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怕入错行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现在的女人怕不怕嫁错郎我不知道,反正我是不怕入错行了。”有朋友自工厂来,对我说。“我已经成事了,每月十九张‘大团结’,后天正式上班。”他原先是轮渡上的轮机员,技术考核已达到六级标准,原单位却只给三级工的钱,无论如何不再加薪。“我的劳动技能提高了,却得不到承认,只好另找明主。”几个月奔波后,他终于被某合资企业聘为机修班长。“原单位放你吗?”“不放就跳。当今世界,本事就是饭碗,怕啥?”荔湾区有个姓潘的青年,从工厂跳出来后竟跑去给个体户看档口。问他为什么不干全民干个体,他说:“一样打工,在厂里时几十元,如今也‘旱涝保收’,月月150元以上,有什么不好?”  相似文献   

2.
《南风窗》2003,(11)
如果听说一个官员被“双规”了,您会想到什么? 您知道这种特殊的组织措施和调查手段的来由吗?“双规”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威力?党和政府对“双规”有哪些规范吗?有中国特色的“双规”的合理性和局限性是什么? 这一手段,是长久实施,还是过渡性的?它究竟会保留多长时间? 本刊特别邀请了有纪委监察系统工作经历,一直主张“制度反腐”的著名学者李永忠为您——  相似文献   

3.
骑虎难下     
第九章弗哥森刚回到公寓里,马上听到电话铃声,他拿起话筒,里面传来弗克斯的声音。“巴黎方面消息不妙,头。波洛史南和沙瓦雷昨晚在逃离魔鬼岛的途中淹死。”弗哥森放下话筒,肚子里愤愤不平地诅咒道:“他娘的,波洛史南,难道你就不能稍等几天吗?”苏联大使馆的阳台上,巴利接过贝尔夫递来的苏格兰威士忌。贝尔夫面露愠色。“敞开天窗说亮话,”他说,“告诉我,出了什么差错?”  相似文献   

4.
100元变500元     
你见过魔术师变戏法吗?他把你明明检查过的一张拾元钞票拿在手里,迎风一扬,喝!变成两张了。要有这本事,当万元户不是太容易了吗?当然,这是“画饼充饥”,解不得馋的,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倒真有人能把100元变成500元的。那么,是谁有这么大的本事,能让钱生出钱来呢——银行!银行就能够在信用活动的过程中创造货币。  相似文献   

5.
绝活     
圆熟 《法制博览》2011,(2):22-23
小王歇年假,携妻到外地旅游,正好赶上了旅游景区举行的“民间绝活”大赛,用3000元奖励5名最佳表演者。小王想参加,老婆白了他一眼:“你没听说吗,报名的个个都有绝活,你有什么,除了会抽烟,能喝酒,还有什么本事?”小王诡秘一笑,  相似文献   

6.
那天饮早茶,文仔关于BP机的一些故事令我们几个好朋友笑得人仰马翻。他问用BP机骂人你会吗?我说不会,“007 292就是了。”他说,我马上掏出代码本查查,原来“007”是姓“卜”,“292”是“街口”。“卜街口”是什么意思?会意的朋友却早已捧腹大笑了。  相似文献   

7.
某诊所里有三位牙医,医术都很不错,但三个人各有各应酬病人的方法。第一个:“什么?这样就不痛?对了,这样就不痛!”他一面说,一面就动手拔去病人的坏牙。第二个:“很痛吧?很痛吧?我想还要稍微忍耐一下,好吗?再过一会儿就好了。”他是“同情格”,病人不由自主地感到安慰,其实他拔牙时一样够狠的。第三个:根本不同病人说话。他板起脸孔,病人  相似文献   

8.
驰名世界的德国奔驰汽车,其完整的名称为“梅赛德斯——奔驰。”位于“奔驰”之前的“梅赛德斯”是谁?是创始人吗?是设计师吗?都不是,它与一个普通少女有关,暗含着汽车史上一个颇有人情味的故事。奔驰汽车问世不久,了解的人不多。一位欧洲的代理商独具慧眼,力排众议,一下子进了几千辆奔驰,投向欧美各国,很快打开了市场。奔驰从此长盛不衰。奔驰公司千方百计找到这位代理商,对他的鼎力相助表示感谢,并且要重金予以报答。代理商坚辞不受,然而却提出了一个出人意外的请求: “奔驰汽车的商标,还可以改动吗?”商标是一家企业的象征,要改动可不是小事情。而奔驰公司依旧诚恳地征求代理商的想法:“你想改动什么呢?”代理商踌躇再三,还是表达了他的愿望,“我有  相似文献   

9.
李大维闯店     
有一天,穿着一身便服的李大维在友谊商店门前被守门的服务员拦住了。“为啥不让我进去?”李大维莫名其妙。“因为这里只让外宾进出。”服务员平静地回答说。“什么?!”李大维一下子被激怒了。“这不是象解放前一样吗?”他大概是指旧中国租界内的“华人与狗不准内进”之类吧。对不起,甭管你怎么说,反正不能进。”服务员礼貌地坚持“原则”。“这是规定吗?上级有这样的规定吗?请你们总经理出来,我要问问他!”李大维语气强硬。  相似文献   

10.
1 广州市农业银行的同志告诉我一个数字:5304万。这是一个什么数字? ——这是市属六县搞小水电欠下的贷款? ——怎么是六县?不是八县吗? ——搞小水电的只有六县。只有山区才搞小水电啊。——那么,这笔欠款有希望还清吗? 市农行的同志苦笑了:一般来说,逾期贷款追回30%就不错了。而小水电,按现在每年偿还3%至5%的情形推算,最快也要20年。何况,不妙的消息还在不断传来:从1980年至1986年,已陆陆续续有345个小水电关停了。那,这算什么呢? “政策性损耗。”他平静地用一种职业性的口吻说。2 他真的平静吗?不。银行实行企业化,从今年开始要编制呆滞资金报损表,要从银行的利润中扣除。而过去是财政报销。他带着哭腔地对我说: “再这样下去,我们银行的干部职工不用开饭了!”他的话,不知道是否有点夸张。不过,据了解,  相似文献   

11.
“你参加过投票吗?”“你参与过表决吗?”“你参加过讨论吗?”“你参加过游戏和体育活动吗?”“在过去的这个学期,以上这些活动你大约参与过多少次?”“你认为经常参与这些活动,与从来不参与这些活动,会有区别么?”“如果有学生被禁止参与这些活动,你认为合适么?”2005年7月12日下午,江苏扬州中学的历史教员王雄,走上了成都市盐都外国语学校的讲台,将上面的7个问号,一一延展开来。随后,他问学生们:“你知道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吗?”没有学生举手。瞪大的双眼,茫然  相似文献   

12.
A一大早冒雨走进中山五路一家不小的山货杂货店,对一中年女售货员问:“可以麻烦您一下吗?”“干什么?”“我是来进行市场调查的,请您看看这份问卷好吗?”“调查什么,早都有人调查过了。”A闻言一愣,对方却又补充道:“今天有人来调查这个,明天来  相似文献   

13.
半年前,在广州发生一件盛事——英国女王访穗的一些轶闻,也许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传播呢! 那么,读者是否记得当时曾经报道广州少年宫一个美术教师把一幅女王肖像画送给女王的新闻?你们知道它背后的一个动人故事吗? 一对夫妇的戏言与愿望人们叫他“大卫”。他没有告诉我们,是什么时候,又是什么原因,人们开始这样称呼他,反正,谭继霖,他这个本来的名字都没有多少人叫了。他与他的职业、事业融为一体,成为一个真正充满艺术气质的“大卫”。一天,大卫似乎有点神秘地对  相似文献   

14.
“为什么要转型?”一名在京某机构供职的不愿透露姓名的山西籍青年学者透过镜片盯着记者反问,“你说为什么要转型?你以为乔家大院乔致庸的故事发生在今天?你不知道现在山西的煤商挣了钱全跑北京上海深圳甚至英国加拿大去了吗?你当记者的知不知道什么叫对未来有信心?再不转,山西就彻底没戏了。”  相似文献   

15.
封建皇帝富有四海,还会缺什么,竟然要索贿? 封建皇帝君临天下,还会怕何人,竟然要行贿? 历史上却真有这样的荒唐事。人们都知道“羊续悬鱼”的典故。但人们却不知这典故背后的故事。东汉灵帝时任南阳太守的羊续,受到下属的一份礼,是一条鲜鱼。当时他不好拒绝,只是把鱼悬挂在大厅。鱼臭了,鱼干了,那位下属又再次送鱼来了,他当然是有求而来的。但羊续说:上次的鱼不还在那儿挂着吗?不用再送了! 从此,人们都知道羊续是个不受贿不收礼的清官,南阳治理得很好。  相似文献   

16.
开心一笑     
《南风窗》1998,(3)
各有所盼 有位先生在整个拳击比赛中,一直眉开眼笑 身旁的人问他:“你也是拳击师吗?” “不,我是牙科医生。” 回报 老年人问女婿:“我女儿出嫁时,假如我给她一份丰厚的嫁妆,会有什么回报呢?” 年轻人答道:“我可以给你一张收据。”  相似文献   

17.
“尝鲜儿”     
老李50多岁,瘦瘦的,常眯缝着一双小眼睛背着手到处转悠,琢磨着发财的道儿。他不看书报,不学无术,在厂里干了几十年,愣不知道电动机就是马达。可他还不懂装懂,自以为是。有人问他氯化钠为何物?他不屑一顾撇撇嘴说:“氯化(绿化)不就是种树吗?谁不知道?”人们哄堂大笑。他  相似文献   

18.
本刊“城市故事”曾刊登过一篇“中国应该成立男联吗?”的研讨,而在当今中国还没有“男联”的情况下,一些男人却不得不走进妇联。他们去干什么? 他们要对妇女的“娘家人”说些什么?  相似文献   

19.
铃……电话急促地响着,王经理不安地拿起话筒。电话是大新建材厂打来的。“朱厂长吗,请你关照一下吧,货款的事……”“别的事都可以帮忙,货款可千万不能再拖,请你马上付清。”朱厂长并不客气,毫不通融。“不是我想拖,最近银根紧缩,我们一时周转不过来,求求你,让我度过这一关。”王经理近乎哀求了。银根紧缩?!它真的会令人如此沮丧吗?它有什么神奇的法力呢? 广州人习惯把手头不宽裕叫做“水头紧”,其实水头和银根倒确有相似之处。你知道自来水公司是怎样供水的吗?它要经过三个主要环节:先要把一般的  相似文献   

20.
2002年的开春似乎特别的暖和。江南的腊梅早早地开了,据说东三省有的地方竟还绽放了桃花。大江南北,一个英文词组像一团金色的迷雾很怪异地四处弥漫着。新华社记者问一名国营钢铁公司的工人:“你知道什么是WTO吗?”工人答,“不太清楚。好像四五岁的时候,单看到家里的大人们忙忙碌碌的,就知道肯定有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