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由于我国学界对推定的理解众说纷纭,无法形成统一意见,导致相关条文解释结论不统一,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裁判的公平性,因此亟需对民事推定展开理论辨析。推定是基于非演绎推理逻辑结构的证明活动,其成立基础是经验法则和法政策。根据成立基础的不同,推定可分为事实推定和法律推定。二者最重要的区别是法律后果不同:事实推定的法律后果是提证责任的转移;法律推定的法律后果则是证明责任的转移,而并非证明责任的倒置。  相似文献   

2.
归责原则是铁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核心问题 ,无过错责任原则与过错推定责任原则是铁路交通事故争论的焦点。本文从理论和铁路司法实践两个层面 ,对铁路法关于交通事故人身伤害赔偿规定的立法实质进行考察 ,认为铁路法所确认的铁路交通人身伤害赔偿实行的是过错推定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3,(36)
推定是证据法上非常重要的制度。推定的概念至今尚未有共识,其与推论、举证责任等概念的关系是近几年来法学中重要研究之一。推定存在于证据法中并不偶然,它的价值在于实现诉讼经济,合理分配举证责任,避免因证据缺乏所产生的举证不能等,因此得到各国的广泛关注。在采对抗制之立法例的英美法系与采纠问式之立法例的大陆法系,推定以不同的方式存在于证据法上。推定在我国还并没有作为一种证明方式存在,但在我国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都有不同程度的民事推定与刑事推定的存在,如何完善我国证据法的推定也是我国法学家的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4.
新出台的《贪污贿赂司法解释》显现出贿赂犯罪刑事法网"趋密"的特征,但其有关"为他人谋利"要件的解释仍不能妥善解决新型贿赂犯罪激增下司法实践遭遇的问题。就广义而言,推定不仅是存在于刑事诉讼法中的一种证据制度,也是刑法中涉及特殊领域的立法设计类型;为适应打击贪腐犯罪的需要,目前最可行的做法是沿袭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立法模式,通过刑事立法方式设计贿赂犯罪主观方面的推定,应当取消受贿罪中"为他人谋利"要件,从而完成贿赂犯罪领域的刑事司法推定(又称事实推定)向刑事立法推定(亦称法律推定)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特许经营信息披露违法行为,包括未按法律规定进行信息披露、披露时间或方式不适当、虚假陈述、误导性陈述以及重大遗漏等.违反特许经营信息披露义务的民事救济方式有合同撤销、合同解除和损害赔偿.特许经营信息披露民事赔偿责任不是缔约过失责任,也不是违约责任,应该是特殊侵权责任.特许经营民事责任损害赔偿的范围,包括被特许人固有利益、信赖利益和期待利益三个方面.我国特许经营立法应当确立公司特许人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有关雇员的信息披露个人责任,令其与公司特许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除非其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  相似文献   

6.
王亚灵 《学理论》2015,(6):50-51
为了最大限度地平衡医患双方的权益,我国的法律在分配医患双方的举证责任时经历了三次演进:"谁主张,谁举证"、举证责任倒置和有限制的过错推定,变革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又带来新的问题,将就这些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诚实推定权由纳税人财产权与人格尊严权衍生而来,在立法中加以确认有助于落实税收法定、践行量能课税和提高纳税人遵从度。诚实推定权借鉴了刑法上的无罪推定和民法上的善意推定,其基本内涵是税务机关认为纳税人有少缴税款嫌疑时,应由该机关承担举证责任,证明强度应达到优势证据标准。我国应在修改《税收征收管理法》时,明确表达纳税人享有诚实推定权,同时准确界分纳税人的协力义务和税务机关的举证责任,强调逃税行为必须具备主观故意的要件,合理限定税收检查权。诚实推定权入法将对税收征纳实践产生影响,提高现有“计税依据明显偏低”的认定标准,使纳税人的正当理由诉求更有可能被认可,对逃税行为的界定也将更为精确。  相似文献   

8.
丁利明 《行政论坛》2012,19(3):55-60
2011年4月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就涉外产品责任的选法规则进行了特别立法,但在具体内容上存在着:被侵权人单方选择法律及排除被告无法预见原则的作用范围狭窄、当事人双方意思自治的规定不完善、双重可诉规则及最密切联系原则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等问题。为完善我国现行的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制度,建议在于:第一,在被侵权人单方选择法律的范围内增加产品取得地法;第二,扩大"排除被告无法预见的法律原则"的适用范围;第三,明确当事人双方意思自治的限制条件;第四,在损害赔偿问题上我国法律应坚持双重可诉原则,应规定在损害赔偿限额方面,作为准据法的外国法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规定相抵触的,不得适用;第五,在最密切联系原则的立法方式上,应当发挥最密切联系原则克服已有冲突规范机械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食品安全是维系民生和社会安定的重大问题。在严重危及民众生命健康安全的食品犯罪案件层出不穷的情况下,以“严刑峻法杀无赦”的重刑主义规制食品犯罪无异于舍本逐末;反之,在食品犯罪认定中,降低因果关系的证明强度,提高刑罚的不可避免性,才是规制食品犯罪之正途。对此,在食品犯罪认定中可引入过错推定责任、疫学因果关系说,将食品犯罪认定中因果关系的证明强度相对淡化,从而遏制食品犯罪的高发势头,保障民众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0.
戴涛 《行政与法制》2000,(10):12-14
行政违法推定,或称行政行为违法推定,是指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未经证明为合法,人民法院得认为该行为违法,或推定该行为违法。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行政违法推定在行政诉讼领域实质上扮演了“帝王条款”的角色。但迄今为止它并未为行政诉讼立法所明确,也未被行政审判实践所认知,导致其价值与功能发挥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1.
审前羁押剥夺的是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人身自由 ,是对人权的侵犯与克减。基于无罪推定原则的要求 ,作为一种程序性裁判机制的审前羁押只能是一种例外的、最后才能采取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惩罚犯罪和保护人民是刑事诉讼的根本目的。任何人,一旦被证实触犯了刑法都应毫无例外地接受法律的制裁。然而在罪行被最终确定之前,基于无罪推定原则,被追诉人享有身份清白的假定,亦毋庸容忍正当权利被剥夺和歧视。刑事法律被视为人权保障书,其本意就是通过限制公权力的恣意妄为来保证被追诉人的清白不受侵犯。  相似文献   

13.
论有保留的无罪推定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现行刑事诉讼法典第12条规定的理解,刑事诉讼法学界有着不同的认识。虽然1996年立法机关没有采纳专家学的修改意见而直接明确规定无罪推定原则,但是,联系整个法典的条来看,除了对被告人享有沉默权予以保留外,已经肯定了无罪推定原则的绝大多数基本内容,可以认为确立了有保留的无罪推定原则,或说是不完整的无罪推定原则。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zakat institutions, as socio-religious civil society organizations, and government in dealing with poverty in Indonesia. The fact that both share similar concerns about poverty and have comparable programmes to address it underlines the need for coordination. Departing from the idea that coordination prevents duplication and increases effectiveness, this study sets out to assess the level of coordination between zakat institutions and government and the factors determining that level of coordination. The study finds that, due to bureaucracy and lack of internal coordination, the existing level of coordination can best be described as low, and that this level of coordination has led to suboptimal outcomes. The article further analy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zakat agencies and government and finds it to be guided by low linkages and rules set unilaterally by the government. The article ends by providing several recommendations for both types of actors to improve their relationship and mutual coordination.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民事规范准用于行政协议的问题。首先,要确定什么是行政协议,行政协议是设定、变更与废止行政权利义务的协议;其次,构成行政协议的情况下,考察是否存在特别规则,如果没有特别规则,而且确定存在法律漏洞的情况下,则可以准用民事规范。在准用民事规范时,要结合行政协议的特点,修正地进行适用。具体如在违法无效的情况下,必须是严重违反的情况下,才会导致行政协议的无效。在解除的情况下,要结合民法上继续性合同终止规则以及情势变更规则,进行法律适用。  相似文献   

16.
警察出庭作证是刑事诉讼改革中的重要问题。调查显示,造成警察不出庭的原因在于观念的误区、诉讼结构不合理、证据规则的缺失等。建立我国的警察出庭作证制度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可从克服立法和观念上的困难入手,调整诉讼结构,完善证据规则,构建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7.
Alexander  James R. 《Publius》1988,18(1):127-140
Under the Burger Court, the constitu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states and their municipalities has been examined primarilyin cases involving private suits initiated against municipalitiesunder federal antitrust and civil rights statutes. Since theCourt's 1943 Parker v. Brown decision, it had been presumedthat municipalities as political subdivisions of states wereas immune as their states from tort liability under the ShermanAntitrust Act. The Burger Court, however, ruled that municipalitiesare not automatically immunized from tort liability simply becauseof their status as political subdivisions unless they can demonstratethat their actions were undertaken pursuant to an expressedstate policy. After 1980, the Court continued to uphold thevulnerability of municipalities to private suits authorizedby federal statutes, but moved to narrow the types of remedyappropriate under common law. The Burger Court did not, therefore,address the more fundamental question of whether municipalitiesas public actors should be liable to private damages in thecourse of their public functions.  相似文献   

18.
民法典编纂始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将于2020年3月全国人大进入最后审议阶段。回顾民法典编纂进程,交锋激烈,有理念冲突,有体系之争,更有制度辩论,核心问题可以概括为民法的现代性命题。本文从民法典编纂的社会基础、基本原则演化、知识产权入典和惩罚性赔偿制度四个主要维度,对此核心命题进行简要回顾和梳理,重点展示民法典编纂的现代性及其限度,旨在深化理论认知和实践探索,以期对当下及今后的国家法治建设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