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5年,中共南昌市委党史办公室向郭敏同志了解中共中央东南分局成立的经过和内部分工情况,并请求她代请陈丕显同志谈谈有关情况。这年春节前夜,郭敏同志在上海走访了陈丕显同志,陈丕显同志对有关情况作了回忆。现特将他当时同郭敏同志的谈话记录以及陈丕显同志回京后的补充回忆整理发表。  相似文献   

2.
陈丕显同志离开我们整整5周年了,然而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创造的辉煌业绩,永远镌刻在共和国史册上,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 少年时期,陈丕显就受进步思想影响,追求革命真理。他13岁踏上革命征程,从此,足迹遍及祖国大地。他活跃在中央苏区,日夜操劳苏区共青团的建设;他转战  相似文献   

3.
陈丕显同志的回忆录,《在"一月风暴"的中心》一书,近日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再现了作者在"文革"前担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的传奇经历,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这些材料为研究党史提供了珍贵材料。江泽民同志为该书题写了书名。 本文摘自陈丕显回忆录的一个章节。他的回忆有助于我们反思这段历史,总结经验教训,大力弘扬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作风,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3月21日,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陈丕显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今天,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在陈丕显同志的家乡福建召开纪念座谈会,深切缅怀陈丕显同志的光辉业绩,学习和弘扬陈丕显同志的崇高精神。我的发言,着重从党史角度追忆陈丕显同志的革命历程  相似文献   

5.
正一上海工厂的"文化大革命"起步较早。1966年夏天,"文化大革命"刚刚兴起,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还正在进行时,上海工人造反派就跃跃欲试,开始贴出反工厂党委、反工作组的大字报。紧接着就是万炮齐轰陈丕显、曹荻秋。陈丕显,时为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曹荻秋,时为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兼市长。在陈、曹之中,曹是炮轰的重点。因为陈丕显在1966年3月查出鼻咽癌,处于治疗、休养之中,市委日常工作由曹荻秋主持。1966年的10月下旬,上海国棉十七厂的三十二岁的保卫科干事王洪文,成为上海滩"彻底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  相似文献   

6.
尹均生 《求是》2012,(15):62
1977年夏天,一大批"文革"中受迫害的老同志重新回到领导岗位上来,陈丕显同志被任命为湖北省委书记。经过十年浩劫后的湖北,已经从昔日素有"鱼米之乡"、"九省通衢"之称的华中大省,沦为"问题大省",经济工作停滞不前人民生活极为困难。电视连续剧《阿丕书记》以陈丕显同志在湖北主政5年、一心为民、重振湖北雄风的感人事迹为题材浓墨重彩地礼赞了我党优秀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崇高精神。陈丕显同志的工作经历丰富多彩,身份又是省委书记、无产阶级革命家,如何再现这一重要人物,成为一大难点。编创人员以民生为纲,从搞活经  相似文献   

7.
<我的"文革"岁月>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丕显的长子陈小津同志所著,今年4月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8.
由杨成武上将作序,陈丕显的侄孙陈杭芹撰写,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青少年陈丕显》一书,是迄今为止第一部反映陈丕显生平业绩的传记性著作。作者以翔实的史料,从性格、思想、情感、生活细节等方面,生动刻画了一位共和国领导人的早期革命生涯。 陈丕显少年时期就受进步思想的影响,追求革命真理,从13岁起从事共青团的创建工作,走上  相似文献   

9.
1986年5月,年已古稀的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丕显回到故乡福建。他一踏上生他养他的闽西这块红土地,不顾旅途的劳累,驱车百余公里前往家乡南阳。这是他自参加革命以来第二次回家乡,前一次是在国家困难时期的1960年。  相似文献   

10.
正陈丕显和胡耀邦都是从中央苏区走出来的"红小鬼"。他俩在1933年初相识于少共中央(即共青团中央)儿童局。半个世纪后,他们又一起在中共中央书记处工作。在漫长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岁月里,虽经历了许多风雨,但他们的战友情谊仍历久弥新,初衷不改。儿童局里初相识1933年初,陈丕显由少共福建省  相似文献   

11.
~~《陈丕显回忆录——在"一月风暴"的中心》出版发行座谈会在福州举行  相似文献   

12.
从放牛娃到党的高级领导干部,陈丕显始终没有忘记少年时读书并培养他走上革命征途的母校,即使在病重和弥留之际,仍念念不忘把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3月29日·北京)各位领导、同志们:受省委尤权书记的委托,我代表福建省委和陈丕显同志的家乡人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参加纪念陈丕显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学习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业绩、精神风范和优秀品质。陈丕显同志是从福建红土地上走出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丕显同志出生在福建省上杭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年仅13岁就参加了革  相似文献   

14.
简讯     
陈丕显同志重访新四军南平留守处 1991年12月23日上午,中顾委常委、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丕显同志,不辞旅途劳累,在南平地、市主要领导的陪同下,来到南平中山街后所岭盐仓坪,重访原新四军南平留守处遗址。陈老兴致勃勃地向大家回忆起53年前他以中共东南局青委书记的身份来南平指导党建理论学习和党的秘密工作的情景,并说,新四军南平留守处,对抗战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是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领导下,负责管理全军党的工作和组织全军进行政治工作的最高统率机关。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岁月以及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总政治部的地位、作用都十分突出。毛泽东、王稼祥、博古、任弼时、刘少奇、罗荣桓等人都先后担任过总政治部主任。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当年中央苏区的"红小鬼"陈丕显曾经与总政治部主任一职擦肩而过。本文结合陈丕显的不凡履历,着重披露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16.
新春之际,我们在这里举行《陈丕显回忆录--在"一月风暴"的中心》出版发行座谈会,这对缅怀革命先辈、继承和发扬我们党的优良革命传统、总结我们党的执政经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借此机会,我代表中共福建省委,对《陈丕显回忆录--在"一月风暴"的中心》的出版,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在座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及陈老亲属代表表示崇高的敬意!向为此付出辛劳的老前辈和广大党史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17.
1935年3月,中央革命根据地全部失陷。共青团赣南省委书记陈丕显随项英、陈毅等领导同志突围来到赣粤边地区的油山。同年4月,长岭会议决定以油山区和北山区为主要根据地,长期坚持游击战争。从此,陈丕显等人就在赣粤边的大余、信丰、南雄等地领导红军游击队,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其中,陈丕显在大余池江留下了一段历史足迹。  相似文献   

18.
正说起"闵行一条街",王光美曾在接受刘少奇研究专家黄峥采访时说:"少奇同志经常到上海,他关心上海人民,关心上海的建设,为上海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到高兴,对上海城市建设的规模、布局、方针、环境保护以及如何建设卫星城,逐步消灭城乡差别等,都作过具体指示。"她回忆,1958年,刘少奇曾在火车上与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陈丕显谈了许多,还具体谈到过闵行卫星城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正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敬重、敬仰的心情,代表有着红色基因的307万闽西人民参加纪念陈丕显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受闽西人民委托,我谨代表中共龙岩市委、龙岩市人民政府和家乡人民,表达对陈丕显同志的深切怀念!向陈丕显同志亲属致以亲切慰问和良好祝愿!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闽西苏区发展的各级领导、各位前辈,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闽西人民为中国革命付出重大牺牲、  相似文献   

20.
<正>陈丕显对周恩来十分敬仰,恰似学生对师长的敬重之情。他曾在一篇回忆周恩来的文章中这样写道:我和我的许多同辈人一样,越来越感觉到:周总理是参天的大树,我们只是在他的浓荫下生长的矮小灌木。周总理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辈,我们只是在他的培养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后人。周总理是德高望重的师长,我们只是在他的领导和指引下担负一定工作责任的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