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来信摘录     
注意农村犯罪“私了”隐藏的问题 湖北 三元 一些农村发生犯罪案件后,被害人与犯罪分子“私了”的现象比较普遍。“私了”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有些犯罪分子利用人们怕打击报复的心理,软硬兼施,恐吓加上金钱诱惑,那些贫困的受害者只有含泪默认;二是有些地方因为种种客观原因使得  相似文献   

2.
农村地区的"空心化"趋势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的新现象,它所带来的农村犯罪问题也较为明显。剖析"空心化"对农村犯罪的影响,分别是:社会结构转型对农村社会原有犯罪生态的影响、"空心化"背景下衍生出新的犯罪亚文化环境以及社会失范影响新时期农村犯罪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农村,特别是在比较偏僻落后的农村,发生矛盾纠纷甚至刑事犯罪后,当事人不是运用法律手段“公断”,而是用“私了”的方式解决。这种现象非常普遍。“私了”现象不  相似文献   

4.
农村青少年是社会流动的主体,也是恶性犯罪的主体.农村青少年犯罪呈现出低龄化连续化、消费型犯罪和团体暴力性犯罪的特点.社会流动中相关环节的断裂导致了农村青少年犯罪现象的产生.农村社会工作要从断裂的实际环节开展,其中组织建设是农村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农村未成年人犯罪日益增长,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和农村"熟人社会"环境决定了它团伙犯罪与流窜作案的特征。与城市未成年人犯罪相比,犯罪的未成年人年龄、文化素质更低。目前侵财型犯罪居多,暴力犯罪与性犯罪日渐增多,犯罪类型逐渐有成年人犯罪的趋势。农村社会控制力弱化导致留守儿童犯罪成为农村未成年人犯罪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6.
杨子 《就业与保障》2014,(11):22-23
正一些用人单位为变相谋取"不义之财",以低廉的补偿协议代替工伤赔偿。有的工伤职工因缺乏工伤救济法律知识,又为图便捷、省事而接受"私了"。事后因权益受到严重侵害反悔之时,用人单位又以有约在先为由拒绝劳动者反悔。签了"私了"协议就真的不能反悔吗?下面案件告诉我们,至少六种情形下工伤职工有反悔权!一、未鉴定就私了,劳动者有权要求撤销【案例】陈某入职电力电容器公司从事钳工技术工作。劳动合同约定陈某月工  相似文献   

7.
"留守儿童"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它是新兴的中国社会文化的衍生词。留守儿童是中国土生土长的特种群体,间接反映了中国特有的社会现象和社会发展状况。全世界仅此中国有如此之现象,归根结底离不开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体制的转型所引发的种种社会问题。通过对留守儿童犯罪问题成因进行深入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预防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的对策建议,对于解决当前我国留守儿童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私了”指纷争双方为了谋求自身的利益,授意对方以某种有利可图的条件来交换,以平息纷争为诱饵,让对方逃避法律追究和道德遣责的这样一种行为。一些不太严重的纠纷,通过协调双方当事人“私了”和解,可以节约司法资源,促进社会和谐。而对那些严重而复杂的纠纷,如果仍寄希望于“私了”,其弊就明显大于其利,甚至容易成为社会主义法治进程中的障碍。  相似文献   

9.
家庭暴力犯罪主要指使用暴力杀死、伤害家庭成员或者是与家庭有牵连的亲属以及情人等。由于因家庭矛盾发生的伤害案件大多私了不报官,故无准确的统计资料,本文仅以天津市公安局1989年至1991年5月发现的100起家庭暴力犯罪案件进行分析研究。在两年零五个月的时间里,发生的这100起家庭暴力犯罪案件。为这一时期全部杀人案的38.5%。它不亚于其它杀人案件对社会的危害。在这百起案件中,死121人,伤26人,使一些完整的家庭变成残缺家庭,更有甚者使有的家庭遭到毁灭,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的安定。  相似文献   

10.
郑海  师索 《甘肃理论学刊》2012,(3):135-140,1
风险社会中,犯罪不应再被认为是社会病态现象,而应被视为日常风险产物。为了更全面的研究犯罪现象,而不仅仅将犯罪研究拘于原因论当中,应在犯罪规律、犯罪演进、犯罪趋势等已有犯罪现象研究基础之上通过对犯罪运行的研究再次解读犯罪现象。犯罪运行机制是犯罪如何存在于社会、作用于社会并与社会进行互动的规律性与非规律性同在的运作形态,在犯罪生成状态与最终状态之中承载着过渡功能。风险视野下的犯罪运行具有其特殊的主体构造,来自内部与外部的运行动力,运行动力系统具有风险变量、表层与深层的运行模式,以及犯罪延续、犯罪异化、犯罪循环、犯罪消灭等四种最终状态。犯罪运行机制的研究转换了犯罪学研究的原因论思维,扩宽了犯罪学的研究范畴。  相似文献   

11.
“私了”在一些民事纠纷的解决中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如今,很多民事诉讼案和一些刑事案件则通过受害人和犯罪嫌疑人双方或者借助于中间人的操作,在一定的附带条件下“私了”了。“私了”是福?是祸?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各历史时期,在消除一些旧的犯罪诱因的过程中,不仅有诱发犯罪的新的消极因素产生,一度消失了的旧的诱发因素也有不同程度的复萌。这不仅使特定时期的犯罪具有特定的质和量,而且因各种因素变化的缓慢性和顽固性,使得前一阶段的犯罪现象与后一阶段的犯罪现象交织起来,出现特定的复杂性。犯罪问题和其他社会现象一样,不是孤立的,而是随着政治、经济的变革而变化的。  相似文献   

13.
一、现实困厄和"同步论"质疑大量的统计数据表明,与计划经济时代相比,转型期内违法犯罪现象的增多是一个不容置疑的客观事实。市场经济的成功启动和运行,传统的政治社会逐步由新生的市民社会取而代之,一些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再度凸显,各类侵财案件、有组织犯罪案件等严重的刑事案件的高发率居高不下,而其它的违法犯罪现象亦呈递增之势。很自然,市场经济与犯罪增长的关系问题无疑是必须予以审视和理析的时代课题。对此学术界尚无定论,如一些学者否认市场经济与犯罪现象的任何必然关系,并将之归咎于前市场经济时代的历史遗留问题,且乐观地估计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发展,违法犯罪终将自然消弥。当然,怀旧计划经济时代宁和秩序者  相似文献   

14.
犯罪作为一种复杂的反社会现象,其产生不是一元的因素,而是多样因素,但不是无主次之分,而是有着严格的层次。本文在此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一、在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产生犯罪的根源所谓犯罪根源,是指产生犯罪决定性的因素。正如马克思所言,犯罪不是随心所欲产生的,而是社会私有制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私有财产的出现而出现,随着阶级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化与犯罪--社会控制中介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增长与经济发展和现代化之间是否存在着必然联系?作者认为犯罪增长这一社会现象与现代化、经济发展、社会转型之间的确具有一定的联系,但它不是线性相关关系,不是简单的"代价"关系,他们二者之间的关系是间接的、不确定的,必须通过一个"中介"而发生,这个中介就是"社会控制".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利用经济发展的成果改善和加强社会控制是解决犯罪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读者观点     
《小康》2017,(23)
<正>《小康》杂志7月中旬刊有关"广东三级食药监严打肉类食品安全犯罪"的报道,披露了当前一些城乡结合部、偏远农村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值得深思。现在的城市农贸市场,其食品安全基本能得到有效监管,但是在偏远地区,监管不力、私宰滥宰现象屡有发生,这  相似文献   

17.
用法律来保护自己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但有些人面对不法侵害,却放弃了法律这个武器。他们不是依法让国家司法机关出面处理有关刑事案件,而是采取与犯罪分子"私了",即由双方当事人或中间牵线人担保的方式,私下达成某种协议来解决问题,使少数犯罪分子逍遥法外,助长了社会上歪风邪气和丑恶现象的滋生蔓延,上演了一幕幕令人咋舌的悲剧。《人民日报》最近载文指出,据有关犯罪学专家估算,我国目前刑事案件中被"私了"的竟达30%之多。由此可见,"私了",已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浊流,正在严重地侵蚀着共和国神圣的法制大堤。  相似文献   

18.
犯罪现象是在犯罪主体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变化的,具体的变化特点则蕴涵于不同的犯罪主体和社会环境之中。作为我国现阶段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农民工阶层的形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样,围绕农民工阶层也出现了诸多社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犯罪就是一个方面。在我国社会和农民工双重转型过程中,农民工犯罪也呈现了明显的规则性变化,而这些规则性变化则渗透着农民工与社会之间的结构性的作甩。由此,预防和减少农民工犯罪也应从这些结构出发,着眼于农民工整体发展战略来构建犯罪控制体系,避免就犯罪论犯罪的片面倾向。  相似文献   

19.
多少年来,预防聋人犯罪问题一直是我国聋人工作的一个重点,一些聋人在社会的压力下,在坏人的威逼利诱下,在物欲的驱使下,走上了犯罪道路,让人痛心疾首。正巧,我看到了来自山东的这两篇稿件,从理论和现实方面详细论述了聋人犯罪的根源并给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于是,我决定把他们拿出来与广大聋人朋友及聋人工作者共享。希望能对解决聋人犯罪问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但现实生活中,有的人触犯了刑律,应当予以刑事追究,却因某些原因,被当事人"私了"了,致使罪犯逃脱法律制裁,也助长了社会上某些歪风邪气的蔓延。为钱"私了"这在"私了"案件中占的比重最大。一些人认为反正事情已经发生了,报了案,罪犯判了刑。自己什么也得不到,还不如要点钱实惠。广东某村农民严某,脾气暴躁,平时与人有争执,不管对不对,有理没理,他总能凭借身强力壮之势将人打一顿,所以村里人一般不与他交往。这天下午,严某到学校接儿子回家,发现儿子与另一男同学在争吵,流着泪。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