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年是中国新一届政府执政的第一个年头,新一届政府领导人情系百姓,亲民、务实、自信的形象赢得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赞扬。 3月18日,中国最高权力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胡锦涛为国家主席、温家宝为国务院总理,中国新一届政府领导集体在人大代表们的掌声中  相似文献   

2.
《创造》2012,(4):4-4
今年“两会”期间,从政府到民间都对改革十分关注。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了近60次的“改革”两字。我国从启动改革到现在的30多年中,中国的经济、社会、政治和国际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为改革提供了新的资源,也为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2004年2月中旬公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50多年来第一个全面地、系统地进行自我约束与促进自我发展的党内制度规范。令人耳目一新的是《条例》中明确写入了“询问和质询”、“罢免或撤换要求及处理”等内容。“干部问责制”正在成为中国新一轮政治改革中的一个亮点。也是新一届政府对人民负责任的一种表态。  相似文献   

4.
在经历了“很不平凡的五年”后新一届政府总理的接力棒交到了温家宝手中2003年3月16日在他与前任总理朱镕基握手的瞬间中国政府一个新时代开始了……  相似文献   

5.
《半月谈》第12期刊文说,6月中旬举行的首届“中欧政府管理高层论坛”传出一个强烈信息:我国的政府改革正由“职能转变”向“功能转型”的纵深方向发展,建设服务型政府将成为我国下一阶段政府改革的重点。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我国政府改革的思路逐渐明晰。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把政府职能归结为四项内容: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  相似文献   

6.
领导参考     
亲民、务实、科学、法治:新一届政府的形象 资料来源:《学习时报》2003.12.16 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和国家领导、新的一届政府经过近一年的执政考验给人们留下了新的印象,那就是八个字:亲民、务实、科学、法治。亲民既是一种政治修养的标志,更是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体现;大至改革发展稳定的新的战略思维,“小”至简化出访礼仪、取消北戴河休假,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务实的风格被社会广为称赞;从抗击非典到南方防洪,“科学”的理念、“科学”的行为成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明亮的旋律;  相似文献   

7.
问鼎大东北     
<正> 继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三角洲战略后,十六大报告中非常及时地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的工作,已正式提上新一届政府的工作日程。温家宝总理等新一届政府领导人在过去的一年里先后相继视察东北,作深入调研,并发表振兴东北的各种重要讲话,无疑为即将在2004年以及2004年之后上演的振兴东北大戏拉开了新世纪“辽沈战役”序幕……  相似文献   

8.
《时事报告》2005,(3):12-13
今年10月,是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正式出台一周年的日子。这一战略的提出,无疑对东北三省亿万人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三访东北,凸显了新一届政府对东北老工业区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指点八桂     
温家宝:必须大力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全面完成今年和“十一五”期间的任务,必须大力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温家宝说,我们要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切实转变政府管理经济方式,加强社会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的公共管理:政府管理理念转变与创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公共行政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改革的先导是政府管理理念的不断转变与创新 ,以适应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规律 ,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中国新一届政府树立“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顺应时代潮流 ;政府施政理念既要不断创新 ,又要遵守一定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政策》1998,(3)
“两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人大、政府、政协领导成员;研究部署了新一届人大、政协工作;认真审议或协商讨论了政府工作报告。“两会”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对全省跨世纪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 强化对政府的监督是今年“两会”的焦点话题。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将“政府自身建设”单列,强调“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只有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懈怠。”他要求各级政府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从而传达了这么一种信号:“问责”正在成为中国新一轮政治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的亮点。近段时间各级政府部门主动接受监督开始形成共识。去年12月,深圳市出台《预防职务犯罪条例》,以法规形式规定新闻记者享有无过错合理怀疑权。深圳市市长还于日前签发政府令,从4月1日开始凡发生重大突发  相似文献   

13.
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机构改革,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密切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变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九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的方案,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的任务已摆上了议事日程。这次机构改革势在必行,新一届政府决心大,力度大,在未来三年内,要把机关干部的编制减少一半。中央缩编后再裁地方员额,同样要求三年完成。国际舆论普遍认为,这次机构改革是一个“大胆的步骤”,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精简计划。这次机构改革的一个特点就是政府机构改革自上而…  相似文献   

14.
<正> 刚刚过去的2003年,是中国新一届政府执政的第一个年头。2003年,这是崭新的一年,新一届政府走上了政治前台;2003年又是多事的一年,新一届政府所面临的施政环境似乎相当的恶劣:非典肆虐、江河洪涝……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2003年又造就了新的传奇,新一届政府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抗击非典的伟大胜利,并进一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新世纪、新阶段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15.
议题二政治体制改革:稳妥还是激进当前,对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已达成了较为普遍的共识,但是对如何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尚存较大争议。有人主张积极稳妥,有人要求激进改革;有人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也有人主张可模仿美欧之路。温家宝总理今年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继续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各项改革,破解发展难题。"发展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6.
加入世贸组织对于中国而言,是机遇更是挑战。就挑战而言,首当其冲的就是我国政府和政治改革。在WTO提出的各项基本原则中,对我国政府和政治改革影响最为深远的一项就是“透明度”原则。透明度原则虽然直接针对的只是与贸易有关的政府具体行政行为,但它的影响远不止如此。它对我国政府的影响,将通过“影响政府具体行政行为—影响我国政府具体政治行为—影响我国政体的权力结构”这样一个链条逐渐深入,环环相扣,最终影响我国的整个政治权力体系,改变我国的政治权力格局,而且,它的这种作用同我国预先设定的政治改革的目标是基本一致的。因此,对我国政府和政治改革而言,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民主与科学》2008,(2):2-3
这几年,每次全国“两会”闭幕后的总理答中外记者问,都是关注中国问题的人们必看的“压轴戏”,它不仅向我们展现了一位善于倾听民意、时时关注民生、积极践行民主的“平民总理”的形象,而且表现了中国政治生活越来越开放的姿态。透过温总理的庄严承诺和精警妙语,我们看到了新一届政府为了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我们有理由对新一届政府充满期待,因为这是春天的声音,春天总是令人充满希望的季节。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随着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迫切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那么,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如何推进?选择何种发展模式?如何开拓政治民主化的进程?这是每人关心祖国前途和命运的中国人着力思考的问题,也是中国改革的难点所在。一、政治发展的经济基础和条件纵观现代政治民主发展历史,政治体制改革基本上有这样两种模式:行政改革优先,还是政治民主化优先。行政改革优先首先解决的是政府行政能力问题,这就是明确政府的职能定位,惩治政府内部腐败,强化政有内部管理,健全法制和制约机制,从而建立一个有权威…  相似文献   

19.
加入世贸组织对于中国而言,是机遇更是挑战。就挑战而言,首当其冲的就是我国政府和政治改革。在WTO提出的各项基本原则中,对我国政府和政治改革影响最为深远的一项就是“透明度”原则。透明度原则虽然直接针对的只是与贸易有关的政府具体行政行为,但它的影响远不止如此。它对我国政府的影响,将通过“影响政府具体行政行为一影响我国政府具体政治行为一影响我国政体的权力结构”这样一个链条逐渐深入,环环相扣,最终影响我国的整个政治权力体系,改变我国的政治权力格局,而且,它的这种作用同我国预先设定的政治改革的目标是基本一致的。因此,对我国政府和政治改革而言,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曹林 《群众》2013,(7):I0016-I0016
刘铁男案后,限权和放权改革再次成为舆论热议的话题。李克强总理在多个场合强调,要推动放权改革,强调不能什么事都到北京来批,强调以简政放权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放权”是新一届政府一直强调的关键词,新一届政府也拟以放权改革释放制度红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