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世昌 《人民论坛》2014,(9):130-132
被誉为“东方经验”的法院调解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中最重要的制度之一,是我国民事诉讼的一大特色,但近年来,法院调解制度在各个方面暴露出诸多弊端。文章通过对法院调解制度现状的分析,在对比中外法院调解制度的基础上,分析当前法院调解制度的一些不足,并提出一些针对性建议,以期对完善我国法院调解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田丽华 《前沿》2006,(3):106-107
调解作为民事诉讼的结案方式之一,在国际上享有“东方一枝花”的美誉,在我国具有重要的作用。故本文将从调解的定义及作用、我国调解制度的现状、如何完善这一制度以及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的衔接等几个方面对调解制度做一下浅显的研究,以期完善我国的民事诉讼立法。  相似文献   

3.
一、调解制度在我国民事审判程序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调解制度是我国司法实践的优良传统。从新良主主义革命时期直至现在,调解制度在民事审判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及重要意义不容忽视。从我国民事调解制度的内容分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诉讼外调解,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人民调解”,它作为民事诉讼的第一道防线,在处理、解决民事纠纷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既减轻了人民法院的负担,同时增强了人民群众之间的团结,有利于社会安定;另一个是诉讼内调解,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法院调解”,它作为民事诉讼法的一项重要基本原则及诉讼程序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在我国审判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也呈现出诸多不足。自愿和合法的原则在实际应用中易产生冲突,调解主体和程序方面也存在冲突。要同步推进民事诉讼调解制度与民事审判制度改革,维护司法公正,充分重视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从根本上完善民事诉讼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5.
梁利 《人民论坛》2011,(10):102-103
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在我国审判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也呈现出诸多不足。自愿和合法的原则在实际应用中易产生冲突,调解主体和程序方面也存在冲突。要同步推进民事诉讼调解制度与民事审判制度改革,维护司法公正,充分重视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从根本上完善民事诉讼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6.
被誉为"东方经验"的法院调解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中最重要的制度之一,是我国民事诉讼的一大特色,但近年来,法院调解制度在各个方面暴露出诸多弊端。文章通过对法院调解制度现状的分析,在对比中外法院调解制度的基础上,分析当前法院调解制度的一些不足,并提出一些针对性建议,以期对完善我国法院调解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能有效地减少矛盾对抗,缓解情绪对立,平衡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和谐,是人民法院在刑事司法领域的重要司法举措,也因此有着较高的调解率。对两种案件类型的实证分析表明,"赔偿从宽"在实践中大力促成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成为影响高调解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顶柱 《前沿》2006,(9):153-155
法院调解是我国民事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多年来法院调解对我国的民事经济纠纷案件的处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审判方式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现行的法院调解制度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不适应。现行法院调解制度亟需完善。本文试就现行法院调解制度的弊端予以分析,提出了调审分立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发展的生命力来源于法官在司法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形成的实践理性.通过滨州中院法官对特定类型案件有关调处的实证调查,从个体性经验中总结归纳出民事诉讼“部分调解”模式的特点在于二审以判决的形式确认部分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的效力,进而从法官审结的个案中审视此模式的应用规律,发现此模式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在于如何使多元化赔偿义务主体间的责任分担明确化.此模式的运作机理具有鲜明的地方性和实用性特色,对此进行实证分析能够更好的把握我国民事诉讼调解案件的类型划分和发展态势,提升民事诉讼调解回应司法需求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当下民事诉讼中恶意调解的频生,构成对法院调解制度的腐蚀.如何以当事人主义为本位,在当事人与法官职权之间形成良性的平衡,有效克减调解人恶意的泛滥,从实体法与程序法的角度防范和规制恶意调解,是当前我国法院调解制度复兴与重构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1.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在审判事务中正发挥着极大的作用,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调解制度的优越性。但在目前的法律框架下,由于立法本身的缺陷造成调解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适用时,遇到一些司法困难。本文试对这些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完善刑事附带民事调解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12.
罗蔚 《公民导刊》2008,(2):44-45
如今,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中,一些司法机关开出了“刑事和解制度”的药方,提倡对民事部分进行调解,对给付经济赔偿的被告人给予从轻处罚,这就是社会上俗称的“赔钱减刑”。这是为了保证受害方的合法权益,体现法律的人文关怀;还是事实上的“花钱买命”,造成刮法上的贫富不公,民众反映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13.
调解作为一项民事诉讼制度,是法院行使审判权的重要方式,调解具有简便、高效、经济,而又能彻底解决纠纷、促进当事人间的互谅互让和友好合作、维护稳定的社会秩序等独特的优势。在知识产权审判中,由于知识产权客体的特殊性,市二中院更将知识产权案件的调解工作提到了一定的高度,力图在解决当事人纠纷的同时,促进科学技术的应用推广和先进文化的传播交流。  相似文献   

14.
读了《民主与法制》今年第3期《司法调解之中国溯源》一文,笔者颇有感触。司法调解作为我国民事诉讼中最富有特色的一项制度,具有许多优势,它不仅体现了现代法治的基本原则,而且闪现出我国传统文化中互谅互让、以和为贵的思想,被外国司法界称为“东方经验”。  相似文献   

15.
刘丽 《天津人大》2010,(9):40-41
调解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中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项制度。它能够及时、彻底地解决民事权益争议,提高办案效率,减少诉讼成本。  相似文献   

16.
民事诉讼调解是我国重要的诉讼制度,也是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和解决民事纠纷的重要方式,对此,我国《民事诉讼法》作了专门规定。尽管"着重调  相似文献   

17.
杨贝 《理论月刊》2010,(5):117-119
我国民事诉讼调解立法应当确立诚实信用原则源于诚实信用原则在私法中的法律地位,以及民事诉讼调解的本质和立法实际需要。诚实信用原则可以指导民事诉讼调解的立法、指导法官和当事人的诉讼调解活动。遵循诚实信用原则的民事诉讼调解更能实现调解的实质正义价值与效率价值。  相似文献   

18.
调解在我国享有“东方经验”的美誉,立案调解作为人事仲裁机构新探索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当前一个时期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面临着人事纠纷大量出现,人事争议受案数量增幅较大的实际情况,我们正在探索确立立案调解制度,以化解短期内人事争议大量涌现的局面。由于立法上缺乏对立案调解的专门程序规定,我们本着“预防为主、立足探索、提高质量”的理念,坚持创新调解方式,对确立立案调解制度提出三个方面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尽管法院调解经历了从解放区、建国后“调解为主”到1982年《民事诉讼法》(试行)“注重调解”,再到1992年《民事诉讼法》“根据自愿和合法原则调解”的立法性淡化过程,但迄今为止,在司法实践中我国的民事案件半数以上仍然是经法院调解结案的,调解过程中出现了和稀泥、背靠背调解、强迫调解等违法现象。对此,学界近年来提出了不少有关“淡化调解”、“调解制度改革”的有价值的见解。法院调解究竟应当如何改革?呈现何种未来走向?笔者将通过对法院调解的制度分析和过程分析来回答上述问题。一、现行法院调解的性质界定按照现…  相似文献   

20.
胡毅 《人民论坛》2013,(12):142-143
法院调解是我国民事诉讼中的特色制度和优势制度,但由于各种原因,当事人不能或不愿按期履行调解协议,致使已调解结案的案件又进入强制执行程序.文章对调解案件进入执行程序比例高的现状、原因等方面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防范和减少调解案件进入执行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