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雷锋精神应该时代化、大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为沈阳部队某部因公牺牲的英雄战士雷锋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在《人民日报》发表。以此为契机,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了学习雷锋活动,刘少  相似文献   

2.
1965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每年的3月5日成为全国人民纪念雷锋、学习雷锋的日子。随着时间流逝,向雷锋学习的氛围越来越淡,甚至流于形式。民间有戏言称:“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  相似文献   

3.
吴志菲 《春秋》2013,(2):11-17
雷锋,解放前是一名孤儿。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入学读书。参加工作后,多次当选为劳动模范。1960年参军,两年多的时间里,立功三次,还被评为模范共青团员和节约标兵。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等发表了毛泽东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随后,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分别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学习雷锋的  相似文献   

4.
《时代潮》2003,(6)
“农民兄弟要牢记……手脚不净要犯事”? 在纪念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40周年之际,北京许多媒体不约而同以赞赏口吻报道了这样一则消息:为配合活动,一个区文化馆组织了民工学雷锋公益活动,活动内容有民工朗诵雷锋日记、诗篇、民工四人快板《我为首都盖大楼》等.其中被媒体大肆炒作的.则是  相似文献   

5.
牟野  杜磊 《思想工作》2007,(4):29-29
1962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学习雷锋的活动在全国蓬蓬勃勃地展开,雷锋精神激励、影响到了两代人。45年过去了,一些人对雷锋的记忆已逐渐淡忘,还有人竟然不知道雷锋是谁,更有人说“雷锋出国了”、“雷锋三月来了四月走”、“学雷锋过时了”等等,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学雷锋真的过时了吗?雷锋真的离我们远去了吗?其实,许多的英雄就在我们身边,象勇救落水儿童的郝龙彪,为乡邻谋利益的张耀国,三分钟生死营救出租车司机的三位好青年,为挽救一位农民工深夜排长龙献血的队伍、为了首府的清洁,大学生上街扫马路,……,这一桩桩、一件件,充分地证明:雷锋并没有走远,雷锋就在我们身边!  相似文献   

6.
感谢     
白丁 《协商论坛》2007,(3):61-61
3月5日,是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44周年。对今天的青少年来说,雷锋的故事可能显得有些遥远、陌生。有人担心,44年了,在许多新的“感动中国人物”涌现出来之后,雷锋,他如今还能感动中国吗?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事实:雷锋当年所做的事,44年来已被不断重复。如“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雨夜护送带小孩的大嫂回家;  相似文献   

7.
自从1963年3月5日,首都各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毛泽东为雷锋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在全国掀起群众性的学习雷锋活动的高潮后,到2003年3月这项活动开展已历时40周年。在这40年中,虽然活动的开展是起起伏伏,不时也会出现对雷锋的些许微词,但是在大多数中国老百姓的心目中,对雷锋本人和学习雷锋活动还是认可的,最起码都会认为雷锋是一位可敬的好人,学雷锋是一件善事、好事。也正是基于这个最基本的出发点,雷锋精神才能深入民心,学雷锋活动才能够历久不衰,在青年乃至全国人民中具有巨大的感召力。为了能够清楚地说…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雷锋精神?让我们重温一下周恩来总理当年的的题词吧!周恩来总理明确指出:“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这四个方面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是对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具体表述,也是对雷锋精神高度科学的概括,为我们学习雷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当前,我们联系四化建设的实际,联系自己的思想状况,对照雷锋的事迹,认真领会周总理题词的含义,必将获得许多新的启示,提高我们前进的勇气。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政》2015,(5):59
雷锋一直是中国人民学习的榜样,也是人们非常崇敬的代表性人物。然而如果有人将这种崇敬之情用以整容成雷锋来表达,你是否会被雷到呢?据《中国青年报》报道,33岁的安徽小伙子张艺冬最近不太高兴。原因经过3次整容,他把自己的脸变成他认为的"雷锋"脸,同时还拍摄了一组形似雷锋的照片。他的行为引发了社会的关注并引来很多非议。"整成雷锋的样子是我的自由,我崇拜喜欢雷锋,为啥媒体的报道要讽刺我?"张艺冬颇感委屈地说。  相似文献   

10.
实践精神是雷锋精神的本质特征。对雷锋精神的解读,既可从《雷锋日记》中去读懂雷锋的心声,也可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中去把握雷锋精神的真谛。  相似文献   

11.
有两幅雷锋的经典照片,曾给几代中国人留下深刻印象。一幅是雷锋在汽车驾驶室中学习《毛泽东选集》,另一幅是雷锋与战友乔安山一起学习《毛泽东选集》。  相似文献   

12.
<正>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等媒体发表了毛泽东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就在毛泽东等中央领导题词发表的当天上午,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团长晨耕、政委王引龙召集全体同志传达了毛主席的题词,并说下午天安门有游行,全团要去参加宣传活动。当时许多同志都提议说,我们是文工团,下午游行的时候理应拿出一首歌来唱。这个提议立即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他们纷纷把目光投向了歌队队长、作曲家生茂和  相似文献   

13.
为隆重纪念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45周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开展了学雷锋“十佳少年”“十佳青年”、“十佳老人”的“三十佳”评选表彰活动。3月初,在石河子工人文化宫召开了表彰大会。赵雪莹、关德运、王顺友等三十位学雷锋先进受到了表彰。  相似文献   

14.
《世纪行》2011,(9):44-44
今年3月5日是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发表48周年纪念日,40多年来,雷锋的事迹在祖国大地到处传颂,雷锋精神已成为亿万中国人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的一面旗帜,影响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相似文献   

15.
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主席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星移斗转,光阴荏苒,30多年来,共和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风云变幻,然而,雷锋这一象征着时代精神的形象却一直闪耀着熠熠光辉。 在雷锋的家乡湖南望城县,雷锋纪念馆1968年10月建成开放,至今,不仅接待了大批的国内参观者,而且有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朋友和港演台侨胞留下了赞羡的目光和啧啧称誉,在纪念  相似文献   

16.
青年的需求是丰富多彩的,并且,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其间的差异性也很大。一本刊物要想生存,就必须能够满足青年的某种需求,为青年提供某种服务,这是人人明白的道理。《中国青年》定位于“中国励志第一刊”,感召青年“奋斗改变命运,梦想让我们与众不同”;《青年文摘》则十分关注青年的生存状态,以“篇篇精彩,期期优质”赢得了上百万青年的心;《知音》杂志以情感为矛,直刺读者心灵中最软的地方,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那么,《中国青年研究》能满足青年的什么需求,能为青年提供什么独特的服务呢?提供给青年梦想,我们不如走过了80年光辉历程的《中国…  相似文献   

17.
46年前的3月5日,毛泽东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46年来,雷锋的事迹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然而,慧眼识雷锋的伯乐却鲜为人知。笔者在遐迩闻名的大连红军村采访了老红军王良太老将军,他讲述了当年自己发现和培养雷锋的难忘经历。  相似文献   

18.
傅光 《协商论坛》2012,(4):46-46
在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49周年,全国上下重掀学习雷锋新高潮之际,新乡市爱心画家王宏忠正在创作的"双百人物"国画肖像,让人耳目一新,洋溢着浓郁的时代气息。  相似文献   

19.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一个端着钢枪、头戴棉帽的憨实小伙子——雷锋,走进了千家万户,他的名字也传遍共和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相似文献   

20.
科研为本实用特色邮发代号82-733全年订价180元《中国青年研究》杂志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研究青年与青年社会发展问题的学术理论刊物。《中国青年研究》杂志自1989年创刊以来,始终坚持科研为本、实用特色的办刊理念,着重关注青年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