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吴钩 《廉政瞭望》2014,(10):47-47
今天的人们如果想表达意见,可以上网发帖。古人呢?可以写写“题壁诗”。宋朝的题壁诗繁荣昌盛,我们耳熟能洋的一首《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相似文献   

2.
提起史诗,人们很容易想到古希腊荷马的《伊利亚特》、《奥德赛》,和中波斯菲尔多西的《王书》,或是我国藏族的《格萨尔王传》和汉族的《黑暗传》等等。但是,我这里所说的不是那种波澜壮阔的浩大长流,而是流传在儿童口上的朵朵“浪花”。那些“浪花”反映了社会的真实,故亦可称之为“史诗”。 儿童是天真无邪的,口头上流传的也是那些明白有趣的、易传易记的“诗”,这就是童谣。童谣是民谣的一种,没有具体作者,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加工,属集体智慧的结晶。《尔雅》说,“童子歌曰童谣,以其言出自胸臆,不由人教也。”这些出自人民大众(包括儿童)“胸臆”的“诗”,是有一定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譬如李自成起义时,流传甚广的一首童谣唱道:“盼闯王,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凡是讲述这段历史的人,无不引用此谣以证人民对闯王的拥护,和闯王对人民的爱护。在我们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中,类似的童谣就更多了,各地都有。如流传于江西的一首童谣唱道:“南军北军,不如红军;南京北京,不如瑞金。”鄂东有一首歌唱红安革命斗争情况的童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杨尚昆、彭德怀等都在建宁战斗过。红军第二次反“围剿”取得建宁大捷,毛泽东在建宁挥毫写下了《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的光辉诗篇。其间,建宁有7000多儿女参加红军,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 电视连续剧《长征》的主题歌《十送红军》,在电视播出后一度广为流唱。建宁是中央苏区的21个组成县之一,也流传着大量类似《十送红军》一样的苏区民歌。如《十劝郎当红军》:  相似文献   

4.
漳平市象湖镇杨美村是一个革命基点村,这里有一处"红军题壁留款信",已列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5.
<正>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福建闽西曾流传一首一歌两名的民歌《韭菜开花》,又名《剪掉髻子当红军》。那是客家妇女决心参加革命、参加红军的歌谣,是妇女革命歌谣的代表。歌名《剪掉髻子当红军》似乎比《韭菜开花》更盛行些。据说20世纪50年代闻名全国的歌唱演员余珊鸣将这首歌推向全国时,用的歌名就是《剪掉髻子当红军》。  相似文献   

6.
短言出精品     
古人云:“文贵精,言贵简”。何以见得?请看:乾隆当了60年皇帝,写下的诗文,仅《乾隆御制诗》就收存41800首,超过我国历史上任何一个诗人的存诗数量。可迄今为止,有哪一部文学史把他当作诗人带上一笔?相反,宋代诗人潘大临诗作无几,他的《题壁》诗刚写完“满城风雨近重阳”一句,催租人即到,大为扫兴,终未写成。但这句诗却成了千古绝句,岂不引人深思么?  相似文献   

7.
姚群民 《党的文献》2022,(3):124-127
《少年真理报》有关红军长征的报道颇具文献价值和研究意义。1934年11月20日,该报即对中央红军长征初期的军事行动进行介绍,此后又有连载报道及有关评论出现,内容涉及长征中的重要战役、红军北上抗日目标等。这些报道是目前所见中共报刊在国统区关于红军长征的最早报道,扩大了长征在国统区民众中的影响,也为后来深入研究《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书记处会议上关于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情况的报告》《随军西行见闻录》《英勇的西征》等长征早期报道文献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1936年6月,美国著名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作为第一个西方记者,冒着生命危险,冲破重重封锁由北平出发,经西安,进入红色区域——陕甘宁边区,进行了为期4个多月的新闻采访.他不仅采访了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等红军高级将领,同时也采访了许许多多的红军战士、农民、工人和知识分子.一年后,斯诺把在红区的采访通讯编著成《红星照耀中国》一书.1938年,该书中译本用了《西行漫记》这个书名.《西行漫记》的封面是一位英姿勃发的红军号兵正迎着朝阳,吹奏前进的号角.从此,《西行漫记》流传到哪里,红军战士的军号就“吹”到哪里,《西行漫记》经久不衰,红军战士  相似文献   

9.
李友唐 《党的建设》2013,(12):63-64
一 我们许多人都知道毛泽东写有《七律·长征》这首诗: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相似文献   

10.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完成了二万五千里的战略大转移,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把中国革命大本营放到了西北地区.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奠定了基础.可是,国民党反动派却认为中央红军已经“力竭心疲,精锐尽失,歼灭自在意中”.在革命队伍内部,有些人看到红军人数锐减(中央红军主力到达陕北时只剩7000余人),也出现了悲观情绪.张国焘更是竭力散布“中央红军失败了”、“估计长征是失败”的悲观论调,妄图动摇军心.因此,在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回顾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肯定长征的伟大成绩,总结长(?)的历史意义,就成为教育干部、鼓舞红军指战员继续前进、开拓新局面的一项迫切任务.毛泽东到达陕北后不久,在所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中,批判了张国焘的悲观论调,阐明了红军长征胜利的重大历史意义.而且,毛泽东在《七律·长征》一诗中,对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作了艺术的概括.广大红军指战员也以喜悦的心情回顾长征的光辉历程,采用各种方式庆祝长征的伟大胜利,借以教育、鼓舞自己和人民群众.当时,以歌曲这一艺术形式总结长征战斗历程的,当推陆定一、贾拓夫合写的《长征歌》和萧向荣写的《长征曲》.这两首长征之歌在根据地军民中流传甚广,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1.
趣说打油诗     
快乐大叔 《党课》2006,(11):28-29
据有关专家考证,打油诗的历史其实跟中国的文学发展史一样长。《诗经》里有的诗就属于古代“打油诗”的范畴。目前流传下来的不少古诗,尤其是隋唐以前的,有不少系即兴之作,如果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话,就是打油诗。  相似文献   

12.
正红军长征时,国统区的一些报刊也有关于红军长征的报道。但由于受政治立场、意识形态及缺乏第一手材料等因素的影响,这些报道良莠不齐、真假不一。国民党系报刊的报道长征开始后,国民党动用《中央日报》《扫荡报》等一切宣传机器,几乎天天登载"围剿"红军的消息。其主要内容为"朱毛匪部西窜""红军被击溃  相似文献   

13.
人们经常用"两袖清风"一词来比喻为官廉洁。关于这一成语的出处,流传最广的说法是出自于明代廉吏于谦的《入京》诗:"绢帕麻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其实早在元朝文学家魏初的《送杨季梅》一诗中就已出现了"父亲零落鬓如丝,两袖清风一束诗"。此外,元朝陈基在《次韵吴江道中》一诗中也有这样的句子:"两袖清风身欲飘,杖藜随月步长桥。"只不过  相似文献   

14.
正在关于红军长征的众多故事当中,有一个红军战士们用茅台酒洗脚的"故事"流传甚广,以至于成为茅台酒的神秘传闻。那么,红军战士究竟有没有用茅台酒洗过脚呢?朱笠夫编著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记》写道:"开始发现这酒坊的士兵,以为‘沧浪之水可以濯我足’;……可惜数缸美酒,已成为脚汤。"读罢这段文字,似乎红军战士用茅台酒  相似文献   

15.
“以高雅端庄的造型,绽放早春第一抹殷红;以夜夜挑灯的憔悴,诠释诚信务实的精髓;事业与家庭之间抉择,用不一样的精彩实现同一种幸福……”这是在郎酒员工中流传的题为《红花》的一首诗,诗的主角是蒋英丽。  相似文献   

16.
《红军长征记》(亦名《二万五千里》),是中国现代出版史上最早真实纪录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历程的回忆录,也是由长征亲历者撰写的一部史诗性伟大著作。该书的主编是丁玲。  相似文献   

17.
冯亦同 《世纪风采》2007,(2):23-24,25,26
“远看一条索,近看鸭池河,敌人拼命堵,老子硬要过。要过,要过,这就过!李觉送行蛮不错,你在对面站岗哨,我在这里洗个脚。”——陈靖:《过乌江》 这是1935年2月红军长征路上强渡乌江天险时,一个年仅十七岁的红小鬼创作的一首宣传鼓动诗。该诗曾经传遍军中,产生了很大影响。诗里提到的“鸭池河”系乌江上游的别称,为红军“送行”的李觉是国民党军纵队司令。豪迈的诗句生动地表现了长征英雄们的无畏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辛辣地嘲笑了敌人“围追堵截”的失败。前不久,中央电视台为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播放的纪录片《长征文学风采录》中,还介绍过这个不朽的经典之作和它的创作者——已故著名军旅诗人、小说和电影《金沙江畔》的作者,解放后曾任华北特种兵部队政治部主任、南京军区炮兵政委的陈靖将军。  相似文献   

18.
李喆 《党史博览》2011,(10):52-53
毛泽东的词《清平乐·六盘山》早已家喻户晓,是毛泽东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诗词之一。几十年来,《清平乐-六盘山》一直为人们所传诵,并把这首词作为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特别是“不到长城非好汉”一句,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长期以来,人们一般都认为这首词是毛泽东在长征途中指挥红军翻越六盘山时写的。其实,《清平乐-六盘山》词的最初形式,并不是现在人们诵读的样式,而是以自由体歌谣——《长征谣》的形式出现的。  相似文献   

19.
我们在阅读古代文献或古代文学作品时,经常遇到注释中引用《……传》、《……注》、《……笺》、《……疏》、《……注疏》、《……正义》等不同的书籍名称。有人问:这些注释的书目为什么有不同的名称呢?原来孔子创办私字时,为了教育学生,对上古流传下来的文献进行了选择修订。他编定了《诗》、《书》、《礼》、《乐》、《易》和《春秋》六种教科书,讲授给他的弟子们。这些书写在二尺四寸长的竹简上,后世尊称为“经”。当时和后世有许多学者致力于这几部书的研究,写了很多注释或发挥其意义的书。为了给这些注释书正名,人们就把战国以来相传…  相似文献   

20.
自1990年初至1995年底,关于红军长征问题的研究又大有进展。发表的有关论文、专著明显增多,研究领域也向纵深发展。据不完全统计,5年来发表的有关红军长征论文170余篇,专著中比较有影响的有:军事科学院编写的《红一方面军史》及《红四方面军史》、金紫光等主编的《伟大的长征》、秦生的《红军长征在西北》、由国民党将领回忆录集成的《围追堵截红军长征亲历记》等。另外,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对于红军长征这一时期的若干问题研究也有所突破和创新。现将近5年来研究较为集中的几个问题择要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