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余玮 《党史纵横》2014,(6):21-25
正蔡方柏,资深外交官。1936年1月出生于湖北咸宁,1962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专业。历任中国驻法三秘、二秘,外交部西欧司副处长、代理处长,驻法使馆研究室主任、政务参赞、公使衔参赞,外交部西欧司副司长,驻瑞士大使,驻法国大使等;出任过第九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前外交官联谊会会长、中国欧洲学会法国研究会会长。在近4个小时左右的采访中,蔡方柏将自己在出使法国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和盘托出,独家披露有关事件的背景、内幕、鲜为人知的细节,我们在领略外交家风采的同时,粗略把握到那个特定历史时  相似文献   

2.
4月15日,俄罗斯中国总商会在中国驻俄使馆举行隆重、热烈的成立大会。中国驻俄大使刘古昌、公使程国平、商务处公使衔参赞王俊文、总商会会长蔡桂茹和其他领导成员、驻俄使馆外交官、商会会员单位代表、华商代表及中国驻俄媒体代表共150  相似文献   

3.
<正>陈文照,1940年12月出生于江苏无锡,1965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今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历任教育部外语教育司职员,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欧洲处职员,中国驻西萨摩亚大使馆随员,外交部美大司加澳新处科员、二秘,中国驻澳大利亚使馆一秘、研究室主任,外交部美大司加澳新处处长,中国驻加拿大使馆一秘、政务参赞,中国驻加拿大多伦多总领事,中国驻新西兰兼驻库克群岛  相似文献   

4.
<正>2013年7月11日,20集重大历史题材电视剧《将军外交家黄镇》问世,这在中国首批12位“将军大使”中独享尊荣。外交家黄镇有三个首任:中国首任驻匈牙利大使、中国首任驻法国大使、中国首任驻美国联络处主任。两个美称:“将军大使”“画家大使”。三个首任、两个美称,基本概括了黄镇军旅生涯、美术家生涯和外交生涯。黄镇一生从事外交工作27年,先后担任过中国驻匈牙利大使兼管阿尔巴尼亚外事工作、印度尼西亚大使、法国大使、中国驻美国联络处主任,在所有驻外领导岗位都干得有声有色,可圏可点。  相似文献   

5.
解明 《广东党史》2013,(7):33-35
王光亚,曾任外交部副部长、中国驻联合国大使,现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丛军,原名陈珊珊,陈毅元帅最小的女儿,曾任中国驻爱沙尼亚大使,后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公使衔参赞。这对结缘伦敦的“伉俪大使”,在外交事业和感情生活中有许多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6.
在2005年中法文化交流年活动中,现任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是功不可没的。吴建民曾给毛泽东、周恩来和陈毅做过翻译,担任过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发言人,中国驻荷兰大使,中国驻法国大使等职。为表彰他为中法交流作出的贡献,2003年,法国总统希拉克向他授予了“大将军”勋章。其实在这位外交“大将军”的身后,有一位同样出色的大使——他的夫人施燕华。施燕华原是中国驻卢森堡大使,曾多次为邓小平做过翻译。“夫妇俩都是现职大使的,我们给外交部开了头。”吴建民自豪地说。  相似文献   

7.
1998年9月25日,中国新任驻葡萄牙大使王其良抵达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向葡国总统沈拜奥递交国书。而前任驻葡大使韦东,则离任回国。 在70年代初的中美两国秘密外交接触中,韦东可算是一位“传奇”人物,他曾担任过重要的角色——在当时的中国驻法国大使黄镇的领导下,被指定执行与墓辛格指派的美国驻法国大使馆武官沃尔特斯将军进行秘密联络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张兵 《党史纵横》2005,(5):34-35
“欢迎王国权大使光临”1972年12月21日,中国和澳大利亚驻法国大使各自代表本国政府,在巴黎签署了中澳建交公报。王国权大使和常玉林参赞带着翻译王其良和夫人朱成珉于当年5月1日,经香港去澳赴任。王大使一行从香港直飞澳大利亚港口城市——悉尼。刚一下飞机,澳大利亚外交部官员、澳中友协负责人及华侨代表手持鲜花,走上前来,热烈欢迎。朱启祯临时代办和其他打前站的同事们也到机场欢迎。没走几步,王大使等便被欢迎的人群团团围住,朱启祯代办只好在前面引路,好不容易才挤出人群。路两边夹道欢迎的华侨,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每个人的手里都举着…  相似文献   

9.
张兵 《党史博览》2010,(12):19-20,43
“文革”爆发后,周恩来原本想让王国权留在中国驻波兰使馆,继续中美大使级会谈,不想让他回国。当然也有意保护一些老大使,让他们先避避“文革”风头。但进入1967年7月。周恩来也顶不住了。于是,中国驻法国大使黄镇和驻波兰大使王国权相继被调回。  相似文献   

10.
何立波 《党史博采》2004,(10):31-35
黄镇是我国杰出的外交家,著名的“将军大使”,从事外交工作前曾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政委。建国后,黄镇历任驻匈牙利、印度尼西亚大使,外交部副部长,驻法国大使。任驻法国大使期间,黄镇还兼任了中美在巴黎接触的中方代表,为促进恢复中美关系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1973年,黄镇任中国驻美国联络处主任。在美期间,他广交朋友,积极地促进了美国总统、国务卿及美国国防部长等美国高级官员和美国国会一些议员的访华,增进了中美双方的相互了解,使两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友好往来不断发展,卓有成效地为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作了准备。中美…  相似文献   

11.
江翔 《湘潮》2014,(5):44-46
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外交的大方向是既反对美帝国主义,也反对苏联修正主义,大力支持亚非拉新独立国家反帝反殖、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的斗争。那时,非洲是我国外交的主要阵地。这一时期,是我国对非洲进行无偿经济援助最繁重的时期,举世闻名的坦赞铁路等对非援建工程这时正在紧张施工。同一时期,国际上东西方两大阵营处于冷战时期,美苏在非洲激烈争夺势力范围。非洲国家政局异常动荡。在刚果(布),政治派系与矛盾复杂,军事政变频繁发生,在美苏争夺非洲夹缝中的中国大使馆多次经历惊险与紧张的应变奋战。那时我国驻刚果(布)的大使是王雨田,我是三秘、研究室主任。在那个年代,大使参赞,甚至一秘二秘都不懂外语,我们这些懂外语的人工作任务就比较重。  相似文献   

12.
中法建交纪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高乐不得不把眼光投向中国 1963年,深秋的北京,天高云淡。 10月22日下午,首都机场,一架大型专用客机徐徐降落,法国参议员、前总理埃德加·富尔携其夫人微笑着从机舱走出。 早已在机场等候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全国政协副主席包尔汉、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张奚若及外交部西欧司司长谢黎等有关方面负责人迎上前去,同客人热烈握手。  相似文献   

13.
吴清和 《党史博览》2008,(11):26-27
朱青,1924年出生于上海,早年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1942年参加新四军,当过新四军军长陈毅的英文翻译。上海解放后担任市长陈毅的秘书。1953年进入外交部,历任亚洲司边界处处长、专员,第一亚洲司副司长等职。1981年至1984年任中国驻日内瓦总领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派出的第一位女总领事。1984年至1987年她的丈夫田进任中国驻瑞士大使,她随丈夫到中国驻瑞士大使馆任参赞。1994年11月,她在出席一次外交活动时突然发病倒下,医治无效去世。  相似文献   

14.
王凡 《党史博采》2007,(10):9-15
现任中国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曾是外交部第十位发言人,前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特命全权大使,前中国驻法国大使。他在任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大使期间,在反击西方反华势力对中国发起的"人权战"中赢得非常漂亮,在担任驻法国大使期间,他促成了江泽民主席的第二次访法,胡锦涛主席代表中国首次出席西方七国集团会议……显示出他卓越的外交才华。他在回顾自己的外交生涯时说:"我的外交人生铺垫,是在联合国的十年完成的。"我们有幸在著名传记纪实作家王凡的《吴建民传》一书出版前,得以先在本刊连裁书中有关吴建民在联合国的部分章节,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沈秋农 《世纪风采》2012,(11):42-44
2012年10月11日是中国同联邦德国建交40周年纪念日,临近这个日子,当年作为中国政府的全权代表主持两国建交谈判,建交后又在波恩负责筹建使馆、任驻德参赞、大使的资深外交官王殊心潮激荡,思绪翻飞。周恩来的缜密细致,毛泽东的运筹帷幄的景象一幕幕浮现眼前。  相似文献   

16.
张兵 《党史博览》2008,(9):37-40
王国权,1911年12月24日出生于河南省巩县(今巩义),原名康午生,字厚庵。1935年入党。他早年参加革命,曾任热河省委书记兼省长、省军区政委。1956年调到外交部,开始了为期22年的外交生涯,先后出任中国驻东德、波兰、澳大利亚、意大利四国大使,并在任驻波兰大使期间,兼任中美华沙会谈中方代表。1970年至1973年,担任中国对外友协会长,并作为周恩来的特使,赴日本参加松村谦三的葬礼。  相似文献   

17.
担当首任驻朝鲜大使,倪志亮重任在肩. 1949年10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同友好邻邦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1950年1月,朝鲜驻华大使李周渊到北京赴任.而中国驻朝大使人选仍然在酝酿之中.  相似文献   

18.
作家与画家1964年6月2日,外交部副部长黄镇作为首任中国驻法国大使,乘飞机去巴黎。坐在飞机上,黄镇陷入了沉思……早在1925年,黄镇读上海美专时,就想毕业后积蓄一大笔钱,去巴黎学几年西洋画法。想不到40年后,终于成行了,不过不是带着做画家的梦,而是作为新中国驻西方国家第一位大使来的。法国总统戴高乐是一位神秘的人物,黄镇虽未与他见过面,却对他有些好感。这不仅是因为他和罗斯福、邱吉尔齐名,更重要的是,在与中国建交问题上,戴高乐冲破了美国和西方势力的阻挠,使法国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和中国建交前,法国…  相似文献   

19.
王凡 《党史博览》2008,(2):36-39
吴建民来到欧洲时,正是东欧剧变的前夜/他批改研究人员的文章,主要是从大局观上着眼 1988年底,在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调研组当参赞的吴建民,突然接到来自国内的调令,调他到中国驻比利时大使馆当参赞,协助大使刘山工作。  相似文献   

20.
庾晋 《广东党史》2003,(6):42-43
冀朝铸,男,1929年7月30日出生,山西汾阳县人,中共党员。1938年随父赴美,先后在纽约城学校、霍莱斯·曼一林肯中学读书,1948年考入哈佛大学,1950年10月回国,就读于清华大学化学系。1952年4月赴朝鲜开城参加中国和谈代表团工作。1954年4月回国在外交部工作,后参加中美建交和谈工作。曾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当翻译。1973年3月,赴美国中国联络处工作,任参赞,1979年任外交部美大司副司长。1982年3月任中国驻美大使公使衔参赞。1991年任联合国副秘书长,1996年离任回国。现任中国侨联副主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