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艺起源与巫术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音乐、舞蹈、雕刻、文学等多种艺术形式都是从原始的巫术和祭祀文化中产生的。宗教祭祀和巫术活动以艺术为手段达到神人沟通的目的,而艺术形式和内涵又在巫术文化的发展中走向深化和成熟。文艺的起源与发展,与巫术、神话、图腾等多种文化观念的交织融合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
试论傩仪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傩仪是我国历史上一种影响甚广的巫术文化事象。本文利用文献、考古资料和民族学材料对傩仪的演变脉络进行研究。提出:傩仪发源于中原,商周时代由原始宗教变为宫廷巫术;两汉时与封禅、郊祀筹共同构成维护中史集权体制的巫术礼仪制度;两宋时受到新兴人文文化的冲击,逐渐退出中原而流布于长江以南,与荆楚巫术传统和道教相融合;至明清又流入西南各民族之中,其影响至今不绝。  相似文献   

3.
安顺地戏面具装饰艺术在旅游商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森 《前沿》2012,(20):163-164
贵州省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其民间艺术具有极大的特色,而贵州省的安顺地区作为地戏艺术的独特代表,其面具艺术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本文从造型特征和色彩表现两个方面分析了安顺地戏面具的装饰艺术特色.在此基础上,从装饰元素在旅游商品包装中的直接运用、装饰造型向旅游包装设计的引申、民俗文化的传承对旅游产品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对安顺地戏面具装饰艺术进行了全面分析,以此彰显安顺地戏面具装饰艺术对旅游商品包装设计的显在影响和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4.
水书是一种特殊的汉字系文字,其书写符号系统的主体在汉字基础上发展而成。水书的使用和发展与水族宗教关系密切,是一种较为典型的巫术文字。这一文化属性对水书书写系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李洪志及其“法轮大法”,从文化层面剖析,不是什么宗教,也不是气功健身的组织,而是打着气功健身的旗号,搞巫术迷信的“会道门”。  相似文献   

6.
<正>发现地点:云南省香格里拉市制作年代:1985年外形尺寸:高57cm宽47cm厚27cm收藏机构:云南民族博物馆羌姆面具,也叫跳神面具,又称藏族白头金刚面具,是迪庆州香格里拉市藏族神职人员在举行宗教活动、跳神法会时佩戴的面具。面具的造型大体可分为凶相面具、善相面具和动物面具三大类。凶相面具主要指各种护法威猛忿怒相神,如大黑天神、怖畏金刚等;善相面具多为世俗面具,有寿星、和尚等;动物面具则是“羌姆”面具中最具代表性和  相似文献   

7.
土家族梯玛的职能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梯玛文化属巫术文化的范畴.梯玛的巫术有摹仿巫术和接触巫术之分.梯玛的职能主要是用巫术祈求上天为人们带来福祉,用巫术驱逐邪气为人解痛苦,达到为社会服务的目的.梯玛的职能也彰显了梯玛的社会功能,梯玛的社会功能是社会的稳定器和社会的平衡器.  相似文献   

8.
巫术三议     
巫术,曾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成为欧洲人类学、民族学和宗教学最主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笔者仅就咒语与语言有灵信仰,巫术与宗教,以及巫术的作用这三个问题,谈谈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楚文化和道教文化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楚文化属于地域文化;道教文化则属于宗教文化。两者虽各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其中,楚文化对道教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特别值得重视。一是形成于楚地的道家学术,给了道教文化以直接的理论支撑;二是《楚辞》给了道教文化以极其深刻的影响;三是楚地的巫术文化,也给了道教文化以重大影响。可以说没有楚文化的特定文化模式,就没有现实中的道教文化的整体面貌。  相似文献   

10.
宗教文化是自然保护不可忽视的力量宗教和自然的关系,由来已久。宗教产生于史前社会的后期,当时社会生产力极为低下,人们还无法认识和控制火灾、洪水、猛兽、雷电等自然力量,幻想以祈祷、祭献或巫术来影响主宰自然界的神灵,就形成了最初的宗教意识和仪式。当社会由采集、狩猎文化进入到农业文明的阶段,出现了统治、剥削、压迫、阶级等现象,宗教又成为调整人与自然之间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当科学还不发达,人们还不理解社会和自然应该如何相处的长期阶段,宗教在保护自然、保护环境方面,确实起过重要的作用。因为他们一般都是崇拜自然、慈悲为怀、爱护生灵和注意美化环境的,特别是许多宗教关于人生、社会、生命、自然、宇宙的一些哲理性的解  相似文献   

11.
宗教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形态的变化而变化的。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宗教开始了所谓的"世俗化"运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宗教开始了全球化。宗教的世俗化、西方宗教对中国大陆的强力输出和渗透,加上我国的改革开放,一方面大大增加了宗教产品的供给,另一方面大大增加了人们的宗教需求。由此造成了我国的"宗教热"和"宗教乱象"。为此,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地研究我国宗教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并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  相似文献   

12.
宾有艳  李晓弟 《前沿》2013,(14):177-179
藏族装饰图案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成为题材广泛、造型多变、构图对称均衡的独具其文化内涵、宗教特色和造型体系的重的民族装饰图案之一。本文从藏族装饰图案基础造型的角度出发,对藏族装饰图案的基本题材和象征寓意,造型原理和组织形式以及形式美三方面进行研究,以加深人们对藏族装饰图案造型艺术的认识与理解,从而扩大藏族文化在各地的传播和交流。  相似文献   

13.
禅意不是宗教,但毕竟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无法找到一个更确切的概念与之相对应之前,最接近禅意的代各,大概可算是形而上的“亚宗教”了。作为一种精神寄托,亚宗教比宗教的历史更为悠久,生命力也更旺盛;而作为一种情感需要,亚宗教比宗教又更为深刻,也更具普遍性。在人类社会尚未出现宗教以前,亚宗教式的精神寄托已经存在。例如巫术、祭祀、神话传说、原始先验论等等,严格说来,它们都不属宗教范畴。它们没有完整的固定的宗教仪式,也缺乏系统的教规、教义,但已具备了某种十分接近宗教气息的亚宗教形态。宗教是灵魂意识和一切带有巫性的活动的规范化。东方的亚宗教势力,在淡化宗教  相似文献   

14.
巫术在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虽然巫术与心理治疗的文化基础与心理基础有所不同,但有的巫术确实起到了心理治疗的作用.这个现象可以用"场域"理论的观点作出解释.巫术与心理治疗技术虽然属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观念,但从场域论的视角来看,其内在的"关系"、"位置"、"习性"、"资本"之间互动与运作的规则却有着相当的一致性.将心理科学与民间巫术相互渗透不失为改革巫术民俗的一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5.
从巫术到审美——哈尼族传统文化中的审美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洛姆说:“人经过了几十万年才在进入人类生活方面迈出第一步,他经历了一个以巫术无所不能的自我陶醉阶段。”显然,弗洛姆所谓的“人类生活”,是指人类的文明时代,而那漫长的人类史前文化时期包括了“一个以巫术无所不能的自我陶醉阶段”。在这个阶段,人类通过劳动使自己的感官逐步“人化”,也由于巫术的无所不在,人类的审  相似文献   

16.
从审美心理发生学的角度看,笔者不太同意文化起源与人类起源同步、原始文化起源与人类审美意识(审美理性心理)发生同步的观点。而是认为人类起源在前,文化起源在后,人类的审美心理发生在前,原始文化起源在后。笔者的结论是:原始人类的审美心理潜伏于高等动物(人猿)的种族遗传,发端于原始人类时空观念的形成和对自然形式美的感受体验,表显于第一件艺术品(石器)的创制,发展于图腾崇拜、宗教巫术、神话传说、文学艺术。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的宗教传统中,高端宗教与低端宗教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直接混同于低端宗教,再理性的因素也会被折磨得体无完肤,如道教;有的以双重教格出现,其中一部分保留了精英的气质,另一部分却委质于低端宗教,如佛教;有的虽表面保持着贵族或士大夫的高傲,但骨子里却仍未免低端信仰的残存,如儒教.总之,中国的高端宗教与低端宗教之间并没有明确清晰的界线,并且,高端宗教总是自觉不自觉地、自愿不自愿地向低端宗教做出种种让步.然而,三者之间又存在着明显的区别:道教保留了更多的原始宗教的成分,具有更多的巫术性质;儒教则在很大程度上与亚伯拉罕宗教系统相类似,具有伦理型或道德型宗教的特征;佛教则兼伦理和功利、理性和巫术而有之,透露出一种特有的生存智慧和处世机巧.由此,三教的异同便非常复杂地混合在一起,并构成了中国宗教生活与面貌的一种特质.  相似文献   

18.
梅山文化是荆楚文化的一个延伸支系,现集中活跃在湖南中部、西南部,是一种古老的渔猎文化,带有神秘原始巫术的色彩。梅山先人运用的"三"这种原始思维互渗观念,是一种与经济形态、宗教礼仪等有着很大关系的文化现象。其中,梅山文化发祥地之一的滩头镇孕育的滩头年画,用纯正的乡土材料和特别的工艺,具有色彩艳丽、造型古拙、形象夸张、构图饱满的风格,并将丰富的吉祥寓意灌注其中,不仅反映了荆楚人民的审美观念,而且寄托了他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是独具一格的民间艺术。  相似文献   

19.
何工  岳阳 《求索》2013,(3):234-236
文化,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考方式,先秦文化兼具原始巫术宗教的诸种观念和时代风格的理性主义,承上启下,奠定了中国文化之"顺其自然"的古朴文化形态。作为文化的真实呈现,先秦文字保留着文字最为原初的状态与气息,充满着含糊纷披、毛涩残泐的"混沌"之美。其筋骨贯通之"气"、虚实相生之"空间"精神及圆润规整之"相生态度"赋予了先秦文化古朴而流畅的空间意识。先秦文化的空间意识与现代景观的共生思想、中间域的"空间"理念及急缓疏密的情感节奏等场所精神相融合,将催生出新的艺术形态。  相似文献   

20.
收惊疗法在我国传统民俗医疗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曾经是侗族传统社会的主体医疗方式之一,即使在现代医疗体系日益健全的今天,这一传统的宗教巫术性治疗术仍然在侗族乡村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对这一现象,需要进行必要的文化解读,才能理解侗族传统文化语境下收惊疗法的存在价值,同时也能理解现代医疗背景下收惊疗法的辅助性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