治上的长期稳定,经济上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whether agenda-setting relations between newspapers and political parties are influenced by political parallelism. Our case is the Netherlands, a country characterized by high levels of journalistic professionalization and independent media. We focus on newspaper coverage and oral parliamentary questions and use time series analysis to inspect influence both of parliament on newspapers and of newspapers on parlia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parties respond only to issues raised in newspapers their voters read, and that newspapers only respond to the agenda of parties their readers vote for. This demonstrates that even in mediatized, professionalized media contexts, parallelism is still of importance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dia and politics.  相似文献   

13.
印度地方政党及其政治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的地方政党总体上有种族民族主义政党、教派主义政党和种姓政党三大类型。它们的产生与独立以来社会阶级结构和种姓结构的变化有关,是国大党高度集权体制催生的地方主义兴起的产物。它打破了传统的权力平衡,改变了人民院的权力结构,也使得印度的政党政治走向地方化,改变未来联邦—邦的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14.
The Indian people eventually won their independence in 1947 through a forced peaceful transfer of power by the British after years of struggles with Indian flavor of movement of non-violence and non-cooperation led by Mahatma Gandhi.……  相似文献   

15.
2006年,国际格局调整加快,世界热点问题升温,大国协调进一步展开,中国外交硕果累累。2007年,世界将进入深度调整,国际形势总体趋向缓和,但局部紧张可能加剧,尤其是伊朗核问题有可能升级,中国外交则在面对新机遇的同时有可能遭遇更复杂的挑战。鉴此,《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于2007年1月6日举办“2007年国际大势前瞻”研讨会,特别邀请30多位京内外专家学者在总结、回顾2006年国际形势的基础上,着重对2007年国际形势及中国外交的变化趋势进行前瞻性分析。现将研讨会主要观点辑录如下,以期有助于读者更准确把握国际形势走向。  相似文献   

16.
孟加拉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政治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加拉国独立后,民众政治参与热情非常高,特别是孟加拉国市民参政、妇女参政、学生参政和媒体参政为其民主政治的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The Indian people eventually won their independence in 1947 through a forced peaceful transfer of power by the British after years of struggles with Indian flavor of movement of non-violence and non-coop- eration led by Mahatma Gandhi. The basic structure of the British-style parliamentary democracy has been kept intact in the post-independence years. It has won praise from the Western nations calling India "the largest democracy in the world "and become the pride of Indian academic and pol…  相似文献   

18.
19.
在日本第22届参议院选举中,执政不足一年的民主党惨败,日本政坛再度形成执政党与在野党分别在众参两院占据多数的"拧劲国会";在此背景下即将举行的民主党代表选举被视为危机选举。以上因素使日本政局及中日关系充满变数和不确定性,也给两大政党化中的日本政党政治带来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20.
王勇 《国际观察》2006,(2):78-79
《美国贸易政治》这本书备受美国学界和政界的推崇,被公认为了解美国对外贸易政策发展演变的最权威著作.自1986年出版第一版以来,到今天已经出到第四版.我觉得这本书具有以下一些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