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前.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获悉.2007年截至到目前,商标局和商标评审委员会已在商标管理案件、商标异议案件和商标争议案件中认定驰名商标197件,其中包括商品商标183件,服务商标14件。新认定的驰名商标中有一大批为消费者或相关公众耳熟能详的商标。例如,“新华书店”、“复旦大学(复旦)”、“英语周报”等文化教育产业的商标,以及“张一元”(茶叶)、“德州”(扒鸡)等“中华老字号”企业的商标。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驰名商标侵权样态角度出发,审视和说明了我国驰名商标准确、系统而又富有弹性的认定标准,及以全方位管理和全面法律责任为内涵的法律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3.
商标淡化理论与立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西明  易萍 《法学论坛》2005,20(3):45-50
作为一种立场选择,立法者将驰名商标淡化纳入商标侵权行为之列,而将其他商标(包括著名商标)淡化排斥在外,其理念基础是驰名商标内含有较为丰富的价值。判定驰名商标淡化既不需要考虑淡化行为人的主观过错,也不需要考察驰名商标是否存在被淡化的可能性,而只需考察驰名商标是否被“另类使用”。我国商标淡化立法需要在商标淡化的性质评判、法律后果以及特殊情形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4.
从2001年我国《商标法》第一次明确驰名商标的法律地位并规定其认定标准至今,驰名商标制度在我国即将走完第七个春秋。七年的实践.驰名商标制度促成了我国一批享誉全球的驰名商标,如海尔、海信等,帮助我国部分企业实现了“全球梦”.培养了社会公众的驰名商标意识,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刻地影响。然而,驰名商标制度在实践中的运用并非总是沿着其应有的轨道运行,因而也产生了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5.
李亚成 《法治研究》2008,(12):74-75
本文试图就权利人运用民事法律保护措施维护驰名商标专用权的有关问题作一粗浅的探讨,包括驰名商标权利人申请人民法院保护驰名商标免受侵权的法律依据、基本原则、程序和方式,商标权利人中请人民法院保护驰名商标的范围。  相似文献   

6.
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驰名商标不仅是企业的宝贵财产,同时也是一国之宝。企业是否拥有驰名商标,往往成为衡量该企业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而驰名商标的多少,又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繁荣程度和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方面。然而,驰名商标并非源于天生,而是人们努  相似文献   

7.
新《商标法》对驰名商标制度进行了调整.有利于改变目前驰名商标异化的现象。追根溯源,从驰名商标制度的产生稻发震出发,  相似文献   

8.
王志红 《法制与社会》2010,(16):110-111
驰名商标是指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并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商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我国虽然已建立起较为完整的驰名商标法律保护体系,但仍不够完善,应尽快完善相关立法,加大对未注册驰名商标的保护力度,协调驰名商标的认定机制,同时完善有关驰名商标认定标准的规定,以切实保护驰名商标,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邓舟 《法制与社会》2011,(11):101-102
驰名商标对于构建现代商标制度、完善商标保护、提高商标权意识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最近几年来,驰名商标认定与保护走向了异化的道路,成为企业的荣誉称号,成为企业获取高额奖励的工具,成为地方政府政绩的代表。这些都有违驰名商标制度的初衷,需要我们对异化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10.
论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云 《知识产权》1993,(1):39-41,43
一般而言,商标是指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在其商品上使用的、表示商品来源的标志。而驰名商标则是一种特殊性质的商标,它是指那些使用时间长、商品行销范围广、为消费者普遍知晓、在竞争中取胜、并占有一席之地的商标。驰名商标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国的经济实力。世界十大名牌都被美国、日本、德国等经济强国所占据。正由于驰名商标的重要性使得各国无不对其实行严密保护。商标法是有关商标保护的最古老、也是最主要的法律。驰名商标作为商标的一种,自然与  相似文献   

11.
任燕 《河北法学》2011,29(11):51-57
现行立法没有对驰名商标的淡化问题作出明确的规制,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的法律规制也是滞后的。商标淡化的范围界定为驰名商标使得我国商标淡化立法的标准与国际标准保持了一致;驰名商标反淡化实行绝对保护主义。驰名商标淡化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建立在商标权扩展基础上的侵害商标权的行为。有关驰名商标保护的国际条约是反淡化保护的有力武器;我国现有的一些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也可成为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依据;强化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意识;制定专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驰名商标反淡化法》、进一步修正我国《商标法》、颁布《驰名商标保护条例》、修正《反不正当竞争法》,从立法上完善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商标淡化是指减少、削弱驰名商标或其他具有相当知名度的商标的识别性和显著性,损害、玷污其商誉的行为。它突破了传统商标权的保护范围,有自己独特的构成要件。从性质上说,商标淡化既是一种侵权行为,又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而且还是一种损害消费者及一般社会公众利益的行为。  相似文献   

13.
驰名商标和声誉无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如程永顺主任所说,我们没有把商标是什么搞清楚。驰名商标原本是商标的一种。在新出台的《解释》中,对驰名商标的定义中没有提到声誉、美誉,就在于商标的功能只是区别作用,和声誉、美誉没有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14.
驰名商标的意义,在市场上讲是一种信誉,在法律上讲是一种保护。前面大家说到驰名商标不是荣誉称号,我非常赞成。  相似文献   

15.
论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驰名商标,是指在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并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商标。在生活中,人们也常常将其称之为名牌。但从法律上来说,二者不能混为一谈。驰名商标作为一个严格的法律概念,必须经过特定机关认定,并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而名牌的含义要广泛的多,它不仅包括了商标,还可能包括商品名称、商号、以及地理标志。名牌是商品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的良好声誉,它无须认定,也不能享受法律的特殊保护。一般来说,驰名商标都是名牌,而名牌却并非都是驰名商标。  相似文献   

16.
驰名商标异化是对《商标法》公正原则的颠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认为,驰名商标问题已成为一个影响国家宏观经济秩序的问题。要分清楚两个问题:作为国家商标战略,企业创立驰名商标是一个市场问题,把自己的商标打造成金字招  相似文献   

17.
张西流 《检察风云》2014,(11):31-31
新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要求在5月1日后的广告宣传中禁用"驰名商标"字样,但是5月1日以前已经进入流通领域的印有"驰名商标"字样的商品在5月1日后仍可销售。自2001年问世以来,"驰名商标"被商家"利用"了十多年,也忽悠了消费者十多年。以至于在消费者眼中,"驰名商标"就是一种荣誉称号,是商品优质和名牌的象征。可以说,对"驰名商标"的尊崇,在消费者心里已经根深蒂固。  相似文献   

18.
驰名商标法律保护新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国对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始于1985年加入《保护知识产权的巴黎公约》之时,但是,当时的《商标法》和《商标法实施细则》没有关于驰名商标的明文规定。为了履行国际条约的义务,商标局依据《民法通则》第124条规定,按国际公约对驰名商标进行“个案保护”。为了保护驰名商标,提高全社会的商标意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于1996年8月制定、发布了《驰名商标认定和管理暂行规定》(简称56号令)。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我国加入WTO,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同时,为了适应大环境的需要,56号令的修订工作已经提上了日程。近日,笔者采访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法律专家董葆霖先生,和他共同探讨了56号令修订的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19.
冯晓青 《法学家》2012,(4):115-127,179
未注册驰名商标属于驰名商标范畴,但在受法律保护方面与已注册驰名商标存在较大差异。保护未注册驰名商标具有正当性,符合商标权作为私权保护的立法意旨,体现了法律的公平正义精神,有利于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未注册驰名商标在理论和实践中有很多问题需要澄清,如未注册驰名商标能否因使用而获得商标权利。从立法层面看,未注册驰名商标受到了国际公约和很多国家商标立法的保护。我国法律对未注册驰名商标的保护经历了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在第三次修改《商标法》的过程中,应对未注册驰名商标保护做出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南振兴 《知识产权》1995,5(4):14-15
中国建立驰名商标特殊法律保护制度的时机与条件已成熟。这是因为,(一)中国商标法律保护制度已基本确立;(二)作为假冒侵权活动焦点的驰名商标亟需立法保护;(三)保护驰名商标是《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下称《巴黎公约》)确立的一项必须履行的国际义务;(四)中国在有关立法和商标管理实务中对驰名商标给予特殊法律保护的尝试已经取得了初步经验。而现在急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构架中国的驰名商标特殊法律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