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江,这条在广袤无际的华夏大地上,桀傲不驯奔腾不息了亿万年的超级大江,终于在1997年11月8日下午3时30分,于举世瞩目之中,被英雄的中国人民驯服,在陵峡口中堡岛处锁住。此举预示着在不久的将来,一个亿万炎黄子孙梦寐以求的环球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第一、世界第三大河——长江险峻的三峡河段,筑起一座大坝,防洪发电,造福人民,这是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以来几代人的梦想。当历史年轮转至公元1994年12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庄严宣布长江三峡工程正式开工,这一梦想终于成真。从此,堪称中国和世界现今最伟大的、跨世纪的超级水利工程进入了具体施工阶段。 三峡工程是一个具有巨大综合效益的特大水利工程 长江全长6300公里,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9%;全流域人口3.58亿,约占全国35%。长江流域多年平均总水量占全国36%,水力资源可开发量占53%。其能量相当于年产原煤5.6亿吨。长江又是我国内河航运最发达的河流,素有“黄金水道”的嘉誉,干支流通航里程7万  相似文献   

3.
1997年11月8日,中国瞩目三峡,世界瞩目三峡。数十米高的777巨型载车来回穿梭,把一车一车巨石倾倒在湍急的江水里,长江变得越来越窄。江面上直升机往来盘旋,摄像机正把这宏大的场面,通过卫星传送给数亿电视观众。这是中国,也是世界水电建设史上最壮观的场景,而主管截流现场施工的却是一位年仅34岁的年轻人─—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葛洲坝集团公司三峡施工指挥部指挥长兼党委书记陈飞。陈飞坚守在截流战场的最前沿,沉着冷静地指挥了这场水电建设的世纪之战1992年12月,陈飞以三峡工程施工指挥部副指挥长的…  相似文献   

4.
周公三峡情     
为“使江湖都对人民有利”,1958年早春,周恩来溯江踏勘三峡。三峡工程在技术上是否可能?三峡坝址究竟选在何处?三峡工程同整个长江综合利用是什么关系?这些战略性问题在风雪行程中旋转、飞舞……  相似文献   

5.
刘伟 《湘潮》2013,(3):41-44
雷锋,不朽的丰碑,永远的榜样。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曾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至今仍然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精神榜样。中国为产生这样一个人物而骄傲。在树立雷锋这个榜样的过程中,留下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当代贵州》2005,(17):11
◆抗战胜利是中华民族全体同胞团结奋斗的结果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全体同胞团结奋斗的结果,也是中国人民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人民并肩战斗的结果.中国人民为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感到骄傲,也为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感到自豪.  相似文献   

7.
正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告别三峡"旅游热,表明人们总是关注即将发生的巨变,并对在某些方面将永远消逝的三峡风物非常珍惜。郦道元创作的《水经注》,迄今约有1500年。这期间,长江三峡自身的地理变化是微小的。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舟楫之便,国家开始整治长江航道。最终炸除了包括滟滪堆在内的三峡著名的礁石、险滩,设置了导航的航标灯。随着航运业的发展,木船、纤夫也绝迹了。三峡风物发生显著改变,这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相似文献   

8.
1在长江三峡建坝拦水发电的最初构想人为孙中山先生。1918年,孙中山继续撰述《建国方略》时,其在"实业计划"一章中具体阐明要引进外资和西方生产设备与技术,开发长江三峡的水利资源。这是中国人第一次提出在三峡建闸抬高水头,以改善川江航道和发展水力发电的主张。为此,孙中山还亲笔绘制了七幅治江规划图。2其后不久.早年在日本加人孙中山组注的中国同自会,后留学英国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带领学生到三住考察,并于1924年写出著名论文帐江峡东地质及缺乏历史),注定了三峡地区地质论述的合础。这一年8月.孙中山先生在广以国立高等师…  相似文献   

9.
1992年4月3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响起三峡工程议案通过的掌声;1994年4月18日,议论了近70年的三峡工程已经破土动工。从此,三峡工程——这个缠绕了近一个世纪的“中国梦”正将变成现实。三峡,已不再是梦想!“三峡”曾是梦长江三峡,如同她的九曲十八弯,在缥缥渺渺、若隐若现的云雾之中,一忽儿绝壁断流,一忽儿柳暗花明;那奔涌的漩流,呼啸的排浪,一会儿划成了一个巨大的问号,一会儿又变成了重重的感叹号。世界的目光曾一次次停留在这里。使她知名  相似文献   

10.
翟跃 《党史纵横》2003,(9):24-24
萨凡奇是国际著名的水利大师,40年代中期,他曾三度来华亲临长江三峡考察,1948年,初步完成了各种拦河坝、电厂、船闸等设计定型标准及情景模拟图,生动地展现了三峡大坝建成后的雄姿。 这一宏大的设计虽然雄伟壮丽,但在当时,国民党政权忙于反共内战,三峡建设的美好愿望化为泡影。 位于长江中游的三峡地区,地势险峻,水流湍急,  相似文献   

11.
宁心 《新湘评论》2021,(2):36-38
一道思想的闪电,照亮了人民心田;一曲大地的颂歌,磅礴了万水千山。历史性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这是中国共产党写给人民的答卷,这是新中国写给世界的民族史诗,这是亿万中华儿女献给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最好礼物。元旦前夕,“记录小康”大型电视专题片《从十八洞出发》,在湖南卫视播出后产生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12.
2003年10月15日。这是一个伟大的日子,是一个令13亿中国人民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的日子!  相似文献   

13.
"世界纤夫在哪里,三峡巴东神农溪"。巴东旅游,随着上世纪90年代神农溪的正式开放开发,借助长江三峡这一优势品牌,在各级各部门的重视、支持和努力下,得到了迅猛快速发展。目前神农溪品牌已响誉国内外,巴东也正式成为湖北省首个旅游强县。在新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1893—1981),是举世闻名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是“国之瑰宝”,民族的骄傲.1938年—1941年期间,她在香港以崇高的声誉和威望,发起并领导了保卫中国同盟(以下简称保盟)承担起沟通中国与世界,争取各国人民及海外华侨援助中国抗  相似文献   

15.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在广阔的黄淮平原打响。经过66天激烈塵战,人民解放军以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余人的辉煌战绩,胜利完成了歼敌主力于长江之北的光荣任务,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解放中国提供了有利条件,也创造了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伟大奇迹。在这场战役中,数百万支前民工和亿万解放区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最年轻的自治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雄伟壮观的长江三峡的南畔。湖北省巴东县第二高级中学1956年创办于此。这是一块孕育了辛亥革命元戎邓玉麟将军,留下过贺龙元帅足迹,长眠着共和国第一号烈士段德昌英灵,浸透了无数革  相似文献   

17.
春紫 《党史文苑》2021,(2):46-48
作为流行歌曲的"开山之作",《乡恋》是1983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最让观众难以忘怀的一首歌,这是歌曲在创作、演唱上的突破.《乡恋》曾遭批判,但也为当时的文艺界吹来新风. 重新打造清亮新曲 1979年,中央电视台组织各路精英深入到三峡实地,争分夺秒精心打造一部电视风光片《三峡传说》.该片记录长江三峡独特的自然风光,...  相似文献   

18.
正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砥砺奋进,40年众志成城,40年春风化雨。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亿万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40年来,中国人民始终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极大解放和发展了中国社会生产力。——40年来,中国人民始终上下求索、锐意进取,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9.
正"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和全国两会上的话语,揭示了新时代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基本路径,点燃了亿万中国人民的奋斗激情。历史画卷在砥砺奋进中铺展,精彩华章在接续奋斗里书写。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我们今天拥有的一切,凝结着中国人民奋斗的汗水。建国初期,我们的国家一贫如洗,百废待兴,面对这样的窘迫局面,党和国家带领着中国人民,充分发扬艰苦  相似文献   

20.
<正>大溪文化是中国长江三峡与长江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距今6500—5300年。它的发现,揭示了长江中游及峡江地区一种以红陶为主并含彩陶的地区性文化遗存。大溪文化的命名及分布大溪文化因最初发现于四川省巫山县(今重庆市巫山县)大溪遗址而得名。1925年至1926年,美国人纳尔逊在四川万县(今重庆市万州区)和湖北宜都之间的长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