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闻宁 《党的文献》2017,(1):F0002-F0002
“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这是毛泽东关于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论断。  相似文献   

2.
1949年9月22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庄严宣布:"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这既是对新中国文化建设的展望,也是对此前文化发展情况的总结。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文化自信"的理念,既是对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回应和文化发展的深刻总结,也是对文化虚无主义的彻底否定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凝练升华。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这是毛泽东关于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论断。很多人知晓它,因为这是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词《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的一句,但鲜有人知的是,几天之后,毛泽东再次郑重地写下了这句话,作为给《新建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与先进文化论纲(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晋 《党的文献》2002,(2):42-53
三、执政后的文化过渡问题   1、为什么说有一个社会主义文化过渡时期先进文化的创造 ,总是和政治经济的变迁交汇一起 ,整体推进 ,互为印证。 1 949年 9月 2 1日 ,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宣告“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同时 ,还对这个开辟新纪元的历史性转变 ,作了一个文化方面的描述和畅想 :“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 ,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由于革命的胜利 ,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真的已经成为现实的时候 ,…  相似文献   

5.
老作家王蒙在前不久开幕的第十八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说,毛泽东主席在建国前曾经指出过,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也会迎来一个文化的高潮。“但由于各种客观历史原因,这个高潮并没有在那时出现。而现在,文化的高潮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6.
《党建》1994,(4)
抓住精神文明建设的机遇毛泽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际曾说过:“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今天,随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潮的兴起,必定需要一个精神文明建设的高潮相配合。经济建设有个抓住机遇的问题,精神文明建设也...  相似文献   

7.
高峰 《企业党建》2012,(5):30-32
中国城市化高潮已经来临。按照国际惯例.一个国家的城市人口超过30%就会出现城市化的高潮,每年城市化率将达到1%至2%。这就意味着今后中国每年有1000万至2000万的农村人口移居到城市。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开展大规模的建设。中国建设高潮已经历了十几年,今后中国还有30至40年的城市化高潮。将有总数5亿的农民移居到城市。  相似文献   

8.
老作家王蒙在前不久开幕的第十八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说,毛泽东主席在建国前曾经指出过,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也会迎来一个文化的高潮。"但由于各种客观历史原因,这个高潮并没有在那时出现。而现在,文化的高潮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之际,毛泽东提出文化建设高潮论。随后,文化建设高潮的说法被政府及社会各界广泛征引,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文化建设的主流话语。文化建设高潮论的特点首先是充分认识到经济基础的决定性作用,其次是对社会主义文化的高度自觉和高度自信。尽管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化建设的高潮并未到来,但文化建设高潮论的的提出,提振了广大人民复兴中华民族文化的坚强信心以及对社会主义文化的高度自觉和自信。文化建设高潮论,始终贯穿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化建设实践中,是理解这一时期文化建设的一条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一铿锵有力的生态文明宣言,描绘出了一幅令人憧憬的“中国梦”,必将对未来中国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竺光 《奋斗》2005,(5):13-15
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谐社会”的提出,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发展。它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已经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是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认识的一个重大推进。  相似文献   

12.
江涛 《当代党员》2012,(12):60-61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姚胜安  杨升祥 《党课》2011,(13):24-32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初步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巨大变化。但是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低,中国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如何建设和发展,这是执政党面临的全新课题。探索者的道路从来是不平坦的。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社会主义制度在世界诞生以来时间还很短,实践经验极其有限。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不可避免出现了曲折,但也在探索进程中积累了深刻而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李长春 《党建》2010,(9):5-5
胡锦涛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的文化建设,充分肯定了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取得的成绩,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巨大鼓励和鞭策。讲话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从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高度,全面分析了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形势的基础上,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提出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认真贯彻落实《决定》,对于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汉唐文化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价值取向和自由气度及宏阔开放精神,它具有开放性、兼容性、创新性、多源性、异质性的文化特质。汉唐文化精神,是我们正在进行的文化建设和掀起文化大繁荣高潮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和中,脱颖为伴随中国社会现代转化的重要意识形态。这除了马克思主义自身蕴藏的理论力量、以及中华民族在近现代史上经济、政治的社会需要外,另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化原因,就是中国文化的非宗教性特征。文章基于对这一特征的理解,结合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民族关系、宗教关系以及抵御邪教等方面,阐述了新世纪文化建设的若干着眼点。  相似文献   

18.
创意文化与创意经济正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作用.在当代中国文化建设高潮中,创意文化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积极推动创意文化与创意经济的发展,不仅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先进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未来中国的科学发展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文化问题、部署文化建设,这反映了我们思想文化的自觉,预示着文化建设高潮的到来。  相似文献   

20.
肖建春 《奋斗》2012,(12):25-26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增”等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让人鼓舞,催人奋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