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注"民工"的社会地位与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民工”中主要是青年,他们也有城市青年一样的梦想。城市里有很多新奇的东西是他们向往的,或者是想尝试的。正是“民工”这股力量,改变了中国农村的面貌,推动了中国城镇化的进程,丰富了城市的生活。“民工”,他们工作之余在干什么,想什么,国家及社会各方面都应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2.
城乡一体,工农平权实现之时就是民工“终结”之日。从这个意义上讲,解决民工问题既是保护民工,又要“终结”民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农民从乡村走向城市,从农业流向二、三产业,是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现象。由于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我国农民进城基本是“移而不迁”,因而形成了“民工”(又称“农民工”)  相似文献   

3.
猴年到来之前,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成为政府和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拖欠问题的普遍存在,终于使人们看到,拖欠民工工资问题从根本上讲并非雇佣民工的人的道德问题,而是“民工”这样一种特殊社会身份所造成的经济问题。从制度设计上看,民工很难在城市中有效地主张自己的权利,城市的各种社会建制基本没有向民工开放,相反,他们往往被歧视性的地方性法规所约束。一个市民往往可以理直气壮地要求城市政府保障他们的权益,而民工不会。民工问题的根本解决之道,在于取消城市中对民工的各种歧视性待遇。必须在制度上确认:工作在城市的民工有向城市政府…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民工潮”涌入城市,数量庞大的民工群与数量同样庞大的城市下岗职工之间的就业矛盾开始显现出来。一方面,经过近10多年“民工潮”的潮起潮落,涌入城市的大量民工中已有相当一部分人因打工经验的积累而常年就业于城市;另一方面,大量城市下岗职工迫于生计,开始摒弃传统观念,放下城市人“高贵的架子”,纷纷加入城市谋职就业的浩荡大军。在这种情况下,城市下岗职工与进城民工在城市就业方面的矛盾冲突势在必发。能否安排好城市不断下岗的职工再就业,直接关系到新一轮改革能否成功、社会能否安定;而要解决城市就业难题,合理引导“民工潮”,使之与国企改革之间彼此保持相互协调一致,则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5.
说到民工,人们眼前会浮现出这样一幅情景:破旧的衣衫,迷惘的眼神,为了养家糊口在城市里四处奔波……然而,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青年民工(有人把他们叫做“80后民工”)的观念与老一代民工完全不同,他们中以“出来挣钱”为主要目的的只占18.2%,外出务工动因是“刚毕业,出来锻炼自己”、“想到外面玩玩”、“学一门技术”、“在家乡没意思”、“羡慕城市生活”、“外出能够享受现代生活”的人共占到71.4%。  相似文献   

6.
缪长青 《当代广西》2005,(10):27-27
没有人能否认,民工的确属于城市中的弱者,尽管这一庞大的群体是不可或缺的。在城市中,相比普通市民而言,他们往往更容易被忽视。“我是民工怎么了……我真的有点不服气……我们有什么不行呢?”这是一位年轻民工留在倾诉热线中的话,我  相似文献   

7.
<正> 农村民工进城,在近几年一直是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加大“改革力度”的思想指导下,民工浪潮可能更加汹涌澎湃。 1989年初,百万民工席卷全国,受这股浪潮冲击最甚的广州市和海口市曾向国务院及邻省发出急电,求援平息“民工浪潮”。对此,社会各界反映不一。有赞同的,也有指责的。由于进城农民确实在交通运输、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商品供应、劳动就业等方面造成极大压力,致使有关地区的社会治安、市容、环境卫生等比较混乱、于是,民工浪潮为盲流的说法不日而起。时隔一年,1990年第一季度,新的民工浪潮再度掀起。1991年初,民工进城乃至南北流动有增无减。为什么在改革开放期间,会屡屡掀起大量农村民工进城的浪潮?产生这种农业劳动力大规模流动的深层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建设和谐社会,必须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近年来,绍兴市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把着力点放在“外来人才”、“外来民工”和“本地农民”三类特殊群体上,积极探索,多措并举,让外来人才在绍兴创业安家,让外来民工共享城市文明,让本地农民加快培训转移,努力提高“外来绍兴人”和本地农民的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如今,更多的民工兄弟开始把目光投向中部地区、东北甚至西部地区。挣钱的多少当然决定民工的去留,但更多的民工愿意选择就业环境好、社会法律保障体系健全的地区,他们渴望被城市接纳,渴望人们的尊重,更渴望真正享受到“市民待遇”  相似文献   

10.
在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民工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在政府动员或号召下参加修筑公路、堤坝或帮助军队运输等工作的人;二是指到城市打工的农民。既然字典里都已经明确地写明了,似乎也就没什么可争议的了,但登在中国青年报上的一篇《“民工”这个称谓该退出历史舞台了》,让自己觉得还是有话要说。现实生活中,人们每每一提到“民工”二字总会和卖苦力、低素质等联想到一起,就连各种文艺晚会的小品中,也常常出现对于民工形象的负面表演。民工之所以素质“差”,也许和他们的文化水平不高有关,之所以让那么多的人“讨厌”,也许确实有少部分人做了…  相似文献   

11.
又到年底,有关民工讨薪问题再次成为焦点。近年来,拖欠民工工资、民工荒、民工讨薪被打、矿难死亡、民工在非人的工作环境中超时加班、民工在城市被歧视等新闻不时见诸报端。其中,总理为民妇讨工钱、民工讨薪不成而杀人等事件尤能刺激整个社会的神经。身处社会底层的民工恶劣的生存状态不再是少数有道义的媒体眼中的“新闻”。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对此表示了“关注”,并提出一些应对之策,比如发文不允许克扣民工工资、对违规者进行处罚媒体应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媒体是一个具有特殊属性的产业,既有经济利益的追求,又有社会责任的要求。作为一种经…  相似文献   

12.
“民工经济”的发展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为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近年来,一批在城市务工经商赚了钱的民工,开始带着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回乡创业,兴办各类企业,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支新生力量  相似文献   

13.
读者来信     
“城乡一体之时也就是民工“终结”之日。那时,农民不再被束缚在土地上,他们有自由迁徙和就业的权利,他们进了城市就变成了市民,从事二、三产业就变成了工人,享有与市民和工人同等的权利。“民工”这一特殊治理体制下的社会标签将被彻底的丢进历史的垃圾堆。”——徐增阳  相似文献   

14.
企业和民工的“双转移” 每逢春节前后,浙江企业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缺工。近两年来,民工荒使得企业受伤不浅。“以前是一个岗位四个民工抢,现在反过来了,是一个民工四个岗位抢”,一位人力专家如此形容浙江民工紧张程度。最近,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针对当前企业“招工难”情况进行了分析。宁波、湖州、嘉兴、衢州和舟山等五个城市求人倍牢(岗位需求与求职人数比)明显上升,杭州市求人倍率最高,达到3.82。也就是说,1个求职者对应有3.82个岗位需求。  相似文献   

15.
据报道,中国进入“抢聘”民工的时代。北京和天津等23个城市将在春节后大规模招聘民工,港资厂林立的珠三角正面临更严峻的“抢民工潮”。目前,深圳和广州都出现超过10万的职位空缺。在这种情况下,各大企业只有各出奇谋网罗劳工,有厂商以高薪招徕,亦有港资和台资厂调动大巴,深入四川、湖南山区农村“抢人”。  相似文献   

16.
“东镇民工”系列调查之二:求职与报酬民工在流动中直接关心的问题主要有两个:工作好不好找?工资怎么样?这两个问题,正代表了劳动力市场的两个基本内容,第一个是劳动力的供求关系,再一个是劳动力的价格。城市的劳动力市场是民工们进入城市社会的第一个环节。市场形...  相似文献   

17.
民工的城市适应是一个需要迫切关注的社会问题。本文结合案例资料,通过全面描述新生代民工城市生活状况,从场域惯习理论的角度分析了新生代民工的城市适应问题。在此基础上认为,新生代民工的城市适应就是其习性的调整与其所在的场域相互匹配、相互建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非典时期,“抛弃”了北京的是民工和大学生两大人群,可是指责几乎是众口一词地指向了大学生。却极少有人对民工口诛笔伐。为什么大家对民工异常的“宽容”呢?  相似文献   

19.
读罢《“民工”该不该叫?》(《中国保安》2004年第8期)一文,颇有感触,也有些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根据文中所叙,不难看出作者的意愿:因为“民工”二字是带有歧视性的字眼,所以笔者希望,“当再次见诸报端时,媒体对他们使用的称谓不再是民工,也许是合同工,也许是工人,因为他们太需要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称谓了。”乍一听,这敢情好,民工从此以后改叫合同工之类的“人性化”称谓,看谁还会像过去一样歧视民工,民工再也不必为自己的称谓而感到自卑了,从此一律平等了。可是,反过来想:这不对啊!到底是“民工”二字的词意导致了歧视民工,还是因为歧视…  相似文献   

20.
进城做工人员是指从农村地区进入到城市或城镇地区未获得当地常住户口却又在该地区从事非农业工作的人员?在这里,之所以要用“进城做工人员”这一概念来替代像“农民工”或“民工”之类的名称.是因为在我看来,像“农民工”或“民工”及“打工仔”之类的术语,某种意义上属于一种行政性的和新闻的话语,在其背后,或多或少地隐含了身份歧视的意义。而作为学术概念,应该是反映事实的中性语言,而不应与权力话语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