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元1992年7月的一天。 长春市市政府副秘书长于德满和十几个人来到市区东南伊通河东岸的一片稻田边。他们当中有人拿着测量仪,有人拿着罗盘,有人拿着尺子。他们不停地说着什么,神情是那样的庄重。这时,围上来一帮农民,他们七嘴八舌地问于德满: “你们要在这儿干啥?” 于德满回头看了看同伴,对这帮农民说:我们要在这儿建一个现代化新城区! 听了这话,似懂非懂的农民兄弟半信半疑:建一个现代化新城区?你们不是在吹大牛吧!  相似文献   

2.
寻访张忠发,是我最苦恼的一件事。   有人说,“没有这么个人 !”   有人说,“有是有,可他牺牲在朝鲜了 !”   有人说,“确有这么个人,在哪里说不清 !”   我打电话问以扮演张忠发闻名的演员高保成,他也只是说“拍电影时我见过,他叫张计发,但多年一直没有来往。你要能找到告诉我,有生之年我还想见他一面 !”   在北京军事博物馆,关于上甘岭的介绍,只有烧焦了的一段枯木作为实物在那里摆放着,剩余的空白就只好靠观众通过自己的联想去填补了。至于张计发则更是不着一字,线索十分渺茫。终于我在一份材料里发现了张计发…  相似文献   

3.
彭德怀剃头     
《湘潮》1990,(6)
那是红军年代的事。一天,乡苏维埃主席告诉剃头师傅,要他去给红五军的将士剃头,他高兴极了。他一到营房,就对给他搬凳子的人说:“同志,请你们长官来剃头。”那人笑笑说:“我们红军没有长官。”“怎没有长官?请你去请彭军长剃吧!”那人还是和气地说:“么于军长不军长,大家都一样,么人头发长就么人先剃吧!”师傅心想:这人说话怎么没大没小!他仔细看了那人一眼,只见他穿了一身补丁衣,不高不矮,墩墩实实,蓄着平头。他心想:大概是  相似文献   

4.
事实     
那人我不是很熟,但那人提起的一个人我倒是很熟。那人说你认识陈往吗?我点头说陈往是从我们单位调出去的。那人说这就对了,我说以前怎么经常看见陈往在你们单位出入。我说现在陈往还常来。那人说不可能吧, 我说怎么不可能,陈往前几天还来过。那人说陈往被抓了起来,怎么还能来呢?我大吃一惊,我说什么,陈往被抓了?那人点头。我说陈往为什么被抓?那人说行凶呀。那人说话时,我办公室几位都上班了,他们见了那人,都喊贾主任,还问贾主任找谁。这个被称作贾主任的人看来跟我这几位同事很熟,小王小李地喊他们,还说他来办事,到这儿时想起以前陈往经常出入这儿,所以问这位同志认不认识陈往,贾主任说的这位同志显然是指我,我于是笑笑,跟同事说:“这位贾主任说陈往被抓了起来。”  相似文献   

5.
郭庆晨 《前线》2009,(6):58-58
听骂的态度,很能看出一个人修养的深浅高下。 宋朝的富弼曾官至宰相,这与他的胸襟宽广有直接关系。富弼的大度突出表现在听骂上。少年的富弼就练就了听骂的“童子功”。一次,有人莫名其妙地骂他,他听而不闻。旁边的人以为他真没听见,就提醒他说:“喂!有人骂你啦!”富弼回答说:“他大概是骂别人吧。”旁边的人说:“哪能呢,他是指名道姓地骂你呢!”富弼则说:“天下之大,  相似文献   

6.
正1936年春的一天,山西省永和县赵家沟村突然来了一支穿着灰色军装的部队。乡亲们见一下子来了这么多当兵的,吓得都不敢出门!可是,乡亲们很快就发现这支队伍和他们以前见过的当兵的不一样,他们之间以"同志""首长"相称,见了村里人嘘寒又问暖……慢慢地,有人自愿把窑洞借给他们居住,宋万金老汉也把自家的两孔窑腾出来给部队住。宋老汉的儿媳妇翠兰趴在窗户上偷偷往外瞅:"哎?咱这两孔窑么,真红火!这么多人往这儿跑,进门还喊‘报告’,这是住进来大官儿了吧?"  相似文献   

7.
由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和麦克法夸尔主编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一书中这样谈论林彪在外逃之前的情形:“在北戴河,叶群在与周恩来通话后,立即采取行动。她与林立果一起,喊醒吃了安眠药睡下的林彪,告诉他有人要来逮捕他。他们焚烧了文件,然后钻进汽车,驶往机场。”①香港《镜报》月刊也曾刊登一篇文章称:“12点,叶群、林立果、刘沛丰等冲进林彪的房间,将已经吃安眠药睡下的林彪从床上拉起来,并喊:‘快起来,有人抓你来啦!’四个人加李文普一同上了‘红旗’防弹车。”②这两段话都是说林彪是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叶群和林立果喊醒,并告诉…  相似文献   

8.
立论     
我梦见自己正在小学校的讲堂上预备作文,向老师请教立论的方法。“难!”老师从眼镜圈外斜射出眼光来,看着我,说。“我告诉你一件事——“一家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透顶了。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一点好兆头。“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  相似文献   

9.
一个人匆匆地走进酒吧间,急切地说:“快点,在丑闻发生之前,快给我来杯酒!”女侍惊异地递给他一杯酒,他又说:“快!在丑闻发生之前再来一杯!”就这样,他喝了一杯又一杯。女侍  相似文献   

10.
踏上长征路1934年七八月间的一天傍晚,金维映劳累一天刚回家,李维汉也进了门,他把帽子往墙上一挂,回头对金维映说:“阿金,今天博古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去,他告诉我说,中央红军要转移了。”“什么,中央红军要转移?”金维映停下手里的活儿,急切地问。李维汉肯定地点点头说:“要转移了。”这一段时间,李维汉也在领导着中组部全力投入扩红工作,所以夫妻二人在家里是基本碰不上面的。今天见了面,没想到他带回的竟是这样的消息。这消息来得有些突然,让金维映感到意外,自担任武装总动员部副部长以来,她没日没夜地工作,直到今天她为扩充红军的工作仍…  相似文献   

11.
最近有人告诉我说:“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没有什么了不起!现在有许多工人、农民、青年以及外国人都去走长征路,到雪山草地去旅游。”我听到这个话很震惊,这个想法是怎么得出来的呢?我说:“我已80多岁,现在我也能去雪山草地旅游。”过去红军爬雪山过草  相似文献   

12.
往昔在延安,见过朱总司令。有数事虽寻常,而我却印象难忘。一日,同陈赓、聂鹤亭等数同志,由城北往城南,见朱总司令骑马自南而来,精神威武。陈赓说:“朱老总,年年四十七。他五十七岁了,你问他,他只说四十七。”待行近了,我们齐向总司令行军礼。陈赓说:“总司令,你身体好啊!”总司令说:“好,好。”陈赓问:“总司令。你今年几岁了?”总司令答:“四十七。”我们数人一齐笑了起来,齐声哄:“朱老总,年年四十七。”总司令也笑,说:“调皮!”策马而去。  相似文献   

13.
曾有这样一位党员干部,当他得知上级领导要来视察,便将当地老百姓贫苦度日的情景拍了录像片让上级领导偷偷看。上级领导问为什么?这位干部叹了口气说:“我搞了这盘录像,大家议论纷纷,说我给共产党抹黑。”上级领导很生气,说这是哪儿的话。这位干部拍摄真实反映当地老百姓贫困状况的录像,按说与他的“面子”也很不光彩。你这干部怎么当的呀!一些热衷于搞什么“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的人碰到这种情况,莫说会千方百计掩盖真实情况,说不定还会制造出假象来欺下瞒上。然而,这位干部却勇于把真实情况告诉上级领导,并没有考虑对自己“面子”的…  相似文献   

14.
一个猎人捕 获了一只鸟。“放 了我。”这只鸟说: “我将告诉你三条 忠告。”猎人答应 了。鸟说:“第一条 忠告是,做事不要 后悔。第二条忠告 是,如果有人告诉 你一件事,你自己 认为是不可能的 就别相信。第三条 忠告是,当你爬不 上去时就别费力 气去爬。”然后鸟  相似文献   

15.
奥托·布劳恩是共产国际1932年派到中国的一位军事顾问,他的中国化名叫李德,这是众所周知的,但他的笔名“华夫”的来历,却很少有人知道。 1933年10月,李德受当时中共负总责的博古之邀从上海来到瑞金后,立即与“左”倾路线领导者扯在一起,一脚陷入了“左”倾路线的错误深渊。 一次,李德颐指气使地告诉中央军委,说他要发表关于军事方面的“独特”见解,以统一红军的战略战术思想,并嘱咐总参谋部为他取一个雅致的中国笔名。想不到,转来转去,为李德取名的事落到了刘伯承身上!  相似文献   

16.
上面有人     
<正>一天,生产队长召集队干部商量事情,无意中聊到村民李德贵,队长说了一句:“别看他平常蔫头巴脑的,上面还有人哩!”有人多嘴问:“哪个?乡里还是县里的?”队长白那人一眼:“问这干啥?”这信息在人群中传得特别快,“李德贵上面有人”就像一阵风似的在村中悄然传开了。李德贵是个憨实汉子,平常话很少,就知道在自己承包的十多亩果园里忙碌,一点不像上面有人的样子。可在一些人看来,越是上面有人的人,就越  相似文献   

17.
庄子有个好朋友,名叫惠施,人称惠子,是当时天下有名的雄辩家。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听说这个事,就自己直接来找惠施,说:“南方有一只鸟,从南海飞到北海,不是梧桐树它不停下休息,不是竹子的果实它不吃,不是甜美  相似文献   

18.
一棒玉米     
李波 《党建文汇》2021,(2):32-33
一辆满载玉米的农用卡车“兴冲冲”地开进合作社,熟练地停在玉米检验区,身穿黑裙子的车主王飞跳了下来。紧随其后就是一场充满智慧却又必须妥协的“争吵”。“九毛七!”一听到这个数字,王飞收住了笑容,低着头报以连珠炮般的回应:“让我赔了,你得劲儿啊!都一个街上住着,人家往你这儿拉,不得照顾啊?”“那你自己看看,这粮潮不?”检验员吴丹脸涨得通红,把手中的玉米扔回了化验托盘。  相似文献   

19.
周毅 《廉政瞭望》2006,(4):58-58
一位画家对其作品始终不能满意。有一天他对妻子说:“我要出门远行,这样才能找到创作的灵感,画出伟大的作品。”画家游历了许多国家,看到了许多美好的事情,但他觉得还是没有找到想要的东西。有一天,他遇到一名马上就要结婚的美丽女孩,画家问她:“请告诉我,对你来说,世界上什么最美?”女孩不假思索就回答“:爱情最美!”画家十分沮丧:爱情怎么能画得出来呢?他继续旅行,不久遇到了一名刚从战场上归来的士兵。画家问士兵:“请告诉我,对你来说,世界上什么最美?”士兵不假思索就回答“:和平最美!”画家更加气馁了:和平怎么能画得出来呢?他继续寻觅…  相似文献   

20.
房山县周口店公社南韩继大队,今年又创造了粮食亩产九百多斤的高产纪录,这件事,惊动了远近好多社、队干部和社员。有人说:南韩继真棒,明年还不得过千!也有人说:看!南韩继还有什么“邪”的.还能窜起多高的火苗来? 南韩继大队党支部书记徐庆文同志回答得好:“能不能高产再高产,就看我们能不能点起一把新火。能点起来,高产就没问题,点不起来就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