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城市旅游形象与标志性节庆活动 城市旅游形象是指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对旅游城市的总体认识、评价和印象.形象策略在20世纪60年代被欧美企业界正式应用和系统化,后为日本完善,形成一套完整的企业形象设计理论.20世纪80年代是企业形象CI(Corporate Identity)最为流行的时期,20世纪90年代,CI策划继续深化,从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引申,涉及城市形象识别系统(City IdentitySystem),简称CIS.①后21世纪是形象时代,城市旅游形象竞争策略将成为现代各城市发展旅游业的最高层次竞争策略.  相似文献   

2.
城市形象,大体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外感的物质形象;另一方面是内在的精神形象。外感的物质形象,包括城市总体规划、交通、通讯、能源、生态环境、公共设施、居民建筑、旅游景观、市场体系等。内在形象,包括城市文化、管理者素质、政府形象、办事效率、企业素质、服务质量、居民素质、教育水平、创新开拓精神以及治安状况等。概括地说,城市形象,就是城市外感形象与内在精神文化素质的统一,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标志。21世纪现代化文明城市的形象,除了现代化建筑林立之外,更重要的是现代化文明城市市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以美的…  相似文献   

3.
要做足、做大、做好发展都市旅游这一鸿篇巨制,真正使重庆成为旅游者的“旅游目的地”,就必须把整个城市都作为旅游产品来考虑、规划、开发和经营,以城市景观为龙头,以山城夜景为重点,以生态自然资源为支撑,以文化积淀为基调,加大旅游产品综合配套体系的开发力度,花大力气开拓都市专项旅游市场,促进旅游集散地向旅游目的地的转化,着力塑“山水都市旅游”形象、“休闲都市旅游”形象、“绿色都市旅游”形象、“文化都市旅游”形象,形成都市旅游产品配套体系,塑造融山城、江城和历史文化名城于一体的国际化大都市的整体形象,把重庆都市旅游做成对海内外游客有强大吸引  相似文献   

4.
“智慧景区”评价标准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贤峰  李霞 《电子政务》2012,(9):100-106
目前中国许多旅游业比较发达的城市相继提出建设"智慧旅游"的构架和思路。由于对旅游体验、旅游信息化和智慧化等方面的理解存在差异,特别是缺乏一套"智慧景区"评价标准体系,导致建设的实际效果并不明显。本文从旅游信息化、智慧化角度出发,以更加注重人性化和细节化,更能反映出游客对旅游景区的普遍心理需求,突出以游客为中心,强调以人为本的思路,分别从游客体验、景区管理、旅游产品3个维度提出了建设"智慧景区"的17个二级标准和41个三级标准,可较为准确地衡量和反应"智慧景区"建设的主要进度和发展水平,以期为建设"智慧旅游"的城市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王治国 《前沿》2013,(21):97-99
基于对三个具有代表性的红色旅游景区游客的问卷调查,参照已有的游客满意度评价模型,本文构建了红色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测评模型,并游客满意度进行了测算与评价。结果表明,三个红色旅游景区的满意水平还较低,影响红色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主要因素是游客的感知质量和景区形象。今后,红色旅游景区应当提高服务质量,构建景区特色,以更为合理的游览安排为游客提供更加满意的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大连市创建最佳旅游城市国内游客调查"数据为依据,对国内游客对大连旅游环境、旅游辅助服务、旅游交通等方面的满意状况进行了评价及分析,以期能为大连建设国际化旅游城市提供有益的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2008年7月18日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开放,两岸旅游真正实现双向交流。两年来,两岸旅游合作不仅推动台湾旅游业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更拉动了台湾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休闲旅游、生态旅游、旅游医疗保健浮出水面,逐渐被大陆游客所熟知和向往,一股从宝岛吹来的旅游流行风越演越烈  相似文献   

8.
刘逸 《今日上海》2014,(9):38-43
自2011年开放台湾自由行后,至今已有36个城市的大陆居民可以自行前往宝岛旅游,因而促进了台湾旅游的观光热潮。 宝岛台湾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浓厚的人文气息和精致的美食小吃,除了这些能够吸引众多大陆游客赴台旅游之外,大陆游客还会从宝岛带回各式伴手礼作为馈赠亲友的佳品,假以时日,这些伴手礼也逐渐风行大江南北。然而,从赴台旅游采购台湾特产、伴手礼,途径与范围毕竟过于狭隘,同时也增加了旅费的负担。为了让大陆民众能便利地购买到台湾精致的特产与伴手礼,开始有商家或个人以电子商务的模式提供销售服务。  相似文献   

9.
正城市是一个地区的形象和门面,是反映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志。武隆是旅游大区和优秀旅游城市,武隆城市建设的水平是游客评价和衡量旅游发展成熟度及旅游经营水平的标尺。加快提升武隆城市品质,建设山水美丽旅游新城,打造精品旅游城市,迫在眉睫。一、建设山水美丽旅游新城的重大意义(一)提升城市品质有利于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武隆升区后,城区建设与区级城市建设仍存在较大差距,发展城区软、硬环境就势在必行。加快城区建设和发展,完善城区各项配套功能设施,创造更加  相似文献   

10.
成都旅游业在“八五”期间,国际游客达76.2万人次,创汇1.78亿美元,国内游客达6241万人次,旅游收入65.04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七五”期间增长45%、200%、53%、640%。目前,成都旅游业收入已占成都市国民生产总值(GDP)的6%,显示了旅游业成为成都市支柱产业的良好前景。在年初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成都市和都江堰市双双进入全国54个首批优秀旅游城市行列,成都市跻身第10位,更说明了成都旅游业的业绩和地位。成绩是喜人的,形势却是严峻的。作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城市,成都旅游业在全…  相似文献   

11.
《小康》2016,(16)
正在"互联网+"大行其道的今天,三亚创新求变,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推进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各项工作,使游客获得出行的最佳体验。在三亚,互联网+旅游的业态融合使得一向走传统路线的本土旅游业发生了巨大改变,通过互联网等新技术在三亚旅游"食、住、行、游、购、娱"行业的广泛应用,三亚市在7月召开的"数字话旅游——2016中国目的地旅游与国民形象论坛"上,成功入选"2016中国旅游城市数字资产榜Top10",这一荣誉对于三亚旅游来说,充  相似文献   

12.
《今日海南》2008,(7):15-16
“建设国际旅游岛,海南必须构建海陆空立体交通运输服务体系。在这个立体的网络化的体系中,各种运输方式能够快速实现无缝衔接和‘零距离’换乘,方便游客选择出行方式和交通工具,来去自如,同时能感受到乘坐各种运输方式所带来的独具特色的旅游感受。”接受采访时,夏亚斌手上拿着一份《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13.
柳英 《台声》2007,(6):19-21
推动和促进两岸之间正常的交流、交往是大陆对台政策秉持的一贯原则。连战先生访问大陆后,大陆游客赴台旅游何时能成行一直是两岸民众关心的热门话题。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不仅可以满足大陆游客到宝岛台湾走走看看的心愿,更可以极大的刺激岛内旅游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朱馨 《今日浙江》2010,(8):24-25
跨越春、夏、秋三季,5月1日至-10月31日举行的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预计将吸引中外游客7000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350万人次,旅游收入将达800亿元。其中约有38%的游客会顺访长三角附近城市。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预测,在顺访长三角城市的世博游客中有90%的游客首选江浙风光,这将为紧邻上海的浙江带来不可多得的机遇。“世博在上海,旅游到浙江”的期望越发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15.
《精神文明导刊》2010,(1):47-47
记得一家英国的旅游网站曾经做过一个全球游客形象调查,结果中国游客的排名仅列倒数第三。某种程度上,这注解了中国游客在外言行举止的文明程度。而究其根源,并非是简单的一句素质低下可以概括。这其中所牵扯的历史和文化原因,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16.
张军  彭娟 《学习与实践》2009,(4):136-139
本文以城市旅游形象的概念分析武汉市未来旅游业发展的方向,论述了将“两型社会”的精神融入现有武汉城市旅游形象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提出武汉现有的“白云黄鹤知音江城”和“水上动感之都、辛亥首义之城”的旅游形象与“两型社会”的精髓与发展目标是一致的。文章构建了“两型社会”城市旅游形象建设体系,并就建设武汉市“两型社会”旅游形象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7.
《小康》2015,(24)
<正>对于旅游警察这个新生事物,不少旅游从业者认为这能帮助解决多年来三亚旅游方面的疑难杂症,是给全国处理旅游纠纷树立典范,也是给游客撑腰。今年国庆节期间,全国首支旅游警察队伍——海南省三亚市公安局旅游警察支队成立。"旅游警察"广被叫好,不仅因全国首创,更在于其对城市大旅游执法和管理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运河吟     
阎逸 《今日浙江》2014,(4):52-53
正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全面完成运河及其沿河地带的功能更新和空间重组,使之成为与国际性风景旅游名城相称的标志性地带,一条令人心驰神往的"东方塞纳河"。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城市都依偎着一条著名的河流,时代不停更迭,河流连同河边的那些桥梁、驳岸、码头、民居、风俗一起,勾勒出城市的发展脉络,记录着城市的历史情怀,见证着城市的兴衰成长。每当我们来到这样一条能代表一座城市历史的标志性河  相似文献   

19.
国际旅游岛建设与旅游产品设计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扬乐  苏鹏 《新东方》2008,(12):34-36
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目标体系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最根本和最终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海南人的全面发展和外来游客的全面发展。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经济发达、环境友好、社会文明和文化先进。因而,这四个条件也就构成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直接目标。可以用以下简图表述这种关系。  相似文献   

20.
观光和认知是游客出行的两个基本需求,游客的需求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出发点。贵州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一是自然资源,二是文化资源,飞瀑、溶洞、石林等自然资源的开发为该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旅游观光资源,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又为贵州民族地区旅游产业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贵州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必须和文化实现全面的、系统的链接,通过两个产业的有机融合最终实现文化和旅游的双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